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是如何配制农药的呢?新课导入请同学们按教材P47~P48“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实验,并归纳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装瓶贴标签。活动与探究新课推进【注意】
①天平使用时注意:游码归零,调平,两边都要垫上相同的纸,左物右码;
②取用砝码和移动游码都应该用镊子;
③量筒量取液体时应平视读数,不可俯视或仰视;
④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⑤注意贴上标签。请同学们讨论分析:有哪些因素造成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或偏高?提出问题1.所配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因素:
①溶质的质量偏大:
称取固体溶质质量时偏大;
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归纳总结②溶剂的质量偏小:
用量筒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
量好的水向烧杯中倾倒时有些洒落。2.所配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因素:
①溶质的质量偏小:
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时偏小;
所用的固体不纯或不干燥等;
称量时“左码右物”并使用了游码;
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②溶剂的质量偏大: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烧杯内有残留的水。3.装瓶时将溶液洒落不影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为只是溶液质量减少,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同时减少,比值不变。上面我们学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和方法。现在,我们学习如何将浓溶液配制成稀溶液,请同学们按教材P47“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实验。过 渡请同学们讨论分析: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什么?提出问题计算的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交流回答本节课我们练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及怎样将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了解了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所需仪器,进一步加深了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认识。新课小结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装瓶贴标签。
二、浓溶液的稀释
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板书设计布置作业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年轻只知学习营利,乃生命中最黯淡之时刻。
——格里尔课件23张PPT。R·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是如何配制农药的呢?新课导入【实验目的】
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新课推进【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活动与探究【实验步骤】
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2.计算:
(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____g,水____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3)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杯搅拌,使氯化钠溶解。347【注意事项】
①天平使用时注意:游码归零,调平,两边都要垫上相同的纸,左物右码;
②取用砝码和移动游码都应该用镊子;
③量筒量取液体时应平视读数,不可俯视或仰视;
④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⑤注意贴上标签。请同学们讨论分析:有哪些因素造成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或偏高?提出问题1.所配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因素:
①溶质的质量偏大:
称取固体溶质质量时偏大;
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归纳总结②溶剂的质量偏小:
用量筒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
量好的水向烧杯中倾倒时有些洒落。2.所配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因素:
①溶质的质量偏小:
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时偏小;
所用的固体不纯或不干燥等;
称量时“左码右物”并使用了游码;
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②溶剂的质量偏大: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烧杯内有残留的水。3.装瓶时将溶液洒落不影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为只是溶液质量减少,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同时减少,比值不变。上面我们学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和方法。现在,我们学习如何将浓溶液配制成稀溶液。
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分别为:6%的氯化钠溶液____g(体积____mL);水____g。
(2)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3)把配置好的上述两种氯化钠溶液分别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252425请同学们讨论分析: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什么?提出问题计算的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交流回答例1 小红在实验室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
(1)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上面的仪器中除B、E外,她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_______(填字母编号);
(2)E的作用是_______,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_______、装瓶。基本题型一 仪器选用、操作步骤课堂演练解析 (1)图中B的名称是烧杯;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称量时用到天平、药匙,量取时用到量筒,溶解时用到烧杯、玻璃棒,所以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所以她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D、G。(2)玻璃棒在溶液的配置中的作用是搅拌;配制的步骤有: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例1 小红在实验室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
(1)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上面的仪器中除B、E外,她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_______(填字母编号);
(2)E的作用是_______,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_______、装瓶。基本题型一 仪器选用、操作步骤课堂演练烧杯D、G搅拌溶解例2 小刚同学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他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下列仪器进行实验:
①托盘天平 ②量筒 ③烧杯 ④玻璃棒 ⑤酒精灯 ⑥药匙 ⑦胶头滴管等仪器
(1)他在称量氯化钠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仪器中,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溶解步骤中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均填写序号)。
(3)配制过程中,引起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因素_______。
①称量前指针偏左时就开始称量 ②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
③用量筒量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落瓶外基本题型二 操作要领、误差分析解析 (1)在称量氯化钠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根据天平的使用“左物右码”规则,说明左侧氯化钠质量不足,应继续在左盘增加氯化钠。(2)配制溶液过程中不需要加热,因此⑤酒精灯是配制该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的仪器;溶解需要放在③烧杯内进行,为加快溶解还需要使用④玻璃棒不断搅拌。(3)①称量前指针偏左时就开始称量,会使所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②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小于实际体积,使配制实际用水量大于所需水量,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③用量筒量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大于实际体积,使配制实际用水量小于所需水量,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④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落瓶外,溶液已经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再改变,不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例2 小刚同学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他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下列仪器进行实验:
①托盘天平 ②量筒 ③烧杯 ④玻璃棒 ⑤酒精灯 ⑥药匙 ⑦胶头滴管等仪器
(1)他在称量氯化钠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仪器中,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溶解步骤中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均填写序号)。
(3)配制过程中,引起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因素_______。
①称量前指针偏左时就开始称量 ②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
③用量筒量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落瓶外基本题型二 操作要领、误差分析在左盘中增加食盐⑤③④①②本节课我们练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及怎样将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了解了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所需仪器,进一步加深了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认识。新课小结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装瓶贴标签。
二、浓溶液的稀释
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板书设计布置作业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年轻只知学习营利,乃生命中最黯淡之时刻。
——格里尔课件21张PPT。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本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实验过程比较简单,只需按照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的步骤,配制我们所需要的质量分数的溶液即可,但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实验误差的影响使得配制的溶液不合格。
课题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初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通过亲手操作,达到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培养。
过程与
方法
1.按配制溶液的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深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
教学重点
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
教具准备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氯化钠、蒸馏水等。
课前预习
1.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溶液的配制
(1)固体作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液体作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
新课导入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如何配制农药呢?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固体药品配制溶液
【活动与探究】
请同学们按教材P47~P48“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实验,并归纳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装瓶贴标签。
注意:1.天平使用时注意要用称量纸;调平;左物右码。
2.用镊子取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
3.量筒量取液体时,不可俯视或仰视。
规律总结:
配制溶液的误差分析:
(1)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
①称量氯化钠时药品砝码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用的烧杯中含有水等。
(2)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
①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向烧杯中倾倒量取的水时,洒在外面等。
小组问题探讨:
溶液的配制实验中,一共用了几次玻璃棒?作用分别是什么?(1次,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的溶解)
4.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5.注意贴标签。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哪些因素造成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或偏高?
【归纳总结】
1.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1)溶质的质量偏大:称取固体溶质质量偏大或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
(2)溶剂的质量偏小:用量筒量取水时,读数时俯视液面;水量好后,向烧杯中倾倒时有液体洒落。
2.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1)溶质的质量偏小: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偏小;所用固体溶质不纯、不干燥或已潮解;
称量时“左码右物”并使用了游码;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
(2)溶剂的质量偏大: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烧杯内有残留的水。
3.装瓶时将溶液洒落不影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溶液质量减小。
知识点2 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上面我们学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和方法。现在,我们将浓溶液配制成稀溶液,请学生们按教材P47“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讨论分析: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交流回答】
计算的依据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教学板书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固体药品配制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装瓶贴标签。
二、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浓溶液稀释的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练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及怎样将浓溶液稀释,了解了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所需仪器,进一步加深了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认识。
难题解答
【例】(知识点1)
小刚同学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他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下列仪器进行实验:
①托盘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酒精灯⑥药匙⑦胶头滴管等仪器
(1)他在称量氯化钠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下一步操作是。
(2)上述仪器中,不需要的仪器是,溶解步骤中要用到的仪器是。(均填写序号)
(3)配制过程中,引起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因素。
①称量前指针偏左时就开始称量②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
要点提示:
(1)量取液体时要选用量筒,选取量筒的原则:在一次性量取的基础上量程越小越好;(2)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物质的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托盘天平只能准确称量到0.1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要“左物右码”且左右两盘上要垫上相同的称量纸;称量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时,要放在烧杯中称量;③用浓溶液稀释配制稀溶液,计算时要准确运用体积、质量、密度的关系式。
方法点拨:
抓住导致配制溶液时出现误差的根本原因:溶质量或多或少、溶剂量或多或少,分析操作对溶质、溶剂量所造成的影响,使此类问题可以轻松解决。
难题解答
③用量筒量水时俯视读数④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落瓶外
【解析】
(1)在称量氯化钠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根据天平的使用“左物右码”规则,说明左侧氯化钠质量不足,应继续在左盘增加氯化钠。(2)配制溶液过程中不需要加热,因此⑤酒精灯是配制该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的仪器;溶解需要放在③烧杯内进行,为加快溶解还需要使用④玻璃棒不断搅拌。(3)①称量前指针偏左时就开始称量,会使所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②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小于实际体积,使配制实际用水量大于所需水量,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③用量筒量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大于实际体积,使配制实际用水量小于所需水量,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④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落瓶外,溶液已经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再改变,不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答案】(1)在左盘中增加氯化钠 (2)⑤③④ (3)①②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教师应先组织学生分析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各步骤的操作要求,然后再进行实验。教师应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让学生来总结误差分析,通过这个过程锻炼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本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实验过程比较简单,只需按照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的步骤,配制我们所需要的质量分数的溶液即可,但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实验误差的影响使得配制的溶液不合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通过亲手操作,达到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培养。
2.过程与方法
(1)按配制溶液的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深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
【教学重点】
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氯化钠、蒸馏水等。
【导入新课】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如何配制农药呢?
【活动与探究】
请同学们按教材P47~P48“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实验,并归纳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装瓶贴标签。
注意:1.天平使用时注意要用称量纸;调平;左物右码。
2.用镊子取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
3.量筒量取液体时,不可俯视或仰视。
4.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5.注意贴标签。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哪些因素造成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或偏高?
【归纳总结】
1.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1)溶质的质量偏大:称取固体溶质质量偏大或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
(2)溶剂的质量偏小:用量筒量取水时,读数时俯视液面;水量好后,向烧杯中倾倒时有液体洒落。
2.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1)溶质的质量偏小: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偏小;所用固体溶质不纯、不干燥或已潮解;称量时“左码右物”并使用了游码;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
(2)溶剂的质量偏大: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烧杯内有残留的水。
3.装瓶时将溶液洒落不影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溶液质量减小。
【过渡】
上面我们学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和方法。现在,我们将浓溶液配制成稀溶液,请学生们按教材P47“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讨论分析: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交流回答】
计算的依据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练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及怎样将浓溶液稀释,了解了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所需仪器,进 一步加深了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认识。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装瓶贴标签。
二、浓溶液的稀释
浓溶液稀释的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本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教师应先组织学生分析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各步骤的操作要求,然后再进行实验。教师应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让学生来总结误差分析,通过这个过程锻炼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