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
学习目标:
1.掌握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五代、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先后兴起。
2.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一、温故知新诗人 后人尊称 生活时代 代表作 作品 特点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唐朝全盛时期唐朝由盛到衰时期晚唐时期“诗仙”“诗圣”《静夜思》、《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新乐府》《长恨歌》《琵笆行》《卖炭翁》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现实主义色彩,其诗被称为“诗史”现实主义色彩
(三)、中国书法史上,唐朝最有成就的名家是_______和_______,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他们的书法风格是什么?
颜真卿:书法筋力丰满,气派雍容
柳公权:书法体势劲媚、骨力劲健
颜真卿柳公权《多宝塔碑》《玄秘塔碑》初唐:阎立德、阎立本
善画人物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画圣”
擅长画人物、山水、鸟兽等
《维摩诘像》隋朝:展子虔
善画台阁、人物、宫苑
《游春图》(四).隋唐时期的画家及其作品都有哪些?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38-39页北宋的建立)
1.___年,后周大将______在 ______发动兵变。
建立了___朝,取代后周,以______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______。______就是宋太祖。
2.北宋建立后,将中央权力一分为三,以__ ___掌管行政,_____掌管军事,_____ 掌管财政,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
3.宋朝在军事上实行______与统兵权分离的政策;“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____ __作乱,与中央对抗。
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960赵匡胤陈桥驿宋开封北宋赵匡胤 调兵权 武将拥兵练一练
1.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 )
A.黄巢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杯酒释兵权”
2.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CD3.有人说:北宋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请你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1)这种说法不正确。北宋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
(2)理由:北宋建立后,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辽、党项族在西北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
自主学习二阅读课文39-41页契丹族的兴起与辽宋和战
4.916 年,首领_________(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定都上京。
5.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打到澶州城北,威胁宋都开封。______亲往澶州督师。宋军士气大振,取得初步胜利。
6.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这就是________。此后,辽、宋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 耶律阿保机 宋真宗 澶渊之盟练一练
4.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澶渊之盟反映了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
B、澶渊之盟使辽得到了大量岁币,可以说收入颇丰
C、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使其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D、澶渊之盟使宋辽对峙,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
5.2006年5月7日,一件高42厘米、铜像鎏金佛下莲花座的珍贵佛教文物---辽代铜佛在吉林省博物院《走进契丹、女真人》展览中展出。下列人物中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
A.阿保机 B、耶律德光 C、元昊 D、阿骨打
DA6.澶渊之盟对辽宋双方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1)对辽的影响:①辽从战争中安然脱险,“不胜而胜”;②每年从北宋那里获得大量岁币,经济实力增强。
(2)对北宋的影响:①北宋“不败而败”,岁币成为人民沉重的负担,这也是导致北宋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②澶渊之盟是北宋屈辱的象征;③暂时结束了宋辽的战争状态,有利于北宋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3)评价:澶渊之盟是辽宋之间长期对峙、势均力敌的产物。一方面,它暂时满足了契丹贵族掠夺的愿望,增强了辽国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对北宋而言,它是一个屈辱的合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但这种以岁币换和平的方式,也使北宋获得了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如果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长期的战争局面,维持了双方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符合广大人民愿望和历史发展趋势的。
自主学习三阅读课文42页北宋和西夏的关系
7.西夏国为____人所建。党项原为羌人的一支,生活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过着游牧生活。______年,党项首领____自立为帝,以兴庆为都城,史称西夏。?
8.元昊积极吸收汉文化,采用北宋官制,中央设______、枢密院、_____;设官学,并仿汉字创造出 西夏 文字。
9.?宋夏议和:西夏取消帝号,对宋_____,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双边贸易十分兴盛,促进______的发展。 党项?1038 元昊 中书省 三司 称臣 西北地区练一练
7.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8.宋与辽、夏、金议和的相同点是( )
A.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B.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C.划定双方的边界 D.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
CB9.宋辽、宋夏议和的异同点有哪些?辽和西夏对我国历史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1)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宋与夏为属国关系,夏向宋称臣。
(2)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3)贡献:辽和西夏分别完成了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封建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发展,边疆地区的局部统一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重建和巩固奠定了基础。
10、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1、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
2、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
争灾难;
3、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
经济文化交流;
4、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阶级矛盾。拓展提升
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真宗应允每年给辽“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二:1044年,宋夏定立和议;夏取
消帝号,像宋称臣;宋每年给
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12万斤(1)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看出辽、宋、西夏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根据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看待宋和辽、西夏之间的战与和?(1)宋与辽为兄弟之国,宋与西夏为君臣关系。(2)战是中华民族之间的兄弟之争。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了民族融合
本节课知识图解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