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单元导读
时代特征
概念解析
统一:是指疆域统一,整个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统辖。
多民族国家:国家内部的居民,由不同民族组成。
封建社会: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剥削农民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历史上的第二个阶级社会。其基本对立的阶级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 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138年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东汉建立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秦统一中国
西汉建立
25年
184年
黄巾起义爆发
时空观念
单元导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然而,秦朝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社会趋于稳定。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东汉建立初期,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东汉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日趋严重。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汉朝开通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知识结构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调之路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新课导入
《古风》
李白
1974年,陕西临潼西杨村的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后来,考古学家经过勘探和发掘,确定那些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与真人、真马的大小相似,神态逼真,阵容庞大,展现了素军的磅礴气势。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指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目标展示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1.知道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秦灭六国◎
目标导学一
新课学习
学生阅读“秦灭六国”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及秦灭六国形势图,合作探究分析归纳以下问题。
1.秦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2.秦灭六国采取了怎样的方针策略 秦灭六国的时间和路线?
3.秦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时间、建立者、都城、意义)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一)统一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
材料中的现象反映出什么现象?
人民渴望结束战乱,统一天下。
材料二: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如何?
秦国国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条件。
材料三: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秦王嬴政又如何?
重用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民心归一
综合国力
雄才大略
商鞅变法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二)经过
时间: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战略方针: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灭六国的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喊赵伟去演戏)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三)秦朝的建立
秦始皇
(前259—前210)
1.时间:
公元前221年
2.建立者:
嬴政
3.都城:
咸阳
4.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目标导学二
新课学习
学生阅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子目内容及相关史事合作探究分析归纳以下问题。
1.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教师讲解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
2.秦朝在中央和地方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3.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有什么重要影响?
嬴政的烦恼
日理万机,事务繁重,谁来分担?
疆域辽阔,如何牢牢控制地方权力?
不喜欢“大王”这个称呼,不能体现我的丰功伟绩
陇西
东海
长城
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前213年)
面对空前广袤的国土该如何统治?
南海
目标导学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一)目的
目标导学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一)目的
思考探究
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会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中央
地方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
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
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秦朝建立的
中央集权制度,
实质是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
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目标导学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措施
1.首创皇帝制度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自称始皇帝
目标导学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措施
2.中央制度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军事
行政
监察
实质: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皇帝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3.地方制度——郡县制
目标导学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措施
郡守
县令或县长
乡、亭、里
作用: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税等制度推向全国。
影响: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目标导学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措施
分封制
郡县制
相同点
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
分封制
世袭产生
贵 族
地方分权
皇帝任免
官 僚
中央集权
郡县制
郡
县
乡
里
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
郡县制
的实行,开
政的基本
创了此后我国历
代王朝地方行
模式
目标导学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影响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百代皆行秦政制”
——毛泽东
积极: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消极:
皇权专政极易形成暴政 腐败现象。
◎巩固统一的措施◎
目标导学三
新课学习
学生阅读“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一子目内容、图片及材料研读,和作探究、分析归纳以下问题。
1.为了巩固统一秦朝在文化上、经济上、交通上、军事上采取了那些措施。
2.秦朝的疆域四至范围。
目标导学三巩: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措施
马
安
③作用: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各地域人民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②措施: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文字——小篆
①目的:为消除文字差异,巩固统一。
1.文化上:
目标导学三巩: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措施
(1)统一货币——秦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度:长度单位
秦一尺约23.1cm
量:容积单位
秦一升约202ml
衡:重量单位
秦一斤约为今250g
(2)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2.经济上:
意义
目标导学三巩: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措施
3.交通上:
①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
②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今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作用: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强化对各地的控制。
目标导学三巩: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措施
4.军事上:
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北拒匈奴修长城
影响:更好地抵御了匈奴,巩固了边防,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但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加重了百姓负担。
目标导学三巩: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秦朝的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目标导学三巩: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意义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
——《剑桥中国秦汉史》
①国家版图: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
②制度: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课堂总结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巩固
统一
统一背景
统一过程
统一意义
政治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北击匈奴修长城
统一车轨;修驰道,开灵渠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小篆)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①战国时期,连年战争,人民渴望统一;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③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知人善任;
韩、赵、魏、楚、燕、齐(远交近攻)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素
养
检
测
1.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B.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D.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2.秦朝时已存在着律、令等诸多法律规范形式。除法律条文外,秦简还记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体臣民均须严格遵行的君王诏令。由此可见()
A.秦朝时的法治发展达顶峰B.秦朝时集权统一、君权至上
C.秦朝采用法家的治国理念D.秦政府对国民采取思想控制
素
养
检
测
3.里耶秦简绝大多数写于秦统一以后,其中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8-461号木方”记载内容中的“统一”()
A.推动思想文化发展到高峰B.结束了长期以来争战混乱的局面
C.促使国家财政有很大改善D.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
4.考古学家在岭南地区的秦朝墓,如广州区庄螺岗秦墓、西村石头岗秦墓等墓中,发现了众多刻有秦纪年的秦式铜鍪、铜戈以及漆盒等随葬物品,这是以往发现的岭南墓葬中所没有的。这反映了秦的统一()
A.推动了南北文化交融B.规范了各地墓葬形式
C.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开创了岭南建筑风格
素
养
检
测
5.(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度量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这有利于( )
A.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B.不同地域人民语言交流
C.方便各地的交通往来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大成就
6.(2024·广东·中考真题)《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这反映了秦朝( )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重视农业生产
C.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注重兴修水利
素
养
检
测
7.(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全球通史》载:“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这“印记”体现在( )
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修建秦始皇陵
C.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D.创立科举制度
8.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把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统一中国的时间用世纪方式表示为( )
A.公元2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3世纪 D.公元前3世纪
统编版新教材(2024版)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