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25. 灰雀
目录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二
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一
品读故事、分析人物
三
概括主题、拓展延伸
四
学习任务一
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你知道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吗?
灰雀
课前导入
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喜欢群栖在河谷、溪流、树林中,喜欢吃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
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
灰雀
助学资料
列宁
列宁(1870年-1924年),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学习任务二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______时,遇到了________,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__
__________________。
灰雀
小男孩
把灰雀放回的故事
列宁 胸 脯 惹人喜爱 仰望
面包渣 或 者 可惜
诚实
xiōng
níng
rě
yǎng
字词乐园
pú
zhā
huò
zhě
xī
chéng
①“加一加”法识字
识字方法
宁
宀
丁
胸
月
匈
脯
月
甫
惹
若
心
仰
亻
卬
渣
氵
查
惜
忄
昔
诚
讠
成
②“减一减”法识字
域
-
土
=
或
③“换一换”法识字
老
-
匕
+
日
=
者
灰雀飞走了
宁
胸
脯
惹
仰
渣
或
者
惜
诚
郊
养
粉
谷
男
粒
冷
或
者
冻
(郊外)
(谷粒)
(粉红)
(谷子)
(或者)
(男孩)
(记者)
(冰冻)
(寒冷)
(养病)
诚
惜
肯
(可惜)
(肯定)
(诚实)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下
“田”上宽下窄,“力”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
nán
男
田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半包围
第一笔横要短,稍向上斜,斜钩要舒展,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
huò
或
戈
注意红色部分,不要写错哦
郊
冻
肯
粒
甲骨文
养
楷书
趣识字
金文
篆书
本义:供给生命以生存和成长发展所需。
像一只手持鞭杖牧羊,表示放牧饲养的意思。
规范化
简化
甲骨文
谷
楷书
金文
篆书
本义:本义是两山之间从水源到水汇入河流之间的地方。
上部像水流,
下部像水流出的谷口,合起来表示溪水流出山谷。
规范化
简化
①城市外面的地方(对某一城市说)。( )
②(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 )
郊外
婉转
③惹人疼爱或讨人喜欢。 ( )
④抬着头向上看。 ( )
惹人喜爱
仰望
解词义
⑤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头说话。
( )
⑥令人惋惜。 ( )
⑦确定;明确。 ( )
自言自语
可惜
肯定
⑧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
( )
诚实
学习任务三
品读故事、分析人物
默读课文,思考: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发生了哪些事情?
列宁
男孩
品读课文
主要发生的事情:
灰雀不见了
列宁找灰雀
男孩放回灰雀
25 灰 雀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灰雀不见了
列宁找灰雀
男孩放回灰雀
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灰雀的句子。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描写:颜色、动作、声音
惹人喜爱
列宁喜欢这些灰雀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列宁非常喜爱并熟悉这些灰雀。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故事的起因
列宁很担心灰雀。
默读课文,思考: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到底体现了他们的什么想法?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
思考:列宁真的是说给自己听的吗?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品读课文
列宁的话一方面体现了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另一方面是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男孩,引导他认识错误。这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及对男孩的尊重与爱护。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思考: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
一方面表现出列宁见到灰雀的惊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爱护。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吞吞吐吐
心虚
此时男孩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男孩可能在担心列宁会责怪他,想说又不敢说。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男孩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呢?
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触动。此时他鼓起勇气下定决心,一定要放回灰雀。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给没有提示语的句子添加提示语。
男孩( )说:“没……我没看见。”
吞吞吐吐地
列宁( )问:“会飞回来?”
故作疑惑地
默读课文,说一说:小男孩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男孩先是把灰雀抓起来了,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之后,又把灰雀放回来了,他的语言和行为,都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学习任务四
概括主题、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写了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 ,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 ,体现了列宁的 、 ,以及男孩的 。
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
善解人意
交谈
放鸟归林
诚实和天真
主题概括
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善解人意)
男孩
(诚实)
爱
尊重、爱护
循循善诱
捉
放
板书设计
和诚实有关的名言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2.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高尔基
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4.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拓展延伸
“雀”字诗句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唐·杜甫
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唐·王维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唐·王维
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唐·高适
拓展延伸
人谁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这句话出自《左传》,意思是:哪个人能不犯错呢?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告诉我们犯了错并不可怕,要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拓展延伸
欢 迎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