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6.4 祖国的首都——北京备课综合(课件22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6.4 祖国的首都——北京备课综合(课件22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2-27 17:53:42

文档简介

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都已经有了多多少少的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基于此,我将让学生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本节教材在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知识的学习、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以递进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创设了许多的问题,对学生评价主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如在读图回答北京的地理位置是,关注学生是否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是否能从图中观察比较得出北京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能否用地理语言准确的表达。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二中 徐超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的城市职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读图能力和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2.养成辩证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正确的人地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北京长期作为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协作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思考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2008年奥运会音乐片《北京欢迎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北京文化。
(一)相约北京
1.情景创设:展示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邀请函。
2.下发回复单,组织活动
要求:就近四人一组为单位,根据回帖内容学生小组限时讨论,并填写自己的回复单。
3.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采用一组回答,其他组补充的方式,进行组间交流。
4.师生总结:完成分析古城城址变迁的活动,以突出北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充分利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互助学,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提出北京成为古都的优势这一问题,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领会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过渡:同学们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对于参加北京竞赛游肯定有一定的信心了,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北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吧。
(二)走进北京
1.城市职能:下列图片,反映了北京作为首都有哪些城市职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三)畅谈收获,感悟提升(结构化和思想式板书展示,老师上课时也可以自己创造有特色的板书)
(四)课堂延伸
学生上网读书《北京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