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0-19 11:1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
一、课前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2022)》指出: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数学课程中,应当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部分题型存在连续进位的情况,学生容易漏掉其中之一;在两位数乘三位数时,整十乘以三位数时容易将数位搞混,将两次乘积的十位与个位对齐。
算法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因为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埋下了隐患,在理解竖式乘法每个步骤的过程中,对于每一步对应的意义的理解不够清晰。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从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情境入手,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问题,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计算,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最终归纳出竖式计算的步骤。本单元是整数乘法在小学阶段的收尾部分,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是为整数乘法画上圆满的句号,也是为后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小数乘法等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为三位数乘两位数,其中竖式计算拆解后则为一位数乘三位数、整十的两位数乘三位数、整数加法。由此可见,学生在第一、三环节比较熟悉,有过完全一致的学习经验。在第二个环节:整十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由于隐藏了个位的“0”,增加了把数位对齐的难度,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做出关注。
在本节课中,需要通过不同算法的对比、交流,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方法的算理。其中需要关注的主要有两点:一位数乘三位数时的连续进位;十位乘三位数时,得数数位对齐的问题。学生在过往的学习中,运用了点子图作为参考,此次教材中并未编排,也对学生理解算理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算理。
五、教学过程:
(一)天文科普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引入:展现卫星动态,“同学们,你知道我的手机信号怎么来的吗?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播放视频。引学生当卫星探索者。“请大家观察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播放视频。引出课题。
那你能提出一个关于乘法的数学问题吗?
提出问题:估一估,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预设一:110×20=2200(分),比2200分多。把两个乘数都缩小一些所得的积也比准确的要小;
预设二:120×20=2400(分),约2400分。把一个乘数缩小,一个乘数放大,所得的积和准确的相比差不多。
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估算的方法要尽可能简单。
【设计意图】通过科普天文知识,引入算式。让学生经历“找数学信息、列式解决问题、估计数值大小”等过程,先思考、再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养成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习惯。
(二)任务驱动思考,操作探索。
1.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核心问题1:算一算,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活动要求:(1)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工整地写在练习单上;
(2)说一说:①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计算方法。
②说一说计算方法之间的共同点:
课堂组织:教师巡视,重点选择如下四种方法进行全班讲解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的含义。
方法1:我是这样算的,将21圈分为20圈和1圈,用114×20=2280;114×1=114;再把20圈和1圈所用的时间加在一起,2280+114=2394。
方法2:我把21转化成7×3,这样就把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
114×21
=114×7×3
=798×3
=2394
方法3:我是用列表格的方法算的。
引导:同学们看懂这个解法了吗?图中的数字分别是怎么得到的,代表什么含义?
预设:把114分成100、10、4;把21分成20、1。分别相乘后,再计算总和。
方法4:我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的。
引导:同学们真厉害!想到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请认真观察这几种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
预设1:方法1、4都可以看成将21圈分成20圈和1圈,分别计算时间后再计算总和。
预设2:方法2则是把21圈分成3个7圈,先算出7圈的时间,再乘以3。
小结: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和思考。方法2和其他方法相似之处都是把21圈分成几部分进行计算;区别在于其他方法是算好后用加法算总和,方法2是算好后乘上相应的倍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分享和表达的过程中,也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梳理,是解决本节课重难点的关键。学生分享,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补充说明,教师做补充总结,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
2.算一算:列竖式计算135×74;你是怎么算的?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课堂组织:教师巡视,注重挑选有以下特点的作业进行展示并讲解:忘记进位或进位处做好记号的、数位错位或数位对齐时有留意隐去个位“0”的,讲解竖式计算要注意的地方。
引导:请同学将解法用投影仪向全班展示,并在屏幕前讲解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1:两次乘积都出现连续进位的情况,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预设2:两次乘积书写时需要注意数位对齐。
引导:请同学归纳一下竖式计算的方法。
预设: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然后把两个部分的积相同数位对齐;相加后得到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经过前一个学习过程后,已经对计算方法有了初步掌握。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交流,最后归纳出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动笔、多思考、多交流、多总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提升习题,学以致用。
引导:生活中很多运用乘法计算的地方,请同学们先读题,找一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再解决问题。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
2.算一算。
138×54= 126×25=
二、拓展练习:
1.国庆60周年庆典上,阅兵方队正步通过天安门前时,每人走了128步,每步长75厘米。每人走的正步一共是多少厘米,相当于多少米?
2.2022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市府广场布置了“祝福祖国”大型立体花坛。花坛长为26米,宽为8米,每平方米种73株郁金香,花坛一共种了多少株郁金香?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练习,让学生充分练习竖式计算,掌握计算方法;
并在练习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四)学生总结这堂课的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同学们都收获满满。那今天的卫星比赛谁赢了?转了多少圈呢?我们一节课是40分钟,你能根据评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问题那转一圈是多少时间呢?)
是啊,数学来源生活,来源自然奥秘,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