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七年级上册
往事依依
于漪
多读书,
读好书。
yī
学习目标
01 /积累“徜徉、浩渺、雕镂”等词语。
02 /在默读中勾画文中的领起句把握文章结构;联系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体会文章主旨。
03 /品味文中打动人心、引人联想的精彩词句,体会遣词造句之妙。
04 /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意义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美好的回忆,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生命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于漪yī老师的《往事依依》,去感受那些美好的回忆,去领略文学的魅力。
作者简介
于漪(yī),1929年生,江苏镇江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家。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文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2019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
“往事”即过去的事,“依依”在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表明了作者对所回忆的往事充满了深深的留恋之情。
文题“往事依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文
题
解
读
重点字词
徜徉( ) 浩渺( )
谆谆( ) 芳菲( )
缭乱( ) 雕镂( ) 心旷神怡( ) 搜索枯肠( )
chánɡ
miǎo
zhūn
fēi
lòu
liáo
yí
chánɡ
镌刻
juān
婵娟
chán
词义解读
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简述对往事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6段):分写,深情回忆成长过程中促使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一些人和事。
第三部分(第7段):总写,结尾扣题,回忆美好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并呼应开头。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事件典型是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之一。默读全文,找一找作者回忆了哪些往事,分别用一句话说一说。
整体感知
事件一:小时候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
事件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
事件三: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
事件四:记老师关于读书做人的教导。
三、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带给她怎样的感受?
整体感知
(1)看图画
内容:看家里的山水画和看《评注图像水浒传》的插图。
感受:百看不厌,“徜徉于山水之间”,乐在其中/身临其境,津津有味。
(2)读诗歌
内容:四季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
感受: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3)听讲课:(两位老师)
整体感知
②代课的国文老师:
内容:教田汉《南归》诗的时候,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①国文教师:
内容: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慷慨悲歌。
感受: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每次登上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感受:被深深感动了,深受感染。
(4) 聆教诲
内容:“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整体感知
感受:铭刻在心。
小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围绕“读书”分别选取了看画、读诗、听课等事件进行叙写,且各有侧重。可谓线索明晰,选材精当。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懂得借助形象形成深刻的记忆,发展了形象思维
四、往事带给于漪哪些影响?
深入探究
读诗歌——沉浸在诗句营造的美好意境之中——激发爱国、爱家乡、爱自然、爱生活情怀
听讲课——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爱读辛弃疾词/深受感动——对新文学更有兴趣,爱读中外小说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终生受用不尽
深入探究
◎“年华似流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运用了什么修辞
句注:运用比喻,把年华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时光飞逝的特点。
句注: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对比,简述了遗忘与记忆深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制造悬念,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中“雕镂”一词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雕镂”是雕刻的意思,文中指的是老师讲的课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这句话写出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①“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之情;
②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将在今后不断催“我”奋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因而,“金色的回忆”一语也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的珍视之情。
文章结尾“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探究内容
阶段 主要事件 感受 影响
小时候 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我”的形象思维
童年 读《千家诗》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在其中,身历其境(津津有味)
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
(接下表)
表格梳理
初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深感动,深受感染 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老师谆谆教导 铭刻在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围绕“读书”分别选取了看画、读诗、听课等事件进行叙写,且各有侧重。可谓线索明晰,选材精当。 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现代诗
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接上表)
主题归纳
这篇回忆性散文通过“我”对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本文中说“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你对读书有什么见解
这句话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启发青少年要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做一名懂得生活的人;另一方面,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深入思考
课
外
拓
展
:
本文于漪老师回忆了她初中时代的几件往事,回顾了自己对文学的用心,抒写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并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要热爱文学。
你最喜欢什么书 书中的故事、 情感、或形象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向你的朋友推荐你最喜欢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