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这节课在此基础上进行过滤、蒸发、结晶等实验操作技能的综合学习。学生对于亲自动手做实验、探究实验等非常感兴趣,但要注意的就是学生做实验过程中,往往只动手做实验,而对于归纳总结出实验过程中的方法和步骤等较困难,所以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粗盐提纯的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粗盐提纯的参与,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物品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每件物品。
(2)感受化学对社会的积极意义,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教具准备】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等,
【导入新课】
在课题1中我们了解了粗盐提纯的步骤,现在,让我们走进实验室来亲身体验一下粗盐提纯的步骤。
请同学们按教材P87~P88实验步骤进行讨论与实验。
让学生讨论粗盐提纯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归纳所需要仪器及实验步骤?过滤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蒸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件展示】
【提问】
请同学们思考教材P88 [问题与交流]
【交流回答】
1. 不能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因为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2. 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的溶解性、结晶性,这样提纯的盐不是纯净物,里面含有MgCl2或CaCl2 杂质。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骤的操作,学习了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等技能,知道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各注意事项。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部分的一些操作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过,但由于练习不多,相隔时间又较长,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提醒学生复习称量、过滤等操作,对实验中出现的新仪器和操作技能,教师要加以指导,注意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通过提问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并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综合学习知识的能力。
课件16张PPT。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在课题1中我们了解了食盐制备过程,这样制得的食盐中往往含有一些不溶性杂质,俗称粗盐,如何除去粗盐含有的不溶性杂质呢?让我们走进实验室来亲身体验一下粗盐提纯的步骤。新课导入请同学们按教材P87~P88实验步骤进行讨论与实验。
①粗盐提纯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②归纳所需要的仪器及实验步骤;
③过滤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④蒸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粗盐提纯的步骤新课推进一、溶解
主要仪器:
烧杯、玻璃棒;
玻璃棒作用:
加速溶解二、过滤
主要仪器:
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的高度低于漏斗边缘高度;
漏斗内液面的高度低于滤纸的高度;
“三靠”:上面的烧杯口靠着玻璃棒;
玻璃棒靠着漏斗内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末端管口靠着烧杯内壁。
过滤注意事项
①过滤的适用范围: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②滤液出现浑浊的可能原因有: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本身不干净。三、蒸发
主要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操作注意事项:
①加热蒸发,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体飞溅;
②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③刚加热完毕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四、回收计算产率
主要仪器:玻璃棒、托盘天平
操作: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到纸上,并用托盘天平称量所得产品精盐的质量,然后计算产率问题与交流请同学们思考教材P88.交流回答1.不能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2.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的溶解性、结晶性,这样提纯得到的精盐仍不是纯净物,里面含有MgCl2或CaCl2等杂质。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步骤及方法;
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蒸发等技能;
知道了在实验过程中的各注意事项。课堂小结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一、溶解:
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二、过滤:
一贴、二低、三靠;
三、蒸发: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而飞溅;
注意:当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液体蒸干。
四、回收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滤纸上,并用托盘天平称量精盐质量,然后计算产率。板书设计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布置作业 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叔本华 课件23张PPT。R·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P87-88)★1.粗盐提纯包括 、 、 和计算产率几步,其中四次用到玻璃棒,每次的作用分别是 、
、 、 。★2.过滤操作要点可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过滤后若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则其可能的原因是 , 蒸发时待蒸发皿中 时,便停止加热。请阅读课本P87-88,完成相应实验探究并思考如下问题:粗盐的提纯 一、粗盐的提纯(一)选择实验用品:1.溶解仪器:2.过滤仪器:3.蒸发仪器:4.其他实验用品:托盘天平、药匙、 烧杯、 玻璃棒、 量筒(10mL)、 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 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玻璃棒)粗盐、水、火柴实验探究(二)【实验步骤】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 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2)过滤【提示:一贴、二低、三靠】 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3)蒸发 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4)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三)【讨论与交流】1 .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使盐溶液浓缩?2 .有的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有的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小于理论值,他们造成这些情况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不能,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1)造成产率过高的可能原因:量水时俯视量筒;倒水时不洒出等。 (2)造成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产率降低;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从而产率降低;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3.有的小组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可能原因有哪些?他们应如何进行下步操作?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1)过滤时滤纸破损。(2)倾倒液体时,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应对措施:重新过滤一次。若仍然浑浊,则检查并更换过滤器,重新实验。 物质的除杂★3.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那么,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4.物质的除杂,又叫做物质的提纯,其目的是将混合物中的少量 除去,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回顾粗盐的提纯相关知识,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5.物质除杂遵循三个原则:①是提纯过程中不能增加新的 ;②是不减少被提纯物质,即所加试剂只与 反应,而不与 反应;③是易分离。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那么,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 讨论与反思二、物质的除杂 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下面是是某同学设计的,用粗盐提取氯化钠的流程图。 (1)请同学们讨论其设计意图并完成填空。 (2)讨论归纳物质除杂的原理和基本方法。根据流程图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是 ,加入的试剂A是
,沉淀是 ; (2)写出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加入的试剂B是 ,目的是 ;
(4)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残留物飞溅碳酸钙(或CaCO3)过滤碳酸钠(或Na2CO3)2NaOH+MgCl2 =Mg(OH)2↓+2NaCl盐酸除去NaOH和Na2CO3关于物质的除杂1.原理:利用杂质与要提纯物质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的差异,选择一定的方法,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或与被提纯物质不同的存在状态并分离除去。2.基本方法:(1)物理法:如过滤、结晶等。
(2)化学法:如气化、沉淀、转化等。综合题型一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
过滤和蒸发的操作要点1.下列是关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
B.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
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酒精灯持续加热直到蒸干为止
D.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解析:过滤时搅拌容易捅破滤纸,从而导致过滤失败,故A错;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B正确;蒸发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滤液,以免晶体受热后飞溅出来,如果用酒精灯持续加热直到蒸干为止,不仅造成损失,而且可能因此发生意外事故,C错;蒸发皿里的溶液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不是1/3,D错。B2.下列有关玻璃棒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 )
A.捣碎研细
B.搅拌溶解
C.引流浊液
D.搅拌防溅解析:玻璃棒属于易损坏的玻璃仪器,不能用于捣碎,这样会将玻璃棒折断,故A错误;玻璃棒的搅拌,加速了液体的流动,使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更快,故B正确;液体顺着玻璃棒流下,防止了液体溅出,故C正确;D.蒸发皿是陶瓷做的,在加热时,会产生受热不均的情况,会使液滴飞溅,故D正确。综合题型二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玻璃棒在各个步骤中的作用A3.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综合题型三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综合实验A解析:(1)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的,烧杯是用来做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的,试管可以加热少量的液体,这三种仪器都是玻璃仪器,用力撞击会损坏,要将大颗粒的粗盐变成小颗粒,需要用到研钵,故选A;(2)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填序号)。(3)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解析:(2)A、B、C 是滤纸的正确的折叠方法,D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流入下面的烧杯,故选D;解析:(3)在加热食盐蒸发时,除了所给的仪器,还需要盛放液体的加热装置,故答案为蒸发皿。为尽量减少飞溅,应使用玻璃棒连续搅拌;D蒸发皿使用玻璃棒连续搅拌(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解析:(4)既然粗盐的产率低说明在提纯时,损失了精盐。食盐没有完全溶解,会使精盐的质量减少,故A正确,食盐飞溅了导致了精盐的减少,故B正确,精盐很潮湿,增大了精盐的质量,会使质量分数增大,故C错误,蒸发皿中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使精盐的质量减小,故D正确。ABD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一、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二、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三、蒸发: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而飞溅;
注意:当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液体蒸干。
四、回收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滤纸上,并用托盘天平称量精盐质量,然后计算产率。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叔本华 课件18张PPT。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这节课在此基础上进行过滤、蒸发、结晶等实验操作技能的综合学习。学生对于亲自动手做实验、探究实验等非常感兴趣,但要注意的就是学生做实验过程中,往往只动手做实验,而对于归纳总结出实验过程中的方法和步骤等较困难,所以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课题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粗盐提纯的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粗盐提纯的参与,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物品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每件物品。
2.感受化学对社会的积极意义,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教具准备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等。
课前预习
1.粗盐提纯的步骤包括:(1)溶解;(2)过滤;(3)蒸发;(4)计算产率。
2.过滤操作要领。
备课笔记
要点提示:
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但作用各不相同。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目的是加速溶解;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防止局部过热时液滴飞溅。
新课导入
在课题1中我们了解了粗盐提纯的步骤,现在,让我们走进实验室来亲身体验一下粗盐提纯的步骤。
请同学们按教材P87~P88实验步骤进行讨论与实验。
让学生讨论粗盐提纯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归纳所需要仪器及实验步骤?过滤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蒸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进
行
新
课
知识点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课件展示】
粗盐提纯的步骤
溶解
仪器:烧杯、玻璃棒
方法: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
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过滤
注意:①过滤适用的范围: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开
②滤液出现浑浊的可能原因: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蒸发
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等
操作:①加热蒸发,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体飞溅
②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③刚加热完毕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计算
仪器:玻璃棒、托盘天平
操作: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并用天平称量精盐质量,计算产率
【提问】
请同学们思考教材P88[问题与交流]
【交流回答】
1.不能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因为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2.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的溶解性、结晶性,这样提纯的盐不是纯净物,里面含有MgCl2或CaCl2杂质。
归纳总结:
溶解时粗盐要分多次加入,不能一次性加入烧杯中;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粗盐溶解的速率。
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为宜,倒入过多溶液,加热至沸腾时易飞溅。
该实验过程主要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教
学
板
书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骤的操作,学习了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等技能,知道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各注意事项。
难
题
解
答
【例】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填序号)。
(3)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解析】(1)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的,烧杯是用来做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的,试管可以加热少量的液体,这三种仪器都是玻璃仪器,用力撞击会损坏,要将大颗粒的粗盐变成小颗粒,需要用到研钵,故选A;(2)A、B、C 是滤纸的正确的折叠方法,D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流入下面的烧杯,故选D;(3)在加热食盐蒸发时,除了所给的仪器,还需要盛放液体的加热装置,故答案为蒸发皿。为尽量减少飞溅,应使用玻璃棒连续搅拌;(4)既然粗盐的产率低说明在提纯时,损失了精盐。食盐没有完全溶解,会使精盐的质量减少,故A正确,食盐飞溅了导致了精盐的减少,故B正确,精盐很潮湿,增大了精盐的
小组问题探讨:
实验过程中用到了几次玻璃棒?每次玻璃棒的作用相同吗?若不同,作用分别是什么?(4次,作用不同。溶解时用来搅拌,加快溶解;过滤时用来引流;蒸发时搅拌散热防止液滴飞溅;计算产率时用来转移固体)
方法点拨: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搞清正确的操作和操作的目的,再与该题的问题进行对接解答。
特别提醒:
误差分析:(1)产率明显偏低:转移食盐不彻底;过滤时滤纸上沾有食盐溶液;烧杯内壁沾有食盐溶液;蒸发时有液体溅出。(2)产率明显偏高: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粗盐中含有其他可溶性固体。
质量,会使质量分数增大,故C错误,蒸发皿中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使精盐的质量减小,故D正确。
【答案】(1)A(2)D(3)蒸发皿使用玻璃棒连续搅拌(4)ABD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教
学
反
思
实验部分的一些操作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过,但由于练习不多,相隔时间又较长,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提醒学生复习称量、过滤等操作,对实验中出现的新仪器和操作技能,教师要加以指导,注意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通过提问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并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综合学习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