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三单元:3.2 元素(课件16张PPT+教案+练习等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三单元:3.2 元素(课件16张PPT+教案+练习等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26 20:23:16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有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并知道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组合成新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可以形成离子,离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又会变成原子。学生初步建立了微粒观。同时对于原子的为例基本性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以及社会中接触到的饮料、食品和药品的标签,都使学生对元素及元素符号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初三的学生刚接触化学,为了分散难点,一般在日常教学中会提前记忆元素符号。但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元素的概念还是模糊的。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的起点定在复习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及三者之间的联系上,通过讨论原子的基本性,引导学生学习元素的科学概念及相关知识。
《元素》教学设计
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 王艳慧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形成基本观念,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本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对该节概念课的教学采用为学生搭建学习活动的支架,在学生亲身体验和合作中,促进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师生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达成目标。具体实施如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拆分分子模型,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通过观察食品袋标签能说出常见元素符号和名称,初步表达元素符号写法和所表示的意义;
(3)、通过C、H、O元素组成物质,初步学会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拆分模型、讨论,认识原子的基本性,形成元素概念
(2)、通过合作、观察、记录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了解元素组成物质,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符号表征的认识。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能说出元素的概念,区分原子与元素
会写常见元素的符号,能准确说出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3、通过对具体物质的组成分析,能判断单质和化合物。
二、教学设计方案:
创设导入:
展示图片:水、金、食盐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微粒、符号,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这些物质分别由什么微粒构成?这些微粒之间有什么关系?导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学科思维方式,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回顾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并通过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原子的基本性,为元素是物质组成的基本成分做好铺垫。
活动一:自主探究,交流共享-------元素概念
学生活动】合作拆分二氧化碳分子、一氧化碳分子、氧分子模型,并分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原子的结构上获取所有碳原子的共性特征--质子数相同。使学生明白自然界存在的不同种碳原子,他们的质子数是一样的,归为碳元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拆分分子模型,体会原子的分类,初步形成元素的概念,再通过图片展示感知元素与原子的关系,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突破元素概念的难点,使学生轻松归纳出元素的概念。
过渡】我们目前发现的原子由一千多种,经过分类我们得到100多种元素。从微观上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有许多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从宏观上我们说二氧化碳有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同理一氧化碳有碳、氧元素组成,氧气有氧元素组成。可见有物质就有元素,生活中的物质中含有什么元素那?
活动二: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元素存在及分布、元素符号及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课前发的食品包装标签,寻找这些熟悉的物质中含有哪些元素?板演:钠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碳元素、磷元素、钙元素-------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地壳、人体细胞中元素分布饼形图,感知元素分布的不均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食物的标签,使学生体会元素的真实存在,感受生活处处有化学,通过分享元素在地壳和在人体细胞中的分布,感受分布不均匀。通过查看元素符号说意义,形成三重表征的学科思维方式,形成基本观念。
过渡】我们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科学无国界,不同国家的化学家们如何进行化学交流?元素符号怎么写,怎么读,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大写,若两个字母,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教师活动】元素符号即表示宏观的意义,又表示微观意义,若元素符号前加数字,只表示微观意义,
活动三: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物质分类。
学生活动】根据C、H、O三种元素,单独或相互组合能组成多少种你所知道的物质?
学生合作组写物质,并板演、补充。
H2O、CO2、CO、O2、H2、CH4、C6H12O6
教师活动】屏幕显示教师组成的物质,其中碳元素自己可以组成4种物质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等,22组合,3个组合都能组成物质,这也就是目前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而大千世界却有两千多万种物质的原因。你能将这些物质分为几类?标准是什么?
学生合作完成分类,展示交流,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单质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根据C、H、O组合物质,进一步强化物质由元素组成,同时通过该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元素中类的有限性和物质的无限性,促进学生元素观的形成。
小结按照物质的种类不同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依据元素的种类不同又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第三节元素
课件16张PPT。H2ONaClAu水 金币 食盐 这些物质分别由什么微粒构成?
这些微粒之间有什么关系? 元 素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 王艳慧什么是元素?小组合作拆分子,将得到的原子分类,分几类?OC二氧化碳氧气一氧化碳CO2
COO2碳原子-13:质子数6,中子数7碳原子-12:质子数6,中子数6碳原子-14:质子数6,中子数8碳元素碳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碳原子总称为碳元素。氧 元 素氧离子8 8 10元素就是具有相同(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核电荷数生活中的物质含有哪些元素?地壳中元素含量元素的分布:氧硅铝铁氧人体细胞中元素含量不同语言的人如何进行化学交流? 下列元素单独或相互组合能组成多少种你所知道的物质?碳 氢 氧C H OC H O H2O2CH4 C2H2 H2O CO CO2 C4H10 C5H12 … H2CO3 C2H6O C6H12O6 C2H4O2
碳酸 酒精 葡萄糖 醋酸 C5H4O2 C3H6O2 C4H8O2 C4H10O 金刚石
石墨 C
活性炭
木炭C5H12O C7H14O 将这些物质分类,分为几类?石墨金刚石CC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Ba Mn Zn Fe I Cu Hg Ag Pt Au
氢氮氧氟氯氦氖氩碳硅磷硫碘钠镁铝钾钙钡锰锌铁铜汞银金铂1、熟记下列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推荐作业锂 铍 硼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包括物质的微粒构成、元素概念、元素符号、物质分类、物质组成等。既有定性的演技,也有定量的研究。元素是第二节的内容。继原子的学习之后,又是在物质的组成之前,因此元素这一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元素的概念是基于原子的科学的概念,是连接化学三重表征微粒观、元素观、符号观的桥梁, 也是物质分类的依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意义又是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础。原子的基本性体现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同时为化学变化的定量研究奠定基础。所以这一节课在整个课程中很重要。
不同版本的处理内容:人教版是以水为载体县帮助学生建立起分子原子的认识,再学习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重视知识先后的逻辑关系。鲁教版是先从第一单元的初步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在到第二单元以水为载体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再进行物质构成的奥秘,是采用渗透关窗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基本观念的。尽管个版本教材编排的体系及内容有所差异,但是核心内容和核心内容的呈现的方式还是有很多共性的。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观的形成,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本部分内容包括两部分:(1)元素的概念、元素分布、元素符号书写、意义物质分类.(2)元素周期表,元素分类。
本节课共分2课时。
观课记录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本节课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对本节课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目标是具体、明确、有层次性。 并用“简约”“明晰”的语言符合学生的实际。
一、观察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目的达成。
本节课三个环节,什么是元素?及元素的存在---元素符号---物质分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全部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的有效的小组合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更快的及早进入学习状态。教学时间安排合理,尤其是给足了时间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交流。适时的微视频和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具体的明白。组内合作交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二、观察教师的语言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课堂上, 老师语言干净简练,富有感染力。例如:看哪个小组最到位,最有效?谁来主动说一下?加快速度,看上谁做的又快又好,你有没有信心等,始终微笑,有亲和力她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神奇的化学的世界,巧妙地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的的已有经验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
三、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利用小组评价机制,指导有效。同时在各个环节都有总结:例如一组每个人同学都在说。对话,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目标落实的过程
四、教师是否有针对目标任务的恰当评价
教师对学生多次有针对性的评价,例如回答的非常准确,这么多同学举手了,xx同学说得特别好,真棒等
总之,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教师的智慧,学生自主学习,生成一节高效的课堂,值得我学习。
《元素》第一课时练习题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3、高钙奶中的“钙”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4、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而不具有宏观意义的是( )
A.H B.Mg C.CO2 D.2H2O
5、在CO2、O2两种物质中的组成中都含有( )
A.氧原子 B.氧气分子 C.氧元素 D.以上各项都有
6、氯元素 ;2个镁原子 2个氢分子 3个钠离子 ;
7、①氧气(O2) ②洁净的空气 ③氯化钠(NaCl) ④铁Fe ⑤水 ⑥二氧化碳(CO2)
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8、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H   、 。Fe 、 、
教后反思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合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所以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搭建学习活动的支架,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主要表现为:
复习导入,前连后挂。
借助图片,运用宏观物质、微粒构成、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回顾一直的基础上思考原子的基本性和元素的关系,导入新课顺理成章,牵连后挂符合学生认知。
2、搭建支架,形成观念。
通过拆分分子、找元素、组物质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做中学,建立元素的概念和形成元素观。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巧用板书,建构网络。
板书设计极具特色。既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引领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
这节课通过三个主要活动,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希望引领学生用两只眼睛看世界,一只眼睛看宏观,一只眼睛看微观,同时学会用化学语言来表达,希望学生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化学知识改变世界,用化学知识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课程标准的分析
《元素》是初中化学课程内容中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二级主题中(三)认识化学元素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如下:
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1、查找常见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2、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较高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3、收集有关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的资料
在教材中,这一节是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是一节基本概念课。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元素观、符号观等三重表征的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