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
统
一
中
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第九课
学习目标
1.知道秦朝建立的基本史实,秦朝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史料,总结秦灭六国原因;分析秦统一的意义,掌握材料分析的方法,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不可逆。(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识读《秦朝形势图》,明确秦朝疆域四至;梳理和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理解“秦朝开创大一统”的意义,认识杰出历史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树立维护国家统一观念。(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战争频繁,人民渴望安定(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①
经济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最强。
②
相关史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部编版《七年级·上》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用人才,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③
1.背景(原因)
一、秦灭六国
2.过程
①时间:
②灭国顺序:
③策略: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材料 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战国策.秦策》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秦
楚
齐
燕
赵
魏
韩
秦朝
公元前221年
咸阳
一、秦灭六国
3.秦朝建立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意义:
公元前221年
咸阳
秦王嬴政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一、秦灭六国
思考:
秦朝建立初期面临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如何解决?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权力至上,一人独裁)
(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二、秦巩固统一
(一)政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嬴政
国家最高统治者称“ ”,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皇帝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三: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所沿用。
根据材料归纳皇帝制度的特点。
秦始皇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1.最高统治者:
建立皇帝制度
最高统治者
三公
九卿
中央政府
(负责财政、宫廷等事务)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行政)
(军事)
(监察)
任命
听命
二、秦巩固统一
建立三公九卿制
2.中央:
(一)政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秦巩固统一
(一)政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3.地方:
地方行政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依据
官员产生
地方权力
秦朝在地方设立了什么机构?
建立郡县制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chóu,仇怨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记》
血缘关系、功劳大小
王位世袭
诸侯国有较强独立性
地域
皇帝直接任免
郡县直接受中央管辖
相同点:①都是地方行政制度。②都巩固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二、秦巩固统一
(一)政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军事
行政
郡县制
皇帝制度
九卿
郡(守)
县(令或长)
监察
三公九卿制
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影响: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
唉!有些地方路宽阔,有的太窄,朕的马车差点过不去;找人问路,听不懂话,写出字,他又不认识;到楚国买纪念品,那里的人只认楚国的钱币,秦国的钱花不出;让他称一斤猪肉,他只给了八两,还说他们都是这么卖的。出去没半月,北方来加急文书,匈奴又进犯北方边疆……这样下去,怎能显示我大秦威严!
道路宽窄不一
语言文字不通
货币不通
度量衡不统一
边疆危机
去全国巡游一番,真让朕失望!
目的:为了适应全国统一的需要。
二、秦巩固统一
二、秦巩固统一
(二)经济、文化
铜量
铜权
看图归纳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化
经济
统一文字(小篆)
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①统一度量衡
①利于政令在全国顺利推行;
②不同地域能够顺畅沟通;
③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①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②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2.文化 :
3.经济上 :
二、秦 巩固统一
(三)交通
交通
①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
②沟通湘江和漓江,促进水路交通的发展。
②开凿灵渠
联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①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窄
4.交通上:
(1)征服越族地区,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
(2)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临洮
辽东
材料一:“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5.军事上:
二、秦 巩固统一
(三)军事
长城一带
东海
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前213年)
南海
陇西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二、秦 的疆域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巩固
统一
统一背景
统一过程
统一意义
政治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南征越族开灵渠;北击匈奴修长城
统一车轨;修道路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小篆)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①战国时期,连年战争,人民渴望统一;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③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知人善任;
韩、赵、魏、楚、燕、齐(远交近攻)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课堂小结】
1.(2024·广东·中考真题)《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这反映了秦朝( )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重视农业生产
C.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注重兴修水利
2.(2024·广东·模拟预测)有学者在谈及秦统一的原因时指出:“在秦人的价值评价中,没有给道德伦理留下位置……所以人们关心的是生产、作战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而不注意仁义之兴废、礼乐之盛衰以及道德之完善。”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秦人汲取了法家强权的思想 B.功利主义价值观念推动秦的统一
C.秦朝的国家组织力较为强大 D.耕战思想利于强化专制集权统治
课堂练习
B
B
3.(2024·河南鹤壁·模拟预测)吕思勉曾说:“秦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我们须注意:此时交通的便利,列国内部的发达,小国的被夷灭,郡县的渐次设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吕思勉旨在强调( )
A.军事实力决定政权的归属 B.交通便利是统一的决定因素
C.统一是秦人坐收渔翁之利 D.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2024·广东·模拟预测)秦国时期,对男子有严格的兵役规定,百姓迁居要经过官府批准并重新登记;秦统一后,还下令全国百姓申报土地面积并登记在户籍簿上。上述规定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升军队战斗实力
C.促进经济发展 D.践行儒家民本思想
D
A
5.(2024·湖南岳阳·三模)秦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征越族,把“西南夷”纳入帝国版图。这一举措( )
A.实现了秦在全国的长期安定
B.违背了人民意愿,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C.意味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6.(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里耶秦简绝大多数写于秦统一以后,其中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8—461号木方”记载内容中的“统一”( )
A.推动思想文化发展到高峰 B.结束了长期以来争战混乱的局面
C.促使国家财政有很大改善 D.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
D
D
7.(2024·广东汕头·一模)秦直道是秦朝通往北方边境的交通干道,它与万里长城相互配合,使以步兵为主的秦军得以抵抗强悍的匈奴铁骑。由此可见,秦朝修筑直道( )
A.保护了过往商旅的安全 B.加强了思想控制
C.满足了对外扩张的需要 D.巩固了国家统一
8.(2023·广东广州·模拟预测)【新视角·边疆治理】公元前211年,秦朝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榆中(今属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充实边疆,进行垦殖,并给予官职奖励,还迁徙大量刑徒去开发边地。这些举措( )
A.体现了西周时期分封政策 B.促进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巩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D.反映了民族交流不断加强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