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内能 课时作业(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2内能 课时作业(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20 00:4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2内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越快,其内能越大 B. 的冰块没有内能
C.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 、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 时刻物体内能比小 D. 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时大
3.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覆盖火山的皑皑白雪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B. 图乙中,炙热的铁水将温度传递给了较冷的容器
C. 图丙中,活塞向下运动时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减小
D. 图丁中,人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4.我们常吃的月饼是在烤箱里“烤”的,但根据南宋《武林旧事》记载,最早的月饼出自笼屉,青海就保留着用蒸笼“蒸”月饼的传统习俗。下列情境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蒸”“烤”相同的是( )
A. 弯折铁丝 B. 钻木取火
C. 压缩空气 D. 酒精灯加热
5.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既有动能又有势能,一个分子的动能与势能之和称为内能
B. 的水一定比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
6.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B. 水蒸气推出橡胶塞导致水蒸气内能增加
C. 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管口水蒸气的内能只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D. 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橡胶塞的动能是由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来的
7.把一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金属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塞紧。用橡皮条缠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动橡皮条,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来回拉动橡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金属管的内能
B. 酒精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酒精内能
C. 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的过程,酒精蒸气的内能减小
D. 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的过程,酒精蒸气的机械能转化为木塞的内能
8.小明家聚餐时想打开一瓶红酒,但家中没有起瓶器。爸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对瓶口附近加热,瓶塞飞出的同时瓶口附近有“白气”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气”的运动是分子运动 B. “白气”是升华形成的
C. 瓶塞飞出后瓶内空气内能增大 D. 瓶塞飞出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9.今年5月以来乙流高发,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是预防流感病毒的有效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烧时用“退热贴”进行额头物理降温是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
B. 乙流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这属于扩散现象
C. 开窗通风是为了让乙流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D. 流感疫苗采用低温冷藏,使其内能为零,达到保鲜的目的
10.课外实践活动中,小伟在家制作了番茄炒鸡蛋如图所示,他在翻炒的过程中,闻到香气四溢的同时看到了“白气”。下列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 从冰箱中刚拿出来的鸡蛋没有内能 B. 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的
C. 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看到的白气是水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11.宁夏八宝茶,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宁夏人喜欢用盖碗方式饮用,所以也称“三泡茶”,是宁夏男女老幼普遍饮用的茶饮,香甜可口,滋味独具,具有滋阴润肺、清嗓利喉的功效。如图,一杯八宝茶端到客人面前,茶香四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的茶水含有的热量多
B. 茶水冷却过程中,茶水的内能不断增加
C. 泡茶的水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D. 烧水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2.实验时引燃火柴的过程是:划动火柴擦火皮产生火星引燃火柴头。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常见的引燃方式,若,则引燃过程中( )
A. 火柴头与火柴盒相对静止 B. 通过热传递引燃火柴
C. 甲火柴头所受摩擦力更大 D. 乙方式更易引燃火柴
13.学校创新比赛活动中,如图所示,小军用饮料瓶制作水火箭,先在瓶里装适量水,然后将带有阀门的金属管插入瓶塞,旋紧瓶塞后往瓶内打足气形成高压空气。打开阀门,瓶内水从尾部的金属管高速喷出,水火箭向上飞向空中,此时( )
A. 水火箭的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B. 水火箭的内能减小
C. 水火箭的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D. 水火箭的动能一直增大
14.
A. B两装置,均由一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两管抽成真空后,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插入过程没有空气进入管内,水银柱上升至图示位置停止。假设这一过程水银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B. 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C. A和B中水银体积保持不变,故内能增量相同
D. A和B中水银温度始终相同,故内能增量相同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5.镁棒是户外荒野求生常见装备之一,使用刮刀摩擦镁棒可以点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擦镁棒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镁棒内能 B. 镁棒摩擦后含有的热量增加
C. 摩擦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摩擦后镁棒的质量不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
16.的冰_______填“有”或“没有”内能。的冰吸收热量后熔化成的水,其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17.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_________。汽车的挡风玻璃在烈日下温度会升高,它的内能_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其内能的变化是通过方式_________方式实现的。改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是:_________。
18.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__________的总和,的冰块__________内能选填“具有”或“不具有”;饮料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其内能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锯条锯木板时会发热,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
19.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缓慢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0.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_____,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21.艾灸是中华医学的瑰宝,利用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人体穴位,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如图所示,艾灸燃烧时远远就能闻到艾烟的气味,这是_____现象,“艾灸”时通过_____方式改变了穴位处的内能。
22.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器如图,瓶中的炭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而发热电阻传递的热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左右,此时杀虫剂蒸发得更快从而提高了驱蚊效果。请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温度升高蒸发加快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故A错误;
B、的冰块也具有内能,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C错误;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物体吸收热量,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都会增加。
本题考查的是内能的基本概念;知道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2.【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及图象的分析,同时考查了对内能的理解及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首先掌握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不断放热,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晶体在凝固前处于液态,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凝固完后处于固态;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不断放热,内能减小;
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
【解答】
A.时刻物体温度为零,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具有内能,故A错误;
时刻物体温度与时刻的温度相同,但是从时刻到时刻,物体要放出热量,因此时刻物体内能比时大,故BC错误;
D.时刻温度比时刻温度高,所以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时大,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能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差,方向是从高温到低温;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
A.覆盖火山的皑皑白雪温度很低,但是仍然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热传递传递的不是温度,炙热的铁水将热量传递给了较冷的容器,故B错误;
C.活塞向下运动时压缩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故C错误;
D.人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D正确。
4.【答案】D
【解析】“蒸”“烤”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A.弯折铁丝时对铁丝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压缩空气时活塞对空气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加热时,烧杯中的液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C
【解析】A.分子既有动能又有势能,但是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不是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故A错误;
B.不能说含有热量,可以说含有内能,但内能大小与温度和质量等有关,所以无法比较的水与的水的内能大小,故B错误;
C.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向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故C正确;
D.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所以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内能的转化、物态变化等,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改变内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水蒸气把软木塞向上冲起时,水蒸气对木塞做功。
【解答】
解: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水蒸气推出橡胶塞,对外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少,故B错误;
C.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管口水蒸气的内能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故C错误;
D.水蒸气把橡胶塞向上冲起时,水蒸气对橡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橡胶塞的动能,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详解】拉动皮条克服摩擦力做功,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金属管内能。故A错误;
B.酒精从金属管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
塞子被酒精蒸汽顶出,是管内酒精蒸汽膨胀对塞子做功,酒精蒸汽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酒精蒸汽的内能减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A.瓶口附近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珠,分子运动肉眼看不见,故A错误;
B.瓶口附近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珠,故B错误;
C.瓶塞飞出后,瓶内空气的内能对瓶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内能减小,故C错误;
D.瓶塞飞出过程与热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都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析】A.发热时用“退热贴”进行额头物理降温是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故A正确;
B.飞沫不属于分子,所以乙流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这不属于扩散现象,故B错误;
C.开窗通风是让空气流通,不是让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C错误;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疫苗在运输途中采用低温冷藏,此时也有内能,内能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从冰箱中刚拿出来的鸡蛋有内能,故A错误;
B.制作番茄炒蛋时,番茄和鸡蛋吸收热量,内能增大,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番茄和鸡蛋的内能,故B错误;
C.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内能的影响因素、热量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描述了物体发生热传递时,传递能量的多少,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茶水冷却过程中,茶水的内能不断减少;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
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只能吸收和放出热量,故A错误;
B.茶水在冷却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故B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因此泡茶的水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
D.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水蒸气对壶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引燃过程中,火柴头与火柴盒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则火柴头与火柴盒相对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火柴引燃过程,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火柴头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火柴头与擦火皮之间的压力越大,产生的摩擦力越大,克服摩擦力做功越多,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越多;方式乙中,柴头与擦火皮之间的压力大,摩擦力大,克服摩擦做的功多,转化为的内能多,温度更高,更容易点燃火柴。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解:
发射时,水火箭的动能是由瓶内高压气体的内能转化来的,因此不是水火箭的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所以水火箭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水火箭向上飞向空中,水火箭的质量减少,高度增加,无法判断水火箭的重力势能是否一直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火箭的质量减少,且水火箭最终会停下来所以水火箭的动能不可能一直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判断是哪种能量转化成了另一种能量的方法是: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多的能量;
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此题考查机械能和内能、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明白水火箭的工作原理是关键。
14.【答案】B
【解析】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能量的转化
【详解】外界大气压力对水银做功,使水银进入试管内,大气压力对水银做的功一部分增加了管内水银的重力势能,另一部分增加了水银的内能;由于A管中的水银重心高,故A管中水银的重力势能增量大,则A管中水银内能的增量小,即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答案】AD
【解析】摩擦镁棒的过程是对镁棒做功,镁棒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镁棒内能的,故A正确,C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内能,不能说镁棒摩擦后含有的热量增加,故B错误;
D.摩擦后,镁棒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摩擦后镁棒的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AD。
16.【答案】有;不变;增大
【解析】【解答】的冰有内能;
的冰吸热熔化成的水时,质量不变,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分析】分子动能与温度有关;冰熔化成水需要吸热,由能量守恒分析可知,冰变成水后内能变大;任何物体任何温度都有内能;
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热运动和内能的基础知识,属于简单题。
17.【答案】分子动能 增加 热传递 做功
【解析】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分子之间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挡风玻璃的温度升高,则其内能增加。此内能的变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是空气中的热量转移给了玻璃。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因此改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是:做功。
18.【答案】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具有 减小 做功
【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所以 的冰块也具有内能。
饮料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减少,而分子势能不变,故其内能减小。
锯条锯木板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锯条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锯条的内能。
19.【答案】 液化 内 做功
【解析】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白雾”;这个现象说明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20.【答案】做功 增大
【解析】解:封闭的气体被推杆压缩过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所以气体内能增加,则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使艾绒燃烧起来。
故答案为:做功;增大。
猛推推杆时间较短,气体来不及吸、放热,主要是外力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本题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基础题,难度不大。
21.【答案】 扩散 热传递
【解析】闻到艾烟的气味,是艾烟分子进入人的鼻子的扩散现象。
“艾灸时”,艾灸燃烧放出热量,而穴位处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是通热传递改变内能的。
22.【答案】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解析】液体表面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剧,按分子动理论,分子平均动能增大,这些动能足够帮它们克服其它分子的引力作用,动能大的分子多了,能够“逃脱”的分子当然就会增加。所以温度越高而不是越低,蒸发越快。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