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2 17:4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8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国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
1、史料实证:通过对改革开放成果的视频和图片的解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2、唯物史观: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的学习,认识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从而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以巨大提升。
3、历史解释:通过学习“一国两制”的内涵和实践,分析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意义。
4、家国情怀:了解不同领域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目标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问题思考
阅读课文 P2--4,自主思考以下问题:
1. 归纳总结20世纪80年代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2. 归纳总结20世纪90年代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3. 归纳总结21世纪初期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4. 如何认识国家取消农业税的意义?
(一)20世纪80年代
归纳总结20世纪80年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1984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1990年“七五”计划 (1986-1990年) 完成,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
3、科学技术多个领域取得新成就。
4、重大工程建设:1991年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银河-I”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二)20世纪90年代
归纳总结20世纪90年代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es) 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1、我国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一系列重大斗争的胜利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党中央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出口,从多方面拉动经济增长。1997年以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外贸出口也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大幅回升。中国兑现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在克服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
——《中国共产党简史》
抗洪抢险斗争:1998年夏,我国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在同洪水的搏斗中,党和人民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彻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2、2000年“九五”计划(1996-2000年)完成: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高性能
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封锁
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
4、重大工程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一批重大工程捷报频传。
(三)21世纪初(到2011年)
归纳总结21世纪初期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1、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国家战胜非典疫情 (2003年),夺取汶川抗震救灾胜利 (2008年),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8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3、国家出台一系列改善民生措施: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思考点:如何认识国家取消农业税的意义?
告别田赋鼎
提示:
① 取消农业税,是完成农村税收制度改革的一大飞跃,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② 是一场继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三次真正意义上的伟大革命,它标志着我国结束了几千年按田亩、产量、人丁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历史。
③ 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 农业税免征,标志着我国农业在发展阶段上完成了一大转折。
4、科技领域的成就:
(1) 重要学科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
“神舟七号”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
“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
(2) 到2011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1.(2023·海南高考·9)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
A.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
B.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
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
针对训练
D
2.(2023·北京高考·9) 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此后,“村村通”在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领域陆续展开,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 (  )
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D.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A
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问题思考
快速阅读课文“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思考以下问题:
1. 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2.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一国两制”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实践?
4. 港澳回归有什么意义,原因是什么?
5. 港澳回归后,中央政府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港澳经济繁荣。有什么意义?
6. 梳理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问题由来
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①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香港岛;
②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
③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16世纪中期,葡萄牙殖民者开始长期占据。
(1) 香港问题:
(2) 澳门问题:
(3) 台湾问题:
解放战争后,国民党败逃台湾。
思考: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台湾问题
港澳问题
内政问题
内部解决
历史遗留问题
外交途径解决
2、“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
(1) 提出
一国:
一个中国
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原则性
两制:
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灵活性
两种社会制度
(2) 实践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港澳回归有什么意义,原因是什么?
意义: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原因: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群众基础: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其他因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3) 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促进港澳经济繁荣
港澳回归后,中央政府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港澳经济繁荣。有什么意义?
① 中央政府严格按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
②深化内地与港澳的交流合作
措施:
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关于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促进内地与港澳之间的货物、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实现了港澳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扩大人民币在香港、澳门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
意义:香港、澳门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
3、两岸关系的进展
梳理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九二共识”
《反分裂国家法》
“汪辜会谈”
1992年11月
1993年4月
2005年3月
2005年4月29日
2008年12月
1979年元旦
《告台湾同胞书》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反分裂国家法》
“汪辜会谈”
胡连会
“三通”实现
1992年11月
1993年4月
2005年3月
2005年4月29日
2008年12月
1979年元旦
4、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①历史依据:
②根本保证:
③正确政策:
④交流频繁:
⑤榜样借鉴:
⑥群众基础:
(1) 有利因素
(2) 不利因素:
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港澳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
两岸人民心向统一,大势所趋;
3.(2022·河北高考真题·10) 1982年4月,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阐述了中国政府对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6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调研小组,该小组拟定了十二条政策,其主要精神是恢复主权、制度不变、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为中英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基础。材料集中反映了(   )
A.香港问题是殖民侵略的产物
B.中英希望和平解决香港问题
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得到切实执行
D.中国初步形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具体方案
针对训练
D
4. 香港政府为庆祝回归十周年,推出了一首名为《始终有你》的主题歌。歌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香港能够走上“找对了”的“路径”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B.一国两制政策的高明
C.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英国对香港统治的力不从心
A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问题思考
快速阅读课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思考以下问题: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如何进行调整的?取得了哪些成果?具有什么意义?
2.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是如何构建全方位对外关系新格局的?
3. 21世纪的外交总体布局是什么?取得怎样是成就?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外交政策的调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如何进行调整的?取得了哪些成果?具有什么意义?
目的: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依据:
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论断
内容:
① 中国主张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富贫、强弱一律平等;
② 中国决不称霸,也坚决反对任何霸权主义。
③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
④ 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借口,占领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
成果:
意义:
(1) 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中国外交得到全方位发展,一个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初步形成。
(2) 到1992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54个。
2. 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之交: 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是如何构建全方位对外关系新格局的?
(1) 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
这一时期,我国向国际社会提出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 …… 倡导并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
——《中国共产党简史》
(2) 同美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王伟烈士
(3) 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
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4)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5) 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001 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 进入21世纪(到2011年):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1世纪的外交总体布局是什么?取得怎样是成就?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总体布局:
外交成就
① 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周边关系取得突破。
② 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③ 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④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⑤ 从2009年开始,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
⑥ 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5.(2023·浙江高考·8) 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 (   )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二十国集团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针对训练
C
6.(2023·山东高考·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C
课堂小结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外交政策调整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
“一国两制”的实践:港澳回归
两岸关系的发展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
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反之它又会进一步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