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教学目标
从修辞角度和写景手法角度揣摩品味《春》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1.从修辞角度和写景手法角度揣摩品味《春》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
1. 能够品味精美语言,学习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朱德熙先生曾这样评价作者:“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 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
辞藻。”
那在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从修辞角度和写景手法角度揣摩品味《春》语言之
美。
学习任务一: 自主品味语言·春风图
提示:品读语言的角度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
(2)用词(动词、叠词、副词等)
(3)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概括语段:通过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我们来看一看一个同学的赏析。
(1)“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PPT 从触觉角度,
运用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表达了
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气息 ”“青草味 ”“香 ”
从嗅觉的角度,突出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迎春的欢悦。
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
一般有五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 温暖、柔和
视觉:鸟安巢 欢悦
嗅觉:各种气息 芳香
听觉:鸟鸣、笛声 悦耳
归纳:作者通过触觉、视觉、嗅觉、听觉等多感官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
芳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习任务二: 结合学习第 5 段“春风图 ”的方法,小组合作赏析“春草 ”“春
花 ”“春雨 ”“迎春 ”等几幅图对应的段落,完成下面的表格。
同学们表格完成了吗?一起来看看
(1)春草图:拟人 一系列动词 ; 柔软纤嫩多密 喜爱
(2)春花图:拟人、比喻、多感官描写 虚实结合;
百花竞放 鲜艳芬芳 多而闪耀 喜爱
(4)春雨图:比喻 拟人 环境烘托 ; 细密轻柔绵长 喜爱
(5)迎春图:引用叠词 ; 充满活力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总结:朱自清凭借新颖奇特的构思、朴实隽永的语言,将修辞手法当作画家 绘画的“颜料 ”,全方位、多层次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修辞的妙用让
文章既具空灵的形象美,又有诗歌的韵味美。
学习任务三:重点品读各段中精美生动的语言
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
用“我喜欢 句,因为它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
天(景物) 的特点,表达了 感情 ”的句式,说说你的想法。
提示:从词语、句子、修辞等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位同学的分享:
例 1:“我喜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一句,因为它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一派喧闹沸腾的大好春色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之情。”
例 2:“我喜欢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句,我的理解是:“逼 ”字化被动 为主动,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草经春雨洗涤,青绿的程度之深,表现出春雨的滋润,
表达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齐读最后三段,完成任务四的两个问题。
(1)文章最后的三段,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修辞和拟人修辞
(2)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哪
三个发展阶段 这三个发展阶段的春分别有什么特点
初春——“新 ”(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开始)
仲春——“美 ”(百花争艳,景色动人)
暮春——“力 ”( 充满活力)
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合理运用重音和停连技巧。
(2)读出对春天由衷的赞美之情。
学习小结:
朱自清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春天,赞美、抒 唱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
幅风景画,一首春的赞歌!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又何尝不是处在生命的春天,切记“一年之计在于春 ”, 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所以,我们不仅要珍惜自然的
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不懈奋斗!!
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春》第二课时同步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