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学情分析
沂源县第三中学 宋增芳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举世闻名,学生平常对它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前面章节已学过中国政区、中国地形等知识,并有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做到联系地理与生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合知识点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自主合作绘图,引导学生尽量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他们表现才智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课堂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我校本年级的学生基础差异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所以本节课尽量多让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基础好的学生多帮助和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把握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修改为以引导探究、引导分析为主,使学生掌握学习长江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长江有关的地理事物各要素联系起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江开发和治理的原因。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效果分析
沂源县第三中学 宋增芳
本课综合了该流域内多种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通过采用问题情境模式和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串联较为复杂的知识结构,解决内容多、容量大的问题,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1、新课导入方面:创设美感情境,用气势磅礴的《长江之歌》的歌曲和长江各河段的景点、城市图片导入,让学生对长江母亲的感慨和敬仰油然而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对于长江概况的讲解,采用问题情境模式,让学生通过探讨难易层次分明的问题,提高读图、画图、填图、分析图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理解消化重点和难点,做到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
3、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利用课本中提供的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开剖面图等到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能够联系已掌握的地形、气候知识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4、本堂课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课堂效率高,学生掌握效果好,并且十分重视地图的应用,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的培养,总体上说是一节成功的课堂。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设计
沂源三中 宋增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长江的源流概况、了解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知道长江的水系构成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2、理解长江在水能、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3、说出长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长江水系图”学习长江概况,掌握学习河流概况的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读图、析图、搜集信息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长江水利水害的分析,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并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江的源流概况;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长江存在的问题及治理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
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后,教师展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学交流,解难释疑:
【探究活动一】:知长江——长江的概况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46—P47的图文内容,并结合《地图册》P22—P23《长江流域图》,讨论完成以下内容:
1、指图说出长江的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与地形区、主要支流与湖泊、上中下游的划分)。
2、读材料分析长江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第一大河”?
3、在学案上填写下列表格:
长江水文特征
水量 、汛期较 、 (有∕无)结冰期
长江的发源地、注入地
山脉 、 海
上、中、下游的分界线
上中游的分界点是湖北 ,中下游的分界线是 省的湖口
主要支流
雅砻江、 江、 江、乌江、 江、汉江、 江
流经的省区
、川 、 、 云、 、鄂 、 赣 、 、苏、 。(写简称)
流经的地形区
高原、 高原、 盆地、 平原
流经地区所属气候
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大型水利枢纽
丹江口、 、葛洲坝
4、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探究活动二】: 颂长江——长江的贡献: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48页并结合课件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由材料可知长江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 资源,给予我们灌溉、 、 、
等便利,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
2、长江干流横贯东西, 以下四季通航,长江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三分之 ,被人们誉为“ ”。
3、长江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 , 资源丰富,被称为“ ”。长江流域水电站众多,“三峡”在 省境内,长江 游河段,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阶梯与第 阶梯的过渡地段。
【合作探究】:假如你是一个水利建设专家,你将把水电站建在那个位置,为什么?
【探究活动三】: 忧长江——长江的忧患与治理:
阅读课本P49—P51的图文内容,并结合《地图册》P22—P23《长江流域环境
问题及其治理图》,讨论完成以下内容:
1、长江上游主要存在什么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治理?
2、长江中游、下游主要存在什么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治理?
归纳总结: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
长江流域
生态环境问题
治理措施
上游
( )严重
绿化荒山、修挡( )、
退耕还林还草、建( )
中下游
( )灾害、
泥沙( )
加固( )、建(分洪蓄洪)工程
,退田还湖,兴建水利工程
长江流域
( )污染、
大气污染
防治(水污染)、提高全民防污意识
(四)、忆长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 又有何感悟?
(五)、达标检测:
A层:
1、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2、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主要原因是长江( )
A.年径流量大 B.水能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 D.流域内多矿产
3、“黄河在流血,长江也在流血”说明长江近年来( )
?? A、水量增大B、水流增强C、水里含铁D、水土流失加剧
B层: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的发源地① 山脉,注入海洋② 海。
(2)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是⑦ ,中﹑下游的分界点是⑧ 。
(3)主要支流、湖泊:
A 江 B 江 E 湖 H 江。
(4)支流B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5)开发长江的水能:
长江有 之称;主要水电站是G 和F 。
C层:
画长江:根据下图提示,描画长江水系图,并填写发源地、注入地、支流、分界点、省区、地形区及水利枢纽的名称:
课件37张PPT。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图说出长江的概况。
2、说出对长江水能、航运等开发的措施。
3、说出长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读图、析图、搜集信息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的意识。 阅读课本P46—P47的图文内容,并结合《地图册》P22—P23《长江流域图》,讨论完成以下内容:
1、指图说出长江的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与地形区、主要支流与湖泊、上中下游的划分)。
2、读材料分析长江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第一大河”?
探究活动一 :知长江长江的概况:敲蛋取金1234“你向东海奔去” 沿途流经省级行政区(11个)东 海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市,区) 奖品:☆☆☆☆☆青 藏 高 原云 贵 高 原四川盆地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奖品: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段宜昌(湖北省)、湖口(江西省)
奖品: ☆☆☆在课本上找出长江各大支流,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在干流的南岸还是北岸。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雅砻江重庆武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岷江宜宾湖口宜昌主要支流:
主要湖泊:雅砻江、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乌江、汉江(武汉)、湘江、赣江(湖口)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主要支流?奖品: ☆☆☆☆☆探究活动二:
颂长江——长江的贡献:
自学指导:阅读课件资料并结合课本48页,说说长江的贡献:材料一:长江流域居住着三亿多各族人民。从广义讲我国三分之一的人是“同饮一江水”啊!长江中下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材料二:长江水面宽阔,它的水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量百分之八十以上。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起来,它可以顶替四十条铁路呢。而目前呢,还只是两条铁路的作用。
材料三:长江的水能蕴藏量达两亿六千万千瓦。它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百分之四十;在世界上,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水能蕴藏量的总和刚刚赶上长江。 资料:鱼米之乡水能宝库云 贵 高 原四川盆地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青 藏 高 原云 贵 高 原四川盆地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长江干流流经
的主要地形区6621米6321米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66210水位落差大 宜昌湖口00虎跳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虎跳峡三峡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三分之二,货运量占60%。长江航运图上游中下游江面狭窄,滩多流急,水能丰富,峭壁高耸,雄伟壮观。地形平坦,农田广布,河湖众多,水源丰富,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便利。我思考我参与 针对长江流域各河段自然条件的差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如何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其水资源,发展经济?上游中下游长江上游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可以发展水电业。 中下游江阔水深、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内河航运发达。
怎样利用? 阅读课本P49—P51的图文内容,并结
合《地图册》P22—P23《长江流域环境
问题及其治理图》,讨论完成以下内容:
1、长江上游主要存在什么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治理?
2、长江中游、下游主要存在什么生态环
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什么措施进行
治理?探究活动三:忧长江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频繁荆江治理措施:1.建立荆江防洪大堤;
2.裁弯取直工程。围湖造田 防洪成为治理
长江的首要任务。总结归纳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水洪涝土 坝梯田淤积大堤我们家乡的河流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如何开发与治理呢? 思考: 同学们:
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我们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使人类与地球共生、共存、共荣! 回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忆长江:我的收获 长江
的开发与治理
达标检测 :
A层:
1、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2、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主要原因是长江( )
A.年径流量大 B.水能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 D.流域内多矿产
3、“黄河在流血,长江也在流血”说明长江近年来( )
?? A、水量增大B、水流增强
C、水里含铁D、水土流失加剧
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的发源地① 山脉,注入海洋② 海。
(2)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是⑦ , 中﹑下游的分界点是⑧ 。(3)主要支流、湖泊:
A 江 B 江 E 湖 H 江。
(4)支流B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5)开发长江的水能:
长江有 之称;主要水电站是G 和F 。B 层唐古拉东湖口宜昌葛洲坝三峡水能宝库湖北赣鄱阳汉嘉陵
C层:
画长江:根据下图提示,描画长江水系图,并填写发源地、注入地、支流、分界点、省区、地形区及水利枢纽的名称: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材分析
沂源县第三中学 宋增芳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前两节《地形和地势》、《气候》的学习是这一课时的知识铺垫,反过来这一课是对前几节内容的实践与运用,也是前几节内容更直观动态地反映中国自然环境的一课时内容,同时又是第三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自学指导,又与第三章自然资源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教材中主要描述长江的源流概况、长江的开发、长江的忧患与治理三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我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河流的方法。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兴衰与长江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地思想。长江的功与过引发我们深入研究分析,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极强的发散思维价值。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江有一客观地认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环保意识。结合使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可以说这节课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化知识为能力的平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观评记录
学科: 地理 观课人: 朱向利
授课
教师
宋增芳
年级
七
课题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亮
点
创设美感情境,用气势磅礴的《长江之歌》的歌曲和视频导入,让学生对长江母亲的感慨和敬仰油然而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本堂课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课堂效率高,学生掌握效果好。
让学生通过探讨难易层次分明的问题,提高读图、画图、填图、分析图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理解消化重点和难点,做到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
问
题
与
不
足
1有些内容的教学处理中显得急促,没有更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知识点加以巩固。
2.感觉大多时间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没留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
3. 在讨论长江各河段的忧患与治理时,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短,讨论不够充分。
4.课后的拓展延伸不够充分,以后应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
学
建
议
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不能牵着学生
走。
2.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讲练结合,更好地贯彻课程改革理念,更好地处理好 教学内容多与时间少之间的矛盾,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学, 能学会的内容不讲,提高课堂效率。
3.要学习控制教学各环节的使用时间,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进一步研究设置有价值的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评测练习
A层:
1、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2、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主要原因是长江( )
A.年径流量大 B.水能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 D.流域内多矿产
3、“黄河在流血,长江也在流血”说明长江近年来( )
?? A、水量增大B、水流增强C、水里含铁D、水土流失加剧
B层: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的发源地① 山脉,注入海洋② 海。
(2)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是⑦ ,中﹑下游的分界点是⑧ 。
(3)主要支流、湖泊:
A 江 B 江 E 湖 H 江。
(4)支流B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5)开发长江的水能:
长江有 之称;主要水电站是G 和F 。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反思
沂源县第三中学 宋增芳
本课综合了该流域内多种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通过采用问题情境模式和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串联较为复杂的知识结构,解决内容多、容量大的问题,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反思如下:
一、本次教学活动的成功点:
1、新课导入方面:创设美感情境,用气势磅礴的《长江之歌》的歌曲和视频导入,让学生对长江母亲的感慨和敬仰油然而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对于长江概况的讲解,采用问题情境模式,让学生通过探讨难易层次分明的问题,提高读图、画图、填图、分析图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理解消化重点和难点,做到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
3、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利用课本中提供的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开剖面图等到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能够联系已掌握的地形、气候知识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4、本堂课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课堂效率高,学生掌握效果好,并且十分重视地图的应用,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的培养,总体上说是一节成功的课堂。
二、不足之处:
1、检验教学成果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应在以后教学中逐渐渗透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自检学习成果的思想。
2、长江的忧患与治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太窄,仅限于教材上的资料,应该多拓展一些资料。
3、课后的拓展延伸不够充分,以后应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由于本节课设计的有些地方,有些学生参与了,有的学生没参与就来还是经验不足,设计的不到位。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讲练结合,更好地贯彻课程改革理念,更好地处理好教学内容多与学生参与程度方面之间的矛盾,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学,能学会的少讲,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重建
针对以上分析,在下一步教学中要着重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记忆方法的指导要全面。
2.要学习控制教学各环节的使用时间,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进一步研究设置有价值的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课标分析
沂源县第三中学 宋增芳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深入教材,结合七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有: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如下: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好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是本节课的基础,意在图文结合,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2、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初步的感官认识,理解“水能宝库”;通过长江航运图认识长江“黄金水道”的含义;通过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3、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 ,说明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用地图等地理辅助资料,从图入手,读取相关的地理知识,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学会绘制地图,新课标要求学习地理必须掌握图文结合这一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完成学习过程,并进行互评,重在发散学生思维能力,拓宽思路,这是学好地理必要的手段,意在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学习时创设情境,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给学生自由发散思维的空间,帮助学生化知识为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可以达成对学生国情、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