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三单元:3.1 原子的构成(课件15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三单元:3.1 原子的构成(课件15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26 20:53:09

文档简介

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本课题之前学生对微观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原子的构成认识起来将十分困难。因此要用视频、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我们的教学质量相当有利,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常谈的话题。真正做的老师又是多少呢?教学进度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后进生的“败兴”,等等,让我们面对现实。一个简单的做法,亲切的语言、对学生密切的关注,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听说现在好些学生,是看某科任老师而学,感觉喜欢某老师,就能学得起劲。
①导入重视复习旧知,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重视知识点的衔接。
②组建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的交流与研讨,培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③重视教学知识点引导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根据微观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具体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2、提出猜想,引入新课;?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4、巩固练习,拓展思维;?5、分享收获,反馈评价。??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展示水分解的动画,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用这样的设计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提出猜想,引入新课??
由化学变化的实质,提出以下猜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有关未知世界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原子的构成教学?
1、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⑴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⑵原子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设计这样的二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原子的结构,初步教会学生怎样探究,从哪些方面探究。??
2、趁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涨,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原子的构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原子已经很小了,其中的原子核更小,就象书中比喻,原子如果是一个大的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就是里面的一只蚂蚁,电子就在这个相对广阔的区域内运动。?
3、学生通过自学回答以上二个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2.由于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即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介绍一些原子方面的科学家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演变历史;并且还可以通过各位科学家的成就,了解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通过课件展示表格内容:几种原子的构成,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吗???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3)、不同种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通过回答进行巩固。
本课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构成是“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下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本课题的内容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深入和延续。因此本课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一:教师维度的观察
环节
逻辑
A整体性B严谨C一般D不严谨
展开
A为目标B为学生C为知识D为形式
特色
A创意B 活动C细节 D步骤
呈现
情境
A契合B适合C一般D不合适
问题
A契合B适合C一般D不合适
媒体
A契合B适合C一般D不合适
板书
A契合B适合C一般D不合适
对话
提问
A多元B单向C问答D自问自答
话题
A围绕目标B围绕情境C围绕问题D散乱
特质
A十分到位B到位C比较到位D不到位
指导
图表
A有效B低效C无效D负效
内容
A十分到位B到位C比较到位D不到位
方法
A有效B低效C无效D负效
机智
设计
A有机调整B生成 C预设与生成D预设
事件
A转为资源B处理适当C压制D视而不见
行为
A促进学习B保证学习C有利学习D制约学习
评价
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二:学生维度的观察 


课前
A认真准备B准备C稍有准备D未准备
结果
A高质高量B 完成任务C完成一点 D没有完成


意愿
A十分愿意B愿意C一般D不愿意
辅助
A记查回应B记查 C只记 D只听


参与
A主动B一般C被动D观望
提问
A多次提问B二次提问C一次提问D没有提问
合作
A师生合作B生生合作C小组合作D没有合作


程度
A多时全体B少时部分C偶然少数D没有
形式
A多元探读思练B一元读练项C一元一练D讲练
有效
A高效B低效C无效D负效


目标
A明确可测B明确抽象 C含糊不清D偏离
达成
A过程中生成B预设达成C指控达成D达成率低
检测
A三维达成B知能达成C知识达成D泛化
总体评价
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三:课程维度的观察点


预设
A准确科学B合适C比较合适D不合适
依据
A课程B 意见C教材D臆断
生成
A创新生成B生成C无生成


类型
A近远态综合 B近态C远态D教材
生成
A捕捉B发现 C预设 D无生成
容量
A适合B比较适合C过大D过少


方法
A多元贴切B多元特质不到位C单一D传统
目标
A整体生成B三维预设 C知能达成D知识达成
特色
A物理性强B比较强C一般D没有特色
情境
A利用率高B利用率一般C利用率低D负利用率
指导
A内容方法全面B方法C内容D无指导


方式
A多元多向B一元一向C只有结果D无评价
信息
A观察B互动C回答D作业
利用
A调整教学B解释疑惑C改进教师行为D无利用
评价
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四:课堂文化维度的观察 


氛围
A宽松和谐对话B比较宽松和谐C宽松D严厉
话语
A很开放(数量措辞插话)B开放 C较开放 D不开放
角色
A伴学B导学C助学D讲学


设计
A教学 B情境C资源利用D作业
实施
A鼓励奇思妙想 B允许C无为D反对
体现
A提问有新意B对答C评价D作业


师爱
A全体B部分C少数D无爱
目标
A满足不同需求B大多数C少数D优生
学困生
A引导B帮助C 没有D 歧视


特色
A教学各环节特色B教学设计C某环节D无特色
优势
A素养优势B技能优生C情感优势D语言优势
关系
A师生十分和谐B和谐C比较和谐D不和谐
总体评价
五、教学情境观察表
要求
观察内容
评  价
课程资源
资源
类型
整合
情况
教学情境设计
生活化
真实性
挑战性
问题性
有效性
活动性
情境利用
使用率
正确率
效能
效益
评价
一、选择题
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abcd B.abc C.bcd D.ad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间隔 A.①和②? ? ? ? B.②③和④? ? ? C.③和⑤? ? ? ? D.③和⑥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
4、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 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5、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8 B.50 C.88 D.126
6、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失去2个电子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7、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的核内有12个质子 B.它属于非金属元素
C.它有3个电子层 D.它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
8、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
A. B. C. D.
9、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数值可能是( )

A.9 B.10 C.12 D.17
10、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常失去两个电子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11、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
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
C.某粒子示意图 ,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
D.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
12、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元素符号为X B.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4
C.金刚石中喊有该原子 D.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3、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14、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15、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原子且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16、从图3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17、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B.该粒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8
C.该粒子不显电性 D.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18、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阳离子 D. 阴离子
19、根据图2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20、右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21、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2、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12b/a kg B.12b/a C.12a/b D.12a/b kg
填空
1、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n=___________,核外共有_____个电子。
2、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元素符号为 。
(2)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填字母)。


(3)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下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序号),其原子结构特点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失)电子,能形成 离子。
(2)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填序号) ,其原子结构特点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失)电子,能形成 离子。
(3)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填序号),其原子结构特点为 ,在化学反应中 (易、不易)得失电子。
4、写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钠原子中质子数为 , 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 (填得失几个电子), 而变成 (用符号表示)。
5、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代号)。
(2)以上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
(3)D元素的名称是 ;D中x = 。
6、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若m=11,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为 ;
⑵ 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⑶ 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 (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课件15张PPT。 原子的构成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原子的构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可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很小,你猜原子呢?
提问:化学变化的实质?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电子。汤姆森原子模型电子汤姆森 1909年至1911年,英国 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合作者通过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学说。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5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α粒子带正电,且一个α粒子质量远小于一个金原子的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得多。金原子不为实心球体,中间有个核。α粒子束金箔(带正电)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大部分α粒子在穿过金属箔片;
少数的α粒子方向明显发生大角度改变原子不是简单而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那么,他由哪些部分构成? 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属箔片;
说明:原子内有较大空间
少数的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
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质量很大原子弹是通过原子核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即核能)制造出来的。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同时放出2~3个中子,又去轰击新原子核并不断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原子弹的爆炸思考:核裂变是化学变化吗?原子原子核电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10[思考]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因为原子中质子与电子电量相等,电性相反记在书上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____的原子核和核外带______ 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构成。由于它们所带的电量_______ ,电性_____,所以整个原子______(填显或不显)电性。正电负电质子中子相等相反不显思考:分析下表,在一个原子中哪些项目的数目总是相等的?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观察表格(表4-2 ) ,思考下列问题不同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氢原子的中子数为0,因此,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质子和电子数目相等、电性相反,互相抵消 ,所以原子不显电性一、原子的构成原 子(带正电)(不带电) (带负电) (带正电)(不带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哪些?
金属:铁、铜、银等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
固态非金属:碳、硫、磷等原子有哪些基本特性?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原子之间有间隔、
3有相互作用、4总在不断运动在这节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本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要求,并把它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在
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以探索者的角色出现,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认识过程,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不断努力,创设自己的教学特色。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②结合原子构成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