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苏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科技改变生活
单元主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旨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技术如何深刻影响并改变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本单元通过探讨不同科技产品的诞生、发展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帮助学生树立科技改变世界的观念,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科学技术:了解科技产品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及其技术属性。 技术发展: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科技影响:理解科技产品如何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学习内容 识别并列举影响人类文明的重大科技发明,如蒸汽机、互联网、电灯等。 分析这些科技发明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并制作相关知识卡片。 通过实验和对比,了解现代科技产品(如钢筋混凝土、电动机)与传统产品的区别和优势。 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至少三种对人类文明有深远影响的科技发明。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科技产品知识卡片,展现其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并比较现代科技产品的优越性。
教材分析 知识框架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电动机与现代工业》,形成总分关系。第一课概述科技产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后三课分别从农业、建筑业和工业三个领域具体阐述科技产品的应用与影响。 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第一课:通过制作知识卡片,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科技产品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 第二课:以人造肥料为例,探讨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推动作用。 第三课:通过钢筋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对比实验,理解建筑材料创新对建筑业的影响。 第四课:介绍电动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体会电动机对工业生产的变革。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科技产品有较高的兴趣。他们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比较,识别生活中的各类科技产品及其影响。然而,对于科技产品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以及科技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拓展视野。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树立科技改变世界的观念,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理解并接受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科学思维 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理解科技产品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功能。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科技产品的应用和影响进行批判性思考。 探究实践 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并比较现代科技产品与传统产品的区别和优势。 能够制作科技产品知识卡片,展现其对社会的影响。 责任态度 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科技探索中,保持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的科学态度。
单元结构化活动 活动一:科技产品知识卡片制作 活动目标:让学生选择一种影响人类文明的科技产品,制作知识卡片,展示其发明时间、发明人、发明过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活动步骤: 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感兴趣的科技产品。 2. 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知识卡片。 3. 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活动二:对比实验——钢筋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承重能力测试 活动目标:通过实验,了解钢筋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更结实的特性。 活动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样本。 2. 进行承重能力测试,记录数据。3.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活动三:电动机模型制作与展示 活动目标:通过制作电动机模型,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活动步骤: 1. 教师讲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学生分组制作电动机模型。 3. 展示模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列举并解释影响人类文明的重大科技发明。 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科技产品的应用和影响进行批判性思考。 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和制作任务,并准确记录和分析数据。 责任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即时反馈。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知识卡片、实验报告和电动机模型制作等作业,评价其学习效果。 测评卷:设计科技素养测评卷,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十五课时《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影响人类文明的科技里程碑事件,如火的发现与使用、轮子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电力的应用等,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探究结论,并能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2. 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科学素养
学生能够了解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认识到科技产品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备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责任态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火的发现与使用、轮子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电力的应用等科技里程碑事件。
理解这些科技里程碑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科技里程碑事件的原理和作用机制。
如何界定“里程碑式的深远影响”,并能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教师以一段科技改变生活的视频作为导入,展示现代科技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智能手机、互联网、高铁等。然后提出问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哪些科技发明或发现对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学生思考,进入本课主题——《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火的发现与使用 活动内容: 展示火的发现与使用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小组讨论:火的发现对人类文明有哪些影响? 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探究活动2:轮子的发明 活动内容: 展示轮子的发明过程及其对人类交通方式改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动手制作简易轮子模型,体验轮子的作用。 小组讨论:轮子对人类社会有哪些深远影响? 探究活动3:印刷术的发明 活动内容: 展示印刷术发明前后的书籍对比图片,介绍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观看印刷术发明和应用的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制作简易印刷机,尝试印刷文字或图案。 讨论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探究活动4:电力的应用 活动内容: 展示电力在照明、通信、动力等方面的应用图片和视频资料。 小组讨论:电力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影响? 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科学家、工程师、普通市民等角色,讨论电力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探究活动5:互联网的推广 活动内容: 介绍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领域。 观看互联网改变生活的视频资料。 小组讨论:互联网对现代社会有哪些深远影响? 编写一篇短文,描述互联网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通过展示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火的发现对人类生活方式、烹饪、取暖、照明等方面的改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动手制作和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轮子的作用,理解轮子对人类交通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视频展示和动手制作,让学生了解印刷术发明对书籍复制、知识传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印刷术原理的理解。 通过展示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电力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介绍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互联网影响的认识。
(三)生活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电视等,思考它们如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如机器人制作、编程学习等,体验科技带来的乐趣和挑战。 通过生活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激发其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知识总结 总结本课所学的科技里程碑事件,如火的发现与使用、轮子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电力的应用、互联网的推广等。 强调这些科技里程碑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知识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强调科技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 火的发现与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
答案:烹饪、取暖、照明
2. 轮子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______方式。
答案:运输
3. 印刷术的发明使______变得容易,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答案:书籍的复制4. 电力的应用推动了______和______的进程。
答案:工业化、现代化
(二)、选择题
1. 下列哪项发明对人类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最大?( )
A. 火的发现 B. 轮子的发明 C. 印刷术的发明 D. 电力的应用
答案:B
2. 下列哪项不是印刷术发明带来的好处?( )
A. 加快知识传播 B. 降低书籍成本 C. 增加阅读难度 D. 促进文化发展
答案:C
互联网的推广对人类社会的最大影响是( )
A. 提高生产效率 B. 改变通讯方式 C. 普及科学知识 D. 节省能源资源
答案:B
(三)、判断题
1. 火的发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
答案:√
轮子的发明对人类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是革命性的。( )
答案:√
3. 印刷术的发明并没有改变人类文化的传播方式。( )
答案:×
4. 电力的应用没有推动工业化进程。( )
答案:×
(四)、简答题
1. 简述火的发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答案:火的发现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能够烹饪食物、取暖、照明等。火的利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为什么说轮子的发明对人类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是革命性的?
答案:轮子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交通运输方式。它使人类能够搬动大大超过自身重量的物体,加快了运输速度,减轻了运输劳累。轮子的出现为以后的机械时代奠定了基础,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印刷术的发明如何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答案: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复制变得容易,降低了书籍成本,加快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它使得人类能够更广泛地传播文化和知识,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实践探究题及答案
题目: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轮子模型,并描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设计过程:
1. 准备材料:纸板、剪刀、胶水、铅笔、尺子等。
2. 用铅笔在纸板上画出轮子的形状,并用剪刀剪下。
3. 在轮子中心钻一个小孔,以便安装轴心。
4. 用胶水将轴心固定在轮子上,确保轮子能够自由转动。
应用场景:
这个简单的轮子模型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例如,可以将其安装在玩具车上作为车轮使用,使玩具车能够灵活移动;也可以将其用作教学道具,在课堂上演示轮子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此外,还可以将其与其他材料结合使用,创造出更多有趣的玩具或装置。通过设计并制作轮子模型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轮子的结构和原理,还能够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描述轮子的应用场景,学生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