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61张PPT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61张PPT含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2 17:1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里耶秦简
兵马俑
度量衡
秦半两钱

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导入新课
嬴政的理想实现了吗?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1、时空观念:能结合地图从时空顺序描述秦统一的过程以及疆域开拓的史实。
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认识并理解秦朝统一条件。
3、历史解释:认识并理解秦朝统一条件及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
4、唯物史观:能从秦朝速亡的原因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5、家国情怀:认识秦朝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一、秦的统一
思 考
阅读课文导言及 P15--17,思考以下问题:
1、请根据地图及材料,结合课文分析秦的统一有哪些有利条件?
2、秦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
3、灭六国后,秦又是如何开疆拓土的?
5、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具有什么作用?
6、阅读 P16“史料阅读”说一说秦朝的统一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1、历史条件
① 请根据地图及材料,结合课文分析秦的统一有哪些有利条件?
材料一 孟子见梁襄王……问曰:天下恶乎定?对曰:定于一。 —《孟子见梁惠王》
材料二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① 长期战乱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客观
秦完成统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顺应大一统的历史趋势
材料四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
—《史记》·秦孝公求贤令
材料三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③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⑤ 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④ 商鞅变法后,国家日益强盛。
主观
2、统一策略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8年灭赵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寿春
临淄
邯郸
大梁










咸阳

前221年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② 秦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
3、开拓疆域
③灭六国后,秦又是如何开疆拓土的?
击匈奴
征南越
控西南
击退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
(开灵渠、设南海、象郡)
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设夜郎、桂林郡)
华南、西南地区在秦朝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疆域的统一: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疆域范围
北据河为塞
西至临洮、羌中
东至海暨朝鲜
南至北向户
面对如此庞大的国家,秦始皇如何管理?
4、制度建设
④ 秦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特征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相对地方分权而言的,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特点是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皇帝制度
——中央决策系统
三公九卿制
——中央官僚系统(政府)
全国推行郡县制
——地方行政系统
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乡、里、亭
秦阳陵虎符
右在皇帝 左在阳陵
玉玺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
皇权至上
(核心)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结合材料,总结皇帝制度的特点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天下共主
天下独主
共主的意思是大伙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我的威望、感召力或军事力量强大,所以大伙都愿意奉我为主
独主的意思就是,皇帝/国君是这个国家唯一的君主,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秦以后都是如此。
皇帝制度的本质是君主专制,由“王”到“皇帝”的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权力逐渐走向高度集中。
合作探究一
(军事)虚设
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
②家国一体;
③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确,彼此牵制
作用:
①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加强皇权;
②朝议决策,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结合图示,分析三公九卿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然。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开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秦朝的一次“朝议”
回答:1. 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 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为什么
回答:1. 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 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为什么
地方管理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采纳李斯的建议
分封制导致王侯间战争不断,不利于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合作探究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有什么特点、作用?
将战国时已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
②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没有封地;
郡县制的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点拨: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贵族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进步.
知识拓展
分封制 郡县制
不 同 点 划分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世袭爵位 官吏由皇帝和朝廷任免调动,不能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 后期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实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相同点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作用: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
分封制与郡县制是适应不同社会生产力条件(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应用历史辩证的眼光看待其历史作用
变化 (周秦之变):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从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独裁;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1.(2020.7·浙江高考·2)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 (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
针对训练
A
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
3、(2015天津文综)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D
4、(2023·浙江高考·3)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 ( )  
A.分封制度的终结
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湮灭
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
B
5、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观念层面,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面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 )
A. 从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 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C. 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D. 中原文化趋向统一
A
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商周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封建的统一”是指“大一统”的形成
C.材料中的“封建”指的是一种社会形态
D.郡县制是实现“正式统一”的制度基础
D
5、巩固统一措施
⑤ 阅读课本,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具有什么作用?
经济
政治
文化
①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②修建驰道、直道
车子两轮间距离统一为6尺(约今138.6CM)
加强各地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各地联系,维护统治;
经济
政治
文化
知识拓展
驰道 秦统一后第二年,秦始皇就下令,修筑从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驰道基本遍布全国,主要郡县都有驰道与首都咸阳相通。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
直道 秦直道专指公元前212年秦朝修筑的由甘泉通往九原的道路。直道用途主要是军事作用,为保证军队的快速调遣及后勤物资供给,是秦王朝作为防御设施修建的。秦直道则因道路通畅、路基优良而堪称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经济
政治
文化
①颁布法律、编制户籍
②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
③整顿社会风俗
《云梦睡虎地秦简》局部
云梦秦简,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刑律的律文和解释,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律文,还有案例和关于治狱的法律文书。
户籍制度 (史记记载)
秦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就建立起以一夫一妇小家庭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也叫编户齐民。除了商人、赘婿等之外,凡拥有土地或是官府授田的人,都必须在官府的户口册上登记户籍;居民要迁徙户口,也必须向官府办理“更籍”手续。通过这样的制度,千千万万的编户小农被纳入国家的控制,保证了国家财政赋役的实施。
①颁布法律、编制户籍
②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
③整顿社会风俗
经济
政治
文化
加强统治,保证财政收入,巩固中央集权
控制豪富,巩固统治,促进民族融合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统治秩序,巩固统治
④ 修万里长城
防御匈奴
经济
政治
文化
①统一文字(官方:小篆、民间:隶书 )
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②焚书坑儒
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官方字体;下令除医药、卜筮农艺等实用性著作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一律交官府销毁;谈论《诗》、《书》者死;严禁私学。
加强思想统治,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6、统一的意义
⑥阅读P16史料阅读,说一说秦朝的统一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地理疆域奠定
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民族国家认同
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6、统一的意义
⑥阅读P16史料阅读,说一说秦朝的统一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政治制度建构
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7、秦灭六国后废止六国旧钱,通行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该措施有利于( )
A. 秦国最终完成统一
B. 彻底消灭六国
C. 加强经济交流联系
D. 抵御匈奴的进攻
针对训练
C
8.下图为位于内蒙古的秦直道古遗址照片和秦直道路线图。由此推知,秦直道的建设 ( )。
A.具有明确的国防意义 B.旨在加强民族交融
C.切实加强了南北联系 D.服务于赋税的征收
A
9、奏统一后关东地区奉儒学为政治根基。奏始皇四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系列文化活动,如泰山封禅,推行祭师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此行为意在 ( )
A.不再以法家作为治国理念
B.加强法、儒家思想的融合
C.彰显秦朝的国力
D.强化统—国家的文化认同
D
10.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曾立石刻:“尊卑贵贱,不逾次行。……端直敦忠,事业有常。”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文书《为吏之道》要求官员“宽俗 (容) 忠信,和平毋怨”“以忠为干,慎前虑后”。这表明秦朝统治者 ( )
A.注重构建政治道德秩序
B.在治国实践中突出君主独尊
C.传承先秦时期尊卑理念
D.试图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A
二、秦朝的暴政
秦始皇
思 考
说说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焚书坑儒
修阿房宫
泰山封禅
修建长城
秦陵兵马俑
秦朝肉刑
说说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 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2. 建造宫殿、陵墓;
3. 花巨额钱财求仙访药,以求长生不老;
4. 兴师动众出外巡游;
5. 封禅;
6. 开疆拓土,修筑长城,修驰道、直道等工程;
7. 征发繁重;
8. 刑罚严苛。
9. 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10. 秦二世残忍昏庸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化。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思 考
阅读课文 P18-19,思考以下问题:
1、简单叙述一下“大泽乡起义”。
2、阅读学思之窗,思考:为什么陈胜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
3、秦朝何时灭亡?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4、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陈胜吴广起义
① 简单叙述一下“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号为“张楚”。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② 阅读学思之窗,思考:为什么陈胜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
秦王朝东部地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六国反秦势力比较强。当时流传“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楚人反秦意识最为强烈。因此陈胜起事时,便把国号定为“张楚”,意为“张大楚国”,期望得到楚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也为了增强起义军的凝聚力。
2、秦朝灭亡
秦朝何时灭亡?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柳宗元
不在乎人民的幸福,只追求国家的强大。
—鲍鹏山《〈商君书〉秦王朝专制政治的黑暗心脏》
① 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使社会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
② 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
③ 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和控制;
④ 陈胜吴广起义和反秦势力的壮大 (直接原因)。
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3、楚汉之争
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性质:项羽、刘邦为争夺统治权力而发动的战争
刘邦 项羽
“约法三章”,废秦苛法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赏罚不明
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分封失当,缺稳固根据地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刘邦、项羽进入咸阳后的不同做法:
刘邦 项羽
“约法三章”,废秦苛法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赏罚不明
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分封失当,缺稳固根据地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刘邦胜利的原因:
顺应了当时的统一形势,运用正确的策略;
他善于纳谏,知人善任
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缺乏政治远见,企图倒退至秦以前的割据时代,违背了统一的历史潮流
他刚愎自用,不善用人,残忍暴虐
从秦亡的教训和楚汉之争刘邦获胜的原因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得民心且顺时代潮流者得天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1、(2023·湖北高考·2) 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
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 B.正统观念的左右
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 D.情感倾向的影响
针对训练
C
12.《群书治要》载:“昔夏、殷、周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而莫救。”可见,该书作者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其 ( )
A.厉行严刑峻法 B.实行专制统治
C.背弃儒家思想 D.推广郡县制度
B
思考与拓展
千秋功过:谁与评说?
我们应如何评价秦始皇?
千古一帝?暴君?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毛泽东 1973.8.5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不过,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中国已由分封制的国家改变为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并一直存在到20世纪。如果说中国的西方名字(China)由秦(Ch’in)而来,那是恰当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1. 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
2. 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 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千秋功过:谁与评说秦始皇?
功:千古一帝
过:暴君
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北击匈奴,南伐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
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千秋功过:谁与评说秦始皇?
功:千古一帝
过:暴君
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严刑峻法;赋税繁重;兵役徭役繁重。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千秋功过:谁与评说秦始皇?
总评:功大于过。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课堂小结
顺应时代潮流
完成统一
制度统一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的统一
中央:三公九卿制
秦王雄才大略
地方:郡县制
秦国强大
背景
巩固统一
秦朝灭亡
皇帝制度
秦朝的暴政
经济文化统一
经过
农民起义
刑罚严苛
思想专制
大兴土木
楚汉战争
秦朝灭亡
陈胜、吴广起义
车同轨 书同文
半两钱 度量衡
正习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