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古诗三首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古诗三首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0 20:5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 古诗三首
基础巩固
情境一:学习完《18 古诗三首》后,我会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并理解诗词意思,也能想象古诗画面,畅游于古诗词的花海中。
一、填空题
1.初见美景
到达目的地后,你将所见的风景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其中有不熟悉的字,你请教了父母。
晶莹的露珠从草尖上滑落,台阶上的绿苔初生。园主伴着yīng( )啼的声音,在碧绿的菜qí( )里摘取蔬果。不远处有一滩小水wā( ),鸟儿不时在那里觅水。
2.休息片刻,你和爸爸决定出去走走,你们一边走,一边讨论着看到的美景。
爸爸:这里绿色的田地被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保护着,我不禁想到《书湖阴先生壁》中“ , ”这两句诗。
你:是啊!这里绿树红花相映,每户农家乐门口都挂着小旗子,就和我们学过的《江南春》中的“ , ”描述的景色一样。
爸爸:这两句诗所写的景色很美,你结合里面用得好的两个字给我分析一下吧!
你:
3.默写诗句。
(1) ,浪淘风簸自天涯。
(2)如今直上银河去, 。
(3)一水护田将绿绕, 。
(4) ,多少楼台烟雨中。
(5) ,花木成畦手自栽。
4.形近字组词。
浪( ) 沙( ) 啼( ) 壁( )
粮( ) 抄( ) 谛( ) 璧( )
5.把加点字的读音补充完整。
b y ō y í à
颠簸 天涯 山郭 夜莺 菜畦 排闼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7.填空。
(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有“( )”之称。全诗通过描写黄河蜿蜒奔腾的壮美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古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手法,直接写出了黄河波浪滔天的雄伟气势;后两句展开想象,借用古代神话传说,从侧面烘托出黄河雄伟的气势。
(3)( )意思: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4)《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他的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5)( )意思: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二、选择题
8.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书湖阴先生壁。
A.书法 B.写 C.一本书
9.《江南春》是( )朝诗人( )所作。依次填入括号里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宋 王安石 B.唐 刘禹锡 C.宋 辛弃疾 D.唐 杜牧
10.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唐代诗人( )写的
A.刘禹锡 B.杜牧 C.孟浩然 D.王勃
11.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引用
12.对诗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
B.这句诗的意思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C.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诗人心底对神仙自由自在生活的憧憬。
13.《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题目的意思是哪一项( )
A.书写在湖阴先生壁画上的诗。
B.书写在湖阴先生墙壁上的诗。
C.湖阴先生书写在壁画上的诗。
D.湖阴先生书写在墙壁上的诗。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浪淘沙”是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后用于词牌名。
B.诗句“花木成畦手自栽”“浪淘风簸自天涯”中“自”的意思相同。
C.王安石和刘禹锡都是唐朝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书湖阴先生壁》一诗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从院内写到院外。
15.下列人物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是( )
A.刘禹锡 B.杜牧 C.辛弃疾 D.王安石
16.下列诗句中数字不是虚指的是( )
A.九曲黄河万里沙 B.南朝四百八十寺
C.飞流直下三千尺 D.一水护田将绿绕
三、判断题
判断下面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7.《江南春》前两句写了江南特有的景色,后两句写了烟雨迷蒙之景,展示了一幅历史悠远的画面。( )
18.“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了拟人手法。( )
19.“浪淘风簸”形容风浪很大。( )
20.“如今直上银河去”中的“银河”指银色的河。( )
阅读提升
情境二: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课内古诗文阅读理解的能力,请完成下面阅读习题吧!
四、课内诗词曲鉴赏
(一)浪淘沙(其一)
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
21.把诗句补充完整。
2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浪淘沙是词牌名。( )
B.诗的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
C.簸的意思是颠簸。( )
D.这首诗的作者刘禹锡是宋代人。( )
23.这首诗的前两句不仅写出来黄河 的雄伟气势,也突出了黄河 的特点。
24.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引用了民间传说 的故事,同时展开想象,写出了 的景象。
(二)《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①瓜洲:在今江苏省长江北岸。②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在长江南岸,与瓜洲隔江相望。③钟山:即南京的紫金山。王安石在江宁(南京市)时曾居住在钟山脚下。
2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26.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27.“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写出了江南怎样的地形和风貌?
28.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2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给人以怎样的意境?
3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书湖阴先生壁
,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1.将诗句补充完整。
32.这首诗是诗人 写在 (哪里)的。
33.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一水”对“ ”,“护田”对“ ”, “将绿绕”对“ ”。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 。
34.诗的前两句写了 景色的清洁幽雅,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的 ;后两句写了 景色的自然幽雅,我们能感受到画面的 。(填序号)全诗表现了湖阴先生的 。
A.静态之美    B.动态之美
C.庭院之外    D.庭院之内
35.后两句诗除了对偶,还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 的感情,令整幅画面显得 。
36.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拓展延伸
情境三:加强课外古诗文阅读,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五、课外诗词曲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①,杖藜②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①短篷:有篷的小船。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37.诗中“ ”一句体现诗人春游兴致浓,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38.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出诗歌前两句的画面。
39.读完古诗后,有同学出示了下面的一幅图,你认为图中的内容和诗歌内容相符合吗?为什么?
40.从“欲湿”和“不寒”两个词,你感受到了春雨和春风怎样的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莺 畦 洼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解答时,先认真读拼音,再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填写正确的汉字,完成后再认真地读一读。书写时要注意“莺”“畦”的正确写法。书写时做到正确、规范和美观即可。
2.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啼”和“映”两个字用得好,它们有声有色地展示了美丽如画、生机勃勃的江南风光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与默写。
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全诗: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意思: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由诗意可知,看到这里绿色的田地被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保护着而想到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全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意思: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由诗意可知,描写这里绿树红花相映,每户农家乐门口都挂着小旗子的诗句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头,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诗人也用了一个“啼”字,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
3. 九曲黄河万里沙 同到牵牛织女家 两山排闼送青来 南朝四百八十寺 茅檐长扫净无苔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1)注意“曲”的正确写法。
(2)注意“牵”的正确写法。
(3)注意“闼、青”的正确写法。
(4)注意“朝”的正确写法。
(5)注意“檐、苔”的正确写法。
4. 浪花 沙土 啼叫 壁垒 粮食 抄写 真谛 璧玉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浪:风浪、海浪、波浪、流浪。
粮:粗粮、杂粮、粮仓、干粮。
沙:沙拉、沙子、长沙、沙包。
抄:摘抄、抄袭、抄送、抄家。
啼:啼哭、啼鸣、夜啼、啼鸣。
谛:谛听、谛视、世谛、要谛。
壁:墙壁、壁虎、戈壁、碰壁。
璧:环璧、联璧、灵璧、和氏璧。
5. ǒ á gu īng q t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音节。
颠簸[diān bǒ]:(车、船等)一上一下剧烈地震荡
天涯[tiān yá]:天边。比喻极远的地方
山郭[shān guō]:山城;山村。
夜莺[yè yīng]:动物名。鸟纲雀形目鸫科。
菜畦[cài qí]:菜圃、菜园。
排闼[pái tà]:撞开门,推门。
6. 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自种植的。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翻译。
(1)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句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2)出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句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7. 刘禹锡 诗豪 夸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杜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课内古诗词的理解。
(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有“诗豪”之称。全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作者通过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意思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直接展现了黄河奔腾而下的磅礴气势。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意思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诗人写自己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间接写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意思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全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4)《江南春》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全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意思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8.B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写的一首古诗。书:书写,题诗。
故选B。
9.D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全诗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B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全文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故选B。
11.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黄河奔流不止、流经万里的气势,并且将黄河奔腾、颠簸、咆哮的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12.C
13.B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题目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中,书:书写,题。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这意思是:这是王安石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一首诗。因此,这首诗是“题壁诗”。故选B。
原诗: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4.A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和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B.“花木成畦手自栽”选自北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意思是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故“自”的意思是“亲自”。“浪淘风簸自天涯” 选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意思是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故“自”的意思是“来自”,所以意思不同。
C.王安石是宋朝人,刘禹锡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故说法错误。
D.《书湖阴先生壁》前两句写作者家洁净清幽的环境,后两句写院外山水,所以写景顺序为由近及远,故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5.D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了解。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A.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B.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
C.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D.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选项D的人物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故选D。
16.D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A.该诗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全文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九曲黄河万里沙: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故九在这里是虚指。
B.该诗句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全文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C.该诗句出自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全文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直下三千尺: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D.该诗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全文是: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护田将绿绕: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一水:一条小河。这里的数字是实指。
17.√ 18.√ 19.√ 20.×
【解析】17.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正确。《江南春》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全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意思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18.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正确。“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意思是: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的有情有趣。
19.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正确。浪淘风簸: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20.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错误。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叫做银河。银河由许许多多的恒星构成。通称“天河”。
21.九曲黄河万里沙
同到牵牛织女家 22. × √ √ × 23. 源远流长、波涛汹涌 多泥沙、气势磅礴 24. 牛郎织女 黄河之水仿佛往天上奔流而去
【分析】2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出自《浪淘沙》其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
22.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A.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B.题目叙述正确。
C.题目叙述正确。
D.刘禹锡是唐代诗人。
23.本题考查古诗理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2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25.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水乡,洒店,小旗,寺庙,春雨。 26.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7.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酒旗在春天的和风中轻轻地招展。 28.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9.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3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解析】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学生可结合古诗的意思,来进行判别。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可知,诗人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水乡,洒店,小旗,寺庙,春雨景物来突出江南春色。
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7.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水村山郭酒旗风”写的是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村落临水而建,城郭依山而成,有水有山,建筑错落有致,在春风的吹拂下,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一句诗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增添了诗的人文气息。
28.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一开头,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这里,诗人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这几个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学生可据此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如:花红柳绿的世界,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依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
29.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为那时,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庙也建得很多。这句意思是说,南朝遗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这里,诗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风”上一转,视线集中在“寺庙”上,想象空间拉大,思维回溯到“南朝”,这样,给增强了诗歌历史文化意蕴,而且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同时,诗人用“寺”代指佛教,并用“四百八十”这个虚数来修饰,不但使诗歌富于形象感,也照应着首句中的“千里”,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即如烟般的蒙蒙细雨。这句的意思就是说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这里,诗人不用“寺”,而又改换成了“楼台”,这不仅是为了避免用词重复,更主要的是适应“烟雨”这样的环境。在这里,诗人通过虚实结合,有眼前而历史,内心无比感慨——历史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这里,诗人以审美的眼光,欣赏着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诗人以深邃的思维,穿过时空,感悟历史文化的审美意义。
30.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了杜牧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31.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32. 王安石 湖阴先生家墙壁上 33.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4. D A C B 勤劳、爱整洁、品性高雅 35. 拟人 人 生动可爱,极富情趣 36.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绿色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解析】31.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记忆能力。
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原诗: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3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原诗: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从“书湖阴先生壁”可知是写在湖阴先生家的墙壁上。
33.本题考查了对偶句的理解。
结合诗歌内容及对偶句的特点可知,“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
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34.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阅读诗歌,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的前两句“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描写了庭院内优美的景色,是静态描写,故选DA;诗的后两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描写了庭院外的景色,是动态描写,故选CB。
全诗表现了湖阴先生的勤劳、爱整洁、品性高雅,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湖阴先生高尚品质的赞美。
3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后两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赋予山水人的情感,让整幅画面显得生动可爱,极富情趣。
36.本题考查诗句翻译。
水:指玄武湖。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山:指钟山、覆舟山。排闼:开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翻译: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绿色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37. 杖藜扶我过桥东 拟人 38.岸边长着一棵参天古树,它的树荫浓密,诗人系住小船,拄着藜杖,慢慢地走过了小桥,去往小桥的东边赏景。 39.我认为图中内容和诗歌内容大致相符。因为根据图片能看出这是一幅春景图,图中出现了带篷的小船,里面的人物拄着杖在过桥,他的身上穿着蓑衣,应该是在下雨,杨柳枝条微微飘起,应该是微风,他迎风站立,可见风并不是很冷。不相符的地方是因为从图中没有看到古木,看不出来诗人将船系在古木的树荫下。 40.从“欲湿”可知雨下得很小,这些雨如雾般“沾”在人的衣服上,微微有些发潮,但并没有真正被打湿,表现出了蒙蒙细雨的若有若无,绵软滋润。从“不寒”可知春风带有丝丝的暖意,十分轻柔,吹在脸上很是惬意。
【解析】37.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结合诗句“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意思“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可知,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仿佛藜杖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38.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画面的描绘。
结合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意思: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如:作者在参天古树的绿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桥,向东而去。
39.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及图意的理解。
通过观察图画可知,图上画着小河边,柳枝轻轻飘动,在一条小桥上有一个人正拄着拐杖过桥,在河岸,有两艘带有篷的小船,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幅春景图。
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意思: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由此可知,图中与诗中有相符合的地方。
40.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欲湿”,表现了蒙蒙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