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
17
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史料实证:了解戊戌维新变法的背景和内容,运用史料分析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特点和历史意义。
2、唯物史观: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义和团运动,辩证的认识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并认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3、时空观念: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认识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列强侵华方式的不断变化加深。
4、家国情怀:认识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有识之士不断进行探索、抗争,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学习目标
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国殇引发民族觉醒
面对危亡,中国该如何何去何从?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一、戊戌维新运动
思 考
阅读课文 P2--4,自主思考以下问题:
1. 结合序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方面探讨戊戌变法的背景
2. 结合历史纵横和材料探讨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孔子”进行改革?
3. 简要叙述戊戌维新运动的过程
4. 依据材料和学思之窗,如何评价戊戌维新运动?
5.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探讨戊戌维新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1. 背景
① 结合序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方面探讨戊戌变法的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政治上: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上: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为维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
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登上了历史舞台。
① 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②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维新变法。
思想上:康有为、梁启超积极宣传维新思想。
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特点
②结合历史纵横和材料探讨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孔子”进行改革?维新派提出怎样的救亡主张?反映出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材料二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康有为
原因:(1) 减少变法的阻力;
(2)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3) 守旧势力强大。
主张:立宪法、开国会,三权鼎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特点:托古改制,即把宣传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3.戊戌维新运动过程
③简要叙述戊戌维新运动的过程
1895年
“公车上书”
01 序幕
02 开端
03 高潮
04 失败
1898年6月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戊戌政变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戊戌六君子”被杀于北京菜市口
光绪帝先后颁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4. 评价
④依据材料和学思之窗,如何评价戊戌维新运动?
材料二: 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又从这个运动的失败中再向前跨出一步。在黑暗的旧中国摸索的爱国者们,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
政治上,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经济上,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上,推动新思想的传播。(西方启蒙思想)
积极:
局限: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没有真正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特别是没有触及封建专制制度,难以在根本问题上进行变革。
4、失败原因
【合作探究】
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探讨戊戌维新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一 维新志土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脱离群众,缺乏社会基础
材料二 百日维新的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論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論令实行的就有175件。
封建势力的抵制;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急于求成、没有实效
(1) 客观: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
(2) 主观: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维新派没有严密的组织,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②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脱离群众。
③维新派变法策略比较激进,急于求成,某些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
1.(2022·全国甲卷·29)“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针对训练
B
2.(2023·湖南高考·6)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
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
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
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C
二、义和团运动
思 考
阅读课文 P2--4,自主思考以下问题:
1. 从义和团的揭帖中可看出义和团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 归纳义和团大事记,总结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3. 你对义和团的口号有何认识?
4. 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猪→天主
羊→洋人
1、原因
①从义和团的揭帖中可看出义和团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直接原因:反洋教斗争的兴起。
2、过程
②归纳义和团大事记。
“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
——《上谕》1899年11月28日
“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乃各督抚奏称,信其邪术以保固,亦不谅朝廷万不得已之苦衷.”
——《上谕》1900年6月26日
“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划除不可。严行查办,务净根株。”
——《上谕》1900年9月7日
1898年冬
1899年底
1900年6月
1900年9月
山东开始兴起,提出“扶清灭洋”
清政府先抚后剿,运动转向直隶
清政府招抚,义和团控制京津
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失败
“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
——《上谕》1899年11月28日
“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乃各督抚奏称,信其邪术以保固,亦不谅朝廷万不得已之苦衷.”
——《上谕》1900年6月26日
“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划除不可。严行查办,务净根株。”
——《上谕》1900年9月7日
剿
概括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态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什么后果?
抚
剿
结果:义和团运动失败,清政府丧失民心
3. 口号
③你对义和团的口号有何认识?
扶清灭洋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进步性:具有爱国的性质。能够争取爱国官兵,动员民众反帝。
局限性:盲目排外;放松对清政府反动统治的警惕。
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反动本质认识不清,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西方先进文明混为一谈。
材料一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山东义和团民谣
材料二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④ 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3.赫德说:“义和团之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矣。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之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这反映出他认识到( )
A.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 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C.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 D.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
针对训练
A
4.(2021·重庆高考·7) 1900年9月,上海一家外国报纸评论说:“中国的被发现,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如果上海不是在1842年,而是在1742年就被占领,那么,今天就不会有义和团……不会有过去几个月里面中国所蒙受的永恒耻辱。”这一观点( )
A.深刻地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源
B.全面评价了西方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C.大肆渲染中国的闭关锁国而否定其近代转型
D.片面宣扬西方的文明而掩盖了其侵略的实质
D
三、八国联军侵华
思 考
快速阅读课文“八国联军侵华”,思考以下问题:
1. 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是什么?
2. 简单叙述八国联军侵华的大事。
3. 东南互保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
八国联军监斩中国官员
1. 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① 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是什么?
2. 过程
②简单叙述八国联军侵华的大事。
廊坊阻击战
天津保卫战
1900.06.10
1900.06中旬
1900.06.21
1900.07.14
1900.08中旬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廊坊阻击战
天津保卫战
1900.06.10
1900.06中旬
1900.06.21
1900.07.14
1900.08中旬
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
天津陷落
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出逃西安,下令铲除义和团。
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遍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
——《庚子大事记》
八国联军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
廊坊阻击战
天津保卫战
1900.06.10
1900.06中旬
1900.06.21
1900.07.14
1900.08中旬
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
天津陷落
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出逃西安,下令铲除义和团。
八国联军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
俄国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3、“东南互保”
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和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
东南互保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
①削弱了全国抗击侵略的力量,不利于国家统治;使南方免遭战火
② 体现地方大臣政治事务上的独立性,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为清朝灭亡埋下伏笔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与前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相比。主要不同在于
( )
A.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获取在华特权 D.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针对训练
B
6.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 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B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
思 考
快速阅读课文“民族危机的加深”,思考以下问题:
1. 归纳概括《辛丑条约》的内容并分析其危害。
2.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 总结列强的侵华方式和趋势有什么变化?
《辛丑条约》签订
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 11 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归纳概括《辛丑条约》的内容并分析其危害。
项目 主要内容 主要危害
惩办
赔款
划界
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 ,本息共计约9.82亿两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 各国可派兵驻守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项目 主要内容 主要危害
驻军
双禁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列强的侵华方式和趋势有什么变化?
01 开始
02 加深
03 大大加深
04 完全沦为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签订《天津条约》《北约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00年至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列强同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②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
③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④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列强侵华方式的不断深化
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③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列强侵华趋势
7.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
A.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
B.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C.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
D.英法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圆明园文明遗产
针对训练
B
8. (2023·湖南高考·7) 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
A
课堂小结
1901 和 2021 都是辛丑年,但中国已不是原来的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