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
4
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入新课
猜一猜:这是中国历史上哪个王朝?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1、时空观念: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概述汉代疆域的变化和丝绸之路的范围;能够按照时序概述两汉兴衰中的重大史事
2、唯物史观:认识两汉兴衰的原因,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3、史料实证:能够运用相关史料说明汉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两汉末年的社会矛盾。
4、历史解释:能够正确解释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的影响,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5、家国情怀: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体会汉王朝对中华民族的卓著贡献。
学习目标
前207
前202
前141
9年
25
220
刘邦
建汉
秦朝
灭亡
曹丕
灭汉
东汉
建立
王莽
覆灭
楚汉
战争
东汉
武帝
即位
西汉
王莽新朝
23
两汉时间轴
西汉灭亡
汉高祖刘邦,在位时间:BC202年—BC194年
汉文帝刘恒,在位时间:BC180年—BC157年
汉景帝刘启,在位时间:BC157年—BC141年
汉武帝刘彻,在位时间:BC141年—BC87年
新朝开国皇帝王莽,在位时间:AC9年—23年
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在位时间:AC25年—57年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思 考
快速阅读课文 P22,思考以下问题:
1.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汉初“文景之治”的原因、表现。
3. 汉初继承了秦朝哪些政治制度 又有哪些创新?结果如何?
1、西汉的建立
① 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文景之治”
②汉初“文景之治”的原因、表现。
原因
表现
结果
②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①汉初经济凋敝
③统治集团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西汉驷马安车
原因
表现
结果
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史料阅读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原因
表现
结果
文、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3、汉初政治制度
③ 汉初继承了秦朝哪些政治制度 又有哪些创新?结果如何?
中央体制:汉承秦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体制:郡国并行制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汉书·诸侯王表》
刑白马而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称“白马之盟”)
----《史记·吕太后本纪》
中央体制:汉承秦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体制:郡国并行制
王国实力过大,威胁中央
汉景帝削藩
七国之乱
叛乱不得人心,三月后即被平定
中央:
15郡
王国:
42郡
1.(2019·江苏高考·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针对训练
C
2.(2023·广东高考·2)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 )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
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A
二、西汉的强盛
思 考
汉武帝为巩固统治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各项措施有何作用?
1、政治大一统
颁布推恩令
“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
中央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社会治理
1、政治大一统
建立中朝,提升尚书令地位
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地方
中央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社会治理
皇 帝
中 朝
外 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1、政治大一统
察举制
地方
中央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社会治理
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
(以“孝廉”为标准,自下而上)
拓宽了人才选拔范围,提高官员质量。
1、政治大一统
设刺史
地方
中央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社会治理
强化对地方势力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大一统
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等
地方
中央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社会治理
强化对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经济大一统
改革币制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征税抑商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西汉五铢钱
削弱地方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秦“半两”
2、经济大一统
改革币制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征税抑商
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
2、经济大一统
改革币制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征税抑商
均输:政府统一征收、运输、买卖;
平准: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稳定市场价格。
增加政府收入;平抑物价
2、经济大一统
改革币制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征税抑商
算缗:对商人、手工业者等征收重税。
吿缗:凡有人告发商人隐匿资产不报或报告不实者,即奖赏所没收资产的一半。
抑制工商业者 (重农抑商);增加政府收入
——加强中央对经济的垄断
3、思想大一统
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
董仲舒的新儒学
内容及作用:
①“大一统”“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避免暴政
③“施行仁政”“德刑并用” ——缓和社会矛盾
④“三纲五常” ——维护统治
理论来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
目的:通过思想的统一维护政治的统一。
受汉武帝推崇原因:
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作用: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
——完成意识形态的统一
4、疆域大一统
(1) 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
卫青、汉武帝、霍去病
北击匈奴,保卫了中原农耕文明和文化,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
4、疆域大一统
(2)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4、疆域大一统
(3)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 (汉宣帝)
(4) 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原为打压匈奴的战争之路
成为商贸之路,文化之路,东西文明交流之路
胡桃、胡萝卜、胡椒、胡瓜、石榴、胡琴、音乐、骏马、舞蹈、宗教 等
西域
汉朝
丝绸、漆器、茶叶、四大发明、冶铁技术等
西域
汉朝
如今的“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总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措 施 目的 (作用)
政治
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
削减了诸侯王势力
选拔优秀人才,后期弊端显现
加强地方管理,强化中央集权
①地方:推恩令
②中央:设立中 (内) 朝
③选官制度:察举制
④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⑤社会治理:任用酷吏,打击豪强
措 施 目的 (作用)
经济
思想
军事
调节供需、平抑物价、抑制商人、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儒学独尊,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①改革币制
②盐铁官营
③均输平准
④抑制工商业者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3. 以下史实中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分设刺史
③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④实行郡国并行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针对训练
A
4.(2022·山东高考·2) 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 )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
C.军事战争的需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
C
5. (2022·天津高考·2) 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 ( )
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 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
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 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
D
6.(2022·湖南高考·2) 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 ( )
A.体现以农为本 B.服务于汉初战事
C.意在藏富于民 D.解决了财政危机
A
三、东汉的兴衰
思 考
阅读课文 P23--24,思考以下问题:
1、王莽夺取政权的背景。王莽能挽救社会危机吗?
2、叙述东汉建立的史实。
3、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4、归纳东汉后期政局动荡的表现。
背景
建立新朝
1、王莽政权
① 王莽夺取政权的背景,时间。王莽能挽救社会危机吗?
① 政治黑暗
② 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
③ 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背景
建立新朝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西汉灭亡。
王莽改制:王莽掌权以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颁发诏令,进行改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王田”,禁止奴隶买卖,平抑物价,政府贷款,改革币制,统一度量衡,变更国号、官名、官制、地名等。
王莽改制的新钱币
但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政权被推翻。
2、东汉的建立
② 叙述东汉建立的史实。
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帝
3、光武中兴——大汉最后的荣光
③ 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措施 作用
政治
经济
文化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
重视儒学
加强皇权
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
缓和阶级矛盾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恢复
缓和阶级矛盾
继承汉朝尊崇儒学传统,儒学得到发展
4、东汉衰亡
④ 归纳东汉后期政局动荡的表现。
①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② 宦官镇压正直官员和士人的“党锢之祸”
③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外戚、宦官专权是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产物
(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 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司马彪《续汉书》
黄巾起义
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袁绍
曹操
孙策
刘表
刘璋
刘备
袁术
张鲁
马腾
公
孙
度
思 考
比较西汉与东汉衰亡的原因,给后世留下怎样的历史教训?
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外戚王莽篡汉改新
西汉
外戚宦官轮流专政政治黑暗腐败,正直官员被镇压;豪强势力强大,土地兼并严重
东汉
民
重视民生
提倡节俭
抑制兼并
选贤任能
整顿吏治
7.(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6)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针对训练
B
8.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
A. 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微
B. 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
C. 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D. 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C
9. 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 10 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 )
A. “七国之乱”的爆发 B. “八王之乱”的兴起
C.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 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寿命(岁) 28 2 32 30 3
皇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8 15 13 15 9
寿命(岁) 9 37 34 15 54
C
四、两汉的文化
分类 内容 影响
史学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
②东汉班固:《汉书》
文学 汉赋、乐府诗、五言诗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反映社会真实情况
分类 内容 影响
科 技 医学 ①《黄帝内经》
②《神农本草经》
③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④华佗:麻沸散
数学 《九章算术》《周髀算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占有重要地位
被誉为“医圣”
分类 内容 影响
科 技 其他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著《灵宪》
农学 ①《氾胜之书》;②《四民月令》
促进中国、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完成表格并思考:两汉文化成就与大一统之间的关系?启示?
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的大一统局面为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提供了保障。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10.(2023·辽宁高考·2)《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
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针对训练
D
11.(2022.6·浙江高考·3) 中国是纸的发明地,敬惜字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知书写用纸的发明可能是在 ( )
A.西汉 B.唐代
C.北宋 D.元代
A
课堂小结
西汉建立
东汉建立
汉初贫弱,修养生息;武帝强盛,集权统一;
汉末衰落,党锢外戚;光武中兴,难挽危局;
两汉文化,惊天动地;中外交流,丝路花雨。
西汉与东汉
——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西汉
汉初的统治
西汉的强盛
东汉
“光武中兴”
两汉的文化
“文景之治”
大一统
黄巾起义与军阀割据
以民为本,走向辉煌
背离人民,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