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0 16:2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五单元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
的斗争
晚清

重要名词
戊戌维新、公车上书、戊戌六君子、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东南互保、《辛丑条约》

课程标准
本课
重点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学习任务单
一、戊戌变法
(一)背景:民族危机
(二)序幕:公车上书
(三)高潮:百日维新
(四)结果:失败
1、表现
2、失败原因
(五)意义
二、义和团运动
(一)背景
(二)兴起与概况
(三)结果
(四)评价
1、积极性
2、局限性
三、八国联军侵华
(一)借口
(二)经过
1、开始
2、廊坊阻击战
3、天津保卫战
4、清政府宣战
5、形势恶化
6、趁火打劫
(三)影响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时间
(二)内容
(三)影响
一、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
①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②维新思想兴起: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为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材 料
一、戊戌变法
(一)背景:民族危机
(二)序幕:公车上书
(三)高潮:百日维新
(四)结果:失败
1、表现
2、失败原因
(五)意义
一、戊戌维新运动
(2)序幕
①概况:1895年,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
一、戊戌变法
(一)背景:民族危机
(二)序幕:公车上书
(三)高潮:百日维新
(四)结果:失败
1、表现
2、失败原因
(五)意义
②影响: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一、戊戌维新运动
(3)百日维新
①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一、戊戌变法
(一)背景:民族危机
(二)序幕:公车上书
(三)高潮:百日维新
(四)结果:失败
1、表现
2、失败原因
(五)意义
②内容:103天里,光绪皇帝先后颁布上百道变法诏令,内容涉及各个方面。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治 广开言路,提拔新人,改订律法,合并机构 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经济 提倡实业,开矿筑路,财政改革,创办银行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文教 普设学堂,兼习中西,开办大学,设经济科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行征兵制,兴办兵厂 裁汰八旗、绿营旧军
一、戊戌维新运动
(4)失败
①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帝囚禁,再次临朝听政。
一、戊戌变法
(一)背景:民族危机
(二)序幕:公车上书
(三)高潮:百日维新
(四)结果:失败
1、表现
2、失败原因
(五)意义
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③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他措施均被废除。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一、戊戌维新运动
(4)失败
①守旧势力仍很强大。
一、戊戌变法
(一)背景:民族危机
(二)序幕:公车上书
(三)高潮:百日维新
(四)结果:失败
1、表现
2、失败原因
(五)意义
②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③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维新志士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在当时中国社会内部,还没有足以支持变法取得成功的社会力量。在朝廷内部也好,地方上也好,旧社会势力仍然占着绝对优势。维新派希望依靠一个并无多少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地推行某些重要改革,……终究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一、戊戌维新运动
(5)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
一、戊戌变法
(一)背景:民族危机
(二)序幕:公车上书
(三)高潮:百日维新
(四)结果:失败
1、表现
2、失败原因
(五)意义
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质。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内,全国共设立学会87所、学堂131所、报馆91所。这是中国社会中以前没有过的新现象。他们议论局势,鼓吹新学,抨击时弊。以往清朝律例一向禁止私人结社,至此国内风气为之大变。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慈禧镇压了戊戌变法,扑灭维新派,但是她没有全部取消光绪颁布的“新政”。…… 对有关洋务“如通商、惠工、重农、育才以及修武备、浚利源,实系有关国计民生者,即当切实次第举行。”
——李锦全《论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中的慈禧》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二、义和团运动
(1)背景
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二、义和团运动
(一)背景
(二)兴起与概况
(三)结果
(四)评价
1、积极性
2、局限性
②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甲午战争后)自德人占据胶澳,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借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下流社会尤为急烈,以恨德人者推展而及所有之欧洲人,而以仇视欧人,乃并与欧人接近者亦仇视之。 ——故宫博物院《义和团档案史料》
民众和乡绅把自然灾害的频发归因于外国人。他们坚决认为,外国人宣传异端邪教和禁止崇拜孔子、圣像和祖先,触犯了神灵;外国人修路时毁坏了地下的“龙脉”,开矿时放走了山中的“宝气”,从而破坏了风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③反洋教斗争的兴起。
二、义和团运动
(2)兴起与概况
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二、义和团运动
(一)背景
(二)兴起与概况
(三)结果
(四)评价
1、积极性
2、局限性
《射猪斩羊图》
万剑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
一刀斩羊头,问畜生还想来么。
猪=天主
羊=洋人
二、义和团运动
(3)结果
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二、义和团运动
(一)背景
(二)兴起与概况
(三)结果
(四)评价
1、积极性
2、局限性
二、义和团运动
(4)评价
1、积极性
①: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
②: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二、义和团运动
(一)背景
(二)兴起与概况
(三)结果
(四)评价
1、积极性
2、局限性
我们不能因为它是爱国行动就不指出那些消极落后甚至愚昧荒唐的东西,正如不能因为它存在那些消极落后的方面便不敢肯定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一样。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高喊“义和拳!红灯照!”……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 ——扬契维茨基《八国联军目击记》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国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
——英国外交官员布鲁克德立克在议会的演说
二、义和团运动
(4)评价
2、局限性
①: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②: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的深渊。
二、义和团运动
(一)背景
(二)兴起与概况
(三)结果
(四)评价
1、积极性
2、局限性
他们要消灭一切带“洋”字的东西,铁路、电线、机器、轮船等等都在捣毁之列,因为“机器工艺”为洋人“乖戾之天性所好”。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 ——雷颐《走向革命 细说晚清七十年》
自彼时以后,遂成停顿不进之象。尤其是对于火车、轮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为其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限希望。 ——瓦德西《拳乱笔记》
二、义和团运动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这句口号?
三、八国联军侵华
(1)借口
镇压义和团运动
三、八国联军侵华
(一)借口
(二)经过
1、开始
2、廊坊阻击战
3、天津保卫战
4、清政府宣战
5、形势恶化
6、趁火打劫
(三)影响
(2)经过
1、开始:1900年5月,英美等八国决定联合出兵。
2、廊坊阻击战: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顽强抗击,被迫退回天津。
3、天津保卫战: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
◎八国联军侵华形势图
三、八国联军侵华
三、八国联军侵华
(一)借口
(二)经过
1、开始
2、廊坊阻击战
3、天津保卫战
4、清政府宣战
5、形势恶化
6、趁火打劫
(三)影响
(2)经过
4、清政府宣战:6月21日,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
5、形势恶化: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后到西安。
6、趁火打劫: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慈禧出逃西安
◎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三、八国联军侵华
三、八国联军侵华
(一)借口
(二)经过
1、开始
2、廊坊阻击战
3、天津保卫战
4、清政府宣战
5、形势恶化
6、趁火打劫
(三)影响
(3)影响
①八国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②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
——《庚子大事记》
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
声明: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
东南互保示意图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时间
(二)内容
(三)影响
(1)时间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联军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内容
内容 影响
军事 拆毁大沽炮台等,各国可在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完整
外交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使馆实际成为“国中之国”
政治 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文化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精神和文化上征服中国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时间
(二)内容
(三)影响
(3)影响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②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拓展提升】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
方式
①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②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③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
④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趋势
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③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