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0 16:2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6课
时空坐标:
1851年
19世纪
60年代年
1895年
前期
自强
《天朝田
亩制度》
太平天国
运动失败
《马关
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金田起义
1859年
1853年
《资政
新篇》
1864年
后期
求富
1894年
甲午中
日战争
材料一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 ,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二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马克思
(一)天国之因
民族矛盾 导致了 阶级矛盾的激化
拜上帝教、拜上帝会的创建与发展
根本原因
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二)天国之路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历史事件 主要影响
① 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兴起
② 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发展
③ 1853—1856年,北伐、西征,巩固政权 军事上鼎盛
④ 1856年,天京事变,元气大伤。 由盛转衰
⑤ 1864年,天京陷落,政权覆亡。 失败
性质 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二)天国之路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景 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内容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提岀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
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结果 都未能实施 3.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2)指出两份的纲领性文件的革命性和局限性是怎样体现的?
材料1 《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2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改革: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兴办学馆,建立议员,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二)天国之路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落后于时代潮流。
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革命性: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革命性:
是近代中国人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
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未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
缺乏实践的社会条件(经济、阶级条件),未付诸实行。
局限性:
反封建
材料1 进入南京后,六朝绮罗金粉之地促长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安富尊荣意识。随之而来的是人间天国的封建化。……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从金田到天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当封建制度还没有东西可以取代的时候,太平天国不能不回到封建制度。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2 平定太平天国图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三)天国之果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由于农民阶级历史的局限性,太平天国
运动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
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
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②内因:领导集团的内讧 【学习聚焦P96 】
③外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5.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材料1
太平天国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不予承认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2 太平天国之后,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 ……运动后,曾经繁华富庶的江南 “几于百里无人烟,其中大半人民死亡,室庐焚毁,田亩无主,荒弃不耕”。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三)天国之果
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抵抗西方侵略;
引发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近代化:破坏了南方地区的生产力; 客观上激发地主自救运动。
背景 统治阶级内一些当权人物看到目睹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和国内的严峻形势;
受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
目的 剿发逆,勤远略(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抵御外来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 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性质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运动
(一)自强求富
1.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代表人物、性质
李鸿章
曾国藩




近代工业 19世纪60年代起 创办官办的军事工业 口号 自强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等
19世纪70年代起 开办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 口号 求富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开平煤矿等
兴办近代教育 开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筹建新式海军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舰队
总理衙门的设立 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
外交开始向近代化
结果及其标志 失败(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注意:近代工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机器生产
2. 洋务运动的实践活动(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一)自强求富
洋务运动有可能成功吗?为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
西方技术
(二)道路阻且长
3. 洋务运动的局限——失败原因
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引进西方
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
补补,失败是必然的。
——洋务运动的局限(败因)
认识:由于阶级本身和时代局限性,地主阶级无法承
担起带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任。
宗旨:中体西用
活动二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洋务运动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
材料1 在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之时,中国宜购造轮船,运粮揽货,以济公家之用,略分洋商之利……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
——李鸿章
材料2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二)道路阻且长
(二)道路阻且长
4.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洋务运动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
现代化的尝试(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运动推动了政治的现代化(开启外交近代化);
洋务运动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洋务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
重海防?还是重塞防?
(一)边疆显危机
危机表现 中国应对 结果
西北 ①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 阿古柏入侵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 ②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①1875-1878左宗棠收复新疆 南北两路; ②与俄交涉,收回伊犁大部 分地区 1884年,
新疆正式
建省
西南 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 1883年12月 中法战争打响。 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 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 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 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 法军败退。 1885.6
中法签订
《越南条款》
东南 台湾当地军民在刘铭传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 1885年,
台湾建省
日本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壮大了国力,蓄谋侵略中国。
清政府 虽然推行洋务新政,但仍然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农业国,
列强 态度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向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急需更多的市场和原料。日本的侵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国家的默许和支持
直接 原因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农民起义)
1.背景:
(二)甲午战之殇
朝鲜
中国
亚洲
世界
“强兵为富国之本……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868 明治天皇《亿兆安抚之宸翰》
2.经过
①1894年8月,丰岛战役
②1894年9月,平壤战役
③1894年9月,黄海海战
⑤1895年2月,威海卫战役
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政府议和,1895.4签订《马关条约》
3.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清军大败
北洋舰队遭重创
北洋舰队覆灭
(二)甲午战之殇
4.战后余波—
旅顺大屠杀
④1894年11月,
战后李鸿章“避战保船”
北洋海军失去制海权
1895年5月至10月的反割台斗争(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
为首的黑旗军)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内容 危害
弃藩 承认朝鲜的独立 瓦解宗藩关系;日本实际控制了朝鲜
割地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 全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赔款 赔偿2亿两白银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人民负担
开埠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 岸设厂制造 列强经济侵略方式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商品输出为辅,
《马关条约》的总体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甲午战之殇
5.《马关条约》
材料一 甲午之败,大清帝国最后一层神秘的面纱由日本人撕下。来自东南西北的洋鬼子们,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顾忌的了。他们甚至觉得,如果不趁此大好机会捞上一把,简直不好意思。洋人们的抢劫,花样百出,名目繁多,而且相互之间,竞相仿效。
材料二  这场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中、日两个国家的命运……中国虽然自此陷入任由列强宰割的半殖民地命运,然而却从思想层面和制度层面进行觉醒和反思,走上了探索寻求“救亡”与“启蒙”之路。
——田庆立、宋志艳《甲午战争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影响》
(二)甲午战之殇
6.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客观上刺激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学习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层面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拉开序幕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 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瓜分中国的狂潮 迫使清政府借款 掌控中国经济命脉 为了在三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三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条件:出卖国家主权)
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 俄国强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
掠夺路矿利权 列强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三)瓜分狂潮痛
(三)瓜分狂潮痛
内容: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即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门户开放(美国)
国变
两次鸦片战争
应变
封建地主阶级的应变: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应变: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本课小结
中国向何处去?
边疆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