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0 21:0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咏雪》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通过朗读培养语感。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体会古今汉语的不同。
3.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
教学重点: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通过朗读培养语感。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体会古今汉语的不同。
教学难点:1.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没枝没叶没人裁,一夜北风银花开,花儿随风漫天舞,天地山河全变白。"大家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吗?是雪。
雪花是严寒的冬天里自然所赠予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谢太傅的家庭聚会来看看谢家的才子才女是如何“咏雪”的吧!
二、正文
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素养目标: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通过朗读培养语感。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体会古今汉语的不同。
3.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
任务一:读
所谓文言文“三分诗书,七分朗读”,我们更应注重朗读。那么,课前的朗读任务大家完成得如何,谁来挑战一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几位都把字音读准确了,但节奏需要加强。
注意文中停顿处,我们来齐读一次
教师评价:同学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大家把握得很好,但文言文朗读讲究一个“咏”字,是要抑扬顿挫地读,我们刚才只能说是念,那么怎样才是抑扬顿挫呢
首先,大家要坐端正;其次,声音要洪亮,语速要缓慢,注意停顿的位置应以延长音的形式读出来。比如说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这只是不断地停顿而已。我来为大家示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跟着这样的感觉,以延长音的形式展示节奏划分处,注意突出抑扬顿挫之感。
我们再来齐读一次!(齐读)
教师评价:大家都有进步,但若想读出其中的韵味,必须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而文言文是我们现在不再使用的,在理解时会出现一些小小的障碍,重点就在于一些词语的转变。
任务二:译
那我们在理解文言文字词和句子时,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
1、结合课下注释。2、联系上下文,有根据的进行推断,比如说组词法、替换法。3、连词成句,调整语序,补充内容。 4、使用工具书。
讨论:根据以上方法,大家来翻译文章,并做好批注,同桌之间进行讨论,现在开始。
谁来挑战一口气译完所有重点字词呢?
同学们都挑战成功了,看来大家的讨论颇有成效,但有几个词语需要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第一处“儿女”课下注释有写到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而我们现在是指儿子和女儿。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也称为古今异义。古代汉语中有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词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这因为汉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词语的意义都发生了变化。第二处“文义”是指文章的义理,这是因为古代汉语中有大多为单音节词,一个字表示一个词。而现代汉语至少两个字才称为词,所以我们可以用拆字组词法来理解,掌握了这个方法。我们可以一起来理解一下讲论,讲就是讲解,论就是讨论,所以“讲论”是指讲解讨论。
理解重点词语之后,我们来翻译句子,从这列开始,每人一句。
这位同学的翻译有些不通顺,一起来完善一下!“白雪纷纷何所似”中“何所似”,课下注释有解释“像什么”,其中“似”是像,“何”是什么。 按照普通话的语序是“所似何”。由此可以看出,不仅古今词义有所区别,语序也是有所不同的。一起来译“纷纷扬扬的白雪想什么?”下位同学在翻译“撒盐空中差可拟”时,也要注意语序上的调整,翻译成“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在翻译“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时,需要思考“谁是谢太傅兄长谢无奕的女儿?” 我们都知道是谢道韫,但在翻译时往往会漏掉,因此大家注意要补充上。一起来翻译“ 谢道韫是谢太傅兄长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因此翻译时,大家不仅要考虑古今汉语的不同,还要符合现代汉语的特点。对于这些,同学们可以先稍作了解,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掌握。理解文言文内容之后,我们再来齐读一次,注意读出韵味,读出抑扬顿挫之感。
任务三:品
“咏”还有一个意思—用诗词等来描写,所谓“咏雪”,用诗词来描写雪。本文描写雪的句子重点就在对话,我们先来看。“公欣然曰”我们在读的时候就应该读出高兴的心情,这问句是升调还是降调?是升调。一起来体会一下“白雪纷纷何所似”?
第一位回答的是谢朗,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回答是怎样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脱口而出的,语速稍快,而且有些不自信。哪里体现不自信?“差可拟”,所以我们应该读出没有底气的感觉。齐读一次“撒盐空中差可拟”。而谢道韫对自己的回答是很自信的。“未若”体现自信之感。齐读一次“未若柳絮因风起”。
现在我们具体来看,两个孩子是用什么样的诗词形式来描写雪的?运用两个比喻。
那这两个比喻哪个更妙?又妙在何处呢?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重点讨论妙在何处。
他认为谢朗的回答好:从颜色上看,盐的颜色与雪相似,都是雪白的;从形态上看,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将当时“雪骤”的场景展现地淋漓尽致。由此看来,谢朗更注重形态上的相似。
有不同的意见吗?这位同学认为谢道韫的回答更好,将雪比作柳絮因风而起,写出雪的轻盈飘舞,而且由雪想到了春天飘飞的柳絮,给人一种春暖花开之感。由此看来,谢道韫这更注重神态上的相似。
那我们的观点是这样的,谢太傅又有怎样的观点呢?同学们都认为谢太傅认可谢道韫的回答,从谢太傅“大笑乐”的反应来看,认为“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好。那作者呢?作者也是认为谢道韫的回答更好,文章结尾交代了很关键的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作者并未直接表现对谢道韫的欣赏,而是通过交代她的父亲和丈夫是谁,含蓄表明了对谢道韫的赞扬。
那么后人又是怎样评价的呢?后人也倾向谢道韫,更用“咏絮之才”来形容她,进而形容那些有才气的女子。宋代苏轼说道:“渔蓑suo句好 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三字经》中也写到:“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这足以体现后人对谢道韫的赞颂。
而且她还与汉代的班昭、蔡琰yǎn齐名。她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她持刀杀敌,义正词严,从敌将手下全身而退;她素颜素服,坦然待客,赢得他人敬服...由此可见,她的巾帼不让须眉。
大家还能说出用比喻描写雪的诗词吗?
我们都知道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与岑参同朝代的诗人,韩愈在《春雪》写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元朝诗人,华幼武也在他的诗作《春雪》中写到“剩喜漫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这与谢道韫的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将雪比作春天的事物,将才情融入其中。文学注重意蕴,这已达成共识。然而与这些大文豪相比,谢道韫说出这句诗词的时候就有七八岁。可见,她绝对是位才女,拥有着独特的魅力。除了谢道韫,谢朗也与他的兄弟并称为“四才子”,谢氏一族,还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谢眺。
任务四:悟
如此看来谢氏一族绵延数千年,且人才辈出。 那么大家有没有很疑惑,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从文章中一探究竟吧。
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雪骤之时,谢氏一族吟诗作对,说明这个家族有书香文化气息。从“公欣然曰”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子辈亲密无间的感情。从谢安“大笑乐”并没有让胡儿难堪,可以看出他在讲论文义时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室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那么大家用几个词语来诠释一下谢家的家庭氛围是怎样吧!是和谐的、高雅的、欢快的、良好的家庭氛围。
谢安的提问是对诸人想象能力的考验,想象力的活泼表现出创造力的活泼。对白雪的比喻重要的,不在于比拟的相似性,而在于给人 在心理感受上所带来的快乐和美感。
--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咏雪的故事内容,更感受到了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智和浓厚的书香家庭氛围。希望大家在今后学习文言文、学习文学的过程中,也能借助于此,使我们的生活也充满雅趣和诗意。
四、板书设计
咏雪:咏才情
咏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