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2 17:2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清代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通过认识清代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13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
2
目录
疆域奠定
君权强化
3
危机初显
学习任务一:如何强化君权?
学习任务二:康雍乾时期巩固和开拓国家版图的措施?
学习任务三:嘉庆、道光年间的统治危机有哪些?
清十二帝
努尔哈赤皇太极
顺康雍乾嘉道咸
同治光绪宣统完
一、君权强化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
论财力,“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
论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白年时问里已不止翻了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
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
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拓展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学习任务一:如何强化君权?
“今天下大小事物,皆朕一身亲理”、“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
“朕自朝自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奏章,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雍正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
——乾隆
1、皇帝勤政,乾纲独断,大权独揽,事必躬亲。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康熙
时间 事项 时间 事项
04:00 起床、请安 13:00 会见臣工
05:00 早课 15:00 批阅奏章
07:00 御门听政 16:00 会见臣工
09:00 批阅奏章 17:00 鉴赏文物
11:00 经筵日讲 20:00 就寝
2、奏折制度
(1)含义
(2)特点
(3)作用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1)含义
(2)特点
(3)作用
特点:迅速、机密
明朝
清朝
(1)含义
(2)特点
(3)作用
奏折匣
年羹尧颇不喜尔,尔须加意防范,勿露破绽,被伊指摘。
——雍正帝给凉州镇总兵宋可的批示
通过奏折制度,清朝皇帝能够做到多渠道地了解下情,使不同等级、不同部门地官员进行复杂而秘密地互相监督,皇帝则从中充分施展权术,或进行“私人”教感情联络,或挑拨离间令臣下互相猜疑,对官僚地控制因而大为强化。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含义
(2)特点
(3)作用
作用: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3、中枢秘书机构——军机处
根本
直接
加强皇权的需要
处理西北军务
(1)原因
(2)职能
(3)性质
(4)特点
(5)影响
(1)原因
(2)职能
(3)性质
(4)特点
(5)影响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齐周华《名山藏副本》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职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1)原因
(2)职能
(3)性质
(4)特点
(5)影响
性质:中枢秘书机构
(1)原因
(2)职能
(3)性质
(4)特点
(5)影响
养心殿
军机处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
办事快捷
地处内廷,保密性强



(1)原因
(2)职能
(3)性质
(4)特点
(5)影响
影响:①提高行政效率
②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大兴文字狱
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的刑狱。
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将其革职。后又有人揭发他的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句,被认为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徐骏被判斩立决。
(1)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2) 影响:禁锢思想,摧残文化,维护专制。
思考:如何认识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的演变
秦朝 君主专制确立
汉朝 巩固
隋唐 完善
宋朝 加强
元 发展
明清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一省二院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
趋势:
影响: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积极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消极 专制易滋生腐败,阻碍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科技的进步。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1.(2023·北京高考·5) 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针对训练
C
2.(2022·湖南高考·5) 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 (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 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   )
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
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
A
二、疆域的奠定
学习任务二:康雍乾时期巩固和开拓国家版图的措施?
(一)边疆
1.措施
2.特点
东南
东北
西北& 北部
西南
中央
设立理藩院,掌管民族事务
1683收复台湾,1684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和内地统一建制)
1689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以法律形式明确领土主权
平定准噶尔叛乱
册封达赖和班禅;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治理;改土归流
1762新疆设伊犁将军
1.措施
2.特点
特点:
恩威并施,剿抚并用;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二)内地
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
(三)意义
北接西伯利亚
西跨葱岭
(今帕米尔高原)
东临太平洋
西北至巴尔喀什湖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南至南海诸岛
1.推动了边疆开发,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
2.推动了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
3.(2022·辽宁高考·6) 明清时期,一些谪戍东北的流人著书立说,教书授徒。如胡世宁谪成辽东沈阳卫,“尝侨寓广宁,训诲生徒,学者宗焉”;陈梦雷曾指导修订地方志,“诸公卿子弟执经问字者踵接”。这反映出流人 (   )
A.推动了东北民族融合 B.促进了东北文化发展
C.带动了东北人口迁徙 D.稳定了东北社会秩序
针对训练
B
三、危机初显
学习任务三:嘉庆、道光年间的统治危机有哪些?
1.经济危机
2.政治危机
3.外部危机
人地矛盾突出,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1.经济危机
2.政治危机
3.外部危机
政治腐败,贫富差距,阶级矛盾,农民起义。
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农民起义频发。
《庸庵全集》记录和珅被查抄的部分家产有: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个(1000两一个),小银元宝56600个(100两一个),银锭900万个,洋钱58000元,一米以上的珊瑚树11支……和珅贪贿财物合人民币约1620—1800亿元之间。
1.经济危机
2.政治危机
3.外部危机
1.经济危机
2.政治危机
3.外部危机
闭关锁国,中国逐渐落后世界,中西差距扩大。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二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清高宗实录》
1.经济危机
2.政治危机
3.外部危机
知识卡片——闭关锁国
禁止民间出海贸易,限制外商在华活动
含义:
原因:
①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②政治: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及西方的扩张
③思想: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盲目自大
1.经济危机
2.政治危机
3.外部危机
积极 初期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消极 不利于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影响:
中西差距扩大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4年,清朝建立
西方
中国
1689颁布
《权利法案》
1689《尼布楚条约》
1729设军机处
1757 一口通商
1765英国工业革命
1776《独立宣言》
1789《人权宣言》
17C、18C
启蒙运动
1793 马戛尔尼访华
1840鸦片战争
1796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
政治: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
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
科技:封闭性,重实践轻理论,重经验轻实验,落后。 (李约瑟难题)
思想: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理学僵化。
对外政策:海禁、闭关锁国
中西差距扩大
西方
中国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经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科学: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思想: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思想解放
对外:殖民扩张
4.(2022.6·浙江高考·6)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路绵延,联通中外。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   )
A.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B.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商品远销东欧、北非
C.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明清时期,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针对训练
D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