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五单元: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复习课(课件14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五单元: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复习课(课件14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26 20:26:50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有了较深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微粒观;对化学反应也已经有了初步认识,能判断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知道了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是不发生变化的,也能简单的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能把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三不变与物质的质量守恒联系起来。但如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综合运用质量守恒的知识来解决化学中的有关问题,是本次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变的知识,引导学生做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推测是本节课的教学的切入点,并通过对历年淄博市中考题的复习引导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效果分析
教学目标符合课标、学业考试的要求,与新教材紧密结合,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目标出示时机恰当,能够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确定能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作载体。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与生活实例相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与本课相关的基本能力。课堂思维活跃,师生交流顺畅。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学时
1课时
适用年级
初四化学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进一步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今天我和大家一块复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是我们初中化学学习的唯一的定律,能指导我们从量的角度去理解化学变化,当然这样重要的知识在中考中一定会有涉及,下面我们看一下本节知识在最近五年中考中所占的分值。
出示幻灯片。
认真听,看幻灯片
引起学生对本节的重视
复习
目标
出示复习目标
认真的读,领会复习目标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考点导学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出示幻灯片,结合课本104页内容,4分钟落实以下问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3、明确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个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4、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记忆,按要求互查,四人小组互查要求:1号——4号
2号——3号,完成后老师抽查!

夯实基础
考点导学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释生活、化学中的问题
出示幻灯片2010年淄博市中考题
讲解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讨论,抢答
了解中考题的难度,从细节入手让学生学会回答问题。
跟踪
训练
出示幻灯片
学生认真审题,作答。
教师总结: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凡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小组讨论
教会学生归类。
应用:判断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式
出示幻灯片:课本105页挑战自我第3题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
有 和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独立思考作答
让学生重视课本。
追问:解决本题的依据是什么?
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跟踪
训练
某纯净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g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只含有碳氢氧元素
C.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教师点拨:元素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独立作答
小组讨论
判断物质的化学式
学生思考,独立作答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养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习惯。
确定物质的质量和反应类型,并进行有关计算
出示幻灯片: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思考,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
跟踪
训练
出示幻灯片
独立作答
教师讲解
达标
反馈
达标反馈要求:请同学们独立、认真完成达标反馈的内容,组长做完后交老师批阅。其他同学完成后交组长批阅。
共10小题,每题10分,计100分,填空题有一空出错,本题得分为0分。

学生独立作答,按要求订正答案打分。
当堂检测,达标,养成每日一测的习惯。
课堂
总结
教师总结
学生写出学后记。
课件14张PPT。团结务实砥砺前行的三中化学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主讲人:高青三中 宫永
化学八年级全一册(鲁教版)近五年本节知识在淄博中考题占比分析
复习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进一步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1考点导学:质量守恒定律结合课本104页内容,4分钟落实以下问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3、明确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个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4、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四人小组互查要求:1号——4号
2号——3号,完成后老师抽查!1、解释一些生活、化学问题
(2010淄博市中考题)三、分析与计算
6、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将金属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煅烧后的立刻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波义耳的实验导致他没有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答案:煅烧后立刻打开容器,使得一部分空气进入容器中,所以质量增加了。考点导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淄博市2011年理解与应用第20题(3))
同学们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探究。经讨论分析、查阅资料后设计了A、B两套实验装置,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实验完毕后,使用A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而使用B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相等。请你分析导致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 。
⑶A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产生了沉淀没有脱离体系,所以质量不变,而B中产生了CO2散失,使剩余物质的质量比原物质质量减小。CaCO3+2HCl=CaCl2+H2O+CO2↑跟踪训练:考点导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判断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式课本105页挑战自我第3题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和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请同学们思考:
我们解决本题的依据是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请勿回答质量守恒定律。 某纯净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g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只含有碳氢氧元素
C.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A请同学们思考:
我们解决本题的依据是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请勿回答质量守恒定律。跟踪训练:(2010淄博市中考题)2、石英(主要成分为SiO2)是工业上利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度硅的主要原料,其中的反应原理为SiO2+2C Si+2X↑,请写出X的化学式并标出组成元素的化合价 ,此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请同学们思考:
我们解决本题的依据是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考点导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确定物质的质量和反应类型,并进行有关计算(2014兰州中考题)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跟踪训练:(2014临沂)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C达标反馈要求:请同学们独立、认真完成达标反馈的内容,组长做完后交老师批阅。其他同学完成后交组长批阅。
共10小题,每题10分,计100分,填空题有一空出错,本题得分为0分。谢谢大家的聆听!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材分析
这一课时所包含的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实质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教材、目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特点,我拟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学会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质量守恒及原因的分析,认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对化学反应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实验、讨论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通过科学家发现定律的艰辛历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中唯一学习的一个定律,对理解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尤为重要。不仅要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也要从微观上认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但是目前初三学生在微观认识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拟定如下重难点:
1、重点:分析、归纳、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附:本节内容在中考中所占分值。
年份
题目序号
所占分值
总体分析
2010年
一、16、24 二、2、3 四、6
8分
就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内容来说,淄博市近五年的中考题都有涉及,除2010年外,大多维持在3分左右,考查形式以填空和选择居多。
2011年
13、17、20
4分
2012年
20
2分
2013年
15
2分
2014年
1、4、9
3分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观课记录
学科: 化学 授课教师: 宫永 得分: 90
A级
指标
B级指标
评价
赋分
得分
教师
学生
学习
目标
10分
目标符合课标、学业考试的要求,与新教材紧密结合,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目标出示时机恰当,能够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确定能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作载体。
对目标的认定明确,不同目标的达成程度和方式有所理解。
10
10
学习
过程
60分
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与生活实例相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与本课相关的基本能力。
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展现与提高。
10
9
能够从多角度来抓住重点,能巧妙突破难点。
对重点知识掌握全面,能够解决疑难问题。
10
10
关注学情,关注生成,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疑惑,能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新学知识掌握明确,某些前错误概念得到纠正。
10
10
课堂环节紧凑,时间分配合理,学生学习有时空的保障。
有充分的思考和解答问题时间。
5
4
课堂思维活跃,师生交流顺畅。
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能够表达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
5
5
选择实践性、体验性强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所学知识体验深刻,不易忘记,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5
4
能够将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来落实。
能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等多种途径利用督学和互助来学习。
5
5
能够做到教师精讲点拨,注重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
对整节课知识有整体认识、知识脉络清晰,掌握了新知,学到一些学习或认知方法。
10
8
学习
效果
30分
能够针对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形式来检测达成情况,并及时反馈。
能够较准确的解答诊断检测题,对问题得到及时纠正。
30
25
合计
90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达标反馈
课型:复习 时间:3.24日 主备人:宫永 审核:
淄博市2010年中考题
1、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分子。假设用此技术欲制的到蔗糖(C12H22O11),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A、氢原子 B、氧原子 C、氮原子 D、碳原子
2、下图是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该图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O=H2+O2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化学中有多种“守恒”,请用连线的方式找出对应的关系。
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
原子守恒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元素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溶质守恒 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淄博市2011年中考题
4、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气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5、资料显示,当空气受SO2污染严重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以降低SO2的污染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2SO2+O2=2CaSO4+2CO2,由此推断X的化学式是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淄博市2012年中考题
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首先要选择反应物,明确如何控制反应条件,然后确定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还要考虑装置是否符合环保、安全等要求。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下列物质不能直接作为原料的是 (填写序号),判断的依据是 。
①水(H2O) ②氯化钠(NaCl) ③氯酸钾(KClO3)
④高锰酸钾(KMnO4) ⑤过氧化氢(H2O2) ⑥甲烷(CH4)
淄博市2013年中考题
7、下面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观点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淄博市2014年中考题
8、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以及改造和创造分子。若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6H12O6),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氮原子 D.氢原子
9、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乃至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精确地研究化学反应。最早传播和用文字记载并使人们普遍接受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波义耳 C.汤姆森 D.卢瑟福
10、下列现象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50g冰融化后,变成水的质量还是50g
B.木条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木条的质量小
C.5g食盐晶体溶于95g水中,溶液的质量为100g
D. 50mL水和50mI酒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
附加题:11、(1)某同学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偏转(填“左”或“右”)。该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12、(2014烟台)为了测定液化气中丙烷(C3H8)在氧气不足时的燃烧产物,将一定量的丙烷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丙烷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4.4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5.6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X只含碳元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初四的复习课,是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中考命题进行的复习,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但课后细细想来,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仍然存在“一言堂”的现象,在某些知识点的讲解上不给学生留下思考和内化的时间。在知识点的讲解上也存在就题论题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整合,比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通过两个题目讲解后应总结出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如何增大课堂的有效容量?
本节课是一节初四的复习课,但复习内容仅仅涉及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课堂上虽然对各种题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学生最后也对历年中考题进行了达标训练,但这节课真正的效率有多高呢?一节初四的复习课仅仅复习一节内容?学生做的这么多题中有多少是重复的?的确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我想这需要我们整合教材,注重教材的前连后挂,题目要进行必要的筛选。
如何有效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回看本节课的录像不难发现,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起来回答问题的不多,多数是教师点名,在主动讨论时也有形式主义,当然与那么多的听课老师有关,学生不免紧张,但真正的原因我觉得是学生缺乏表现欲和竞争意识,这该是一个学校层面或是教育层面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表现,害怕出错,没有担当,这是教育的缺失吧。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以后做教育应当重视的问题,仅仅把这个问题归结于学生大了爱面子我想可能我们真的错了。
问题还有好多,我们的反思也应该还有好多,我想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认知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教材的整合,注重习题的筛选是我们以后课堂上要改善和提高的。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标分析
标准: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拉瓦锡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固体的质量变化;电解水实验及其微观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