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特里萨修女,这个身高不足1.5米的矮小女子,却是世界上最高贵、最伟大的人之一。她将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世界上最贫困、最悲惨、最孤独的贫民,受过她和她的组织帮助过的多达几百万人。1997年,当这位被称为“穷人之母”的伟大女性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时,印度政府特地为其举行了国葬,20多个国家的信徒和政府要员前来悼念。同学们:
大家好!
上个月,我去姨妈家串门,表弟捧着一本《比尔·盖茨传奇》读得津津有味,说是要做中国的比尔·盖茨。后来我又去了几次,却碰见他在网络游戏中杀得“昏天黑地”。我问他:“咦,比尔·盖茨改行啦?”表弟撇撇嘴:“实现梦想的路长着呢,我放松一下总可以吧?”演讲题目: 实现梦想 【参考讲稿】在我们身上也存在类似现象,放松一下本无可厚非,可今天放松一下,明天放松一下,要想实现梦想,那还不得等到猴年马月?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产生了放松的想法 ?依我看,除了我们本身的惰性之外,梦想的远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远大的梦想就像海市蜃楼,努力一段时间,根本尝不到追求梦想的甜头,长此以往,锐气减了,信心少了,斗志没了,实现梦想的希望就会越来越渺茫,最后只好主动放弃,结果浪费时间,一事无成。
这正像英国皇家教堂旁边一块墓碑上写的那样——“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着改变这个世界;当我中年的时候,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把目光缩短了一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可当我进入老年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最后的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这已经不可能了。”
“……当我躺在床上,死神在召唤我时,我突然意识到:要是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会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也许最后我真能改变世界,可是……一切都晚了!”是的,远大的梦想容易让人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结果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最后的梦想变成了“空想”。
所以,在座的各位,请把梦想缩小到“一厘米”吧!用心地听好每一堂课,细心地写好每一次作业,尽心地做好每一件事,从改变自己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实现自己的“一厘米”梦想!这样一来,“一厘米”梦想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而激励我们不断地向前,或许,在某一天,我们也能像比尔·盖茨那样,改变整个世界!
谢谢大家!本文就是当时的诺贝尔委员会主席约翰·桑内斯在授奖仪式上所发表的演说。他代表诺贝尔委员会向全世界宣布:加尔各答的特里萨修女,罗马天主教修道会、教会慈善事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为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走近作者特里萨修女(1910—1997),生于马其顿一个富裕的家庭。12岁时萌生了做修女的愿望,18岁远赴印度受训成为修女,27岁发终身誓愿并升任女修道院院长。自38岁起,她开始了在加尔各答贫民窟为赤贫者、濒死者、弃婴、麻风病人服务的生涯。40岁时,建立“仁爱传教修女会”。背景资料特里萨修女她获得过多个国际性奖项,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这位身材矮小、广受爱戴的修女,平静地离开了人间。对于特里萨修女,世人给予很高的评价,她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哲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创建的仁爱传教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她,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她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
本文是特里萨修女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主席约翰·桑内斯的授奖词。基础落实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yǔ nàn ɡuànɡ fēn zhào sēnɡ bīn xiè hòu jiǎo cì jǐ kuìbì( )下 bān( )奖 野mán( )
cán( )暴 放sì( ) miè( )视
无ɡū( ) 欧zhōu( ) 震hàn( )
kěn( )求 yǒnɡ( )现 和xié( )2.根据注音写汉字陛 颁 蛮 残 肆 蔑 辜 洲 撼 恳 涌 谐 3.辨析字形hàn hàn zūn zūn xié xié yínɡ léi sì yì (1)界限·界线
“界限”,指尽头处,限度。所指对象是抽象事物。如:
“野心是没有界限的”。
“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所指对象是具体事物。
如:“跨越界线”。4.辨析词义(2)邻近·临近
“邻近”,指位置接近。如:“邻近边界”。
“临近”,指(时间、地区)靠近。如:“春节临近”。
(3)尊敬·尊重
“尊敬”,强调恭敬地对待,讲究礼节。主要用于人,而
且多指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如:“受人尊敬”。
“尊重”,强调重视对待,不轻看。可用于人,也可用于
抽象事物。如:“尊重事实”。提示 (1)围绕主题目标尽可能多地搜集材料。(2)搜集第一
手材料,这样的材料新鲜、真实、可信,用在演讲中最容
易感动人。(3)搜集第二手材料,即通过书本、杂志、报
纸、电视、广播等途径获得的材料。要领点拨1.写演讲稿时,搜集材料有哪些技巧?提示 (1)筛选材料。以听众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自己比较了解的、听众能理解的、能证明主题的、真实可信的、比较新颖的材料;还要考虑所选材料要符合演讲的环境。(2)编写讲稿。写演讲稿时,观点要鲜明;论证时要摆事实,讲道理;所用事例要典型、新鲜、恰当,引用材料要准确;要尽可能用短句、口语,还可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3)选择主体结构的安排方式。一般有三种方式: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2.编写演讲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 演讲者的心理素质影响着演讲能否成功,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主要有自信、诚实、友善的心理素质的准备。3.在演讲时要做哪些心理准备?学习这篇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词,一定要仔细体会特里萨修女的事迹,她的精神。特里萨修女是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与榜样。可以由此联系中国目前贫富分化的社会状况,特别是身边的现实,而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倡每个人都要努力为这个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探究指津提示 这篇演讲词站在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高度,全面而公正地评价了特里萨修女的伟大贡献,阐明诺贝尔和平奖的宗旨,指出她正是这一奖项当之无愧的获选人。点睛之妙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提示 这篇演讲词篇幅比较长,归纳起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篇演讲词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试加以阐释。第一部分立足于时代背景揭示特里萨修女荣获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约翰·桑内斯指出,1979年远非和平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局部的战争不断,难民潮汹涌而来。有关德国纳粹“二战”期间对犹太民族实施种族灭绝的电视系列片令人心惊、震撼,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血腥的过去。正是在这样的时代,特里萨修女巨大的人格魅力与榜样力量得以彰显。她所代表的精神——对生命的尊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在这个意义上,约翰·桑内斯将特里萨修女与1922年和平奖得主南森、1952年和平奖得主阿尔贝特·施韦策相提并论,认为虽然他们的经历与贡献各不相同,但精神是一致的。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演讲者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高屋建瓴地阐明特里萨修女的意义,指出肯定她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和平与健康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特里萨修女的生平与主要事迹。演讲词追述了特里萨修女加入爱尔兰洛雷托修道会,继而去印度加尔各答贫民区做慈善工作的经过,描述了她在当地最贫困、最悲惨的穷人之间,无私地为他们提供帮助的情景。 第三部分是演说的重点。在此,约翰·桑内斯代表诺贝尔委员会阐明了特里萨修女对当今世界的巨大意义。他指出,并不是这些统计数字打动了委员会,而是“贯注在她们工作中的精神”。他指出,特里萨修女“工作的标志就是对个人、对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这无疑是对特里萨修女一生工作与精神的最精当、最深刻的概括。这正是特里萨修女精神中最可贵的一点,也是她广为世界人民尊敬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前,她就得到印度总统、世界银行主席、挪威诗人等的广泛赞誉。当今的世界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诺贝尔和平奖的选择正是代表了世界人民期盼和平与平等的美好愿望。 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为什么授予特里萨修女?试用自己的话总结颁奖理由。提示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之所以授予特里萨修女,是基于以下理由:特里萨修女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贫困、最孤独、最悲惨的穷人,几百万社会最低层的人从她所领导的修道会的社会福利与救援工作中受益。更重要的是,特里萨修女将博爱与平等意识注入到她的工作中,无论多么卑微的贫民、病人、弃儿,都能在她这里得到不带任何屈尊恩赐意味的热诚帮助,对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正是她工作的最重要标志,而这种精神正是人类和平与社会发展的希望。 演讲者引用了哪些人的话?这些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提示 演讲者先后引用了1922年和平奖得主南森、1952年和平奖得主阿尔贝·施韦策、印度共和国总统瓦拉哈吉里·文卡塔·吉里、世界银行主席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等人的话。这些话从不同的侧面肯定和阐释了特里萨修女的精神,增加了演讲的说服力。思想深刻 以情动人
本文是一篇颁奖词。作为一种常见的演说形式,颁奖演说一般要阐明授奖的缘由,特别是像诺贝尔和平奖这样为全球瞩目的最高级别的奖项,颁奖者负有向全世界人民陈述授奖理由的重任。这篇演讲词站在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高度,全面而公正地评价了特里萨修女的伟大贡献,阐明诺贝尔和平奖的宗旨,指出她正是这一奖项当之无愧的获选人。这篇演说词篇幅较长,但其特点也相当突出,主要有以下两点:技法点击1.深刻的思想性。一篇好的演讲词不能只靠辞藻与文采,而必须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与心灵感悟。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始终站在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立场上来评价特里萨修女工作的意义,立意高远,言辞得体。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演讲者立足于时代背景揭示特里萨修女荣获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高屋建瓴地阐明特里萨修女的意义,指出肯定她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和平与健康发展的需要。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中,约翰·桑内斯代表诺贝尔委员会又阐明了特里萨修女对当今世界的巨大意义。他指出并不是这些统计数字打动了委员会,而是“贯注在她们工作中的精神”。他指出特里萨修女“工作的标志就是对个人、对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这无疑是对特里萨修女一生工作与精神的最精当、最深刻的概括,也充分体现了演讲者对特里萨精神的深刻认识。
2.演讲者善于运用描述、阐释等多种演讲技法,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与可信度。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中,演讲词追述了特里萨修女加入爱尔兰洛雷托修道会,继而去印度加尔各答贫民区做慈善工作的经过,描述了她在当地最贫困、最悲惨的穷人之间,无私地为他们提供帮助的情景,给听众以深深的感染。在演讲的第三部分中,他详细阐释了特里萨修女精神的具体内涵,那就是对所有的人的尊重和热诚,不分尊卑、贫富、贵贱,即使最孤独的人和最悲惨的人、临死的贫民、被抛弃的麻风病患者、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也同样有尊严,同样需要理解与关爱。正是这些基于对特里萨精神深刻理解的阐释,使特里萨修女精神内涵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听众面前,使她广为世界人民尊敬。特里萨修女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贫困、最孤独、最悲惨的穷人,无论多么卑微的贫民、病人、弃儿,都能在她这里得到不带任何屈尊恩赐意味的热诚帮助,对个人、对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正是她工作的最重要的标志。振聋发聩 特里萨修女以博大的爱心,以给予为己任,以奉献为欢乐,帮助最低贱、最贫困的人时,丝毫不带屈尊意味。这正是她广为世界人民尊敬的根本原因。尊重会让人心情愉悦呼吸平顺,尊重可以改变陌生或尖锐的关系,若是有对彼此足够的尊重,战争不是不可避免。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并不只是做给别人看的。品味: 我的感悟: ——特里萨修女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大会上的演讲
穷人是非常可爱的人。有一天,我们从街上收容了四个无家可归的人,其中一个人看起来情况非常糟糕。我对修女们说:“你们去照顾那三个人,我来看护这个病人。”我用全部爱心和所能做到的一切去抚慰这个可怜的人。我扶着她躺在床上。她的脸上露出了美丽的笑容。她紧紧拉着我的手,感激地说了一句话:“谢谢你。”然后闭上眼睛死去了。经典之窗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我在她面前禁不住对自己反思。我问自己:“如果把我换成她,我会说什么呢?”我可能会说:“我很饿,我快要死了。我很冷,我浑身都在疼。”或者其他什么话。然而她的话却教给了我很多很多,她给了我崇高的爱。她带着安详的微笑死去了。一个穷人能说出这样的话,足以看到她内心的伟大,她的品德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她临死前并没有诅咒任何人,没有说过别人的坏话,也没有去和其他任何人攀比,她就像一个纯洁的天使。这就是我们人民的伟大之所在。我想,我们算不上真正的社会工作者。在人们的眼中,或许我们是在做社会工作,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内心世界的修行者。我想,在我们的大家庭,我们不需要枪支和炮弹来破坏和平,或带来和平——我们只需要团结起来,彼此相爱,将和平、欢乐以及每一个家庭成员灵魂的活力都带回世界。这样,我们就能战胜世界上现存的一切邪恶。我在这里要对你们讲,要你们在这里发现贫乏,发现你们家中的贫乏,然后将爱灌输到贫乏之处,从灌输爱心做起。请把这个喜讯带到你们家人那里,带到你们的邻居中去,去真正认识他们。我曾经结识了一个印度家庭,这个家庭有八个孩子。从和这个家庭的接触中,我有一些非常感人的收获。一天,一位先生来到我们的住处。他说:“特里萨嬷嬷,一个有八个孩子的家庭已经断炊好几天了,请帮帮他们。”听了他的话,我马上给这个家庭送去了一些大米。孩子们看到大米眼睛都睁得大大的,眼睛里还闪着兴奋的光。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见过饥饿的人的眼睛,但是我太熟悉这些眼睛了。 当那位母亲接过大米后,立即把它分成两份,然后就出去了。当她回来后,我问她:“你去了哪里?做什么去了呢?”她简单地回答说:“他们也在挨饿。”原来她的邻居也正在受着饥饿的煎熬。所以她把我送给她的米分了一半出去。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但我再没有给那个家庭送过米。这样做的原因,是我想让她们分享相互帮助的快乐和美好。你瞧,这就是爱的发源地,爱的源头出自家庭。
我很清楚,在座的各位做不到将家产倾其所有去布施穷人,我们也不需要大家这样做。我们希望各位,尽你们所能来献出你们的爱心,帮助我们的事业。让我们感谢上帝赋予我们这个机会,使我们大家相聚在这里,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把我们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我将用获得的和平奖奖金为无家可归的人建立一所救济院,将爱心从这里不断地延伸。我们一定要把和平传给世人,让他们理解我们的爱。要让所有贫穷和贫乏的人都知道这个喜讯,把这个喜讯传到自己的家中,传到我们的国家和整个世界。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让全世界都了解慈善会的工作和热情,并让我们唤起全世界人民的热情,共同分担世界上贫苦人民的疾苦。我在大街上遇到穷人时,会给他一碗米饭或一片面包,我有一种满足感,因为我已经尽了责任,我帮他解除了饥饿。但是对他而言,他是一个无家可归、被社会的大门所拒绝、被遗弃、遭唾骂、受威胁的人,这样的贫穷对他来说是伤害最大的,也是我们使他们摆脱贫穷最难做的事情。
我们感到所做的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国家里逐渐了解贫困和贫乏的人,也许在座的各位并不为生活发愁,但是如果审视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我们就会发现,有时家人之间相互微笑也是件不容易的事。那么就让我们从相互微笑来开始我们爱的传播吧。所以,让我们见面时彼此微笑致意。微笑是爱的开端。一旦我们彼此有了爱心,我们就要去做一些事情。请为我们祈祷。如果你们不能和我们共同承担这个使命,恐怕我们的事业也不能很好地发展下去,但是我并不想看到你们倾家荡产。我只要你们尽其所能。上帝赐给我们每个人的礼物是要我们互相爱戴。我们都可以用上帝的礼物做我们能做到的事情。让我们互相爱戴,施与他人爱心吧。让我们像他爱我们一样,让我们用无私的爱去爱他。让我们的心中保持这种爱并和所有我们接触过的人共同分享。基督是我们送给他人的微笑和他人带给我们的微笑。愿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决不使一个孩子被遗弃;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恶劣环境,我们都要保持微笑。我认为,我们一定要为美好的生活而生活。我们只要记着上帝是爱我们的,我们就会像他爱我们那样去爱他人。不为大而爱,只为琐细的爱。从细微的小事中体现博大的爱。我们要以挪威为中心,将爱传播到整个世界,让战争远离我们。如此,那些待出生的婴儿就会欢叫着来到人间。我们把自己变成传播世界和平的火种,挪威的诺贝尔和平奖将会真正是献给和平的厚礼。
愿上帝保佑你们!
1979年12月10日
(本文有删节) 这篇演讲辞就是根据她的获奖致辞整理出来的。演讲深刻地剖析了她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语言简洁质朴,感情浓烈真实,感人至深。纵观整篇演讲,其成功之处在于一个“真”字——真情、真事、真知,使得这篇演讲情真意切,极具说服力和鼓动性。赏析: 演讲贵在打动人心,而要打动人心离不开演讲者的感情流露和情绪表现,没有演讲者的情感投入,就不会有听众的情感付出;没有演讲者的情感变化,也就难以激起听众的层层情感波澜。特里萨修女的这篇演讲蕴涵了丰富而真挚的感情,里面有帮助穷人的欣慰,也有希望世人共同伸出援手的殷殷期待;有怜悯,也有喜悦。在讲到被她救回的贫苦者临终之际对她的感谢时,她怀着无限同情进行换位思考,感慨道:“一个穷人能说出这样的话,足以看到她内心的伟大,她的品德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她就像一个纯洁的天使。感情真挚,有感染力这就是我们人民的伟大之所在。”这些话如果没有真挚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特里萨修女的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是发自肺腑的,就像泉水喷涌而出。
“我将用获得的和平奖奖金为无家可归的人建立一所救济院,将爱心从这里不断地延伸。我们一定要把和平传给世人,让他们理解我们的爱。要让……”特里萨修女的这些话里包涵着浓郁深沉的悲天悯人之情,说这些话的时候,对世人的关爱溢于言表,自然流露,就好像母亲给孩子讲故事,使得演讲具有了真挚的感情,最终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有鼓动性,拨动了听众的心弦,激发起了听众的感情。演讲者要想听众心动,首先自己要心动,要想感染听众,首先要感染自己。因此演讲者要用真情实感的、亲切自然的语言,去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及真实思想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而不允许有任何虚情假意,装腔作势的表情和语言的出现。演讲离不开举例,如果演讲没有真实、典型的例证,演讲就会显得干瘪抽象,给人缺乏说服力之感。成功的演讲其选例要具有“典型性”:一方面选用事例必须同阐述观点紧密相连,必须能说明问题。另一方面,引用的事例必须具有代表性、时代性,而且所选之例能感动人、吸引人、折服人。
特里萨修女为了传递爱心,说服更多的听众投身于慈善事业中去,她在演讲中论述“穷人是非常可爱的人”时,就讲述了这样一则自己帮助穷苦人的实例,而且细节清楚——“我扶着她躺在床上。她的脸上露出了美丽的笑容。她紧紧拉着我的手,感激地说了一句话:‘谢谢你。’然后闭上眼睛死去了。”例证真实,有说服力细节翔实,真实可信,流露出了演讲者的细腻感情,很容易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号召大家“将爱灌输到贫乏之处”时,她又讲了自己帮助一个印度家庭,而受助者又倾尽心力去帮助同样贫困家庭的爱心故事,折射出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友爱精神,让我们感受到爱心传递的力量。这样的实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特里萨修女无私的爱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分享相互帮助的快乐和美好;不仅真实典型,而且具有说服力,能够激发起听众的爱心,从而产生行动的力量。一个成熟、有责任感的演讲者,会用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忧、所乐和他的人格力量,去打动、激励听众,从而达到宣传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正义目的,使演讲具有强烈的号召力。而且成功的演讲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言语、深邃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美好的启迪,这就需要演讲者必须要有真知灼见,用“真理”去激发人们追求“真”“善”“美”;大力引导人们用道德准则去正确调整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心去弹拨别人的心,用自己的灵魂感染别人的灵魂。灼见真知,有号召力“微笑是爱的开端。”“在我们的大家庭,我们不需要枪支和炮弹来破坏和平,或带来和平……这样, 我们就能战胜世界上现存的一切邪恶。”“我们感到所做的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诸如此类精辟的见解在演讲中俯拾皆是,既传达了演讲者的真知灼见,又体现了演讲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特里萨修女的演讲成功告诉我们,演讲者无论对本人或他人的经历、事迹、教训、感想,还是对事物、事件的评价、感受都应进行缜密的思维、提炼,使之具有哲理性。虽然,听众不可能记下演讲者的句句话语,但经过演讲者千锤百炼而成的真知灼见,能打动听众的心,给听众无穷的思考和深远的启示,使演讲具有极强的号召力。特里萨修女自己也是一个穷人,但从她的演讲中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她拥有爱,传递爱,也收获爱!1.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
2.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 ——普坦汉姆
3.在和平主义的温床上培植香菌,那是不需要什么肥料
的,一夜之间它们就可以突然茁长起来。
——罗曼·罗兰《搏斗》
4.从呼喊的深渊中,从一切憎恨的深渊中,我要向您高
歌,神圣的和平。
——罗曼·罗兰《神圣的祭坛》腹有诗书5.国家用兵,是为了正义。如果国家一旦侵犯了正义,那
与我们挥斧相向的暴君的巢窟何异。
——罗曼·罗兰《狼群》
6.鲜血不是甘露,用它灌溉的土地不会有好收成。
——《雨果戏剧集》1920年秋,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何叔衡被任命为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他利用该馆出版发行的《湖南通俗报》传播新文化,宣传新思想,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进步青年。
一次,一位进步女青年向何叔衡求教,和他探讨妇女解放的问题。女青年问道:“何馆长,什么时候我们妇女才能获得自由?”语言风采何叔衡巧答女青年何叔衡笑着反问道:“你看小吴门外被拉去杀头的,有没有女的?”
女青年不解地答道:“没有,全是男的。”
“是啊,全是男的!”何叔衡说道,“如果被拉去杀头的十人之中有两三个女的,那时候,妇女自由的日子就快到来了。”女青年听后连连点头,并坚定信念为争取自由而奋斗。 面对女青年提出的妇女解放的时间问题,如果正面分析当时形势,告诉她妇女获得自由的时间,非“长篇大论”难以解决。何叔衡避实就虚,设下“圈套”,反问“你们看小吴门外被拉去杀头的,有没有女的?”看似与女青年提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实际暗含的言外之意是:没有流血牺牲,妇女何来自由?待听到何叔衡的解释后,女青年不禁恍然大悟:妇女的自由和解放,必须靠广大青年去奋斗和争取。
何叔衡短短两句话,不仅宣传了新思想,激励了进步青年,还展示了他高超的谈话技巧。赏析: 英国哲学家、诗人贝恩斯看见一个富翁被一个穷人从河里救了起来。那个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的穷人,竟只得到一个铜板的报酬。围观的人被这富翁的吝啬激怒了,决定把他再扔到河里去。这时,贝恩斯上前阻止说:“放了这位先生吧,他十分了解自己的价值!”小幽默富翁的价值阿道夫·门采尔是德国著名画家。一次,一个绘画者去拜访他时,向他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用一天工夫画出的画,卖出去却要一年?”
“年轻人,请你换过来试试吧!如果你用一年的工夫去画一幅画,那么肯定只用一天就能够卖出去。”门采尔幽默地答道。一天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