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十三)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4·河南高三月考)1915年,英国设立军工部,直接管理200余个工矿企业;1916年,英国又成立劳工部,统筹调配全国人力;1918年,由于粮食供应不足,英国开始实行食物的定量供应。这些举措( )
A.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临时之举
B.借鉴了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表明政府的职能在逐步扩大
D.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C [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1918年英国。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令英国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财政困境,政府的财政收入无法完全覆盖战时支出,自由放任主义也因此饱受冲击,英国政府面临财政紧缺等问题,从接管企业到粮食定量供应都是政府强化职能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所述是战争带来的影响,并非经济危机,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1918—1921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二战后英国奉行凯恩斯主义,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4·潍坊二模)如图为1917年4月发表的漫画《挑选服装》,漫画中山姆大叔的外衣已经破旧不堪,他站在一排新衣面前进行挑选。三件样衣,从左至右依次是:“与德国单独作战”“美国军队加入协约国”“对协约国提供经济援助”。该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
A.欲放弃中立政策
B.担心介入欧洲的纷争
C.综合国力的强大
D.与德国矛盾不可调和
A [据材料“与德国单独作战”“美国军队加入协约国”“对协约国提供经济援助”可知,美国的选择都是要与德国进行作战,说明美国要放弃中立政策,故选A项;美国的选择说明要放弃中立政策,介入欧洲的纷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态度,并不能体现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和与德国的矛盾不可调和,排除C、D项。]
3.(2024·湖南长郡中学一模)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大波兰”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但和约最终根据美国的意见对其进行托管或“委任统治”。这说明( )
A.战后严惩德国目的失败
B.帝国主义矛盾日趋激化
C.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
D.和会结果不受列强操控
C [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大国的要求都未能完全得到满足,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是大国间相互妥协的结果,故选C项;巴黎和会实现了严惩德国的目的,排除A项;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排除B项;巴黎和会受到西方列强控制,排除D项。]
4.(2024·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二模·13)一战结束后,黄金海岸的英国传教士无可奈何地说,从欧洲回国的非洲士兵对“欧洲人”远不像过去那样尊敬了;法国驻几内亚总督也承认,复员回来的老兵们把不服从殖民当局的命令作为高尚文明的标志。这反映了一战( )
A.使英法失去了殖民霸主的地位
B.打破了非洲大陆封闭隔绝状态
C.暴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非正义
D.促进了非洲民族解放斗争发展
D [据材料“一战结束后,黄金海岸的英国传教士无可奈何地说,……复员回来的老兵们把不服从殖民当局的命令作为高尚文明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使参战的非洲士兵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非洲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故选D项;英法两国在二战后失去大部分殖民地,时间不符,排除A项;近代欧洲殖民者到达非洲之前,非洲就同亚洲欧洲保持联系,并非处于封闭隔绝状态,排除B项;帝国主义战争的非正义性针对的是帝国主义交战双方而言,材料强调的是一战对非洲殖民地国家的影响,排除C项。]
5.(2024·聊城期末)1921年2月,法波签订同盟条约,并经《洛加诺公约》重新肯定后,波兰成为法国防御德国体系的东方柱石;1933年,波兰领导人先后于3月、4月、12月连续敦促法国,共同对德国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以制止德国扩军,结果却遭法国拒绝。这一结果主要说明( )
A.法德两国关系已走向和解
B.欧洲构建起集体安全体制
C.凡尔赛体系面临严重危机
D.法国严格践行《非战公约》
C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1933年,波兰领导人先后于3月、4月、12月连续三次敦促法国,共同对德国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以制止德国扩军,说明此时期德国的大规模扩军行为已经使得其他国家产生了警惕心理,据此可知,凡尔赛体系已经面临了严重的危机,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30年代,法德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而不是“和解”,排除A项;根据题干中“结果却遭法国拒绝”,说明欧洲并没有建立起集体安全体制,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33年,法国对德国采取的是“绥靖政策”,其行为并不是严格践行《非战公约》的相关规定,排除D项。]
6.(2024·邯郸模拟)《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倘争议不能如此解决……应缮发报告书”;但同时规定,“不能使该院理事一致赞成其报告书,则联盟会员国保留权利施行认为维持正义或公道所必需之行动”。据此可知,国际联盟( )
A.体现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B.在制止争端方面存在着漏洞
C.是由大国操控的政治机器
D.确立了与会国集体安全机制
B [材料表明,国际联盟的这些规定意味着所有国际联盟会员国在遵守了三个月的延迟后仍然有权进行战争,在这种情况下,盟约的制裁便成为一句空话,从而给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可见在制止争端方面存在着漏洞,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和平与发展,排除A项;材料主旨信息是国际联盟在制止争端方面存在着漏洞,并未体现大国对国际联盟的操控,排除C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7.(2024·淄博模拟)曾任国联副秘书长的华尔脱斯指出:“既然每个签字国都是自己行动的唯一判断者,既然它们当中的两个最大的国家(英美)对这个字眼作了广泛的解释,那么就《非战公约》而论,采取军事行动的道路还是敞开着的。”其认识表明《非战公约》( )
A.阻止了现代战争的爆发
B.实际维护和平作用有限
C.只体现某些大国的利益
D.尊重了各国的独立主权
B [根据材料“就《非战公约》而论,采取军事行动的道路还是敞开着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尔脱斯强调的是《非战公约》在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方面的作用有限,B项正确,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非战公约》是否只体现某些大国的利益,排除C项;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
8.(2024·浙江省临海市模拟·16)一位政治家评论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个事件时说:“这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是英国未经战争而遭到的一次可耻的失败”。该事件最有可能是( )
A.签订《慕尼黑协定》 B.德国闪袭波兰
C.召开德黑兰会议 D.斯大林格勒战役
A [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英国未经战争……失败”可知,1938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故选A项;1939年9月,德国闪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与“英国未经战争……失败”不符,排除B项;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会议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与苏联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9.(2024·山东聊城二模)有学者指出,二战期间,美国联手横跨欧亚大陆的苏联战胜了德国与日本,但在构筑战后新地缘政治秩序时,美国却在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安插”了两只“离岸平衡手”:一只是传统海权国家英国,它在大西洋起到“搅乱”欧洲旧大陆诸势力的功能,另一只则是具有巨大海权潜力的日本,它在亚洲充当英国的角色,以便美国控制西太平洋。在该学者看来,当时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是( )
A.掌控欧亚大陆 B.打造冷战堡垒
C.壮大海权国家 D.充当世界警察
A [利用英日控制欧洲大陆以及西太平洋不是简单的冷战需要,而是满足美国全球称霸的需要,排除B项;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战略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充当“世界霸主”,壮大英日等海权国家是手段而非目标,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充当世界警察,排除D项。]
10.(2024·丹东一模)联合国在执行维护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时好时差,它已制止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和克什米尔等地的战争,但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却不能强令使用这台机器。这说明联合国( )
A.仍需加强内部协调机制
B.否定了集体安全原则
C.确保了国际秩序的稳定
D.促使强权政治合法化
A [据材料可知,联合国具备协调国际关系的职能,但是缺乏内在的执行力,所以需要加强联合国的内在协调性,提高联合国的执行力,故选A项;联合国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体现了大国之间的集体安全原则,排除B项;“联合国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时好时差”说明联合国的执行效果无法得到绝对的保证,无法确保国际秩序的稳定,排除C项;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明确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D项。]
11.(2024·山东青岛二模)“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很难做到与世隔绝、独善其身,相反,全球的跨国性使得应对问题的新模式应运而生,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由此可知,“新模式”的产生( )
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兴起
B.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
C.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D.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
B [依据材料“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可知,新模式指的是通过国际各种力量共同应对跨国问题,这显然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新模式顺应了全球化发展,但无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排除C项;“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与史实不符,西方霸权至今仍然盛行,排除D项。]
12.(2024·湖南邵阳三模)1991年以来,北约进行了六次东扩,先后有匈牙利、波兰、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加入,2023年4月,芬兰成为第31个成员国。这说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B.少数大国固守冷战思维
C.欧洲战略自主性的增强
D.西欧安全系数日益提高
B [欧洲一体化的组织是欧盟,不是北约,排除A项;北约主要受美国控制,不能体现欧洲自主性的增强,排除C项;北约不断东扩会加剧地区矛盾,影响到欧洲国家的安全,不能提高安全系数,排除D项。]
13.(2024·天津河东一模)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开始建立
B.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
C.世界卫生组织未发挥应有作用
D.多极化趋势尚未真正出现
B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工作,可知全球防疫体系开始建立,排除A项;世界卫生组织未发挥应有作用是现象而非原因,排除C项;多极化趋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出现,排除D项。]
14.(2024·山东济南三模)1947年6月,在巴黎召开欧洲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预备会议,苏联派团参加;英法在美国指示下,建议受援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方式和条件。7月2日,苏联以经济安全为由予以拒绝并退出会议。这一事件( )
A.体现了美苏国家实力的均衡
B.加速了美苏对抗局面的形成
C.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导致了西欧经济主权的丧失
B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欧美、苏联)。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在1947年马歇尔计划预备会议中,美国指示英法提出建议,建议受援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苏联认为这会泄露本国的经济情报,危机经济安全,加以拒绝,并退出了会议。结合所学,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运用杜鲁门主义的重要步骤,加剧了美苏对抗,也最终导致了欧洲的分裂,B项正确。据所学,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且材料体现的是苏联为了国家利益拒绝接受援助,无法看出美苏实力均衡,排除A项;据所学,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排除C项;据所学,二战以后,西欧国家就普遍衰落了,并非是由拒绝马歇尔计划引发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4·山东菏泽一模)2008年,欧洲从诺曼底到巴尔干再到班加西的统一进程大幅推进。在欧洲人眼中,历史似乎正在从“雅尔塔体系”向欧洲人久违了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回归。这里的“回归”意指( )
A.英美主导的世界格局
B.美苏为首的世界两极格局
C.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D.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D [根据所学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国际体系,其以欧洲为中心,材料“历史似乎正在从‘雅尔塔体系’向欧洲人久违了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回归”表达了欧洲人渴望继续处在世界格局中心的愿望,D项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西欧为主导,而非英美为主导,更不是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排除A、B两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于1648年,是近代第一个国际体系,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6.(2024·湘潭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11月4日,德国基尔军港水兵起义,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9日,德皇宣布退位,将政权交给国会第一大党社会民主党。革命目标呈现出三种方向:革命大众希望实行代表会制即直接民主制;斯巴达克团呼吁向十月革命学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社会民主党坚守议会民主制道路。代表会制因缺乏实际行动淡出视野,斯巴达克团组建为德国共产党,发动柏林起义,被临时政府和国防军镇压。随之而来的经济革命出现“共决权”和“完全控制权”之争,新政府、工会高层、资本家团体和军方相互合作,迫使革命者接受资本家与工会联合的“共决权”。
材料二 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确定了“4D计划”,以期彻底改造德国社会。“非军事化”在实践中改为“非军国主义化”,销毁弘扬帝国主义的书籍,取消军队的特殊地位,严禁各类军事组织。“非纳粹化”通过对纳粹追随者的甄别和审判来教育德国民众,西占区1947年结束该运动,以便德国成为冷战前沿。“非工业化”在西占区实践为“经济民主化”,消灭垄断组织,管理民主,煤钢企业实行共决制,增加工会发言权。“民主化”在东西占区各有特点,西部扶持自治政府与西方模式的民主政党和工会,东部支持德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统一工会。该计划改变了德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服从和专制意识,促成德国人反省历史的决心,以重新融入国际社会。
——摘编自孟钟捷《德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1918年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改造的不同特点,并简要评价“4D计划”。
答案 (1)影响:加速德国投降和一战的结束;终结了德意志帝国,德国君主制度转向议会民主制;工人群体崛起,工会与工人政党改变了德国政治格局;引发经济革命,出现资本家与工会联合的“共决”。旧军官、旧官僚等守旧势力强大,为纳粹的上台提供了土壤。
(2)特点:一战后:内部革新;权力的博弈与重新分配。二战后:外部推动;清算法西斯、军国主义。
评价:积极作用:清除了法西斯专制的土壤,推动了德国走上民主化道路;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社会相对稳定;有利于德国人的历史反省而不是历史复仇,维护战后和平。局限性:德国分裂为东德、西德,成为冷战的前沿。
17.(2024·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19)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图为1919年出版的漫画《吞下苦果》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蕴含的历史背景、历史内容和符合史实的寓意。
(2)围绕二战中的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按照历史漫画的呈现要求,构思一幅历史漫画并加以说明。(要求:自拟标题;写出构思,无需作画;史实准确;观点正确)
解析 (1)据漫画内容中“1919年”可知其历史背景是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取得胜利,德国战败,巴黎和会召开。据漫画内容中“四大巨头”“价值百万元”“合约”及所学知识(巴黎和会)可知其历史内容是英、法、美等国控制了巴黎和会,缔结《凡尔赛和约》,要求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据漫画内容中“四大巨头”“价值百万元”“不论你喜欢与否,都要吞下它”以及漫画左侧五根手指(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和被握紧的男子(德国)可知其寓意是图中四个人物和旁白表明,四巨头正合力让德国吞下象征《凡尔赛和约》的药丸,凳子上的数字代表了德国的巨额赔款;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德国,手指代表英、法、美、意、日五国战胜国,紧握的大手和德国夸张的表情表明对战败国德国的严厉制裁。
(2)题干要求是“围绕二战中的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结合所学可知雅尔塔会议最能够全面地展现出二战的结束及二战之后的国际形势,所以将漫画主题定位为“雅尔塔会议:合作与未来”。在构思方面,一方面要展现出该会议的参加者、历史意义,还要展现出二战之后的“冷战”,基于此,可以进行如下表述:漫画的中心是一张圆桌,三把座椅;座椅上分别搭放着一件带有元帅领章的军大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卡其色厚风衣;桌上是一张欧洲地图;桌旁一扇高大的窗户,落地窗帘上端分开,下端聚拢,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窗外的天空聚集起阴云。就漫画的说明而言,要简要概述出该漫画所隐含的一些重要史实,结合所学(二战及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可以进行如下阐述: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主要参加者有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会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对战后世界特别是欧洲做出安排。用三件放在座椅上的衣物代表着“三巨头”,并暗示讨论激烈;“V”形表示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结局光明;窗外天空的阴云预示着“冷战”的隐忧。雅尔塔会议既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光明,也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答案 (1)背景: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取得胜利,德国战败,巴黎和会召开。
内容:英、法、美等国控制了巴黎和会,缔结《凡尔赛和约》,要求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寓意:图中四个人物和旁白表明,四巨头正合力让德国吞下象征《凡尔赛和约》的药丸,凳子上的数字代表了德国的巨额赔款;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德国,手指代表英、法、美、意、日五国战胜国,紧握的大手和德国夸张的表情表明对战败国德国的严厉制裁。
(2)示例
主题:雅尔塔会议:合作与未来。
构思:漫画的中心是一张圆桌,三把座椅;座椅上分别搭放着一件带有元帅领章的军大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卡其色厚风衣;桌上是一张欧洲地图;桌旁一扇高大的窗户,落地窗帘上端分开,下端聚拢,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窗外的天空聚集起阴云。
说明: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主要参加者有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会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对战后世界特别是欧洲做出安排。用三件放在座椅上的衣物代表着“三巨头”,并暗示讨论激烈;“V”形表示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结局光明;窗外天空的阴云预示着“冷战”的隐忧。雅尔塔会议既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光明,也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专题强化练(十三)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4·河南高三月考)1915年,英国设立军工部,直接管理200余个工矿企业;1916年,英国又成立劳工部,统筹调配全国人力;1918年,由于粮食供应不足,英国开始实行食物的定量供应。这些举措( )
A.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临时之举
B.借鉴了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表明政府的职能在逐步扩大
D.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2.(2024·潍坊二模)如图为1917年4月发表的漫画《挑选服装》,漫画中山姆大叔的外衣已经破旧不堪,他站在一排新衣面前进行挑选。三件样衣,从左至右依次是:“与德国单独作战”“美国军队加入协约国”“对协约国提供经济援助”。该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
A.欲放弃中立政策
B.担心介入欧洲的纷争
C.综合国力的强大
D.与德国矛盾不可调和
3.(2024·湖南长郡中学一模)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大波兰”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但和约最终根据美国的意见对其进行托管或“委任统治”。这说明( )
A.战后严惩德国目的失败
B.帝国主义矛盾日趋激化
C.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
D.和会结果不受列强操控
4.(2024·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二模·13)一战结束后,黄金海岸的英国传教士无可奈何地说,从欧洲回国的非洲士兵对“欧洲人”远不像过去那样尊敬了;法国驻几内亚总督也承认,复员回来的老兵们把不服从殖民当局的命令作为高尚文明的标志。这反映了一战( )
A.使英法失去了殖民霸主的地位
B.打破了非洲大陆封闭隔绝状态
C.暴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非正义
D.促进了非洲民族解放斗争发展
5.(2024·聊城期末)1921年2月,法波签订同盟条约,并经《洛加诺公约》重新肯定后,波兰成为法国防御德国体系的东方柱石;1933年,波兰领导人先后于3月、4月、12月连续敦促法国,共同对德国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以制止德国扩军,结果却遭法国拒绝。这一结果主要说明( )
A.法德两国关系已走向和解
B.欧洲构建起集体安全体制
C.凡尔赛体系面临严重危机
D.法国严格践行《非战公约》
6.(2024·邯郸模拟)《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倘争议不能如此解决……应缮发报告书”;但同时规定,“不能使该院理事一致赞成其报告书,则联盟会员国保留权利施行认为维持正义或公道所必需之行动”。据此可知,国际联盟( )
A.体现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B.在制止争端方面存在着漏洞
C.是由大国操控的政治机器
D.确立了与会国集体安全机制
7.(2024·淄博模拟)曾任国联副秘书长的华尔脱斯指出:“既然每个签字国都是自己行动的唯一判断者,既然它们当中的两个最大的国家(英美)对这个字眼作了广泛的解释,那么就《非战公约》而论,采取军事行动的道路还是敞开着的。”其认识表明《非战公约》( )
A.阻止了现代战争的爆发
B.实际维护和平作用有限
C.只体现某些大国的利益
D.尊重了各国的独立主权
8.(2024·浙江省临海市模拟·16)一位政治家评论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个事件时说:“这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是英国未经战争而遭到的一次可耻的失败”。该事件最有可能是( )
A.签订《慕尼黑协定》 B.德国闪袭波兰
C.召开德黑兰会议 D.斯大林格勒战役
9.(2024·山东聊城二模)有学者指出,二战期间,美国联手横跨欧亚大陆的苏联战胜了德国与日本,但在构筑战后新地缘政治秩序时,美国却在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安插”了两只“离岸平衡手”:一只是传统海权国家英国,它在大西洋起到“搅乱”欧洲旧大陆诸势力的功能,另一只则是具有巨大海权潜力的日本,它在亚洲充当英国的角色,以便美国控制西太平洋。在该学者看来,当时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是( )
A.掌控欧亚大陆 B.打造冷战堡垒
C.壮大海权国家 D.充当世界警察
10.(2024·丹东一模)联合国在执行维护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时好时差,它已制止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和克什米尔等地的战争,但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却不能强令使用这台机器。这说明联合国( )
A.仍需加强内部协调机制
B.否定了集体安全原则
C.确保了国际秩序的稳定
D.促使强权政治合法化
11.(2024·山东青岛二模)“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很难做到与世隔绝、独善其身,相反,全球的跨国性使得应对问题的新模式应运而生,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由此可知,“新模式”的产生( )
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兴起
B.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
C.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D.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
12.(2024·湖南邵阳三模)1991年以来,北约进行了六次东扩,先后有匈牙利、波兰、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加入,2023年4月,芬兰成为第31个成员国。这说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B.少数大国固守冷战思维
C.欧洲战略自主性的增强
D.西欧安全系数日益提高
13.(2024·天津河东一模)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开始建立
B.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
C.世界卫生组织未发挥应有作用
D.多极化趋势尚未真正出现
14.(2024·山东济南三模)1947年6月,在巴黎召开欧洲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预备会议,苏联派团参加;英法在美国指示下,建议受援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方式和条件。7月2日,苏联以经济安全为由予以拒绝并退出会议。这一事件( )
A.体现了美苏国家实力的均衡
B.加速了美苏对抗局面的形成
C.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导致了西欧经济主权的丧失
15.(2024·山东菏泽一模)2008年,欧洲从诺曼底到巴尔干再到班加西的统一进程大幅推进。在欧洲人眼中,历史似乎正在从“雅尔塔体系”向欧洲人久违了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回归。这里的“回归”意指( )
A.英美主导的世界格局
B.美苏为首的世界两极格局
C.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D.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二、非选择题
16.(2024·湘潭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11月4日,德国基尔军港水兵起义,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9日,德皇宣布退位,将政权交给国会第一大党社会民主党。革命目标呈现出三种方向:革命大众希望实行代表会制即直接民主制;斯巴达克团呼吁向十月革命学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社会民主党坚守议会民主制道路。代表会制因缺乏实际行动淡出视野,斯巴达克团组建为德国共产党,发动柏林起义,被临时政府和国防军镇压。随之而来的经济革命出现“共决权”和“完全控制权”之争,新政府、工会高层、资本家团体和军方相互合作,迫使革命者接受资本家与工会联合的“共决权”。
材料二 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确定了“4D计划”,以期彻底改造德国社会。“非军事化”在实践中改为“非军国主义化”,销毁弘扬帝国主义的书籍,取消军队的特殊地位,严禁各类军事组织。“非纳粹化”通过对纳粹追随者的甄别和审判来教育德国民众,西占区1947年结束该运动,以便德国成为冷战前沿。“非工业化”在西占区实践为“经济民主化”,消灭垄断组织,管理民主,煤钢企业实行共决制,增加工会发言权。“民主化”在东西占区各有特点,西部扶持自治政府与西方模式的民主政党和工会,东部支持德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统一工会。该计划改变了德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服从和专制意识,促成德国人反省历史的决心,以重新融入国际社会。
——摘编自孟钟捷《德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1918年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改造的不同特点,并简要评价“4D计划”。
17.(2024·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19)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图为1919年出版的漫画《吞下苦果》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蕴含的历史背景、历史内容和符合史实的寓意。
(2)围绕二战中的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按照历史漫画的呈现要求,构思一幅历史漫画并加以说明。(要求:自拟标题;写出构思,无需作画;史实准确;观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