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
26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共八大会场
庆祝粉碎“四人帮”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了解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1、时空观念:通过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探索建设道路的对比使学生感知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和执着。
2、史料实证:结合史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史实,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曲折发展的特点。
3、唯物史观: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4、家国情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感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培养学生珍惜国家建设成果和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
(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1956年4月初,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苏共二十大我们得到的教益,“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主义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吴冷西《忆毛主席》
学习聚焦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伟大成就。
史料阅读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此在理论上做了怎样的探索?
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此在理论上做了怎样的探索?
从仿效苏联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标志中共以苏为鉴,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1、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
(1) 时间:
1956年
(2) 背景:
(3) 内容:
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
② “一五”计划建设即将完成
①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阶级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 提出了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矛盾,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实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 意义: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2. “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起到了什么作用?
1956年
时间:
内容:
作用:
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
是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的提出,起了什么作用?
时间:
内容:
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
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作用:
A. 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B. 使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
良好的主观愿望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1.(2023·山东高考·8) 1956年,毛泽东在淡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 )
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 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针对训练
A
2. 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做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C
(二) 探索中失误
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说明了什么?又是如何进行实践的?造成了什么后果?
经济领域出现“左”倾冒进错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实践
工业上,“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农业上,“以粮为纲,农业跃进”
(1) 大跃进—发展生产力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特点:高速度、高指标
(2) 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原则。
特点:一大二公
后果:1959—1961年,发生了严重经济困难。
(三) 纠正错误 政策调整
面对失误,中共中央是如何进行政策调整的?取得了什么成果?
1、“八字方针”
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主要是指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是政治和认识根源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2、召开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北京)
比较系统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3、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1964年)
成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总结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你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 经济建设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3)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 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经验教训: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4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双百方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整风运动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全国反右派
斗争扩大化
八字方针
七千人大会
三年经济困难
正确的探索
失误
3. 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多代表会议上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公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中国在“赶超”思想指导下的直接后果是 ( )
A. 制定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B. 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进行改造
C. 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发动“文化大革命”
针对训练
C
4.(2022·湖北高考·9) 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D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问题思考
快速阅读课文“文化大革命”,思考以下问题:
1. “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
2. 以时间顺序,简要梳理“文化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3. 十年“文化大革命”带来了哪些危害?如何评价它?从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1、原因
“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
(1)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 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不断发展。
2、过程
以时间顺序,简要梳理“文化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1966年春夏
全面发动
1967年初
“一月风暴”
全面夺权
1969.4
中共九大
1971.9
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政变
1972年
周恩来批判极左思潮各项工作出现转机
1975年
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形势明显好转。
1976.9
“四人帮”
加紧夺权
1976.10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十年“文化大革命”带来了哪些危害?如何评价它?从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3.“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危害
民主法治遭受破坏;
社会秩序陷于混乱;
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基本人权遭到践踏;
文艺事业遭到摧残;
4. 评价
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经验教训:
(1)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注意:“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而“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有两大领域的成就:一是外交领域,二是科技领域。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对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就。
8. 1975年7月17日,党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出,3个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74 年增长4.6%。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 B. 国家工业政策的推动
C. 邓小平进行大力整顿 D. 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高涨
针对训练
C
9. 1974年,我国铁路运输严重堵塞,当年全国货运量只完成计划的92%,比1973年少运货物4321万吨。但是到1975年4月底,堵塞情况严重的几个铁路局就已经全部疏通,全国20个铁路局中有19个超额完成计划。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 ( )
A. 二五计划取得显著成效 B. 过度依赖苏联援助
C. 浮夸风气有增无减 D.政治局势影响经济建设
D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成就
梳理50—70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伟大的建设成就?具有什么意义?
学习聚焦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领域 建设成就
工业
国防
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
逐步建成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人造卫星
领域 建设成就
农业
教育 医疗
外交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 (杂交水稻),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育事业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
打开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2、意义
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 先进人物
这一时期涌现出哪些先进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什么精神?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两弹元勋”邓稼先
“航天之父”钱学森
“铁人”王进喜
“地质之光”李四光
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
学思之窗
20世纪6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为什么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
为什么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
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国际霸权主义的巨大压力,党和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培育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种在与自然灾害和物质匮乏斗争中形成的鲜明的时代精神,直到今天仍然鼓舞着人们奋勇前行。
4.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
结合材料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原因:中美两国共同的诉求
(1)美国方面
①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②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③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2)中国方面
①是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需要。
②是应对苏联的威胁的需要。
③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
影响:
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次同中国建交的高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10.(2022·江苏高考·10)赵国明《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 (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 (美国) 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
A.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 B.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
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D.反对“双重代表权”案
针对训练
D
11.(2021·江苏高考·10) 东北机器制造厂尉风英曾被授予“毛主席的好工人”称号。她回忆:“在五六十年代,大搞技术革新时,我们简直入了迷、着了魔。从1953年到1965年这12年的时间里,我共实现技术革新177项。”他们的技术革新 ( )
A.是为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B.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
C.提高了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 D.有利于东北经济的均衡发展
B
12.(2020.7·天津高考·9) 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 )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 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
A
13.(2023·浙江高考·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是 ( )
A.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
B.我国交通事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
C.“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激发广大人民自主创新的见证
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A
课堂小结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人造卫星
杂交水稻研发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4 1966 1971 1972 1976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双百方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整风运动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全国反右派
斗争扩大化
八字方针
七千人大会
原子弹成功
三年经济困难
失误
“文化大革命”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