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沪教版2024新教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沪教版2024新教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0-19 17:3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Zn-65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世界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各不相同,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Mg B.Si C.Al D.O
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氯酸钾 B.氧气 C.氯化钾 D.二氧化锰
3.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氢气 C.氯化钠 D.水
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5.湿衣服晾干,从微观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分解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消失
6.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含氟牙膏”“加碘食用盐”“加锌奶粉”等商品,这里的“氟、碘、锌”是指()
A.物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
7.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2 B.7 C.8 D.17
8.均衡膳食有利于维持人体中各元素的平衡。因摄入量不足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元素是()
A.铁 B.硒 C.锌 D.钙
9.“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开创“飞秒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其利用激光光谱技术,使得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A.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B.原子的内部结构
C.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分解 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形成
10.嫦娥六号探测器钻杆主体采用铝基碳化硅材料。铝、碳、硅是三种不同的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1.为实现高效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科研人员开展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铌(N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41,下列关于Nb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是41 B.核电荷数是41 C.原子质量是41 D.核外电子数是41
12.三氧化二铁()是一种红棕色粉末,用于油漆、橡胶、塑料、建筑等的着色,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3 C.+2 D.-2
1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氧分子:2O B.氢氧根离子:OH
C.三个氯原子:3Cl D.中氧元素显价:
14.科学家运用了模型建构的方法探索原子的结构。下列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B.汤姆孙等人在原子中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C.卢瑟福等人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修正了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
D.卢瑟福核式模型是最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不会被替代
15.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 B.一个铟原子的质量为114.8g
C.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铟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16.秋分吃桂花糕。桂花中含甜菜碱(),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氢、氮元素质量比为11:14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5
17.亚洲亚运会主火炬全球首创采用零碳甲醇(CH3OH))燃料。零碳甲醇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如图是甲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物质丙、丁都属于空气成分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分子种类都没变
D.一个甲醇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8.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2:00与12:00对应的两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3:00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10:00对应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D.9:00对应的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
1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20.如图是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牌补锌口服液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 化学式: 含锌量:每支口服液含锌6.5mg
A.锌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B.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每支口服液含葡萄糖酸锌45.5mg
D.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质量比为12:22:14:1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60分。
21.(10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碳酸钙________。
(2)2个氧原子________。
(3)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
(4)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5)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
(7)化学用语中的数字在不同的“岗位”上执行着不同的“任务”。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2Cu2+中前“2”表示________,后“2”表示________。
②2N2中前“2”表示________,后“2”表示________。
22.(10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查阅上表,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②原子序数为17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 “非金属”)元素。
③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 16 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请按照要求填空:
①A、B、C、D、E 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②与 B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_(填字母)。
③请写出A和D两种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符号________。
23.(10分)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需要时再将其释放的过程。目前,储能项目类型分布如题图1所示。我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新型储能写入其中,新型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
压缩空气储能发电是在用电低谷时将空气压缩储存,用电高峰时释放高压空气,带动发电机发电。电化学储能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换来储存能量,反应速率快,调节能力强。一种全钒液流电池输出电能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题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储能项目占比排在首位的是________。
(2)电化学储能的过程发生了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将_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3)全钒液流电池输出电能过程的反应方程式为,则M中含有的元素有O、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和________。根据题图2中电池负极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钒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压缩空气储能时,用电能压缩空气最合适的时段是________(填字母)。
a.7:00-11:00 b.11:00-19:00 c.19:00-23:00 d.23:00-次日7:00
(5)电化学储能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写一点)。
24.(8分)知识整合是巩固化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请看下面某同学的知识整合图,已知A、D均是白色固体,B、M均是黑色固体,E和F均为常见的无色液体,C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H为淡黄色的固体粉末。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B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实验室证明气体Z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
25.(10分)工业上常利用克劳斯法处理含 H2S 的废气并获得一种硫单质,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某温度下,以不同的浓度比c(H2S):c(O2)(浓度比相当于分子个数比)对H2S的转化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按浓度比c(H2S):c(O2)=2:1 的混合气通入,可保持H2S较高的转化率。若浓度比c (H2S):c(O2)过低或过高,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①若浓度比c(H2S):c(O2)过低,在较高温度下可能会生成________(填化学式),降低硫的产率;
②若浓度比c(H2S):c(O2)过高,H2S 的转化率会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一定温度下,按浓度比c(H2S):c(O2)=2:1的混合气,以不同流速通入活性Al2O3催化反应器中反应,测得H2S的转化率随混合气流速的变化曲线如图 2 所示。结合实际工业生产效益(时间成本、效率成本)分析,混合气流速适宜范围是________(填字母)。
A.2×100m3 /h~4×100m3 /h
B.8×100m3 /h~10×100m3 /h
C.14×100m3 /h~16×100m3 /h
(3)活性 Al2O3可作为克劳斯法脱硫反应的催化剂。
其它条件相同下,按浓度比 c(H2S):c(O2)=2:1 的混合气,匀速通入活性Al2O3催化反应器中反应,测得反应相同时间内 H2S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已知】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温度会影响活性,从而改变催化效果。
温度在 0~T1℃范围内,H2S的转化率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①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大,催化效果更好;
②________;
当温度高于T2℃时,H2S的转化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6.(12分)尿素[CO(NH2)2]是农业中广泛使用的氮肥。试计算:
(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尿素中碳、氧、氮、氢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尿素中碳、氧、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硝酸铵[NH4NO3]也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多少克NH4NO3所含氮的质量与120克尿素中所含氮质量相等?
(5)有一包尿素样品中含氮元素为44.8%,则尿素的含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1.C
【解析】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
故选C。
2.D
【解析】A、氯酸钾是由钾、氧、氯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钾是由氯、钾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锰是由氧元素和锰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A
【解析】A、金刚石属于碳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B、氢气由氢气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水由水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解析】A、由图示可知,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可知,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解析】A、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间隔变大,但分子本身的体积是不会变的,故A错误;
B、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不会分解成原子,故B错误;
C、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去的结果,故C正确;
D、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而不是消失,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这里的“氟、碘、锌”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7.D
【解析】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故选D。
8.D
【解析】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乏会患贫血,故A错误;
B、硒有防止癌、抗癌作用,缺乏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故B错误;
C、锌影响人的生长和发育,缺乏会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C错误;
D、钙是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幼儿和青少年缺乏会患佝偻病,老年人缺乏会患骨质疏松,故D正确;
故选D。
9.B
【解析】由于该题中给信息“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可知:观测到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运动、反应物分子的分解、生成物分子的形成都能观察到,而看不到原子的内部结构,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铝、碳、硅是三种不同的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故选A。
11.C
【解析】A、原子序数=质子数,铌(Nb)的原子序数是41,则质子数是4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序数=核电荷数,铌(Nb)的原子序数是41,则核电荷数是4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根据铌(Nb)的原子序数是41,不能确定原子质量是 41,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铌(Nb)的原子序数是41,则核外电子数是4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解析】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解得,故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选:A。
13.C
【解析】A、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氧分子表示为:2O2,不符合题意;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氢氧根离子表示为:OH-,不符合题意;
C、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氯原子表示为:3Cl,符合题意;
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Na2O中氧元素显-2价表示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解析】A、道尔顿是探索原子的结构较早的科学家,受当时科学水平的局限性,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A正确;
B、由于汤姆孙等人在原子中发现了电子,提出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所以推翻了道尔顿实心球模型。B正确;
C、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设计了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卢瑟福核式模型,修正了汤姆孙关于原子结构的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C正确;
D、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但卢瑟福核式模型也不是是最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将会被替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D不正确。
故选D。
15.A
【解析】A、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的实际质量特别小,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则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铟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铟原子的中子数约为115-49=66,所以铟原子中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6.B
【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甜菜碱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甜菜碱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符合题意;
C、甜菜碱中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甜菜碱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5:2,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C
【解析】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醇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水,都属于空气成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反应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甲醇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8.A
【解析】A、2:00对应的元素是氦元素,12:00对应的元素是镁元素,氦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虽然相同,但是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有多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两者化学性质不相似,符合题意;
B、3:00对应的元素是锂元素,由“钅”字旁可知,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10:00对应的元素是氖元素,氖是10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氖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故氖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不符合题意;
D、9:00对应的元素是氟元素,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D
【解析】A、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但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不一定为稀有气体原子,还可能为离子,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C、单质为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为单质,还可能为混合物,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D、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原子的重新组合,即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为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20.C
【解析】A、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说法错误;
B、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葡萄糖酸锌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说法错误;
C、每支口服液含锌6.5mg,则每支口服液含葡萄糖酸锌的质量为,说法正确;
D、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说法错误;
故选C。
21.(1)CaCO3(2)2O(3)3(4)N2(5)(6)H2O
(7)①2个铜离子每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②2个氮气分子一个氮气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
【解析】(1)碳酸钙中,碳酸根显-2价,钙元素显+2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
(2)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氧原子表示为2O;
(3)离子的书写:在离子符号的右上角标离子所带电荷量和电性,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若带1个单位的电荷时,1可以省略。表示多个离子时,在离子符号前加对应数字即可;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3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4)氮气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分子,其分子符号为:N2;
(5)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带数和为零。氧化铁(Fe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x×2+(-2×)×3=0,解得x=+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6)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氢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H2O。
(7)①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2Cu2+中前“2”表示:2个铜离子;后“2”表示每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②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2N2中前“2”表示2个氮气分子;后“2”表示一个氮气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
22.(1) 22.99 三非金属得到 S2-
(2) AE CE NaCl
【解析】(1)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填:22.99。
②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为17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为氯元素,它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三;非金属。
③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为 16 的元素为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符号S2-。故填:得到;S2-。
(2)①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A、B、C、D、E 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E。故填:AE。
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B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与 B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CE。故填:CE。
③A的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显-1价;D的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1个电子,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得A和D两种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符号为NaCl。故填:NaCl。
23.(1)抽水蓄能(2)化学电(3)S/V V/S 升高(4)d(5)反应速率快/调节能力强
【解析】(1)据图1可知,目前储能项目占比排在首位的是占比为79.3%的抽水蓄能。故填:抽水蓄能。
(2)依据短文可知,电化学储能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换来储存能量。所以电化学储能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化学;电。
(3)根据M+2VSO4+2H2SO4=2VOSO4+V2(SO4)3+2H2O可知,化学方程式左边V原子个数为2个,S原子个数为4个,H原子个数为4个,O原子个数为16个;化学方程式右边V原子个数为4个,S原子个数为5个,H原子个数为4个,O原子个数为22个。所以M中含有V原子个数为2个,S原子个数为1个,O原子个数为6个。即M中含有V、S、O元素。根据题图2中电池负极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VSO4→V2(SO4)3,由于SO4的化合价为-2,所以VSO4中V的化合价为+2,V2(SO4)3中V的化合价是+3,即钒元素(V)的化合价升高。故填:S或V;V或是;升高。
(4)由于23:00-次日7:00用电减少,是用电低谷。所以23:00-次日7:00是压缩空气储能时,用电能压缩空气最合适的时段。故填:d。
(5)依据短文可知,电化学储能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换来储存能量,反应速率快,调节能力强。所以电化学储能的主要优点有反应速率快,调节能力强。故填:反应速率快或调节能力强。
24.(1)MnO2(2)(3) 化合反应(4)澄清石灰水
【分析】C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G、H、M均能在C中燃烧,说明C具有助燃性,C为氧气;白色固体A和黑色固体B可以生成白色固体D和氧气,还能分离出固体B,则B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则A为氯酸钾,B为二氧化锰,D为氯化钾;液体E和二氧化锰混合得到液体F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则E为过氧化氢,F为水;H为淡黄色的固体粉末,H能在C中燃烧生成气体Y,H为硫,生成的Y为二氧化硫;黑色固体M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Z,M为碳,Z为二氧化碳;G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X,G为铁,X为四氧化三铁;代入检验,推断正确。
【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B为二氧化锰,化学式为MnO2,故填:MnO2;
(2)据分析可知:反应①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3)根据分析可知:反应④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4)根据分析可知:气体Z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室证明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故填:澄清石灰水。
25.(1) SO2降低(2)B(3) 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失去活性,失去催化作用
【解析】(1)①O2能氧化S2,若浓度比c(H2S):c(O2)过低,则氧气过量,在较高温度下O2与S2反应,生成SO2,降低硫的产率;
②由图知,若浓度比c(H2S):c(O2)过高,H2S的转化率会降低;
(2)混合气流速在2×100m3/h~4×100m3/h范围内,H2S的转化率虽高但不平稳;在14×100m3/h~16×100m3/h范围内,H2S的转化率较低;在8×100m3/h~10×100m3/h范围内,H2S的转化率较高、较稳定,所以混合气流速适宜范围是8×100m3/h~10×100m3/h,故填:B;
(3)温度在0~T1℃范围内,温度逐渐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另外,催化剂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所以H2S的转化率迅速上升,催化剂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当温度高于T2℃时,催化剂失去活性,失去催化作用,使H2S的转化率迅速下降。
26.(1)60(2) 1:1:2:4 3:4:7:1
(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
(4)120g尿素中所含氮的质量为:,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硝酸铵的质量为:,
答:160克硝酸铵中所含氮的质量与120克尿素中所含氮质量相等。
(5)假设尿素样品的质量为100g,
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尿素的含量为:,
答:尿素的含量为95.9%。
【解析】(1)根据尿素的化学式可知,它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4=60;故填:60;
(2)1个尿素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则尿素中碳、氧、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1:2:4;
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2):(1×4)=3:4:7:1;故填:1:1:2:4;3:4:7:1;
(3)根据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过程详见答案;
(4)详见答案;
(5)详见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