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
9
课
雪夜访普图
王安石
岳飞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1、时空观念:掌握两宋大事件的历史脉络,了解两宋的兴衰表现。
2、史料实证:能够利用史料理解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3、历史解释:能够利用史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能够理解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屡次和谈是原因。
4、唯物史观:辩证的认识宋朝政治上强化集权的利弊,从中学会对历史的反思,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家的优秀品质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
《雪夜访普图》
宋太祖与赵普筹划统一方略
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武将权重
削弱地方权力,集权中央
分散中央机构权力,集权君主
抑制武将势力,以文治国
思 考
快速阅读课文 P52-53,思考以下问题:
1、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
2、宋朝是如何分散中央机构权力,加强君权的?
3、宋朝如何抑制武将的势力?
4、综合分析各项措施,指出宋朝政治有何特点?结合材料,分析以上举措带来怎样的影响?
1、措施:
①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
(1) 方镇太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节度使转化为虚职
行政
削实权
收精兵
制钱谷
财政
设转运司管地方财政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
军政
地方精兵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节度使权力大
收权
节度使权力大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电驻,不使常在一处。”
“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
——《续资治通鉴长编》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分化地方权力
收权
节度使权力大
分化地方权力
收权
主管军务、治安
监管地方财政
主管地方司法
主管地方仓储
四监司:
监控和节制各州
文官担任
牵制知州
加强中央集权
② 宋朝是如何分散中央机构权力,加强君权的?
(2) 君弱臣强——分散中央机构权力,削弱相权
中央:二府三司制
皇帝
三司
中书门下(政事堂)
枢密院
同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执政)
枢密使
(执政)
枢密副使
(执政)
御史中丞
知谏院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御前会议
三司使
(计相)
调兵权
统兵权
三衙
▲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二 府
台谏
加强皇权
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范祖禹《范太史集》
③ 宋朝如何抑制武将的势力?
(3) 武将权重——实行崇文抑武,提倡文治
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杯酒释兵权
文官掌枢密
更戍法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崇文: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的地位。
《历代科举取士数量统计表》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宋太祖誓碑
严密考试制度,放宽录取名额,优礼进士
宋人殿试图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2、特点
④ 综合分析各项措施,指出宋朝政治有何特点?结合材料,分析以上举措带来怎样的影响?
(1)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3)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材料一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zhuan)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
材料二 凡开物务,尽立规绳。予小子缵绍丕基,恭禀遗训…更赖将相公卿,左右前后。恭遵先旨,同守成规。
——宋太宗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
时期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3、影响
积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范内部动乱,维护政治稳定
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消极: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1.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C. 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D. 相权对皇权形成制约
针对训练
C
2. 宋太宗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四司,合称“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四监司”的设立( )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杜绝了政治腐败
B
3.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北宋制定了“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对这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引起武将不满,成为内部动乱因素
B.影响行政效率,助长保守疲沓之风
C.提高文官地位,造成宰相专权乱政
D.强化专制集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4.“中书不与知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据此可知,北宋前期的中枢机制 ( )
A.以文制武军政对立 B.三省并立相权削弱
C.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D.分权过度缺乏协作
D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思 考
快速阅读课文 P53--54,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说一说北宋在北部和西北部面临怎样的边防压力。
2、以澶渊之盟为例,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3、结合“历史纵横”,思考北宋募兵政策的目的和影响。北宋的财政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1、边防压力
观察“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说一说北宋在北部和西北部面临怎样的边防压力。
北部
西北部
(1)北宋与辽的对峙:
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 (澶渊之盟,1005年 ),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
【澶渊之盟】
内容:①维持已有边界,
②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
③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
岁币:平等之意
北部
西北部
(2) 北宋与西夏的对峙:
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 (庆历和议,1044年)
【庆历和议】
内容:①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
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岁赐:君臣之意
积弱
以澶渊之盟为例,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材料1:“澶渊之盟”后,宋辽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榷场,用中原地区的茶叶、缯帛、漆器、瓷器等换取契丹的牛羊、马匹等。汉族建立的两宋王朝通过设置榷场、和市和朝贡等形式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将中原农耕经济区与北方游牧经济区两种经济类型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互为补充。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材料2: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
——富弼
2. 不可取:
① 北宋屈辱求和,加重财政负担
② 和平难以持久
③ 和平状态使北宋军事力量减退,埋下亡国之患。
1. 可取:
① 稳定边防,营造和平环境
②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边境贸易发展
③ 和平、互市促进民族交融。
2、财政危机
结合“历史纵横”,思考北宋募兵政策的目的和影响。北宋的财政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募兵
政策
造成财政危机的因素
目的:通过广泛募兵而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
影响:士兵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军费恶性膨胀,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
2、财政危机
募兵
政策
造成财政危机的因素
军费开支庞大
官僚队伍膨胀
岁币和岁赐
积贫
改革势在必行
5. 绍兴和议签订后,宋金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生活,开始走上了和平相处的道路。在维持了20余年的和平时期中,宋金通过榷场贸易,丰富了双方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说明,绍兴和议 ( )
A. 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B. 使南宋与金实现永久和平
C. 使南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D. 促进了宋金经济的发展
针对训练
D
6.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 )
A.打破了宋辽的军事平衡 B .保障了对外战争的胜利
C.改变了崇文抑武的观念 D .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D
三、王安石变法
思 考
快速阅读课文 P55,思考以下问题:
1、“庆历新政”重点整顿的问题是什么?结果如何?
2、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目的,措施是什么?
3、结合学思之窗,小组讨论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4、结合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条陈十事】
明黜陟 (严明官吏升降)
抑侥幸 (限制官僚滥 进)
精贡举 (严密科举取士)
择官长 (慎选地方长官)
均公田 (官员等级职田)
厚农桑 (重视农业生产)
修武备 (整治军事战备)
减徭役 (减轻人民负担)
推恩信 (落实惠政信义)
重命令 (重视朝廷号令)
(1)庆历新政(1043-1044)——宋仁宗时期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①“庆历新政”宗旨是什么?结果如何?
宗旨:整顿官僚队伍
结果:庆历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
“然而仲淹的政策,到底引起了绝大的反动。宋朝百年以来的种种的优容士大夫,造成了好几许读书做官人的特有权利,范仲淹从头把他推翻,天下成千上万的官僚乃至秀才们,究竟能‘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多少?……暗潮明浪,层叠打来。……于是谤毁行,朋党之论寖闻于上。”
——钱穆《国史大纲》
(2)王安石变法(1069-1085)——宋神宗时期
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② 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目的,措施是什么?
基本原则:
目的:
措施:
加强国家对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富国强兵
富国
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目的 富国 强兵
部分措施 青苗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保甲法 裁兵法
内容 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收取利息。 清丈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官府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民户抽一男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定期测试裁撤。
③ 结合学思之窗,小组讨论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材料一 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钱米,亦不减 二十万。
——《宋史》
材料二 元丰四年、五年 , 宋夏之间两次大战, 宋军中义勇、保甲约占一半, 这两场战争都以宋军败北 、死伤数十万人而告结束……
——吴巨洪《浅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材料三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刘挚《忠肃集》
评 价
积极: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局限:①强兵效果并不明显。
②在执行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引起争议,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材料一 王安石理财的关键是“抑豪强”,“使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实现国家对经济、财政的全面控制。这一点深得宋神宗支持,其强力支持是王安石变法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改革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
——熊光慈《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得失管窥》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四年之中,前法尚未真正落实和巩固,后法就接踵而至。……有些地方预支青苗钱是发放实物,而归还时却要求交纳现钱,由于物价上的差异,农民可能受双重损失;有些州、县以多贷款为有功,难免出现强迫贷款的情况。
—摘编自朱柏铭、郑备军《改革·经验·教训——王安石变法理财得失谈》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失败原因
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与破坏
②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
③改革涉及面广,头绪过多,且推行操之过急。
④宋神宗去世,失去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7. 王安石变法时期,免去东京各商铺承担供应官府需求的任务,改为缴纳“免行钱”,由官府用以购买所需物品。该项举措 ( )
A. 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B. 可防止市场物价波动
C. 体现了重农抑商原则
D. 杜绝了地方官吏腐败
针对训练
A
8. 王安石变法是“庆历新政”的继续,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却以“理财”“整军”为中心。这表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模仿庆历新政 B.实现富国强兵
C.加强经济控制 D.贯彻守内政策
B
四、南宋的偏安
思 考
快速阅读课文 P56,思考以下问题:
1、简单梳理南宋的发展脉络。
2、你如何看待岳飞之死?
1. 简单梳理南宋的发展脉络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1127年赵构称帝,
南宋建立,后定都临安
宋金之战,岳飞抗金
1141年宋金议和,
订立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
①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②南宋对金称臣;
③每年向金送“岁贡”
“世为侄国”南北对峙
2. 你如何看待岳飞之死?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史·岳飞传》
……从深层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岳飞是死于宋代文官集团的集体迫害。
——付月《宋朝的崇文抑武政策和岳飞之死》
高宗当然不可能将岳飞释放,因为第一,他怕和议没法坚持下去。第二,释放岳飞意味着当初的兴狱即为有意制造的冤狱……第三,他怕岳飞怀恨在心,留下后患。
——龚延明《岳飞》
岳飞之死,象征者宋朝立国以来确立的“崇文抑武”政策的回归。
9. 南宋初期的一首诗歌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
A.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
B.西湖景色的秀丽迷人
C.统治者的腐败和苟且偷安
D.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针对训练
C
10. 如图为画家刘松年绘于南宋初期的《晋文公复国图》( 局部),描绘了晋文公 (重耳) 流亡在外,历经坎坷险阻并最终回国即位的情景。这一作品 ( )
A. 反映宋人生活的艰辛
B. 显示山水画的神韵意趣
C. 具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D. 反映宋代言廷斗争激烈
C
本课小结
五代之弊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主专制
崇文抑武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王安石变法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南宋偏安
对辽
、西夏
三冗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