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录
目
山行
壹
夜书所见
贰
赠刘景文
叁
山 行
壹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 是李白和杜甫。
我会写
霜
径
寒
斜
shuāng
jìng
hán
xié
我会读
yuǎn shànɡ hán shān shí jìnɡ xié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bái yún shēnɡ chù yǒu rén jiā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tínɡ chē zuò ài fēnɡ lín wǎn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shuānɡ yè hónɡ yú èr yuè huā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山 行
诗句解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
寒山:
石径:
斜:
向山的远处伸展。
深秋时节的山
石头小路
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句解: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
诗句解析
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生处:
“白云生处”和“白云深处”比较:
深: 生:
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句解: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浓厚,浓郁
生出,存在
“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很动人的。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诗句解析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坐:因为、由于。
于:和……相比。
诗句解析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 枫林晚:
霜叶: 红于:
因为
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比·········还红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句解:四周枫叶如火,更显得红叶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所以诗人被这美景吸引住了,停下车来观赏。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
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诗句解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
景
近
景
山路绵长 山势高缓
白云飘浮 人家居住
喜爱枫林 难抑惊喜
点明原因 揭示中心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歌颂了枫叶不畏严寒的精神。
比较阅读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热情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都是“悲”。
但两词又有区别,《渔家傲》是“悲壮”,可从“燕然未勒归无计”等诗句中看出。
《苏幕遮》是“悲凉”“悲清”。可从“碧云天”“黄花地”“寒烟翠”“明月高楼”等词语中体味到,它只是“悲凉”“悲清”而不是“凄凉”。
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
夜 书 所 见
贰
学习方法
1 先读准确。根据提供的拼音读准确,读流畅。
2 根据提供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有的需要补充和调整。
3 练习背诵和默写。
自主学习
按照同学们刚才介绍的方法,自己学习《夜书所见》,有问题的可以同桌合作。
我会读
夜书所见
【宋】叶 绍 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介绍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这下你了解我了吧?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词诠释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萧萧:风声。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诗词诠释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有儿童挑促织,
篱落:篱笆。
知:料想。挑:捉。促织:蟋蟀。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词诠释
诗词诠释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诗词诠释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郁闷、孤独
亲切之感
课堂练习
一、结合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萧萧:____ 促织:____ 挑:____ 篱落:____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默写《夜书所见》
赠 刘 景 文
叁
诗人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
北宋时,河南开封人。苏轼在杭州当知府时,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气,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两人十分投缘,经常在一起饮酒品诗,苏轼很佩服刘景文大方豪爽的个性,坚强不屈的品格,称刘景文是个“慷慨奇士”。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已经58岁了, 到了人生暮年,可是还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
我会写
四
盖
橙
菊
君
刘
赠
残
chéng
jūn
jú
liú
gài
zèng
cán
我会写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词详解
冬天,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荷叶残败
擎:举,向上托
诗词详解
菊残犹有傲霜枝
傲霜枝:经霜打而不凋谢的花枝。
菊残:菊花已经凋谢
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吹霜打的枝条
诗词详解
“荷尽”、“菊残”两词可以看出是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诗词详解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君:你(刘景文)
最是:正是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
全诗大意
荷叶已经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根茎与荷叶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经枯萎,但是它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要结束,你得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