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14年优质课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课件(19张ppt)+教学设计共2份(常平振兴中学王丽珍)(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东莞市2014年优质课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课件(19张ppt)+教学设计共2份(常平振兴中学王丽珍)(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27 16:31:58

文档简介


附件5. 东莞市中学化学优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师姓名
王丽珍
课题来源
□适用年级:九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材册(模块)名称:身边的化学物质 □所属单元章节:第六单元课题3
录制工具和方法
摄像;后期剪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2)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示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善于合作、勇于探索等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能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教学策略
1.重视课题的引入及过渡;
2.大胆取舍教学内容,以教材为纲又不拘泥于教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展示一瓶密封的可乐。用力振荡汽水瓶,打开瓶盖,有何现象?为什么?
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展示】投影出本节课的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分子结构图。
一位学生上台用力振荡汽水瓶,然后打开瓶盖。
[回答]汽水喷出来,因为汽水中有二氧化碳。
教学过程
【知识准备】观察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联系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比较气体与空气的密度大小,联系汽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碳得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思考]二氧化碳有什么物理性质?
[回答]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活动与探究】如何证明汽水等“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
提供仪器、药品及用品:
密封的可乐一瓶、锥形瓶、带导管的胶塞、弹簧夹、澄清石灰水、小试管等。
提供仪器、用品等,找学生做实验证明并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述。
【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 + Ca(OH)2 = CaCO3↓+ H2O
[讨论]如何验证?
[实验]一学生上台做实验证明刚才的可乐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交流与讨论]台下的学生观察实验,给予建议。
[回答] 往锥形瓶中倒入适量汽水,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将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汽水中含有CO2。
[笔记]记录知识要点。
【过渡】我们来自制一瓶汽水。
【实验6-4】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点拨】汽水瓶变瘪,说明瓶内压强有何变化?为什么?
【知识拓展】介绍汽水的由来。
【情感教育】很多发明家发现问题都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深入地展开研究,最终有所收获,希望同学们也有这种钻研的精神。老师特别盼望将来能吃到用到你们发明的东西。
[回答]现象:塑料瓶变扁/瘪。分析:CO2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
[笔记]记录知识要点。
[思考]汽水的由来阅读材料中加粗部分有何含义?
【实验6-3】
[观察、回答]
教学过程
看图,我们将一瓶二氧化碳慢慢地倒入装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像倒水一样缓慢地沿杯壁倒入。
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问】根据这点化学性质推断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
现象: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分析: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笔记]记录知识要点。
【过渡】二氧化碳既可以制作汽水,又可以灭火,还有很多其它用途,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越多越好?
【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不能供给呼吸。
【讨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看书,了解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思考与交流]植物的呼吸作用使菜窖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回答]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的方法。
【过渡】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无发生化学变化?
【展示】投影及实物展示实验所需用品。
【活动与探究】
查阅资料: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第一步:往第一朵纸花上喷稀醋酸;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第二步:往第二朵纸花上喷水后放入盛有CO2的瓶中;有什么现象?
【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第二朵纸花上的石蕊变红色?请同学们提出你的猜想。
【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思考]联系汽水被称为碳酸饮料进行分析。
[联想]酸碱指示剂的发明。
[回答]纸花变红色,因为石蕊遇酸变红色
[回答]纸花变红色。
[猜想] ①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色;②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色;③是
教学过程
【提示】若要验证猜想①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应该怎么做?
【问题】这两个实验有什么作用?
实验后得出结论:哪种猜想错误,哪种猜想正确?
【问题】是什么物质是石蕊变红色?
【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能与水反应。
CO2 + H2O = H2CO3
【过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碳酸是否稳定?
【演示】将碳酸使石蕊变红的小花放在火上小心烘烤。
【问题】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小结】碳酸不稳定,受热时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纸花变回紫色。
H2CO3 = CO2 ↑+ H2O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实验]往纸花上喷水;将纸花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中。
[交流讨论]两个实验起对比作用。猜想①、②错误,猜想③正确。
[回答]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笔记]记录知识要点。
[联想与应用]联系前面所了解的有关汽水稍加热就会冒气泡的知识思考。
[观察现象]纸花又变回紫色。
[回答]碳酸不稳定,加热时发生了反应。
根据本实验的内容填写课本118页表格。
【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练习】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做题。【联想与应用】拿出一个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细口瓶,让学生观察瓶壁上的现象,并解释。
【实验与探究】
用盐酸除去瓶子内壁的白膜,观察现象。
取少量紫色石蕊溶液于试管中,通入汽水中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将变红后的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交流]对学案中的预习部分纠错。
[练习]做学案中的课堂练习习题。
[观察与思考]联系老师演示的实验思考课堂练习的2、3题。
[回答]部分学生写出答案,其他学生纠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组织流程图):
教学反思
1.要大胆取舍教学内容。
为了引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如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我曾让学生回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说出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又重温了二氧化碳的检验,得出上述结论。整个过程花了7分钟,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混在一块讲解,条理不够清晰,课堂显得冗长而沉闷,学生意兴阑珊。又因为这里耗费了过多时间,导致后面最重要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的探究实验未做完就下课了。什么都要顾的结果是什么都顾不好,要避免“高”、“大”、“全”的授课方式,慎用会冲淡主题的内容。
2.未雨绸缪总好过急中生智。
授课前要把没有把握的实验先做过,确保实验的成功。在做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之后,我尝试用塑料瓶中的液体做实验,喷在紫花上,观察变色情况。但此实验变红的效果不明显,可能因为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够,如果用的水过少,塑料瓶变瘪的现象就不够明显,所以利用这个实验引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并不恰当。
在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时也要特别注意,通入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的气体不可过多,时间不可过长,否则石灰水变浑浊后又会变回澄清。学生刚学到这个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不适合在本节课学习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所以在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教师要及时“阻止”,“救”出装有变浑浊石灰水的试管,防止管内的物质又变澄清。
专家点评
第一次
本节课给人“高”“大”“全”的感觉,容量过大,一堂课讲不完,需要精简授课内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二氧化碳的收集与检验没有必要重温,耗时过多。
关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这一化学性质的实验设计改进得很好,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思维,要加以保留并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做实验。
将本节课的课题《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改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可将有关一氧化碳的内容全删,如CO和CO2的分子构成动画可不要,有一部分笔记可不做。什么都要顾的结果是什么都顾不好,会冲淡主题的内容要慎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可不讲,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教学主线,围绕这一要点展开教学。
第二次
相比第一次授课,课堂效率高了很多,删减了多余的内容,探究实验有时间做。
知识主线仍不够明了,二氧化碳的用途讲得太多,关于汽水的阅读材料篇幅稍长,可再精简文字,并对一些重要字眼加以标记,提示学生。要大胆取舍,重点放在二氧化碳的性质上。
不需要照着课本的顺序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可将顺序调整,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这一化学性质提前讲。在介绍了二氧化碳可灭火之后,用“二氧化碳有这么多的用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越高越好,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顺利过渡到不能供给呼吸,引出灯火实验,这样可以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等要点赢得时间。
本节课用猜谜的形式引入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虽然此谜语提示了许多信息如二氧化碳会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但总感觉不够引人入胜。
第三次
本节课开头独具匠心,让学生用力振荡汽水瓶再打开瓶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且对后面学习二氧化碳的检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等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过渡自然,衔接得当。
教师语言幽默,能适当地和学生开玩笑,氛围轻松愉快。学生配合度高,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学习效果好。
对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这一化学性质讲解透彻,实验设计科学且创新,大胆地取舍教材,改进设计为教学服务,令人耳目一新。
所选习题紧扣本节课要点,量少而精,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对学生的训练高效。
教师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授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注重实验的细节处理,使学生易于理解,但语速偏快。
专家点评
第四次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实验的设计。教师未完全按照教材中的操作步骤演示实验并解释,而是自己调整了实验顺序,把课本的设计精心地改编成一道类似探究题的模式,自己开个头后就将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该老师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板书简洁,思维很清晰,讲解精练。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语言风趣幽默,引人入胜,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无论是动手做实验,还是回答问题,都积极响应。
引入别出心裁,且非常恰当,将后面要学的知识一一引出来,过渡得很自然流畅。整节课知识脉络清晰,设计合理,课堂效率高。
所选习题契合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在巩固的基础上适度拔高。部分习题可做实验加以验证,如装石灰水的瓶子内壁白膜的产生原因、如何清洗等,使得课堂有很大的弹性。
课件19张PPT。休息中从生活中学习化学
从化学中获得乐趣上课了!思考:用力振荡汽水瓶,打开瓶盖,有何现象?为什么?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物质?课题3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标准状况下是 色 味的 ,一.CO2的物理性质:无 无 气体 密度比空气 ,大标准状况下,
CO2密度为1.977g/L,空气密度为1.293 g/L。 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9CO2相对分子质量_____ 44 溶于水。能提供仪器、药品及用品:
密封的可乐一瓶、锥形瓶、带导管的胶塞、弹簧夹、澄清石灰水、小试管等如何证明汽水等“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往锥形瓶中倒入适量汽水,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将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汽水中含有CO2。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俗称石灰水二、CO2的化学性质:CO2+Ca(OH)2= CaCO3↓+H2O塑料瓶变扁/瘪【实验6-4】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CO2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自制汽水为什么人们要往汽水中加入二氧化碳呢?汽水的由来 16世纪时,英国一些商人在某个矿泉区避暑,发现这里的矿泉水稍受热会冒气泡,喝起来特别凉快,就把它当作饮料出售。原来这种矿泉水中含有较多的CO2,人喝了之后,由于体内温度较高,CO2迅速从食道经口腔排出,带走体内热量,使人觉得凉爽。后来人们又发现这种矿泉水还能帮助消化,因为CO2溶于水后,使溶液稍有酸味和辣感,对胃壁有轻微的刺激作用,能加快胃液的分泌。
到了17世纪,世界上出现了人造汽水。人们先在瓶子里装好汽水溶液,这种溶液是由糖、水果汁、色素跟水混合而成的,然后用高压使CO2溶解在里面,最后加盖密封,就制成了人造汽水。【实验6-3】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的用途?C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见书P119)CO2性质?空气中的CO2是否越多越好?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讨论用绳子系住燃着的蜡烛,慢慢放入菜窖中,若蜡烛熄灭或火焰微弱,说明CO2浓度较大,人不能下去。二.CO2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一起来探究吧查阅资料: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第一步:往第一朵纸花上喷稀醋酸;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提供的仪器、药品、用品:第二步:往第二朵纸花上喷水后放入盛有CO2的瓶中;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无发生化学变化?有什么现象?是什么使石蕊变成红色?①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色②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色③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如何
验证? 验证猜想:往纸花上喷水将纸花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中纸花不变色纸花不变色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问题:是什么使石蕊变成红色?实验后得出结论:猜想 错误,猜想 正确。①、②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书本实验6-6】纸花变红色纸花不变色纸花不变色纸花变红色,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烘干后变回紫色如果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物是否稳定?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无发生化学变化?小结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案练习祝大家百事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