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1966年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10月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现在中国现代史社会分期: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 ;地点: 。1949年9月 北平内容:1、 ;
2、 和
。
3、 。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确定国旗、国歌、国都、公元纪年方法意义: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二、开国大典 政府第一次会议:(内容)1、 ;
2、 。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总司令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四、 ——— 祖国大陆基本 实现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诞生时间: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2) 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3)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4)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D小试身手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开始标志 ;起止时间 。意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950年6月—1952年底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
土地。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2)美国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美国派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3)新中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4)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的请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 10 1953 7中国人民志愿军1、背景:
2、目的:
3、时间:____年__月—--_____年 __月
4、参战部队: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5、经过: (1)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在________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
(2)英雄人物______ 和 _______。
(3)发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精神。彭德怀黄继光 邱少云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7、意义: (1)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6、结果:1953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 》。朝鲜停战协定“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请回答:(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
(2)“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3)上述部队还涌现出什么英雄人物?他们的战斗有何意义?
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邱少云、黄继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材料探究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政)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 地点:
内容:1954年 北京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国家领导人2、1954年宪法的内容 国家性质:
权力机关:
根本政治制度:
宪法性质:3、选举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国务院总理—— 毛泽东 周恩来我国坚持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_______________(最高权力机关)和________________
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道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地点
重要文件
文件内容
选举国家
领导人
地位和
作用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1949、9 1954、9 北平 北京《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临时宪法作用 通过中国第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二、新中国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1954年6月,和印度、缅甸联合发表。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⑵内容:⑶影响:三、万隆会议 1、会议的召开:时间 : 地点:2、会议的性质:
4、 周恩来提出的方针: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 万隆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3、会议的主题: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求同存异” 意义: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1、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主要是指A《共同纲领》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指定D相信自己:你能行2、某人评价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的“魅力和机敏”表现为他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民主和解方针
C独立自主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D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一切权力属于:( )A.中国共产党 B. 政治协商会议 C. 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 C.求同存异 D.改革开放DA 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在同缅甸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1955年在日内瓦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印度万隆会议周恩来辨别改错(1)结合上述材料,说说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了周恩来参加哪次国际会议?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会议?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有何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万隆会议;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办的国际会议;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一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一五计划 (1953—1957)(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3)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4)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比重稳步增长。
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2、时间:1953年——1956年底3、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4、途径:走集体化道路加工订货向公私合营过渡(政策:利用、限制、改造)1、实质:私有制→公有制5、结果: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6、不足:速度过快,工作过于粗糙,出现偏差7、意义: (1)标志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3)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1.(2013济宁中考)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顺序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胜利
③土地改革完成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③②① A2、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②开国大典。 ③万隆会议
④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⑤《朝鲜停战协定 》的签订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②⑤①④③ D、②①⑤④③1950年1949年1955年1953年D19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