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大作》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大作》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0 21:0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大作》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意,熟读并背诵诗歌。
2.学习在比较辨析中探究和理解作者的强烈的报国之志、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报国志和爱国情。
2. 教学难点:
难点是在文本参读中,通过辨析地名和透视梦境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实现由一般感受到深度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 陆游年少博学,却遭遇排挤。中年为官,却壮志难酬。起起伏伏的人生转眼就到了1192年,这一年他已经68岁了,正因被贬闲居在家。某天深夜,一场风雨骤起,诗人触景生情,便创作了著名绝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感知
1.初解题意:从题目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显著信息?(时间、天气)
2.配乐朗诵: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词义疏通:
僵卧:躺卧不起,写尽了老人凄凉的处境。
不自哀:不哀伤。诗人把个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都暂且放在了一边。
夜阑:夜深,夜将尽。
风雨:一语双关,表面指自然风雨,喻指风雨飘摇的国家形势。
铁马:披着盔甲的马。
4.诗意感知:
我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狂风暴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根据诗意,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名副其实的”为国”之诗!
三、品读
诗人爱国之情是如何细腻的表达出来的呢?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教我们这样读诗:读诗第一件要事是养成细心的习惯,一语不苟,一字不苟,不放过题中应有之意,更不放过言外之意。下面我们在朱先生的指导下通过两个活动细细品读感悟。
活动一:辨析两个地名
这两个地名时:孤村与轮台。我们先来品读“孤村”。陆游之前的历代作者中,大多把偶然经过的地方叫做 “孤村”,而陆游常把自己定居的地方叫做 “孤村”,在其《诗稿》中使用数量竟然多达53例。这究竟是怎样的孤村的呢?孤村中的陆游是怎样的状态呢?
(1)从下面诗句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孤村”?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
岂是平生少亲友,略无人肯访孤村。(《秋思》)
(2)从下面诗句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陆游?
秋气凄凉雾雨昏,老书生病卧孤村。 (《夜坐忽闻村路报晓铁牌》)
粗绘大衣以御冬,黄粱黑黍身自舂。(《稽山农》)
看到了一个大雨瓢泼,如波涛汹涌的孤村,看到了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来往,异常孤独凄凉的孤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陆游,看到了一个老病缠身的陆游。
如此境况下的陆游还想着戍守轮台,轮台在哪里呢?请读注释。
(3)“ 戍轮台”能否改为“戍淮河”
观看唐、北宋、南宋地图;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
西汉武帝驻兵轮台,后轮台被匈奴夺取。可见,轮台和汉族兴亡的历史不能分开的,是一个具有高度象征性的地名。据诗题“尽复汉唐故地”可见,戍守轮台是一个作者心中振国强邦的标志。作者不说“戍淮河”,因为他有一个更远大的梦,那就是收复北方失地,梦想国家有朝一日能能恢复汉唐时的强盛。
(4)讨论:第一二句之间加个关联词,如何加?说明理由。
(虽然)僵卧孤村(但)不自哀,(仍然)尚思为国戍轮台。
意思果然更加明确了:虽然我身在江南孤村,但我依旧魂恋塞北故土。
一般来说,作为田园中的 “孤村”意象与 “轮台” 等边塞诗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似乎
不太和谐。本诗中陆游把萧条的 “孤村”和边塞的 “轮台” “铁马”大胆地结合起来,反衬效果更明显,在深夜暴风雨的背景下,其强烈的报国之心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个人。可以说,这是本诗创作的独到之处。
活动二:透视一个梦境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一夜,陆游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梦。下面请大家结合下来诗句,说说你对陆游之梦的有哪些发现和理解。
任务一:场面回放(“铁马冰河”是怎样一种征战场面?)
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陆游《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四首》)
交流明确:大雪之夜,铁马渡河,云梯攻城,势如破竹,敌军士兵望风披靡,如鸟兽散,何劳追逐,还是直接斩杀单于,祭我宝刀吧。
任务二:手法比较(三首诗在写“风雨夜”的表达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陆游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陆游《秋雨渐凉有怀元兴》)
交流明确:第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渲染了雨夜的凄凉和悲痛的氛围。这里的风雨是一种象征。第二句把风吹雨打看成铁马铮铮,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而本诗中“风雨”一语双关,通过风雨把现实梦境联系起来,自然巧妙,虚实结合,化作了满腔的爱国豪情。
任务三:基调判断(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感情?)
老病虽惫甚,壮气颇有余。(陆游《夜读兵书》)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交流明确:
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
虽主张抗金,但壮志难酬,孤愤难平;
虽年老多病,但挥戈杀敌,豪情犹在;
虽地位低微,但忧国忧民,责无旁贷;
虽逆胡未灭,但壮怀激烈,浩气凛然;
这首绝句言简意深,它呈现给我们的如冰山一角。我们要领略它更丰富的意蕴,就需要参照阅读更多的相关古诗。这是一种很高级的阅读方法,我们暂且可以称之为“放眼活参”。
四、深化
1.仿写深化:
结合你对陆游及其诗歌理解,尝试仿照郭沫若《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段落,为陆游写一段心灵独白。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2.引用深化: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钱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