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苏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科技改变生活
单元主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旨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技术如何深刻影响并改变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本单元通过探讨不同科技产品的诞生、发展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帮助学生树立科技改变世界的观念,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科学技术:了解科技产品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及其技术属性。 技术发展: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科技影响:理解科技产品如何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学习内容 识别并列举影响人类文明的重大科技发明,如蒸汽机、互联网、电灯等。 分析这些科技发明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并制作相关知识卡片。 通过实验和对比,了解现代科技产品(如钢筋混凝土、电动机)与传统产品的区别和优势。 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至少三种对人类文明有深远影响的科技发明。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科技产品知识卡片,展现其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并比较现代科技产品的优越性。
教材分析 知识框架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电动机与现代工业》,形成总分关系。第一课概述科技产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后三课分别从农业、建筑业和工业三个领域具体阐述科技产品的应用与影响。 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第一课:通过制作知识卡片,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科技产品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 第二课:以人造肥料为例,探讨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推动作用。 第三课:通过钢筋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对比实验,理解建筑材料创新对建筑业的影响。 第四课:介绍电动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体会电动机对工业生产的变革。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科技产品有较高的兴趣。他们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比较,识别生活中的各类科技产品及其影响。然而,对于科技产品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以及科技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拓展视野。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树立科技改变世界的观念,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理解并接受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科学思维 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理解科技产品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功能。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科技产品的应用和影响进行批判性思考。 探究实践 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并比较现代科技产品与传统产品的区别和优势。 能够制作科技产品知识卡片,展现其对社会的影响。 责任态度 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科技探索中,保持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的科学态度。
单元结构化活动 活动一:科技产品知识卡片制作 活动目标:让学生选择一种影响人类文明的科技产品,制作知识卡片,展示其发明时间、发明人、发明过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活动步骤: 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感兴趣的科技产品。 2. 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知识卡片。 3. 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活动二:对比实验——钢筋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承重能力测试 活动目标:通过实验,了解钢筋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更结实的特性。 活动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样本。 2. 进行承重能力测试,记录数据。3.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活动三:电动机模型制作与展示 活动目标:通过制作电动机模型,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活动步骤: 1. 教师讲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学生分组制作电动机模型。 3. 展示模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列举并解释影响人类文明的重大科技发明。 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科技产品的应用和影响进行批判性思考。 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和制作任务,并准确记录和分析数据。 责任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即时反馈。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知识卡片、实验报告和电动机模型制作等作业,评价其学习效果。 测评卷:设计科技素养测评卷,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十六课时《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学生能够主动获取有关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的信息,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同时,学生能够设计并操作简单的实验,观察人造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提升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 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造肥料的种类、作用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形成合理的结论。同时,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
3. 科学素养
学生能够了解无土栽培和传统栽培的不同,认识无土栽培的优势,理解人造肥料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并意识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4. 责任态度
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化肥这一科技产品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和负面作用,形成科学施肥的观念,关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化肥知识:初步了解一些化肥的基本知识,理解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认识无土栽培:了解无土栽培的原理和技术,认识其优势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
实验设计与操作:设计并实施对比实验,证明肥料对农作物的作用,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和严格的条件控制,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辩证思维培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化肥的利弊,形成科学的施肥观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导语:“民以食为天。”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原始人类通过采摘狩猎为生,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学会了种植与饲养,农业诞生了。然而,传统的农业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农业应运而生。那么,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什么不同?人造肥料在现代农业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 通过生动的导语,激发学生对农业和科技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 活动描述:教师出示对比图片,一边是传统栽培的农田,一边是无土栽培的大棚,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两者的区别。填写活动手册表格,总结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不同点。 探究活动二:无土栽培的优势 活动描述:教师介绍无土栽培的原理和技术,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无土栽培的实例。学生分组讨论无土栽培的优势,并填写讨论记录表。 探究活动三:人造肥料的发明与发展 活动描述:学生阅读“人造肥料的发明”文字资料,了解人造肥料的发展历程和优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造肥料对现代农业的影响。 探究活动四:豆苗生长的对比实验 活动描述:学生分组进行豆苗生长的对比实验。准备四个杯子,将四颗发芽成功的豆苗分别放入,其中两个杯子滴入液体肥料作为实验组,另外两个杯子不滴入作为对照组。一周后比较豆苗的生长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探究活动五:无土栽培实践 活动描述:学生选择一种无土栽培方式,利用家庭阳台或学校实验室进行无土栽培实践。在教师指导下配制营养液、选择栽培基质、种植植物并进行日常管理。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撰写实践报告。 通过直观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现代农业在育种、栽培、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理解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无土栽培的优势,理解其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人造肥料的发明背景、发展历程和优点,理解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肥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理解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无土栽培的过程,理解其原理和技术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生活应用 化肥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关注家庭种植中化肥的使用情况,了解不同化肥的种类和用途,学会科学施肥。 无土栽培的应用:在家庭阳台上进行无土栽培实践,种植蔬菜或花卉等植物,既美化环境又丰富生活。 通过生活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知识总结 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人造肥料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养分科学、均衡、全面的优点,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无土栽培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育苗技术,具有省工、省水、高产、优质等优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技推动农业发展:科技的发展不断推动农业生产的进步和变革。从传统的农家肥料到现代的人造肥料,从有土栽培到无土栽培,科技的力量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 通过知识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强调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四、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 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元素的______来提供营养,使植物正常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栽培技术。
答案:营养液
2. 人造肥料的主要成分包括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______、______和钾等元素。
答案:氮、磷
3. 无土栽培比有土栽培具有______、______和避免土壤病虫害传播等优点。
答案:省工、省水
4. 德国化学家______被称为“肥料工业之父”,他发现了氮对于植物营养的重要性。
答案:李比希
(二)、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无土栽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无土栽培需要使用大量天然土壤
B. 无土栽培比有土栽培产量低
C. 无土栽培使用营养液为植物提供营养
答案:C
2. 人造肥料与传统肥料相比,主要优点是( )。
A. 价格低廉 B. 养分不均衡 C. 养分科学、均衡、全面
答案:C
3. 下列哪项不是无土栽培的优势?( )
A. 省工 B. 省水 C. 适合所有作物种植
答案:C
(三)、判断题
1. 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可以完全代替土壤的作用,让植物正常生长。( )
答案:√
2. 人造肥料会造成土壤板结、重金属增加等环境问题,因此应完全弃用。( )
答案:×
3. 无土栽培能够在沙漠、戈壁滩等无土地区种植作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
答案:√
4. 李比希是发现氮对植物营养重要性的德国化学家,被称为“农业化学之父”。( )
答案:√
(四)、简答题
1. 简述无土栽培的优势。
答案:无土栽培具有省工、省水、高产、优质、避免土壤病虫害传播等优点。同时,无土栽培能够精准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人造肥料对现代农业有何重要作用?
答案:人造肥料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养分科学、均衡、全面的优点。它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优化土壤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简述科学施肥的原则。
答案:科学施肥的原则包括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施肥、控制施肥量避免浪费和污染、注重农家肥料与化学肥料的配合使用等。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五)、实践探究题
题目: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无土栽培实验方案,并说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实验目的:探究无土栽培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无土栽培的优势。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无土栽培基质(如珍珠岩、蛭石等)、营养液、种子(如绿豆)、容器等。
2. 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进行催芽处理。3. 在容器中铺上一层无土栽培基质,并浇入适量的营养液。
4. 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种植在基质上,再覆盖一层薄基质。
5. 将容器放置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日常管理(如浇水、通风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