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我的叔叔于勒
WODESHUSHUYULE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6课
(法)莫泊桑
了解作者
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
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
俄国的契诃夫,代表作为《变色龙》;
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为《麦琪的礼物》
《警察与赞美诗》
字词检测
拮据( ) 栈桥( ) 煞白( )
撬开( ) 牡蛎( ) 别墅( )
褴褛( ) 阔绰( ) 嘟囔( )
jié
zhàn
shà
qiào
mǔ lì
shù
lán lǚ
chuò
dū nang
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衣服)破烂。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排场大,生活奢侈。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说明事情很古怪,使人不明白。
【拮据】
【阔绰】
【褴褛】
【与日俱增】
【莫名其妙】
走近文本
听课文诵读,把文中其他人物对于勒的称呼或评价的词语标记出来。
(1)父亲的弟弟
(2)于勒叔叔
(3)希望
(4)恐怖
(5)坏蛋
(6)流氓
(7)无赖
(8)分文不值的于勒
(9)正直的人
(10)有良心的人
(11)好心的于勒
(12)有办法的人
(13)衣衫褴褛的年老水手
(14)弟弟
(15)那个人
(16)这个小子
(17)这个家伙
(18)老流氓
(19)这个贼
(20)讨饭的
(21)卖牡蛎的
(22)先生
(23)亲叔叔
走近文本
从感彩的角度,将以下词语进行归类。
(1)父亲的弟弟
(2)于勒叔叔
(3)希望
(4)恐怖
(5)坏蛋
(6)流氓
(7)无赖
(8)分文不值的于勒
(9)正直的人
(10)有良心的人
(11)好心的于勒
(12)有办法的人
(13)衣衫褴褛的年老水手
(14)弟弟
(15)那个人
(16)这个小子
(17)这个家伙
(18)老流氓
(19)这个贼
(20)讨饭的
(21)先生
(22)卖牡蛎的
(23)亲叔叔
走近文本
从感彩的角度,将以下词语进行归类。
(1)父亲的弟弟
(2)于勒叔叔
(3)希望
(4)恐怖
(5)坏蛋
(6)流氓
(7)无赖
(8)分文不值的于勒
(9)正直的人
(10)有良心的人
(11)好心的于勒
(12)有办法的人
(13)衣衫褴褛的年老水手
(14)弟弟
(15)那个人
(16)这个小子
(17)这个家伙
(18)老流氓
(19)这个贼
(21)先生
(22)卖牡蛎的
(23)亲叔叔
褒义词
中性词
贬义词
(20)讨饭的
文中人物对于勒的称呼和评价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从充满溢美之词的褒扬到极尽憎恶的辱骂,不啻云泥之别。这些词语,彰显着人们对于勒身份、地位的认可,也传递着人们对他的饱含着情感的主观评价。
对于同一个人,不同的人对他有不同的称呼和评价,也是人之常情。那么,这些大相径庭的称呼和评价是否因为于勒的亲疏关系的不同呢?
我们梳理一下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理清人物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鲜明的变化的呢?是否因为与于勒的亲疏关系的不同呢?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理清人物
于勒
菲利普
克拉丽丝
船长1
船长2
若瑟夫“我”
大姐
二姐
叔侄
叔侄
同乡
路人
有血缘的至亲
是什么让有血缘的至亲如同一个人有如此不同的评价?
根据图片,结合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理清情节
理清情节
跳读课文,梳理并讲述于勒的故事。
讲述故事注意:
以第三人称为叙述角度:于勒
人称关系要恰当;
以时间为顺序:当初——不久——两年后——十年之久——去年——在特快号船上相遇
注意地点的转移:哈佛尔——纽约(美洲)——南美洲——特快号船上
请以“( )于勒”的格式,在括号内添加不同的动词 ,理清小说的情节。
开端(1-4)
发展(5-19)
高潮(20-47)
结局(48-49)
理清情节
( ) 于勒 ( )于勒 ( )于勒 ( )于勒
盼
赞
怕
躲
( )于勒
赶
赶
赞
怕
躲
盼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
菲
利
普
夫
妇
对
于
勒
的
态
度
变
化
于勒的贫富变化
老师:“你吸烟吗?”
学生A:“不吸。”
“那吃根薯条吧。”老师递过薯条。
学生A自然地伸出两个指头……
老师:“不吸?回家把家长叫来!”
……
老师:“吸烟吗?”
学生B:“不吸。”
“那吃根薯条吧。”
学生B小心地接过薯条,心中暗暗
感激学生A。
老师:“不沾点番茄酱吗?”
学生B一不留神将酱沾多了,便开
始往碗里弹……
老师:“不吸?烟灰弹得很熟练嘛,
把家长叫来!”
……
老师:“吸烟吗?”
学生C:“不……吸……”
学生C吃完薯条已是汗流浃背。
学生C:“谢谢……老师……没事,我先回去了。”
老师:“你不给同学带根吃吗?”
学生C:“谢谢老师。”说着把薯条放在耳朵上……
老师:“知道我该说什么了吧,还不去叫家长?”
……
老师:“吸烟吗?”
学生D:“不吸。”
……(总算把薯条安心放在口袋里……)
学生D转身想走,老师突然喊:“校长来了!”
只见学生D慌忙把薯条从口袋里拿出来,放到地上
使劲地踩……
解读人物
细读课文,试解读文中人物。
人物:XXX
性格:XXX
依据:XXXXXXX
(细节分析)
你对作品中的哪个人物最感兴趣?请从文中找出细节说说他(她)的性格心理。按右边的格式写在卡纸上。
1、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表现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的性格。(行动)
2、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父亲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
(心理)爱慕虚荣
3、(25段)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父亲认出于勒时惊恐和失魂落魄的心理。
(28段)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本段反映了母亲的什么心理?
——神态、语言描写,反映了母亲不愿相信真是于勒,以致他们的发财梦破灭的矛盾心理。
(31段)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 母亲认出于勒之后, “哆嗦”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
——神态描写,形象地描绘出母亲证实了卖牡蛎的是于勒之后的慌乱、惊恐。
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 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给这个流氓!”
母亲势利、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语言、神态)
品析人物的性格之菲利普夫妇
菲利普
克拉丽丝
爱慕虚荣
冷酷自私
唯利是图
胆小懦弱
没有主见
精明泼辣富有心计
同
异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姓名 于勒 性别 年龄
籍贯 政治面貌
青年 中年 老年 主要社会关系 男
50多岁
法国哈佛尔
无
无钱,行为不端、糟蹋钱
有钱,正直、有良心,阔绰
无钱,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哥嫂菲利普夫妇、侄子若瑟夫、两个侄女、二侄女婿
人
物
之
于
勒
通过外貌、语言、
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历经磨难,饱经沧桑,穷困潦倒、狼狈不堪,但又很可怜
的于勒形象。
你怎么看待于勒这一人物?
解读人物
我
若
瑟
夫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真诚善良纯真
困惑和不满 同情
寄托着作者对人性的期望。
思考: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视角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以“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有利于拉开适当的距离,为小说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
同时,这样写也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本文主要通过菲利普夫妇的几次态度变化展开的),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
从文中细节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在这一人物上,寄托着作者对人性的期望。
思考:作者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有何深意?
标题点明了于勒与菲利普夫妇一家的亲属关系。以于勒为线索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标题寄寓了作者对于勒的同情和对菲利普夫妇的谴责。
解读人物
细读课文,解读文中人物。
环境描写作用
①渲染营造氛围
②烘托人物心情
③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
④暗示社会环境(交代活动场所)
⑤深化作品主题
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出发到哲尔赛岛旅行时:
“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他们匆忙改船回去时:“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景色的明丽,烘托出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
用暗沉的景象烘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快活、骄傲形成了鲜明对比。
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在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一个女婿写出了一个社会:
品悟环境
金钱至上
赏析技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灵活而自然地运用了不少写作技巧,无论是悬念的设置、对比的安排还是描写的方法、叙述的视角都值得我们品读。请每个同学自选一个角度,结合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不要把实现理想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幸福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我们都是筑梦人
血浓于水,亲情无价,爱心无边。我们需要美好的心灵,应该珍惜亲情,奉献爱心。
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我们力量;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情的陪伴,给我们温暖;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给我们方向。
畅谈感受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这黄色的奴隶!”
——莎士比亚
亲人变成路人
请同学们在“莎翁”的名言上加入一句,使之既符合名言中的句式要求也体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上
联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下
联
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浪荡子的警世录
保持你的赤子之心
1.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还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证明你的观点。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里金钱对人、对人性的扭曲,对“金钱至上”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同时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对待弱者应该多点爱心、同情心,做到“与人为善”。
拓展延伸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在现实社会里金钱对人、对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金钱至上”思想的批判,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同情。
课堂小结
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
拓展练习
试写成400字左右的短文
要求: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和环境烘托来刻画人物。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