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基于历史学科曾经学习过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以及一国两制上是有一定的基础的。
本学期每一节地理课都要求学生在课前比照导学案,预习新课本,在新课本上标注出导学案体现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并回家多上网浏览与香港和澳门有关的信息,有一小部分能够非常认真的完成这一项工作,这部分学生在即将开展的学习中会表现突出并且很容易掌握。
课前预习中还要求学生预习课本上的重要地图:香港和澳门的地形图,并且要求在课前五分钟利用一张小试卷,反馈预习情况。所以课前准备相对比较充分,在上课时展示该地图时,学生的接受度可能会很高,并且可能会积极的自我展示已经学会的知识点。
本节的重难点放在理解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一图,侧重讲解该部分内容,学生应该能在合作、讨论、理解的基础上了解,经过一定量课后复习,可能会达到正确理解并填空或者选择的目的。
“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效果分析
一、整体效果较好
基于学生已经预习并且做了同步训练的选择题之后,这堂课体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在基本的预习之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还是很高的,预习之于地理学习有必要并且有效果。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就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掌握,在课上主要体现了爱国注意情感教育,简单解释“一国两制”,具体的知识内容与历史课的学习之间是有交叉的,所以课上缩减了时间,但是看学生的掌握还是很到位的,所以,就这个问题我认识到,有学科交叉的,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的知识,可以少讲或者不讲,主要学生能掌握就可以了。
2、学生自主学习展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形》,再一次体现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到位,但是明显看出因为紧张,学生有胆怯的表现,不敢勇敢地举手表现自我。后来经过老师的鼓励,提问了一个学习中上游的学生,该生表现出基本能在地图上指出香港澳门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濒临的河流和海洋,但是对于新锐知识点比如:港珠澳大桥、香港国际机场,和宏观知识点比如:22度北纬,广东省等则相对不敏感,体现学生读图能力还有待提高,并且应该鼓励学生头脑风暴的展开,鼓励其积极发言,只要合理都应该适当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人口密度计算时间不充分。对于港澳人多地狭及理解,学生大多都表示比较明确,当教师举出明确实例时也表现惊叹,但是人口密度这个六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有些淡忘了,所以举出公式时,学生出现不会读或不理解或者不会换算单位计算等各种问题,但是因为课上时间有限,仅在课上展示板书演算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不充分的,虽然也补充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去继续计算,但是估计有一小部分学生会不重视,所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应该将此处在课堂上拿出时间计算一下。
4、港澳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的小组合作内容过于简单。就《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提出的三个问题依次是:1)、图上虚线代表的区域是什么?2)、香港提供给内地什么?3)、内地给香港提供什么?这三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重要,因此也要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自如运用,所以还是设计成了小组合作,虽然简单,但是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5、粤港合作模式作为作业布置学生自学,因为它是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的具体化,所以可以借助这个“前店后厂”的模式,让学生自学,发挥一下想象力,结合地理知识自我充实,不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所以用来培养学生的课后复习方法和能力,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教学设计
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香港澳门人多地狭及其解决方法
3、了解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过程和方法:在预习的基础上,自我展示解读港澳地形区图,明确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称与位置,利用数据资料计算港澳的人口密度,通过讨论得出港澳与祖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
情感和价值观:1、明确港澳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理解“一国两制”的意义,体会祖国与港澳血脉相连的感情,体会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香港人多地狭,但是人地和谐的环保理念
三、教学重点:知道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和范围,知道香港澳门人多地狭及其解决方法,明确港澳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理解“一国两制”的意义,体会祖国与港澳血脉相连的感情,体会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难点:了解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香港和澳门大家都不陌生,今天我们学习第七章第三节《“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在本节课中,我们继续学习继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之后的本节,本节内容既属于南方地区,又体现“一国两制”的特色,她们是祖国内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下一节台湾省的学习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回忆预习
试卷填写基础知识点的答案用时5分钟(包括香港澳门的组成部分,香港和澳门在祖国的位置 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展示学生测试结果,学生同桌合作、修改并批改。
同学们,通过自学以及收集资料,你了解香港和澳门了吗?今天我们将对香港和澳门作一个系统的学习。
(三)爱国教育:
一、特别行政区
历史上我们都学过香港和澳门是被欧洲国家侵占的,直到回归祖国,为了既保持她们的传统,又能维持持续的发展,国家做出了“一国两制”的制度,你们都知道她们是什么时候回归的么?学生回答: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
(四)探究新知:
1、出示香港和澳门地形区图,请学生到黑板展示:你是怎么读图的呢?又具体找了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且查漏补缺,鼓励学生的开发性回答)
2、出示表格,要求学生比照课本,把预习的知识念出来,并且在黑板上逐步展示人口密度的计算过程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位 置
珠江口东侧
珠江口西侧
范 围
主要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及其海域
主要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人口、
面积
710万人,
1104平方千米
55万人
29.4平方千米
人口
密度
每平方千米约为6070人(人多地狭)
每平方千米约为17244人
(人多地狭)
3、出示香港高层建筑和填海造陆机场图片。就上表中人口密度延伸:香港人多地少,如何解决住房等问题呢?
学生主动回答:上天、下海(表扬学生预习)
4、香港土地资源非常昂贵,但是香港城市建设中,仍然保留有大片绿地,是真的还是假的?为什么?
学生思考,老师指导:还有哪些城市也曾经提到环保的问题?
(五)、小组合作
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出示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并且提出三个问题:1)、图上灰色曲线代表那一部分?2)、香港给祖国内地提供什么?3)、祖国内地给香港提供什么?
学生讨论比较热烈,教师指导巡视
2、由上图导出香港的经济地位,并且联系补充澳门的博彩旅游业。
3、由香港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图,延伸到“前店后厂”模式,前店指香港,后厂指祖国内地。
(六)小结:1、背过香港澳门的组成和位置
2、会计算人口密度
3、理解“前店后厂”模式
(七)作业布置:1、背诵知识点
2、计算人口密度
3、当堂测试试卷改错
(八)板书: 《“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一、特别行政区:1、香港澳门组成、位置、人口、面积
2、(人多地狭)解决措施
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 1、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前店后厂
2、香港的经济地位
3、澳门支柱产业
课件20张PPT。第三节 “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学习目标1、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与范围
2、了解“一国两制”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 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一 特别行政区1997.7.11999.12.20回归祖国时间 特别行政区——香港
红旗---祖国,紫荆花---香港;
紫荆花红旗---香港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花呈白色有别于代表祖国其他部分的红色---“一国两制”。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五颗星---国家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莲花、大桥和海水---反映了澳门的环境特点,寓意澳门周围是中国领海;
区旗的绿色---澳门和平繁荣。特别行政区——澳门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根据课文提供的数据,计算港澳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与下例城市比较.理解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含义.6341185181261 3631 832
读图7.31和图7.28的比较判断香港城市
建设用地分布的特点。建设用地狭小
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土地资源非常稀缺
已开发面积不足1/4
保留大片绿地二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资金
技术、信息
管理
内地优势:香港优势:日常生活消费品
众多廉价的劳动力
厂房、能源、淡水内地与香港各自的优势“前店后厂”香港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自由贸易港
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
信息服务中心,航运中心。
澳门支柱产业博彩旅游业
梳理归纳一、特别行政区:1、回归时间
2、人多地狭
3、地形二、港澳与祖国 1、香港地位
内地的密切联系 2、澳门支柱产业
3、前店后厂香港和澳门 练习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制)
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5年1月第2次印刷
“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全册教材的中心位置,是第七章南方地区的第三节,在教材中承担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接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后接《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既符合南方地区普遍的特征,又是南方地区的特殊代表,还和台湾省一样都是祖国圣神领土,具有相同的性质。
本节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特别行政区,第二部分是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在第一部分中,着重强调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读图识图能力,在图上识读出香港和澳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位置,理解其地形导致的人多地狭特点和如何解决。第二部分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选取了香港和祖国“前店后厂”的模式作为代表,基本阐述了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模式以及其各自的经济特色。
总体来说教材设计简单合理,内容重点鲜明,具有鲜明代表性,前后递进关系,阅读材料全面合理,上课时给师生提供很大便利。
“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观评记录
时间
班级
评课记录
4.19
初二一班
“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优
点
课前准备充分,PPT教案精美,使用先进教学手段,体现较高的教学水平,环节齐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学生配合度高,有小组合作,体现课上练习和讲评,课堂效率较高,总体效果较好。普通话标准,着装正式。
缺
点
王翠萍
人口密度需要学生课上计算,练习题没有必要让学生挨个念题,有点浪费时间。
袁胜
对于港澳的回归说的较多,与历史结合紧密,可以少讲,人口密度没有让学生亲自计算,学生的掌握度不高
王虹卫
语速较快,学生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才会赶得上。
王绍亮
语速较快,澳门旅游博彩业的实例不够准确,有时候打断学生的回答。
自
评
冯娜
1、知识点仍然不够全面,比如北回归线没有在图上点出
2、缺少了一个视频:《澳门旅游宣传片》,如果增加,效果会更好
3、语速较快,讲的较多,练习时间和小组合作时间较少
4、人口密度的计算只是展示了一个过程,因为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局限于本节课的时间,因此没有安排学生具体计算
5、同步训练是因为学生课前预习了选择题,再次念题为了唤醒做题的记忆,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6、港澳的回归是地理中重要的爱国教育,可以少讲,但是不能不讲,而且作为一个重要知识点,体现我们地理新课标的爱国理念这一方面。
7、澳门博彩旅游业的实例比较缺乏,只举例贪官去赌钱并且会被抓回,举例太多学生的思维就跑题了,举例太少又怕学生不懂,所以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点到即止的处理。
“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测评练习
1.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回复行使主权,其原因是( )
A.香港和澳门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B.香港和澳门都是我国的岛
C.香港和澳门都是世界著名的大港 D.香港和澳门的居民都是广东人
香港与内地的铁路运输主要依靠那条铁路线( )
A.京广线 B.京九线 C.京沪线 D.还没有铁路线
有关港澳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澳门的旅游业发达,有“花园城市”之称
B.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转口贸易中心
C.澳门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
D.香港是太平和大西洋航线上的重要港口
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 )
A.英国 B.美国 C.中国内地 D.澳门
香港人多地狭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香港扩建建设用地的方式是( )
A.上天下海 B.建卫星城 C.围海造田 D.创建海上城市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主要体现在( )
1.祖国内地为香港提供廉价劳动力
2.祖国内地为香港提供日常消费品,如淡水。、蔬菜等
3.香港拥有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到祖国内地投资建厂
4.通过香港自由贸易港,祖国内地可以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A.123 B.234 C.124 D. 1234
以下产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的是( )
A.金融服务 B.信息服务 C.转口贸易 D.博彩旅游业
二、读港澳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A为____特别行政区,②是____城市;B _____特别行政区,③是 城市。
⑵铁路线:D_______,E ;海洋:C是___海
“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课后反思
学生课前预习到位
学生课前的预习非常好,这是我所教平行班中最好的一个,学生特色体现出比较听话,课后预习能够很好地完成老师的要求,比如香港和澳门的组成部分的预习,以及对于课本上“上天”“下海”等名词的理解,都能体现这个班学生非常好的精神面貌。
授课过程语言仍不够精简
在授课过程中,我的语言仍然不够精简明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因为紧张等原因,暴露自己的不必要的肢体语言还是很多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得到逐步稳定的提高。
语速较快
思路很明确的时候,语速较快,这个习惯会导致有的学生如果走神的话,会没有注意到老师授课过程中的某一或者某些知识点,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成绩,这一点以后也要逐步改正。
练习补充效果明显
在补充练习中,出现的比如京九线上的城市罗湖与深圳位置的区别,有利于学生准确的把握重要考点深圳位置所在;香港的最主要的贸易对象是祖国内地这一题,课上没有具体提及,练习起到了补充知识点,查漏补缺的作用。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制)
地理七年级下册 教师教学用书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5年1月第二次印刷
“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香港和澳门行政区图,说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和范围,了解我国实施的“一国两制”政策;根据相关资料,概括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举例说明港澳与祖国内地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分析这些联系对祖国内地和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根据该教学目标和要求,制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香港澳门人多地狭及其解决方法
3、了解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过程和方法:在预习的基础上,自我展示解读港澳地形区图,明确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称与位置,利用数据资料计算港澳的人口密度,通过讨论得出港澳与祖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
情感和价值观:1、明确港澳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理解“一国两制”的意义,体会祖国与港澳血脉相连的感情,体会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香港人多地狭,但是人地和谐的环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