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9 17:0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有《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等传世。
走进作者
注释: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脚下。
缘:因为,由于。
请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请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书写,题写
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墙壁
大意: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题 西林 壁
认识、
辨别
因为、由于
大意: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1这座山,
指庐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
各不相同
大意: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从侧面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
[ 宋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读古诗
自学字词,把诗读通、读顺。
shì
yuán

fēng

苏轼为何“不识庐山”?
那么苏轼身在山中哪些位置观察庐山的?
请你把文中表示位置的字圈出来。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侧、远、近、高、低
诗中蕴含的道理:
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客观地、 冷静地、多角度的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局部的事物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客观的对这个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断。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身在此山中”,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
置身山外,站在更高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观察,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旁敲侧击 右侧 侧身

金榜题名 题目 练习题
学生字
fēng
山峰 顶峰 群峰

庐山 三顾茅庐
悟诗情
日常生活中面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客观地、冷静地、多角度的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被局部的事物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客观的对这个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断。
拓展提高
【赏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安石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