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13桥 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曲折的故事情节,在人物3次选择中,结合环境和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生动的形象。
2.读好描写洪水和雨的短句,体会小说语言的精妙以及环境描写对推动情节和表现人物的作用。
3.围绕“像一座山”的人物描写,走进老支书的内心世界,体会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梳理小说曲折的故事情节,在人物3次选择中,结合环境和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生动的形象。
教学难点:
读好描写洪水和雨的短句,体会小说语言的精妙以及环境描写对推动情节和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单元导入,梳理情节
一﹑单元导入,了解小说
出示单元页
师:从单元页中我们发现了这个单元是小说单元。你读过什么小说?对什么印象深刻?
预设1:我们上学期读过四大名著,比《西游记》,我印象深刻的是孙悟空。板书:人物
预设2:我读过《西游记》之后,印象深刻的是很多故事,比如说《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等。师板书:情节
师小结:小说的故事大多是虚构的。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情节和人物形象。小说通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从而塑造人物形象。
二﹑梳理情节
师:我们可以用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梳理,说说预习时你读到了怎样一个故事。
学生说:有一个村庄,洪水肆虐,全村的百姓处在一片混乱中。党支部书记老汉沉着冷静,指挥全村人顺利通过木桥脱离危险。然而,他和他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洪水过后,老支书的妻子在坟前祭奠他和儿子。
三﹑再说故事,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师: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最意想不到?
师生共同梳理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出示情节图:
故事情节图: (山洪暴发 情况紧急)
党员最后 揪出小伙 老汉遇难 竟是父子
群众先走 不准插队 推开小伙 老太祭奠
活动二:结合环境,体会老汉的三次选择
一﹑从选择一,看老汉的“沉稳如山”
1.初试自读提示,学生自学
自读提示:找到老汉的第一次选择,结合此时的环境,说说他为什么这么选择?从中看出老汉是怎样的人?
2.交流讨论
选择:在危急关头选择群众先走,党员在后。
此时的环境:
暴雨 山洪 木桥
由此可见:山洪即将暴发,逃生情势危急,群众生命未在旦夕。
指导朗读中体会:
(1)抓关键词体会危急——抓惊慌,你拥我挤,抓“像泼。像倒”这个短句,读出节奏急迫,体会情势危急。
(2)抓比喻句体会山洪来势汹汹: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老汉的表现:不说话,盯着,像一座山。
老汉的话:“桥窄!挤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连用3个感叹号,句子很短。可以看出老汉思维清晰,话语短简短有力,态度坚决。
分角色朗读老汉与他人的对话。
3.老汉其人
从中可以看出,老汉在此时的沉稳如山。板书沉稳如山。
二﹑从选择二和三,看老汉是“群众靠山”和“父爱如山”
1.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找出老汉的第2次和第3次选择,结合当时的环境以及对老汉的描写,说说他为什么这么选?从中可以看出,老汉是怎样的人。
2.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
从选择二,看老汉是“群众靠山”
选择:揪出混在群众中的党员小伙子
环境: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看出危险在上升,死亡在逼近。
老汉的表现:
抓动词体会:冲﹑揪﹑吼
抓表情体会:凶得像豹子。
抓语言:你还算个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一个反问句,一个感叹句。
老汉其人
他为什么这么选?他是在维护群众的逃生秩序。任何打乱群众逃生的事情,都是老汉坚决不允许的。
从后面的情节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他的儿子,可见他的选择非常艰难。他为什么这么选?是因为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高于一切。
从中体会到他是群众的靠山。
老师小结:他揪的不仅是儿子,还是在揪住群众的生命希望;他揪的不仅是儿子,还是揪走了自己的儿子的生命希望;他揪的不仅是儿子,还揪住了自己的爱子之心。可是关键时刻,他还是选择人民,选择做群众的靠山。板书:群众靠山
从选择三,看父爱如山
学生汇报:
老汉的选择:推儿子先走。
环境: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意味着木桥就塌了,洪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洪水已经危及到了生命。意味着危险来到,死亡来临。
老汉的表现:
动作:推了一把,吼,用力推。
语言:你先走。少废话,快走!说明当时情势危急,老汉做出了非常坚定的毫不犹豫的选择。
老汉其人
他为什么这么选?当然是要给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
爱子胜过自己的生命,这个时候他的选择看出老汉父爱如山。板书:父爱如山
活动三:从选择艰难,看结尾的巧妙以及题目的意义
一﹑体会选择之难
师:老汉在危险来临时做了三次选择,说说他的选择难在哪里。
学生讨论:
第一次选择他必须在情势危急的关头,在混乱的人群中快速的做出决定,保护人们的生命。选择难在冷静和无私
第二次选择当危及到逃生秩序,危及到群众生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虽然是他的儿子,但他仍然选择揪出队伍维护正常的逃生秩序,让群众快速逃生。他这个时候可以选择睁一只眼闭只眼,让儿子混在人群中逃生。他自己已经放弃了逃生,难道不应该让自己的儿子求生吗?当时在他人和自己的儿子之间选择,非常艰难。
第三次选择更加艰难,面对自己的生命和儿子生命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把生的希望给了儿子。
二﹑看结尾的巧妙,想题目的意思
师:这些选择的艰难,以及老汉当时心理的矛盾,你是什么时候想到的?
预设1:在初次阅读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读到结尾处,才倒回去想的。结尾既解答了我之前的疑惑:老汉为什么会揪出小伙子,又为什么会推小伙子上桥?倒回去再想的时候感觉更加震动人心。这也是文章到结尾的时候才指出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预设2:原来题目中的“桥”不只指逃生之桥,也指老汉架起了党员和群众之间的“心桥”。
板书设计:
13桥
环境(洪水 木桥)
情清节:(3次选择) 没胸 没腿 没腰
人物(老汉):沉稳如山 群众靠山 父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