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0 07:54:36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回忆我的母亲
朱 德
新课导入
老舍先生在《母亲》中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冰心在《母亲》中说:“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庇!”
母亲,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朱德笔下的《回忆我的母亲》,去认识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词句,了解作者及回忆录的语体特征。
2.抓住文章的主线,即母亲“勤劳一生”,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典型事例,把握母亲的形象,感受母亲的品格。(重点)
3.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重点)
4.细读文章,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勾画议论和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义,学习并体会叙议结合的写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难点)
01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观视频,知作者
作者简介
任务一:检查预习 基础闯关
朱德(1886—1976) 字 ,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政治家、 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本文原以《 》为题,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 》。
玉阶
第一关:请根据你课前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革命
军事
母亲的回忆
解放日报
写作背景
任务一:检查预习 基础闯关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始终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叙事散文。原题是《母亲的回忆》,刊载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了《朱德选集》,改题目为《回忆我的母亲》。
知识链接
任务一:检查预习 基础闯关
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是传记的一种。
概念
可以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也可以讲述人物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可以追述一个历史阶段,也可以描写一个生活侧面。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格式不一。
表现
形式
①真实,就是真实记录人物的经历和思想;
②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所写人物的经历,而且要以所写人物的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③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文体
特点
文体知识——回忆录
预习检查
任务一:检查预习 基础闯关
第二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溺死( ) 佃农( ) 劳碌( ) 私塾( )
周济( ) 宽厚( ) 仁慈( ) 差役( )
慰勉( ) 不辍( )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和蔼( ) 祖籍( ) 衙门( ) 管束( )
迁徙( ) 韶关( ) 外甥( )妯娌( )

diàn

shú

hòu
rén cí
wèi miǎn
chuò
ǎi


shù

sháo
shēnɡ
zhóu li
chāi
( )勉强
( )倔强( )强大

qiǎnɡ
( )任劳任怨
( )姓任

rèn
( )周济、同舟共济
( )济南、人才济济



( )调料
( )调查

tiáo
diào
用于地名和姓氏。
jiànɡ
qiánɡ
rén
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的多音字
任务一:检查预习 基础闯关
辍( )不辍
啜( )啜泣
缀( )点缀
chuò
zhuì
豌( )豌豆
蜿( )蜿蜒
婉( )婉约
wān
wǎn
碌( )劳碌
禄( )俸禄


chuò
wān
塾( )私塾
熟( )熟悉
shú
shú
籍( )祖籍
藉( )狼藉


蔼( )和蔼
霭( )雾霭
ǎi
ǎi
预习检查
读准并掌握下列的形似字
预习检查
任务一:检查预习 基础闯关
第三关: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
(2)安慰勉励。( )
(3)即蛮横,指(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
(4)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
(5)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
(6)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 )
(7)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
(8)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
(9)省吃省穿,泛指节俭。节,减省;缩,缩减。( )
周济
慰勉
横蛮
宽厚仁慈
佃农
妯娌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
预习检查
任务一:检查预习 基础闯关
第四关:浏览课文,说说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的逝世,抒发悲痛感情,总领全文,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2—13):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写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14—17):以抒情、议论的笔触卒章显志,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无限怀念之情。
2—7段 勤劳的母亲
8—13段 革命的母亲
14、15段 对自己的影响
寄其哀
述其功
颂其德
第三部分14—17:以抒情、议论的笔触卒章显志,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无限怀念之情。
预习检查
任务一:检查预习 基础闯关
第五关:速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课文的内容
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一生,赞颂了母亲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任务二:梳理事件 见证品格
合作探究
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填写下列表格。
自然段 事件概括 品格概括
任务二:梳理事件 见证品格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填写下列表格。
自然段 事件概括 品格概括
3
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
4
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
5
“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
勤劳吃苦
简朴能干
6
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聪明勤劳
7
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任务二:梳理事件 见证品格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填写下列表格。
自然段 事件概括 品格概括
8
母亲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爱憎分明
9
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
有远见、识大体
10
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11
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
12
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支持革命
13
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同情革命
支持革命
热爱劳作
任务二:梳理事件 见证品格
合作探究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将母亲的这些事例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课文纵横交叉,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脉络清晰有条不紊,围绕母亲“勤劳的一生”这一线索来写。
时间
优秀品质
任务二:梳理事件 见证品格
合作探究
从以上分析,你能看出作者是从哪两个层面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
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
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
“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
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在贫苦家境中表现母亲的品质
母亲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
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
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叙述具体事例,凸显母亲形象
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任务二:梳理事件 见证品格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请总结在“母亲”身上所体现的优秀品质。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吃苦、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
母亲既是一位普通的农妇,又是伟大人民中的一员。
课堂检测
1. 下列词语加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耕种(gēng) 勉强(qiáng) 祖籍(jí) 任劳任怨(rèn)
B. 衙门(yá) 挑粪(fèn) 差役(chāi) 无可奈何(nài)
C. 管束(shù) 和蔼(ǎi) 辍学(zhuì) 节衣缩食(suō)
D. 豌豆(wān) 聊叙(liáo) 蛮横(héng) 为富不仁(wéi)
【解析】:A.“强”应读作“qiǎng”;B读音正确;C.“辍”应读作“chuò”;D.“横”应读作“hèng”。
B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加色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先进的科技成果是科学家夜以继日、任劳任怨地工作的结晶。
B.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C.蚕上山后,日夜不辍劳作,最后结成了一个个茧子。
D.为了瘦身,李婷婷节衣缩食,结果在上午第一节课时就昏倒了。
【解析】:D项,句子的意思是为了瘦身而节食。节衣缩食:节、缩:节省。衣:衣服。食:食物。省吃省穿,形容节俭。与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不符。其他项分析:A项,任劳任怨:意思是比喻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B项,为富不仁:意思是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C项,不辍劳作:辍是停止的意思,不辍劳作就是不停止劳作的意思。故选D。
D
02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朱德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分析了朱德母亲的形象。此前我们也提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之一是有“我”的存在,那么,这篇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呢?“我”在文中表露出何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学习。
任务三:读懂情感 探究感激母亲原因
合作探究
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朗读文章第14、15段,勾画关键词语,概括“我”从母亲身上获得的教益。
任务三:读懂情感 探究感激母亲原因
合作探究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再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和鼓励,这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1)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2)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给“我”生产的知识;
(3)母亲聪明能干,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4)母亲对地主劣绅的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作者反复写“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真挚深沉的爱以及无比怀念的情感。
任务三:读懂情感 探究感激母亲原因
合作探究
阅读链接材料,说一说“我”从母亲身上所获得的“教益”对“我”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感激之情。
链接材料1:
1922年,朱德渴望入党,他这样说过:“我有信心向共产党靠拢,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毫无抱怨地坚持走下去,我要经受考验,一次又一次地争取,争取成为这个先进组织的一分子。”
——余玮《本色朱德》
链接材料2: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朱良才《朱德的扁担》
革命的意志
勤劳的习惯
任务三:读懂情感 探究感激母亲原因
合作探究
阅读链接材料,说一说“我”从母亲身上所获得的“教益”对“我”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感激之情。
链接材料3:
从他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献身共产主义事业起,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初读《共产党宣言》时的那股热情和钻研精神,一直是党内公认的学习模范。1960年党中央号召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30本书,朱德工作之余,出去散步时也要带上一本,走累了就坐下来读一段,并与随行人员讨论一会儿。
——于俊道、张鹏编《老一代革命家的读书生活》
热爱学习
肯于钻研
任务三:读懂情感 探究感激母亲原因
合作探究
小 结
朱德母亲的言行、鼓励和支持,是朱德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正因为朱德母亲对朱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才有了朱德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正因为如此,朱德母亲逝世后,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为朱德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合作探究
任务四:品词析句 体会深情
课文语言虽然平实如话,但字里行间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儿例外。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合作探究
任务四:品词析句 体会深情
课文语言虽然平实如话,但字里行间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与赞美。
合作探究
任务四:品词析句 体会深情
课文语言虽然平实如话,但字里行间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合作探究
任务四:品词析句 体会深情
课文语言虽然平实如话,但字里行间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合作探究
任务四:品词析句 体会深情
课文除了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情感,还在文中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来表达情感。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方法指导
夹叙夹议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叙述过程中,因人、因事、因景、因物把感情、认识以议论的形式表达出来,用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表达作者鲜明的态度。
夹叙夹议
【特点】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作用】精妙的议论,不仅在文章中连接各个部分,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还可以沟通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感情。这对作者来说有利于表情和达意;对读者来说,有助于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夹叙夹议的表现形式:
①先议后叙(概括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篇首,
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
②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
③边叙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法。
合作探究
任务四:品词析句 体会深情
课文除了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情感,还在文中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来表达情感。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议论句 含义及作用
这句议论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这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母亲是个好劳动。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合作探究
任务四:品词析句 体会深情
课文除了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情感,还在文中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来表达情感。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议论句 含义及作用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这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母家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会在一起。
合作探究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第一层:痛悼母亲的离去
第二层:对母亲的赞美
第三层: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层层递进,抒发对母亲的哀悼、报答之情
设问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16段,说说这一段表达了几层意思?
任务四:品词析句 体会深情
合作探究
任务四:品词析句 体会深情
逝者已逝,何以报恩?朱德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报母亲的深恩呢 在课文中找一找。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朱德把这份小小的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爱,升华到对整个民族的爱,升华到党的爱,于是这份爱便成了永恒的大爱。——这就是主旨的升华。
拓展延伸
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观看以下两个视频,试着对比不同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个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观看以下两个视频,试着对比不同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个有什么不同。
文章
母亲形象
写作手法
语言风格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
勤劳一生,宽厚仁慈,反抗压迫,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贫苦人民,支持革命,有着朴素的阶级意识。
勤劳俭朴、善良真诚、宽厚隐忍、坚韧刚强。
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无比慈爱,督促子女学习,具有奉献精神。
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
截取作者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
通过记叙母亲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来刻画母亲形象,多处运用描写,尤其是白描的写作手法,也有不少对细节的特写。
语言质朴,直白坦诚,褒贬分明。
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
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流畅朴素,凝练含蓄,富有表现力。
文章主旨
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及影响,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限敬爱的感情,表达了作者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整日劳碌
聪明能干
任劳任怨
坚强刚毅
勤劳的母亲
革命的母亲
供子读书
给“我”慰勉
期望成功
支持革命
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教给“我”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
痛悼母亲,引出回忆

寄情于事,歌颂美德

情感升华,报答深恩

尽忠于党
尽忠于人民
尽忠于民族
爱母亲
爱党,爱人民
交融、升华
板书设计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现出来。第一个层面,是在贫苦的家境中表现母亲的品质,主要写了一下的事情: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第二个层面,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叙述具体事例,凸显母亲形象,事例有:母亲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这些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吃苦、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母亲既是一位普通的农妇,又是伟大人民中的一员。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作者反复写“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真挚深沉的爱以及无比怀念的情感。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和鼓励,这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给“我”生产的知识;母亲聪明能干,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2.“母亲是个好劳动。”
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3.“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5.“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6.“母家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会在一起。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四、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儿例外。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四、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五、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找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一、母亲形象
1.朱德笔下的母亲,勤劳一生,宽厚仁慈,反抗压迫,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支持革命,有着朴素的阶级意识。
2.皱韬奋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无比慈爱、督促子女学习、具有奉献精神而又早逝的母亲。
3.老舍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勤劳俭朴、善良真诚、宽厚隐忍、坚韧刚强的母亲。
二、写作手法
1.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
2.邹韬奋《我的母亲》截取自己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
3.老舍《我的母亲》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来刻画母亲形象,多处运用描写,尤其是白描的写作手法,也有不少对细节的特写。
三、语言风格
1.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
2.邹韬奋《我的母亲》语言质朴,直白坦诚,褒贬分明。
3.老舍《我的母亲》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流畅朴素,凝炼含蓄,富有表现力。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