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
课时:
一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
《出发》是一首充满活力的儿童歌曲,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演唱。歌曲旋律欢快明朗,节奏感强,歌词简洁易懂,描绘了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以及出发时的兴奋与期待。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不仅能够提升音乐素养,还能增强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精神。歌曲内容积极向上,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在7至8岁,正处于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参与各种互动活动,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表达欲望。尽管音乐基础知识尚不丰富,但他们对音乐具有天然的兴趣,能够迅速接受并模仿教师的演唱和动作。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反复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同时,学生在合作与分享中能够促进彼此的交流与理解,提升集体荣誉感。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歌曲《出发》欢快轻盈的旋律,体验出发时的喜悦与期待。
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出发》,掌握其旋律和节奏,投入情感表达出歌曲内容。
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结合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或表演,增强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文化理解
学生理解歌曲传递的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出发》的旋律和节奏,能够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
理解并表达歌曲中所蕴含的喜悦和期待之情,在演唱中准确体现情感。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感氛围。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模仿与创编结合: 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动作创编,增强表现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互动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
歌曲《出发》的音频、视频资料
歌词与简谱课件
乐器(手鼓、响板等)
与“出发”主题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
学生绘画工具(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
教师在课堂开始时播放一段小朋友们一起出游、探索大自然的短视频。视频内容展示了孩子们在不同场景中欢笑、奔跑的画面,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微笑着问道:“小朋友们,看到刚才的视频,大家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去的地方呢?”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饱含期待地聆听教师的问题,积极举手分享自己的出游经历或心中的理想目的地。有的学生分享了去公园玩耍的快乐,有的则表达了想去海边游泳的愿望,课堂气氛活跃。
过渡引入:
教师总结道:“大家都有这么多有趣的经历和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出发’的歌曲,通过音乐感受出发时的喜悦与期待。”
环节二:讲授新课
感知(10分钟)
初次欣赏:
教师播放《出发》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这首歌曲轻快的旋律和愉悦的节奏仿佛带领大家踏上了一段美好的旅程。
交流感受:
音乐停止后,教师温和地问:“同学们,你们刚才听这首歌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很开心,很有力量呢?”
学生活动: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有的说:“觉得很高兴,想跟朋友一起去玩。”有的说:“音乐很好听,想去看看不同的风景。”互动中,学生们逐渐对歌曲产生亲切感。
总结提升:
教师点头赞许:“是的,歌曲《出发》传递了出发时的快乐和期待。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学习这首歌,感受其中的美好情感。”
探究(15分钟)
学习歌词: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歌曲的歌词,逐句带领学生朗读。对于难懂的词语,如“远方”、“探险”,教师耐心解释:“远方就是很远的地方,探险是去发现新的事物。”
分句学唱:
教师依次清唱每一句歌词,学生跟随重复。教师强调需要注意的发音和节奏,确保每个句子都能准确无误地演唱。
节奏练习:
教师用手鼓打出歌曲的节奏型,引导学生用拍手或打击乐器模仿节奏。通过集体节奏练习,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节奏感。
完整演唱: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整演唱歌曲《出发》,鼓励学生在演唱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将出发时的喜悦和期待表达出来。
示范(5分钟)
教师表演:
教师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加入简单的动作,如挥手、踏步,展示出出发的动作和情感变化,为学生做示范。
学生模仿:
学生观察教师的动作,尝试模仿,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入自己的创意动作。通过模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内容。
引导创编:
教师鼓励学生:“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首歌编一些动作,表达你们心中的‘出发’。”学生们思考并开始创编简单的动作,课堂充满了创造的乐趣。
环节三:巩固延伸(8分钟)
小组创编:
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组根据歌曲内容,讨论并创编一段简单的舞蹈或情景表演,要求动作简洁、有节奏感,并能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小组展示:
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他们的创编成果,其他学生认真观看,给予热烈的掌声和鼓励。每组的表演或有不同的创意,有的模仿小车出发,有的展示飞翔的样子,丰富多彩。
教师点评:
表演结束后,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肯定他们的创意和合作精神,并指出值得改进之处,如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通过点评,学生们获得了反馈和鼓励,增强了自信心。
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教师温柔地总结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出发》,不仅学会了唱这首歌,还通过创编动作表达了对出发的理解。这首歌让我们感受到了出发时的喜悦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带着这份快乐和勇气,去探索更多有趣的事物。”
作业:
歌曲巩固: 回家后请同学们继续练习歌曲《出发》,可以和家人一起唱歌,争取在下次课堂上能够自信、流畅地演唱。
创意绘画: 请同学们以“出发”为主题,画一幅画,表达你们心中的出发场景或梦想的旅行目的地。下次课带来,与大家分享你的作品和故事。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播放出游的视频和开放性提问,引发学生对“出发”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教师利用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的歌曲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音乐环节:
采用分句学唱和节奏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通过逐句解析歌词,确保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节奏练习,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小组创编和表演,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在实际表演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歌曲的演唱,还通过动作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加深了对歌曲情感的体会。
板书设计
《出发》
旋律:欢快、活泼
节奏:明朗、富有节奏感
情感:喜悦、期待
学唱歌曲
创编动作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动的情境导入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对歌曲《出发》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积极互动中快速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通过创编动作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理解,展示了良好的合作与创造能力。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参与度高,整体效果令人满意。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节奏掌握上存在一定困难,今后需要针对性地加强节奏感训练。此外,创编动作环节中,个别学生的创意表达较为有限,教师应更多地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丰富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