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四)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怀化二模)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这些现象( )
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
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
D.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
C [从材料信息可知,夏商之际的中华文明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文明相互交流的现象,符合了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故选C项;秦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排除A项;“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说明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而非文化割裂,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商业,排除D项]
2.(2024·河北保定二模)学者林剑鸣指出:在理论观点上,《吕氏春秋》对先秦的儒、法、道、墨、阴阳五行各派,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它“兼儒墨、合名法”,先秦各主要学派的理论,几乎都可以从《吕氏春秋》中找到。由此可知,《吕氏春秋》( )
A.有保存诸子学派学术成果的作用
B.是各民族间文化相互交融的印证
C.代表了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
D.体现出思想文化为政治现实服务
A [根据材料“它‘兼儒墨、合名法’,先秦各主要学派的理论,几乎都可以从《吕氏春秋》中找到”可知,《吕氏春秋》的内容涉及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思想内容,体现了兼容并包的特征,这有助于保存诸子学派的学术成果,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各民族间文化相互交融的信息,排除B项;C项表述有误,排除;材料并未强调“思想文化为政治现实服务”,排除D项。]
3.(2024·杭州一模)春秋战国时代,各家学派针对社会现实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有一学派被后人评价为“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该派学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D [根据“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学派重视当下和未来,体现了法家“今胜于古”的思想理念,D项正确;儒家主张恢复周礼,没有迎合未来之新趋势,排除A项;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尚贤,并没有承认现状,排除B项;道家主张恢复远古时期小国寡民的状态,也没有迎合未来之新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4·山东德州一模)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这一变化缘于( )
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对外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D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当时社会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D项正确;社会经济的发展,助推了对财富的追求,排除A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对外经济文化联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大连模拟)《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提道:“自子至丑、寅,我之引,即息也;自卯至辰、巳,我引之使进,即长也;自午至未、申,即敌之盛气尽处,即我之转关处,亦即击人之处,敌不得势,其气即消灭,不能不有落脚之地,所谓落也;酉、戌、亥,即敌之虚,惟虚故空,能不失败乎?”材料所体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是( )
A.天人合一思想 B.自强不息精神
C.习武当重武德 D.和而不同理念
A [据材料可知,陈氏太极拳将拳法与中国传统的十二地支相结合,体现了天、地、人三者合而为一,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自强不息精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重视武德修养,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和而不同理念,排除D项。]
6.(2024·九省联考贵州高三·2)秦代设博士官,掌管《诗》《书》及诸子百家典籍,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博士官不为“通古今”而为“作经师”,专意于传经讲学,宣扬儒家学说。这一变化说明( )
A.西汉政府加强思想控制
B.儒家思想社会地位提高
C.博士官的权力逐渐增大
D.儒家典籍亟需保护传承
B [据材料“博士官……诸子百家典籍”“汉武帝设五经博士……传经讲学,宣扬儒家学说”可知,秦朝博士官掌管诸子百家典籍,汉武帝时期五经博士官专门宣扬儒家学说,这说明儒家思想社会地位提高,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从秦到汉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化,“西汉政府加强思想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了“博士官”的职责变化,没有体现其权力的增大,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汉代博士官专门宣扬儒家学说,并没有关于儒家典籍保护传承的描述,无法得出该项结论,排除D项。]
7.(2024·绍兴市一模)有史籍载:“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下列与这一“医术”相关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玛雅人会使用麻醉剂,进行人体解剖
B.东汉晚期中国有名医创制了麻醉药
C.波斯王宫中有掌握麻醉术的埃及医生
D.近代麻醉术成就由中国引到了西方
B [据本题材料“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晚期,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符合材料“如醉死”,B项正确;美洲地区的印加人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排除A项;波斯帝国宫廷中有许多埃及医生,且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但当时并未掌握麻醉术,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并非从中国引入西方,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3·深圳二模)银雀山汉墓的下葬年代在汉武帝前期,墓中出土了《孙子兵法》《相狗》《曹氏阴阳》等书籍。在汉武帝的孙子海昏侯刘贺的墓中,出土了5 000多枚简牍,内容涉及儒家经传、诸子、诗赋、数术、医学等。这体现了当时( )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思想文化的多样性
C.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D.郡国并行制的延续
B [据材料可知,海昏侯墓中出土的简牍内容涉及儒学、文学、数学和医学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和思想文化的多样性,故选B项;海昏侯墓中的简牍内容丰富多样,并未体现中央集权前提下加强思想统一的客观要求,排除A项;材料中简牍内容广泛,涉及了儒学之外的其他学术成果,并未体现儒学独尊地位,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所以海昏侯国当时只是当地郡县管辖的一部分,排除D项。]
9.(2023·济宁二模)下表为部分典籍中对汉代历史人物的记载,这在客观上反映出汉代( )
出处 内容
《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 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
《续汉书》 荀悦十二能读《春秋》。贫无书,每至市间阅篇牍,一见多能诵记
A.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 B.市场交易的繁荣
C.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 D.学校教育的发展
C [据材料信息可知,王充、刘梁等人都因贫而去市场上卖书或者阅书,且材料中的三人都是儒家代表人物,侧面反映了当时儒家思想的影响扩大,故选C项;材料中多体现在市场卖书或者看书,并未直接体现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仅说明市场卖书,无法说明市场繁荣,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两汉时期学校教育有所发展,但材料未涉及学校教育,排除D项。]
10.(2024·河北邯郸一模)“绢本《千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与这一描述风格最为相近的作品是( )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述所对应的字体应为草书,A项中的字体与草书风格最为接近,故选A项;B、C、D三项分别为楷书、隶书和行书,与草书的风格有明显差别,均排除。]
11.(2024·山东高三联考)有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
A.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
B.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兴起
C.古典文化已达到顶峰
D.市民文化冲击了贵族文化
A [依据材料可知,宋代有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等贵族文化,还出现了反映商市生活的市民文化,这反映了宋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理学对贵族文化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古典文化已达到顶峰,而且中国古典文化达到顶峰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市民文化与贵族文化的关系,无法得出市民文化冲击了贵族文化,排除D项。]
12.(2024·辽宁模拟预测)唐以前的历代政府对平民造酒、饮酒多采取禁止政策,曹操虽爱饮酒,但因连年饥荒,也采取禁酒措施。而唐朝时期,百姓饮酒被看作是政和民乐的事情,都城长安成为全国唯一酿酒不纳税的城市。这反映了唐朝( )
A.酿酒技术已经超过前代
B.社会生活开放包容
C.赋役税收制度逐步完备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D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唐以前的历代政府对平民造酒、饮酒多采取禁止政策,曹操虽爱饮酒,但因连年饥荒,也采取禁酒措施,而唐朝时期,百姓饮酒被看作是政和民乐的事情,都城长安成为全国唯一酿酒不纳税的城市可知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粮食产量高,能生产酒,D项正确;材料没有酿酒技术的对比,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唐代取消禁酒措施,不能体现社会生活开放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税收制度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3.(2024·江苏南通三模)元朝时,在政治上虽有“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区分,但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风。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历燕赵”“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这表明( )
A.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的融合
B.文人的尊儒信仰驱动北人南往
C.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D.统治政策成为南北交流指向标
A [据材料“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风”可知,元朝时期士人南北交流频繁,有利于推动南北文化的融合,反映了当时国家统一对文化融合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北人南往是为了游历江南,并非崇儒信仰的驱动,排除B项;南北文化有差异,且材料未反映一体化趋势,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统治政策的影响,排除D项。]
14.(2024·嘉兴一模)我国古代有科学家提出“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这位科学家是( )
A.僧一行 B.裴秀
C.徐弘祖 D.徐光启
B [根据材料“制图之体有六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它是中国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并在序言中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B项正确;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排除A项;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没有涉及地图的绘制,排除C项;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农学的相关知识,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3·深圳二模)《天工开物》在列举了各种油料植物出油率后,还说明以上只是大致情况,“其他未穷究试验,与夫一方已试而他方未知者,尚有待云”。这( )
A.与近代科学的精神相契合
B.开启了“中学西渐”的进程
C.源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
D.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A [据材料可知,《天工开物》在记载油料植物出油率时,强调谨慎的实证精神,不能急于做出最终决定,与近代西方科学所强调的实验精神相契合,故选A项;《天工开物》强调谨慎的求证精神,没有涉及中学向西方传播,排除B项;《天工开物》所记载的是传统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排除C项;《天工开物》对油料植物出油率的记载和研究体现了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6.(2024·山东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朝。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近代中国。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摘编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中国文化问题,近年来,已不仅为中国人所热烈讨论之问题,亦且为全世界关心人类文化前途者所注意。然此问题,实为一级当深究之历史问题。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以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我们应从全部历史之客观方面来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中西文化各有体系,举大端而言,从物质生活起,如衣、食、住、行,到集体生活,如社会、政治组织,以及内心生活,如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哲学思维,荦荦大者,屈指可数。然相互间则是息息相通,牵一发动全身,一部门变异,其他部门必变异。
——摘编自木南《钱穆以民族文化史观
应对中西碰撞:读〈中国文化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元时期中国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简要分析宋元文学“较之前代莫不有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 (1)第一小问成就,由材料一“宋以后,乃为近代中国”结合宋词的发展得出宋代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由材料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得出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为中国小说创作作出了积极贡献;结合元曲的发展得出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一“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结合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得出宋元时期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城市生活丰富多彩;由材料一“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得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局变动、民族交融等社会现实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
(2)第一小问认识,由材料二“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以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得出强调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密不可分;由材料二“从物质生活起,如衣、食、住、行,到集体生活,如社会、政治组织,以及内心生活,如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哲学思维,荦荦大者,屈指可数”得出中国文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具有完整性。第二小问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由材料二“我们应从全部历史之客观方面来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得出全面完整地、历史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材料一“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得出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创新。
答案 (1)主要成就:宋代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为中国小说创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原因:宋元时期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局变动、民族交融等社会现实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
(2)认识:一是强调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密不可分,二是指出中国文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具有完整性。
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第一,全面完整地、历史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创新。
1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有现代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并在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儒学主导、与释道等诸家学说“和而不同”的包容态度,呈现出“顺时而生”“与时迁移”的长久生命力,体现出“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向度。这些论述精准概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起与嬗变、合流与内化、变革与转型。释放出传统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信号,展示出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历史担当和自觉境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包容态度”、传统文化发展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发展的“实践向度”、传统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等选取任意信息谈谈你的看法并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层次分明。)
答案 (1)原因:儒学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特殊性(或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薄弱);儒学内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容易被认同。
(2)示例
论题: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论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全世界只有中华文化体系长期延续,从未中断;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表现为,具有无与伦比的延续力,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在所有古老文明中,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经历百家争鸣、经学兴盛、玄学流行、三教并行,发展到宋明理学;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至今依然深刻影响中国人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中华文化还具有强大同化力和融合力,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多逐步融入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中华文化吸收了中国境内各民族不同的地域文化,如楚文化、巴蜀文化和西域文化等,内涵日益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将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等民族文化融入了祖国文化的血脉之中;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儒学主导、佛释道等“和而不同”的包容态度,使中华文化更具生机与活力。
总之,中华文化的生命延续力、同化力和融合力都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专题强化练(四)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怀化二模)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这些现象( )
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
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
D.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
2.(2024·河北保定二模)学者林剑鸣指出:在理论观点上,《吕氏春秋》对先秦的儒、法、道、墨、阴阳五行各派,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它“兼儒墨、合名法”,先秦各主要学派的理论,几乎都可以从《吕氏春秋》中找到。由此可知,《吕氏春秋》( )
A.有保存诸子学派学术成果的作用
B.是各民族间文化相互交融的印证
C.代表了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
D.体现出思想文化为政治现实服务
3.(2024·杭州一模)春秋战国时代,各家学派针对社会现实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有一学派被后人评价为“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该派学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4.(2024·山东德州一模)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这一变化缘于( )
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对外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5.(2023·大连模拟)《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提道:“自子至丑、寅,我之引,即息也;自卯至辰、巳,我引之使进,即长也;自午至未、申,即敌之盛气尽处,即我之转关处,亦即击人之处,敌不得势,其气即消灭,不能不有落脚之地,所谓落也;酉、戌、亥,即敌之虚,惟虚故空,能不失败乎?”材料所体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是( )
A.天人合一思想 B.自强不息精神
C.习武当重武德 D.和而不同理念
6.(2024·九省联考贵州高三·2)秦代设博士官,掌管《诗》《书》及诸子百家典籍,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博士官不为“通古今”而为“作经师”,专意于传经讲学,宣扬儒家学说。这一变化说明( )
A.西汉政府加强思想控制
B.儒家思想社会地位提高
C.博士官的权力逐渐增大
D.儒家典籍亟需保护传承
7.(2024·绍兴市一模)有史籍载:“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下列与这一“医术”相关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玛雅人会使用麻醉剂,进行人体解剖
B.东汉晚期中国有名医创制了麻醉药
C.波斯王宫中有掌握麻醉术的埃及医生
D.近代麻醉术成就由中国引到了西方
8.(2023·深圳二模)银雀山汉墓的下葬年代在汉武帝前期,墓中出土了《孙子兵法》《相狗》《曹氏阴阳》等书籍。在汉武帝的孙子海昏侯刘贺的墓中,出土了5 000多枚简牍,内容涉及儒家经传、诸子、诗赋、数术、医学等。这体现了当时( )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思想文化的多样性
C.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D.郡国并行制的延续
9.(2023·济宁二模)下表为部分典籍中对汉代历史人物的记载,这在客观上反映出汉代( )
出处 内容
《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 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
《续汉书》 荀悦十二能读《春秋》。贫无书,每至市间阅篇牍,一见多能诵记
A.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 B.市场交易的繁荣
C.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 D.学校教育的发展
10.(2024·河北邯郸一模)“绢本《千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与这一描述风格最为相近的作品是( )
11.(2024·山东高三联考)有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
A.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
B.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兴起
C.古典文化已达到顶峰
D.市民文化冲击了贵族文化
12.(2024·辽宁模拟预测)唐以前的历代政府对平民造酒、饮酒多采取禁止政策,曹操虽爱饮酒,但因连年饥荒,也采取禁酒措施。而唐朝时期,百姓饮酒被看作是政和民乐的事情,都城长安成为全国唯一酿酒不纳税的城市。这反映了唐朝( )
A.酿酒技术已经超过前代
B.社会生活开放包容
C.赋役税收制度逐步完备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13.(2024·江苏南通三模)元朝时,在政治上虽有“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区分,但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风。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历燕赵”“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这表明( )
A.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的融合
B.文人的尊儒信仰驱动北人南往
C.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D.统治政策成为南北交流指向标
14.(2024·嘉兴一模)我国古代有科学家提出“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这位科学家是( )
A.僧一行 B.裴秀
C.徐弘祖 D.徐光启
15.(2023·深圳二模)《天工开物》在列举了各种油料植物出油率后,还说明以上只是大致情况,“其他未穷究试验,与夫一方已试而他方未知者,尚有待云”。这( )
A.与近代科学的精神相契合
B.开启了“中学西渐”的进程
C.源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
D.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二、非选择题
16.(2024·山东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朝。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近代中国。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摘编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中国文化问题,近年来,已不仅为中国人所热烈讨论之问题,亦且为全世界关心人类文化前途者所注意。然此问题,实为一级当深究之历史问题。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以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我们应从全部历史之客观方面来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中西文化各有体系,举大端而言,从物质生活起,如衣、食、住、行,到集体生活,如社会、政治组织,以及内心生活,如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哲学思维,荦荦大者,屈指可数。然相互间则是息息相通,牵一发动全身,一部门变异,其他部门必变异。
——摘编自木南《钱穆以民族文化史观
应对中西碰撞:读〈中国文化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元时期中国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简要分析宋元文学“较之前代莫不有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1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有现代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并在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儒学主导、与释道等诸家学说“和而不同”的包容态度,呈现出“顺时而生”“与时迁移”的长久生命力,体现出“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向度。这些论述精准概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起与嬗变、合流与内化、变革与转型。释放出传统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信号,展示出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历史担当和自觉境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包容态度”、传统文化发展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发展的“实践向度”、传统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等选取任意信息谈谈你的看法并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