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如何突出中心》写作指导+例文分析
一、习作内容
深入探讨如何在文章中突出中心,帮助写作者掌握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创作出主旨鲜明、重点突出且富有感染力的文章。
二、习作要求
1、明确主题:
确定一个极为清晰、具体且具有一定深度的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可以是一种情感体验,如爱、勇气、宽容等;也可以是一个观点主张,如环保的重要性、科技改变生活等;还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如成长的烦恼与收获、生命的意义等。让读者在阅读文章的开头就能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2、内容聚焦:
围绕中心精心选择材料,确保每一个材料都与中心思想紧密相关,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摒弃那些与中心关系不紧密或者可能导致文章主旨模糊的材料。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友谊的珍贵”,那么选择的材料可以是朋友在困难时刻伸出援手、一起度过的难忘时光、因为误会而产生矛盾后又重归于好等,而不能选择一些与友谊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事件。
3、方法得当:
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来突出中心,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在描写人物时,可以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体现中心思想;在叙述事件时,可以采用设置悬念、制造冲突等手法,增加文章的戏剧性和吸引力,进而突出中心。
4、结构合理: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使中心思想在文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可以采用总分总、层层递进、并列式等结构形式。例如,总分总的结构可以在开头提出中心思想,中间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心,结尾再次强调中心,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三、审题
1、抓住“突出中心”:
深刻理解“突出中心”的重要性,它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明确写作的核心任务不仅仅是把事情叙述清楚或者把景物描写生动,更重要的是要让中心思想在文章中如璀璨之星般闪耀,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能感受到文章的核心主旨。
2、明确“中心思想”:
认真思考文章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情感或主题是什么。可以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来确定中心思想,例如:“我写这篇文章最想表达的是什么?”“这个故事的核心意义在哪里?”“通过描述这个景物,我希望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感受?”等。在确定中心思想后,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其概括出来,作为文章的主线贯穿始终。
3、注意“方法运用”:
仔细选择恰当的方法来突出中心,避免文章平淡无奇、中心不明确。可以根据文章的类型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如记叙文可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感人的情节设置来突出中心;议论文可以运用严密的逻辑论证、有力的论据支持来突出中心;散文可以借助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感悟来突出中心。
四、选材和构思
1、选材:
选择与中心思想高度契合的材料,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亲身经历:回忆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难忘瞬间、成长历程等,这些经历往往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勇敢面对挫折”,可以讲述自己在面对考试失利、比赛失败等挫折时,如何勇敢地站起来,继续努力前行的故事。
历史故事:挖掘历史上的名人轶事、重大事件等,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解读,来支撑中心思想。比如,如果中心思想是“爱国情怀”,可以讲述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等历史故事,展现古人的爱国精神,从而引发读者对爱国的思考。
社会现象:关注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时事动态等,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关爱弱势群体”,可以描述街头流浪人员的生活状况、残疾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等社会现象,呼吁人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文学作品:引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句、情节等,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和深度。比如,如果中心思想是“人生的选择”,可以引用《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引出对人生选择的讨论。
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典型性是指材料能够深刻地反映中心思想,具有代表性;新颖性是指材料要有时代感,避免陈旧老套;多样性是指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支撑中心思想,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2、构思:
开头:
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思想。这种方式简洁明了,能够让读者迅速抓住文章的核心。例如:“诚信,是人生的基石。一个人只有坚守诚信,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问题、场景等引出中心思想。这种方式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例如:“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明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上。他会怎么做呢?这个问题让我们思考一个重要的品质——善良。”
引用名人名言、诗句等引出中心思想。这种方式能够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深度。例如:“‘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句话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宽容的力量。”
中间:
围绕中心选材:详细叙述与中心思想相关的事件、人物或现象,通过具体的描写和阐述来支撑中心思想。在叙述事件时,要注意情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避免平铺直叙,可以设置一些悬念、转折,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感恩父母”,可以讲述自己在生病时,父母如何悉心照顾自己,自己又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和付出,从而懂得感恩的故事。
运用多种手法:
描写手法: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体现中心思想。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勇敢面对困难”,可以描写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定眼神、紧握的拳头、勇敢的行动等,展现他的勇敢和坚强。
议论手法: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适时地插入议论,阐述中心思想的重要性和意义。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珍惜时间”,可以在讲述一个人因为浪费时间而一事无成的故事后,插入议论:“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用有限的时间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抒情手法:在文章中适当抒发自己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故乡的思念”,可以在描述故乡的美景和回忆故乡的往事时,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对比衬托: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人物,衬托出中心思想。可以是正面与反面的对比,也可以是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勤奋与懒惰”,可以描述两个同学,一个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另一个懒惰贪玩,成绩不佳。通过对比,突出勤奋的重要性。
结尾: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思想,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明确。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点明中心思想。例如:“通过以上的故事,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坚持的力量。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升华主题,对中心思想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使文章更具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关爱他人”,结尾可以这样写:“让我们都伸出关爱之手,传递温暖,让世界充满爱。因为只有在爱的氛围中,人类才能共同进步,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五、习作技法
1、明确中心句:
在文章中明确提出中心句,让读者一目了然。中心句可以放在开头、结尾或文章的关键位置。中心句要简洁明了、富有表现力,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责任,是一种担当,一种使命。它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在面对选择时坚定不移。”
可以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反复出现中心句,强化读者的印象。例如,在开头提出中心句后,在中间的叙述过程中,适时地再次提及中心句,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中心更加突出。
2、细节描写: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突出中心思想。细节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人物细节描写: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节,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母爱的伟大”,可以描写母亲为自己缝补衣服时的专注神情、温柔的话语、轻轻抚摸自己的动作等细节,展现母爱的细腻和深沉。
景物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等方面的细节,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为中心思想服务。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可以描写春天花朵的娇艳色彩、鸟儿的欢快歌声、微风的清新气息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事件细节描写:描写事件中的关键细节,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更能打动读者。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友谊的珍贵”,可以描写朋友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的瞬间、两人一起分享快乐时的笑容等细节,展现友谊的真挚。
3、对比衬托:
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人物,衬托出中心思想。对比可以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反对比:将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或人物进行对比,突出其中一方的优点或重要性。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诚实的价值”,可以描述一个诚实的人因为诚实而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一个不诚实的人因为谎言而陷入困境,通过对比突出诚实的重要性。
不同人物对比:将不同的人物在面对同一事件时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展现不同的品质和价值观。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勇敢与懦弱”,可以描写两个主人公在面对危险时的不同反应,一个勇敢地挺身而出,一个胆小地退缩逃避,通过对比突出勇敢的可贵。
不同时间对比:将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状态进行对比,体现时间的变化和事物的发展,从而突出中心思想。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环保的紧迫性”,可以描述一个地方在过去环境优美,现在却被污染破坏的景象,通过对比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4、反复强调:
在文章中多次重复中心思想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强化读者的印象。反复强调可以使中心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词语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与中心思想相关的关键词语,如“坚持”“勇敢”“爱心”等。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坚持就是胜利”,可以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坚持”这个词语,如“坚持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等。
句子重复:在文章中重复关键句子,如中心句、主题句等。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感恩父母”,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都重复“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长”这句话,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明确。
5、结尾升华:
在结尾处对中心思想进行升华,使文章更具深度和感染力。结尾升华可以让读者在阅读完文章后,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个人到社会:将文章的中心思想从个人层面拓展到社会层面,使文章具有更广泛的意义。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助人为乐”,结尾可以这样写:“让我们每个人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充满爱与温暖。”
由现象到本质:通过对文章中描述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升华中心思想。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结尾可以这样写:“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正确地利用科技,让它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服务。”
由情感到理性:将文章中的情感表达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层面,使文章更具思想深度。例如,如果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可以这样写:“故乡,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永远的牵挂。我们不仅要怀念故乡的美好,更要为故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故乡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六、例文分析
例文1、《我的书包》
开头:“我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书包,但很精致、漂亮。书包的表面是鲜红色的,中间画着一只活泼可爱的米奇老鼠,它戴着一副大大的太阳镜,胸前高高地飘扬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穿着一件土黄色的衬衫,背着个小书包,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米奇老鼠总爱扬起手,昂首阔步地向前走,好像在向我炫耀它的美丽,神气十足的,可爱极了!米奇老鼠下面还写着一句天蓝色的英文:Hello!”开头直接点明书包的特点是小巧玲珑、精致漂亮,接着详细描写了书包表面的米奇老鼠图案,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如“鲜红色”“活泼可爱”“戴着”“扬着”等,使读者能清晰地想象出书包的样子,非常生动形象。
中间:“书包一共有四个宽阔的袋子,旁边还带着两个狭小的兜兜。第一个袋子里住满了说不尽的智慧——书本;第二个袋子里住着我心爱的文具盒;第三个袋子里则住着一对形影不离的‘亲戚’——试卷和本子;至于那两个狭小的兜兜嘛,住着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不过有时候,一些文具变成了一只只生机勃勃的‘调皮鬼’,‘住厌’了自己的地方,便敏捷地‘窜’到我的手里,让我带着他们欢欢喜喜地搬新家去了!”本段详细介绍了书包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用途,语言生动有趣,把文具比作“调皮鬼”,“窜”“搬新家”等表述增添了活泼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书包的熟悉和喜爱。
描述书包的作用部分:
“书包默默无闻地为我服务着。每天早晨,它载着一大叠文具,跟随着我上学去。当我从书包里抽出文具时,就觉得书包仿佛在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啊!因为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我相信你一定能有收获!’”
本段突出了书包的作用是为作者服务,载文具上学,并且通过拟人的手法,让书包“说话”,激励作者努力学习,使书包不仅仅是一个物品,更像是一个伙伴,赋予了书包情感和意义。
结尾:“这时,我便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勤奋学习,不令我可爱的小书包失望!’哦!书包,你虽小,但是,你肚子里的知识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彩,多么广阔啊!我喜爱我的小书包!有了这么漂亮精致的书包,我怎么能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它呢?”结尾总结了作者受到书包的激励后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再次表达了对书包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回应了开头对书包的赞美,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明确。文章通过对书包的描写,突出了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书包的喜爱以及书包对自己的激励作用。
例文2、《走出校园》
开头段“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街道上,给这个冬日带来了一丝温暖。我背着书包,踏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校园的大门。今天,我决定不直接回家,而是去附近的公园走走,感受一下校园之外的世界。”开头描写了冬日的阳光和自己走出校园的决定,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校园外世界的探索,为整篇文章奠定了轻松的氛围。
中间:“公园离家不远,步行十分钟就能到达。一进入公园,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枯黄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飘落,仿佛是大自然在诉说着冬日的故事。我沿着小路慢慢走着,脚下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为我伴奏。不远处,一群孩子正在草地上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充满了童真和欢乐。看着他们无忧无虑的样子,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时候的我也是如此快乐,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色彩。”本段详细地描写了公园的冬日景色和孩子们的嬉戏场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枯黄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飘落,仿佛是大自然在诉说着冬日的故事”“脚下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为我伴奏”,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通过看到孩子们的快乐而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引发了情感上的共鸣。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片湖边。湖水清澈见底,几只水鸟在水面上悠闲地游来游去。我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拿出手机,开始记录下这一刻的美好。湖面上偶尔泛起层层涟漪,那是风在轻轻地吹拂。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和谐。”本段对湖边的景色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湖水的清澈、水鸟的悠闲以及风拂湖面的景象,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作者通过记录美好、闭上眼睛感受等动作,进一步强调了对大自然的感悟。
“就在这时,一个老人走了过来。他穿着厚重的棉衣,手里拿着一根拐杖,步履蹒跚。我见状连忙起身,让出了座位。老人微笑着向我道谢,然后缓缓地坐了下来。我们开始交谈起来,他告诉我他每天都来这里散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他说:‘年轻人,要多出来走走,感受生活的多彩多姿。’我点点头,深以为然。”本段描写了与老人的相遇和交流,老人的形象和话语为文章增添了一份人生的智慧和感悟。作者的让座行为也体现了善良和尊重。
结尾:“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间天色已晚。我告别了老人,踏上了回家的路。这次走出校园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多彩。我明白了,除了校园里的知识和学习,生活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发现和珍惜的东西。这次走出校园,我不仅收获了美景和欢乐,更收获了生活的感悟和启示。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每一次走出校园的机会,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多彩。”结尾总结了这次走出校园的收获,既包括美景和欢乐,也有生活的感悟和启示。同时,表达了对未来更多走出校园机会的期待,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