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课时作业2 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
3.2 原子结构
1. 基础作业 素养达标
2. 能力作业 素养提升
3. 创新作业 素养拓展
1.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
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
A.49 B.115
C.66 D.164
A
2.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A
3.日本政府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核污染水中含有氚、锶、铯等放射性元素。已知某种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核
外电子数为38,则该锶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2 B.38
C.50 D.88
4.下列微粒中,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的是( )
A.Al3+ B.OH-
C.SO2 D.Cl
B
B
5.相同质量的铜、镁、铁、锂四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铜 B.镁
C.铁 D.锂
6.2024年4月20日,我国首次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碳-14指的是核内有6个质子、8个中子的原子。下列有关碳-14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对原子质量为12 B.质量比碳-12原子大
C.核外电子数是14 D.该原子是静止不动的
D
B
7.如图是钾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的微观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D
A.钾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过程中,氯原
子失去电子
B.氯原子和氯离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一个钾离子比一个钾原子多一个电子
D.K+和Cl-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8.原子变成离子后,一定会引起改变的是( )
A.化学性质 B.原子核质量
C.电子层数 D.质子数
9.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
A.32m B.2m
C.3m D.不能确定
A
B
10.M元素常为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值是___________,M元素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
元素,它容易__________电子,形成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
20
金属
失去
阳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离子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其符号可
表示为__________,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下列_______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A B C D
D
S2-
C
11.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
A.Cl B.S2-
C.
D.
D
12.植被丰富的公园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
成负氧离子()。下列关于与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与O2的化学性质不同
B.与O2的电子总数不同
C.与O2的质子数不同
D.与O2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相同
C
13.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乙原子与碳原子的质量比为c∶
d,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A
14.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
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
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A
15.O表示该氧元素的原子有8个质子和(16-8)个中子,O是O的一种同位素,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现有两个容器,分别充满N、C、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两个容器中分
别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含物质的质量和质子数相等 B.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
C.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和原子 D.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和中子
C
16.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若x=12,当y=___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y=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
(3)若x-y<10,则该粒子是一个_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
S2-
阴离子
17.从镍氢电池到锂电池,再到钠电池、钾电池,科学家在不断提升电池的性能。
(1)金属失去电子后形成___________离子,
锂、钠、钾等原子很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
(2)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
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如图是锂、钠、钾
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
最短的是___________电池。
阳
钾
18.阅读教材67页图3-12,仿照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试着画出氯化镁形成的过程。(共18张PPT)
1 分子的基本性质
3.1 分子和原子
1. 基础作业 素养达标
2. 能力作业 素养提升
3. 创新作业 素养拓展
1.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
“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一事实的一句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 B.楼台倒影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2.在高原旅游时,导游建议年长者带上罐装的压缩富氧气体。下列关于
压缩富氧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分子变小 B.分子之间间隔减小
C.分子停止运动 D.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
B
3.学习化学要善于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下列对事实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
选项 事实 认识
A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 50 L水和50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4.A、B两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按如
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B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氨分子之间有间隙
C.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氨分子易从水中跑到空气中
5.“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
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水分子间隔增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
D
6.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独特的石英砂峰林地貌著称,有“天然植物园”“动物王国”之称。下列对其景色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春天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夏天云消雾散: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C.秋天层林尽染: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冬天凝霜结冰:水分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D
7.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具有密度高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小分子团水中的分子静止不动
B.小分子团水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C.小分子团水比普通水分子间的间隔小
D.小分子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分子体积变大
C
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T形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完成下列实验。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
中,3 min后观察到ab段滤纸条先变红。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
条,微微加热试管,发现ab段滤纸条更快变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气球是为了缓冲管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B.实验一和实验二对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
率加快
C.实验一能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
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如果将试管放入冰水中,湿润的酚酞滤纸条不会变红
D
9.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
B.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A
10.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
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A
11.借助便携式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性质实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
下列根据实验和结果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图1
图2 三种情况下氧气体积分数变
化的对比
( )
A.实验(a)中,曲线缓慢下降,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对比实验(a)和(b),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对比实验(a)和(c),说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其分子更易向下运动
D.对比三个实验,说明改变温度比改变瓶口方向更有利于分子向外运动
图1
D
12.从化学发展史来看,原子、分子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与化学家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古希腊原子论——道尔顿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原子分子学说的发展。请同学们选择一个阶段进行了解,并与同学们交流。
略(共21张PPT)
课时作业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2 原子结构
1. 基础作业 素养达标
2. 能力作业 素养提升
3. 创新作业 素养拓展
1.为纪念门捷列夫,101号元素被命名为“钔”,一种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101,中子数为157,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56 B.101
C.157 D.258
2.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会释放一种不带电的微观粒子,这种微观粒子是
(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B
B
3.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数值是( )
D
A.2
B.4
C.6
D.8
4.2024年2月21日消息,我国科学家发现并申报的新矿物“铈钽易解石”命名获得了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批准通过。铈原
子与钽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原子大小不同
A
5.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某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核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A
6.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D.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B
A B C D
8.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
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C
9.氚属于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
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A
10.人类不同阶段认识原子的模型示意图如下,其中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对认识原子起到了关键作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的认识
B.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C.“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的质量很小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C
11.下列有关氢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B.氢原子的原子核里只有一个质子
C.氢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氢原子失去电子后,剩下的只是原子核
C
12.“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含有大量安全无污染的核聚变原料He-3(如
图所示)。下列关于He-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e-3是一种新元素
B.He-3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电子
C.He-3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D.He-3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和2个电子
D
13.1909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后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
转几乎达到180°。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核不带电
D.原子核在原子中占的体积很大
B
14.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B.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C.该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C
1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几种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粒子是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___。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___。
(6)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___________。
(7)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
分子
原子
质子
分子、原子、中子
质子、电子
质子、中子
电子
16.以兴趣小组为单位调查原子结构演变的5个阶段。
略(共23张PPT)
课时作业2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
3.3 元素
1. 基础作业 素养达标
2. 能力作业 素养提升
3. 创新作业 素养拓展
1.小明从某矿泉水标签看到,该矿泉水中的主要矿物质成分有钙、钾、
锌、氟等元素,他写出了这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其中正确的是( )
A.钙CA B.钾K
C.锌zN D.氟Fe
2.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的是( )
A.P B.N
C.2H D.O
B
A
3.硅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广泛存在于岩石、砂砾、尘土之中。下列
有关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硅是金属元素
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8
C.硅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
D.硅的原子序数为14
4.钛合金被认为是最适合制造饰品的未来金属,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
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钛是金属元素
B.符号“Ti”可表示钛元素、一个钛原子
和金属钛
C.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D.钛原子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得到电子
D
5.如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共有4种元素
B.若丁表示相对稳定结构,则m=7
C.乙表示阳离子
D.丙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B
6.元素周期表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表格。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
B.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碳的原子序数为12.01
D.质量相同的硼、碳、铝三种单质中,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铝
B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表中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元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硫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失去
(4)11~18号元素在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相同。
电子层数
8.元素观和化学观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观点,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某元素的核电荷数一定大于该元素形成阳离子时的核外电子数
B
9.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A.若该粒子为原子,则x=10+y
B.若x<10+y,则该粒子可能为S2-
C.若该粒子为原子且y≤4时,该粒子一定为金属元素
D.该粒子对应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
10.如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错误
的是( )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X表示氧元素
B
11.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
19.00
20
(2)B和___________(填“A”“C”或“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3)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上述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D微粒中x=___________。
C
得到
非金属
Cl-
8
12.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_种元素。
(2)A、B、C中可以得电子变成原子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三
A
(3)D粒子中 x 的值是___________。
(4)E中一个银原子质量大约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___________倍。
A B C D E
8
9
13.根据课本附录中的元素周期表,以小组为单位自制一张创意元素周期表,并简单说明依据。
每一个圈代表一个周期,每一列代表一个族。(共11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 知识体系构建
2. 易错易混辨析
一、基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成分
二、基于微观粒子视角认识物质成分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三、基于宏观和微观视角辨识物质成分
从宏观和微观视角辨识“氧气”的成分:
1.氧气由___________组成。
2.氧气由___________构成。
3.每个氧分子由_____________构成。
氧元素
氧分子
2个氧原子
四、认识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思路与方法
1.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
2.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 )
3.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
4.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5.只有分子、原子才能构成物质。( )
6.热水瓶的瓶塞常常被冲开,是因为受热时分子的体积变大。( )
×
√
×
×
×
×
7.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
8.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
×
×
9.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为质子数与
中子数之和。( )
10.水、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钠元
素、硫元素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11.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12.3个氧原子可表示为O3。( )
13.过氧化氢和水中的组成元素相同。( )
1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在周期表中的同一个族。( )
15.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
√
√
×
×
√
×
√(共17张PPT)
跨学科实践活动作业2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
1.在如图所示的原子模型中,a是(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D
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孙、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
的过程。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
①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②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③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④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3.小明班级开展了分子模型项目化评比活动。以下是分子模型评价量规:
分子模型评价量规
评价 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模型大小 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原子模型体积越大 各原子大小相等 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原子模型体积越小
分子模型评价量规
评价 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原子样式 分子中各原子数量之比正确且容易区分 分子中各原子数量之比正确但不容易区分 分子中各原子数量之比不正确
含原子种类 4种(≥2即可) 3种(≥2即可) 2种(≥2即可)
模型成本 废物利用 材料便宜 材料昂贵
(1)老师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原子样式”等级为“优秀”,
请据此推测苯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根据评价量规,请你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成本”等级
是否为“优秀”,若“是”,请给出理由;若“否”,请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新买的橡皮泥制作成了苯分子模型,内部6个碳原子由蓝色橡皮泥揉捏而成,外面6个氢原子由黄色橡皮泥揉捏而成。
C6H6
否,用废弃的橡皮泥进行制作
4.探秘原子结构
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___________,提出原子是可分的,并提出原子模型,如图所示。
电子
(2)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预期这些α粒子会毫不费力地击穿金原子,到达对面的探测板上,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①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四条运动
轨迹中不可能出现的是______(填序号)。
②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原子中心
有一个结构(原子核),它具有如下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质量大,体积小,带正电
(3)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常用方法。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质子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是235,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质子数为56的钡原子,并用如图模型定义该变化。
①235U原子中,电子数是___________。
②上述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 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
不是
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5.人类认识元素是漫长的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思维的碰撞。
物质的宏观与微观关系如图,请回答。
ⅰ.汞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青蒿素(化学符号为
C15H22O5)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ⅱ.核废水中含有的氚原子(内含1个质子和2个中子)属于___________(填名称)元素。
汞原子
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氢
(2)认识周期表和原子结构。
钪元素在周期表中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44.96是钪的_______________。
21
相对原子质量
6.探秘物质的构成
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1)原子的构成:汤姆孙、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利用___________法,然后进行推理,再用原子模型来表征原子的内部结构。
实验
(2)分子的构成:十九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早期的分子学说,部分观点如下:
观点1:分子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化学方法可使它解离。
观点2:单质分子由相同种类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类原子组成。
观点3:分子大,原子小。
观点4: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原子质量总和。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①举例说明观点1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元素角度谈谈你对观点2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举例说明观点3的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氢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氯分子分解为氯原子,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结合成一个氯化氢分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氢分子比铁原子小
④原子、分子质量很小,为计算和使用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结合观
点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C.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与相对质量比没有必然联系
A(共19张PPT)
课时作业1 元素
3.3 元素
1. 基础作业 素养达标
2. 能力作业 素养提升
3. 创新作业 素养拓展
1.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
锌”等商品,这里的“钙、氟、锌”应理解为(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2.氧、碳、氢是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三种元素,这三种元素的本质区
别是( )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电子层数不同 D.原子质量不同
D
B
3.火星探测器测得火星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相同,这种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4.氧气(O2)、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常用
的消毒剂,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分子 B.氧离子
C.氧元素 D.氧气
A
C
5.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放射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
子,它一定放射了(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离子
B
6.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
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元素 D.质子
C
7.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有毒气体甲醛(CH2O),其分子模型如图,下列有关
甲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醛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
B.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
C.甲醛分子含有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D.甲醛是由三种元素组成
A
8.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4种元素
B.①②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C.若⑤为原子,则x的值为16
D.②号粒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氢原子完全相同
D
9.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会运用这些概念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面请用“分子”“原子”“离子”或“元素”填空:
(1)水是由氢和氧___________组成的。
(2)酒精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3)汞是由汞___________构成的。
(4)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5)二氧化硫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元素
分子
原子
离子
原子
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
法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元素和氯元素的种类不同,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同
B.Al和Al3+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氧气能被液化储存在钢瓶中——分子的体积变小
D.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
11.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A.空气组成 B.原子结构
C.微粒与元素关系 D.地壳中元素含量
12.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用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
子。则Cl和Cl( )
A.属于同种元素
B.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
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
D.原子核内质子数目不同
A
13.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微观探析是化学学习的特有方式。
(1)日本已向海洋倾倒被福岛H-3核污染的废水,此举将长期严重污染太平洋,遭到许多国家的反对。H-3是一种核内含有2个中子的具有放射性
的氢原子,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H-3、H-2与H-1(即普通氢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B.H-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
C.H-3与普通氢原子相比,原子核外都有1个电子,
但含有不同的中子数
B
图1
(2)“天宫二号”使用的冷原子钟精度居于世界最高,三千万年误差小于1秒,制作该冷原子钟应用了铷原子。图2为铷离子结构示意图。
①m=___________,铷离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②铷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③原子在失去或得到电子变成相应的离子时,不会发生
改变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质子数 B.中子数
C.微粒的化学性质 D.微粒的电性
图2
37
Rb+
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相似
AB
14.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同学们理清不同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请同学们围绕“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这五个概念,构建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共15张PPT)
重难点集训作业2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
1.硒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富硒西瓜”中的“硒”是指
( )
A.硒原子 B.硒分子
C.硒单质 D.硒元素
2.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Mg B.Zn
C.Cl D.Ag
D
C
3.古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
“弄花香满衣”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4.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
A
D
A B C D
5.若用“ ”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能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D
A B C D
6.“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
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原子大小 D.分子间隔
D
7.我国科学家张青莲院士为测定铟、锌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图是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铟原子的结构示意
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铟属于金属元素
B.铟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49
C.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
D.铟易得到3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D
8.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 ② ③ ④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9.化学中宏微结合的思维方式会使我们认清本质。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
的是( )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夏天汽车轮胎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大
C
10.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 kg,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该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B
11.牙膏中常添加氟化钠预防龋齿。图中的①和②是氟元素和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两种元素不同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A B C D
(1)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9
22.99
(2)氟元素和钠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3)A、B、C、D中,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D粒子的符号
是___________。
① ②
A B C D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AC
Na+
12.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按要求答题:
(1)如图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具
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
BD
BC
②若E为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E表示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③某离子符号为R2+,其中含有18个电子,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
则R原子内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___。
(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二氧化
碳与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S2-
20
20
二氧化碳分子
分子构成不同
1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Na、Cl B.C、Be
C.F、Cl D.Cl、Ar
C
(2)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下列各组粒子中
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___。
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N和H2O
B(共22张PPT)
2 分子和原子
3.1 分子和原子
1. 基础作业 素养达标
2. 能力作业 素养提升
3. 创新作业 素养拓展
1.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C B.CO
C.CO2 D.O2
2.下列微粒的模型中,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的是( )
C
D
A B C D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下列带“气”的物质中含有大量氧分子的
是( )
A.食品保护气 B.水蒸气
C.天然气 D.空气
D
4.下图是某些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的“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
同的原子。则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C
A B
C D
5.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分子很大,原子却很小
B.分子是运动的,原子却是静止的
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却不能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却不可分
D
6.如图是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
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B.在化学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分子和汞原子
C.在化学反应中,氧原子和汞原子都发生了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氧化汞分子是最小粒子
A
7.在某密闭容器中,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 ”
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A.变化Ⅰ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在变化Ⅱ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C.变化Ⅱ中发生了分解反应
D.变化Ⅱ中保持不变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
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分子中有_______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_______个原子。
3
5
(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合理即可)
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合理即可)
9.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原子 D.氢元素
10.下列各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NaCl(氯化钠) B.H2O(水)
C.Fe(铁) D.CO2(二氧化碳)
B
C
11.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原子和分子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物质原子
B.分子原子物质
C
C.
D.原子物质分子
12.如图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由氯原子构成
B.该反应中氢原子和氯原子都发生了变化
C.氯化氢分子是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氯化氢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混合物
C
13.科学家用单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
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外力作用下才运动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C.“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D.“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C
14.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氢气燃烧并降至室温的微观示意图。
(1)从微观过程可分析出,变化Ⅰ的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
“化学”)变化,变化Ⅱ的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___。
化学
加压
(2)从宏观的角度看,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看,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分子是否发生改变
氢原子和氧
原子
(4)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分子的种类不变
B.分子大小不变
C.分子的数目改变
D.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5)根据上图能获得很多信息,写出一条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合理即可)
15.用橡皮泥和牙签制作“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和“氢分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