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考点大通关】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八年级物理上册精讲精炼 学案(原卷+答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考点大通关】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八年级物理上册精讲精炼 学案(原卷+答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21 15:30:2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学案 | 物理学科
教科版8年物理上册单元考点大通关学案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目录
学习目标
单元归纳
单元实验总结
典例精讲
对点演练
1.认识科学探究工具的名称及用途,知道科学探究的六要素.
2.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
3.知道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4.理解控制变量法,知道如何进行科学测量。
知识点1:认识常用测量仪器
1. 实验室 是科学探究的基地, 实验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2. 测量 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也是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实验的结果要通过测量才能得到。
3. 仪器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认识各种仪器,初步了解仪器的 使用规则 ,是为 设计实验 、
选择器材 打下基础,请写出下列常用测量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名称: 刻度尺 名称: 天平和砝码 名称: 机械秒表
用途: 测量长度 用途: 测量质量 用途: 测量时间
4.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可能有不同的 精度 、不同的 规格 和不同的 使用方法 ,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
知识点2:长度及其测量
1.测量: 将待测量与公认的基准进行比较的过程叫做测量 。公认的基准是 一个单位 。
2.长度的基准是 米原器 —— 国际上测量1米的基准 。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基本单位: 米(m) 。
常用单位: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单位换算:
1km = 103 m 1dm = 10-1 m 1cm = 10-2 m
1mm = 10-3 m 1μm = 10-6 m 1nm = 10-9 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前(三看): 零刻度线 、 量程 、 分度值
(2)使用时(三放):
① 刻度尺沿着被测边放
② 零刻度线与被测边的一端对齐
③ 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挨被测边放
(3)使用后(三会):
①会看:读数时视线要 正对刻度线 .
②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
③会记: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知识点3:误差
1.长度测量数据分析:E.g.物理教材的宽度: 184.3 mm
(1)请写出此测量结果的准确值 184mm ,估读值 0.3mm 及此刻度尺的分度值 1mm 。
(2)分析结果
①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 分度值 决定的
②最后一位 估读值 ,不可能估读得非常准,所以会产生 误差 。
2.误差和错误
(1)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叫误差.
(2)产生原因: ①估读不准 ②仪器不精 ③方法不佳 .
(3)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②换用更紧密的仪器 ③改进测量方法 .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消除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知识点4:测量时间
1.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 秒表 测量时间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秒 ,符号是 s ,
常用单位还有 小时(h) 、 分钟(min) 。
换算关系是: 1h=60min 1min=60s 1h=3600s
3.按动 转柄 ,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按 复位键 则回零。
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停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它的量程是 0-15min (2)它的分度值 0.1s
(3)怎样开始计时 怎样停止计时 怎样调零?
按动转柄开始计时,再次按动转柄停止计时,停止计时后,按复位键指针归零
4.机械秒表的读数:
在读数时,先读出 分针 表盘上指针所通过的 分钟 数(按整数读);再观察小表盘上的指针有没有超过两数字之间的半分钟刻度线,若不超过,则大表盘按照 小数 读数,若超过,则大表盘按照 大数 读数。
知识点5:科学方法及测量要点
1.控制变量法: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影响探究问题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因此设计和进行实验过程中先 改变其中一个影响问题的因素 ,而 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
2.科学测量要点
(1)合理选择测量仪器
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这是选择仪器的重要依据。如果量程太小,就 不一定能测到想要测量的量 ,如果量程太大,其相应的分度值一般也会较大,使 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因此要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2)正确操作与读数
测量仪器使用前,一般应先把指针调到 零刻度线 ,这个过程叫做 调零 。然后按照仪器的操作规则正确操作,一方面能较准确的测出要测量的物理量,另一方面也不会损坏实验仪器。如果不能调零,要记录 初始数值 ,进行修正。
(3)科学处理数据
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处理数据。不能编凑数据,实事求是;有些量要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这样误差小;观察数据的特点和规律,根据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3.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可以用 方格法 ,且格越小测量的准确度越 高 。
(2)操作方法:把物体放在 方格纸 上,在上面描下它的 轮廓 ,数一下图形中包含的 方格数 ,对不满一格而大于或等于半格的都算 一格 ,小于半格的 忽略不计 ,总的 格数 乘以 一个格的面积 ,就是物体的面积。
探究“影响降落伞降落时间的因素”
一、提出问题: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猜想与假设:
a.可能与降落伞的伞绳长有关 b.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
c.可能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 d.可能与降落伞开始下落高度有关
e.可能与降落伞的总重量有关
三、设计实验、制定方案:
1.选择器材、仪器:
①不同伞绳长、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总重量的降落伞;②刻度尺、皮卷尺、③秒表或手表、④天平
2.实验步骤(探究与降落伞面积的关系):
①取两个降落伞的形状、绳长伞的总质量相同,面积不同的降落伞,分别从相同的高度处下落。
②用秒表记下他们下落的时间t1和t2 。
③比较大小t1和t2的大小。
3.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实验 次数 降落伞 伞绳长l/m 降落伞 的形状 降落伞的 面积s/m2 降落伞的 高度h/m 降落伞 总质量m/kg 降落伞滞留 的时间t/s
1
2
3
四、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实验 次数 降落伞 伞绳长l/m 降落伞 的形状 降落伞的 面积s/m2 降落伞的高度h/m 降落伞 总质量m/kg 降落伞滞留 的时间t/s
1 1 圆形 0.5 3 20 3.67
2 1 圆形 1 3 20 5.82
3 1 圆形 1 3 30 4.91
4 1 正方形 1 3 20 5.81
5 1.5 正方形 1 3 20 5.83
6 1.5 正方形 1 6 20 9.24
五、得出结论、做出解释
1.比较(1)(2)两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可知在降落伞降落高度、总质量一定时,伞的面积越大,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
2.比较(2)(3)两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在降落伞面积、降落高度一定时,伞的总重量越大,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短。
3.比较(2)(4)两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形状无关。
4.比较(4)(5)两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伞绳长无关。
5.比较(5)(6)两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在降落伞面积、总质量一定时,伞的高度越高,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
考点1:单位换算
【例题1】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C )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例题2】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8cm = 8×104 μm 6×10-10dm= 6×10-2 nm
75cm= 7.5×10-4 km 3.2×109nm= 3.2×103 mm
考点2:刻度尺的使用
【例题1】如图,请你写出观察刻度尺的结果,并读出测量结果。
【例题2】写出下列刻度尺读数的结果
【例题3】小强要测量一正方体的边长,请你指出他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
1.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边的一段对齐
2.刻度尺没有沿被测边放
3.刻度线没有紧挨被测边
4.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考点3:误差
【例题1】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1.41 cm、1.41 cm、 1.41 cm、1.42 cm和1.14 cm,其中存在错误的值是 1.14 cm,该物体的长度是 1.42 cm。
【例题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例题3】以下测量中,三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D )
A.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C.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鹅卵石的体积 D.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
考点4:停表读数
【例题1】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247.5 s。
【例题2】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D )
A.4.5 m=4.5 m×100 cm=450 cm B.456 mm=0.456×1 m=0.456 m
C.36 cm=36÷100 m=0.36 m D.64 dm=64× m=6.4 m
2.人类计时技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部社会科技进步的历史。下列按发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A.沙漏、机械钟、日晷、石英钟 B.沙漏、日晷、机械钟、石英钟
C.日晷、沙漏、机械钟、石英钟 D.沙漏、机械钟、日晷、石英钟
3.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图中的四种工具不是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D )
4.一本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 A )
A. 1 cm B. 10 cm C. 20 cm D. 50 cm
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D )
A.3.9 cm B.3.90 cm C.4.90 cm D.3.90
6.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C )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地间的铁路在地图上的长度。要测量出这一段路线的长度,比较好的方法是( D )
A.用刻度尺直接去测量
B.用精确度较高的刻度尺直接去测量
C.用弹性很小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棉线的长度
D.以上测量方法效果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44分)
8.图中的物块长度为 2.90 cm。
9.一张纸的厚度约50 μm (填合适的单位)。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8.68厘米,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
10.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小方、小利、小刚三个人在对八年级物理课本进行长度的测量时,小方测得的结果是2.601 dm,小利测得的结果是2.602 dm,小刚测得的结果是2.60 dm。他们测量和记录时都没有错误,则小方、小利测得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估读值不同 ,小利、小刚测得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
11.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1 mm、25.2 mm、25.1 mm、26.2 mm、25.3 mm,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26.2mm ;这一物体的长度为  25.2mm  。
12.如图甲所示的单摆,小球在A、C间往复摆动,单摆从A点开始摆动到第一次重新回到A点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周期。一位同学用停表测出了它往复摆动10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3 min 38.2 s,合  218.2 s,则此单摆的周期为 2.182 s。
三、计算题(21分)
13. 小明想测量操场的周长,从班里叫了几个同学,他推了自己的自行车,首先在自行车的前轮系上一条红布条,作为标记物,用盒尺测量了前轮的直径大约为1 m,然后他让自行车前轮沿椭圆形跑道滚动,让一个同学数前轮滚动的圈数,到达终点一共滚动128圈,求:
(1)前轮的周长是多少 3.14m
(2)操场的周长约为多少米 (π取3.14,结果保留整数) 401.92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学案 | 物理学科
教科版8年物理上册单元考点大通关学案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目录
学习目标
单元归纳
单元实验总结
典例精讲
对点演练
1.认识科学探究工具的名称及用途,知道科学探究的六要素.
2.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
3.知道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4.理解控制变量法,知道如何进行科学测量。
知识点1:认识常用测量仪器
1. 是科学探究的基地,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2. 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也是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实验的结果要通过测量才能得到。
3.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认识各种仪器,初步了解仪器的 ,是为 、
打下基础,请写出下列常用测量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名称: 名称: 名称:
用途: 用途: 用途:
4.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可能有不同的 、不同的 和不同的 ,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
知识点2:长度及其测量
1.测量: 。公认的基准是 。
2.长度的基准是 —— 。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基本单位: 。
常用单位: 、 、 、 、 、 。
单位换算:
1km = m 1dm = m 1cm = m
1mm = m 1μm = m 1nm = 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前(三看): 、 、
(2)使用时(三放):



(3)使用后(三会):
①会看:读数时视线要 .
②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 .
③会记: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知识点3:误差
1.长度测量数据分析:E.g.物理教材的宽度: 184.3 mm
(1)请写出此测量结果的准确值 ,估读值 及此刻度尺的分度值 。
(2)分析结果
①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 决定的
②最后一位 ,不可能估读得非常准,所以会产生 。
2.误差和错误
(1) 叫误差.
(2)产生原因: .
(3)减小误差的方法: .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知识点4:测量时间
1.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 测量时间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
常用单位还有 、 。
换算关系是:
3.按动 ,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按 则回零。
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停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它的量程是 (2)它的分度值
(3)怎样开始计时 怎样停止计时 怎样调零?
4.机械秒表的读数:
在读数时,先读出 表盘上指针所通过的 数(按整数读);再观察小表盘上的指针有没有超过两数字之间的半分钟刻度线,若不超过,则大表盘按照 读数,若超过,则大表盘按照 读数。
知识点5:科学方法及测量要点
1.控制变量法: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影响探究问题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因此设计和进行实验过程中先 ,而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
2.科学测量要点
(1)合理选择测量仪器
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 和 ,这是选择仪器的重要依据。如果量程太小,就 ,如果量程太大,其相应的分度值一般也会较大,使 。因此要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2)正确操作与读数
测量仪器使用前,一般应先把指针调到 ,这个过程叫做 。然后按照仪器的操作规则正确操作,一方面能较准确的测出要测量的物理量,另一方面也不会损坏实验仪器。如果不能调零,要记录 ,进行修正。
(3)科学处理数据
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处理数据。不能编凑数据,实事求是;有些量要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这样误差小;观察数据的特点和规律,根据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3.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可以用 ,且格越小测量的准确度越 。
(2)操作方法:把物体放在 上,在上面描下它的 ,数一下图形中包含的 ,对不满一格而大于或等于半格的都算 ,小于半格的 ,总的 乘以 ,就是物体的面积。
探究“影响降落伞降落时间的因素”
一、提出问题: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猜想与假设:
a.可能与降落伞的伞绳长有关 b.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
c.可能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 d.可能与降落伞开始下落高度有关
e.可能与降落伞的总重量有关
三、设计实验、制定方案:
1.选择器材、仪器:
①不同伞绳长、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总重量的降落伞;②刻度尺、皮卷尺、③秒表或手表、④天平
2.实验步骤(探究与降落伞面积的关系):
3.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实验 次数 降落伞 伞绳长l/m 降落伞 的形状 降落伞的 面积s/m2 降落伞的 高度h/m 降落伞 总质量m/kg 降落伞滞留 的时间t/s
1
2
3
四、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实验 次数 降落伞 伞绳长l/m 降落伞 的形状 降落伞的 面积s/m2 降落伞的高度h/m 降落伞 总质量m/kg 降落伞滞留 的时间t/s
1 1 圆形 0.5 3 20 3.67
2 1 圆形 1 3 20 5.82
3 1 圆形 1 3 30 4.91
4 1 正方形 1 3 20 5.81
5 1.5 正方形 1 3 20 5.83
6 1.5 正方形 1 6 20 9.24
五、得出结论、做出解释
1.比较(1)(2)两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比较(2)(3)两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比较(2)(4)两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4.比较(4)(5)两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5.比较(5)(6)两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考点1:单位换算
【例题1】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例题2】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8cm = μm 6×10-10dm= nm
75cm= km 3.2×109nm= mm
考点2:刻度尺的使用
【例题1】如图,请你写出观察刻度尺的结果,并读出测量结果。
【例题2】写出下列刻度尺读数的结果
【例题3】小强要测量一正方体的边长,请你指出他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
考点3:误差
【例题1】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1.41 cm、1.41 cm、 1.41 cm、1.42 cm和1.14 cm,其中存在错误的值是 cm,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例题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例题3】以下测量中,三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C.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鹅卵石的体积 D.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
考点4:停表读数
【例题1】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s。
【例题2】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s。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4.5 m=4.5 m×100 cm=450 cm B.456 mm=0.456×1 m=0.456 m
C.36 cm=36÷100 m=0.36 m D.64 dm=64× m=6.4 m
2.人类计时技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部社会科技进步的历史。下列按发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沙漏、机械钟、日晷、石英钟 B.沙漏、日晷、机械钟、石英钟
C.日晷、沙漏、机械钟、石英钟 D.沙漏、机械钟、日晷、石英钟
3.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图中的四种工具不是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
4.一本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  )
A. 1 cm B. 10 cm C. 20 cm D. 50 cm
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A.3.9 cm B.3.90 cm C.4.90 cm D.3.90
6.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地间的铁路在地图上的长度。要测量出这一段路线的长度,比较好的方法是(  )
A.用刻度尺直接去测量
B.用精确度较高的刻度尺直接去测量
C.用弹性很小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棉线的长度
D.以上测量方法效果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44分)
8.图中的物块长度为      cm。
9.一张纸的厚度约50      (填合适的单位)。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8.68厘米,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0.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小方、小利、小刚三个人在对八年级物理课本进行长度的测量时,小方测得的结果是2.601 dm,小利测得的结果是2.602 dm,小刚测得的结果是2.60 dm。他们测量和记录时都没有错误,则小方、小利测得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小利、小刚测得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
11.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1 mm、25.2 mm、25.1 mm、26.2 mm、25.3 mm,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这一物体的长度为
           。
12.如图甲所示的单摆,小球在A、C间往复摆动,单摆从A点开始摆动到第一次重新回到A点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周期。一位同学用停表测出了它往复摆动10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min     s,合     s,则此单摆的周期为     s。
三、计算题(21分)
13. 小明想测量操场的周长,从班里叫了几个同学,他推了自己的自行车,首先在自行车的前轮系上一条红布条,作为标记物,用盒尺测量了前轮的直径大约为1 m,然后他让自行车前轮沿椭圆形跑道滚动,让一个同学数前轮滚动的圈数,到达终点一共滚动128圈,求:
(1)前轮的周长是多少
(2)操场的周长约为多少米 (π取3.14,结果保留整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