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 单元教学规划 5.17《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课时教案(含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 单元教学规划 5.17《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课时教案(含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2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苏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科技改变生活
单元主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旨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技术如何深刻影响并改变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本单元通过探讨不同科技产品的诞生、发展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帮助学生树立科技改变世界的观念,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科学技术:了解科技产品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及其技术属性。 技术发展: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科技影响:理解科技产品如何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学习内容 识别并列举影响人类文明的重大科技发明,如蒸汽机、互联网、电灯等。 分析这些科技发明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并制作相关知识卡片。 通过实验和对比,了解现代科技产品(如钢筋混凝土、电动机)与传统产品的区别和优势。 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至少三种对人类文明有深远影响的科技发明。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科技产品知识卡片,展现其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并比较现代科技产品的优越性。
教材分析 知识框架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电动机与现代工业》,形成总分关系。第一课概述科技产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后三课分别从农业、建筑业和工业三个领域具体阐述科技产品的应用与影响。 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第一课:通过制作知识卡片,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科技产品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 第二课:以人造肥料为例,探讨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推动作用。 第三课:通过钢筋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对比实验,理解建筑材料创新对建筑业的影响。 第四课:介绍电动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体会电动机对工业生产的变革。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科技产品有较高的兴趣。他们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比较,识别生活中的各类科技产品及其影响。然而,对于科技产品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以及科技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拓展视野。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树立科技改变世界的观念,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理解并接受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科学思维 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理解科技产品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功能。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科技产品的应用和影响进行批判性思考。 探究实践 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并比较现代科技产品与传统产品的区别和优势。 能够制作科技产品知识卡片,展现其对社会的影响。 责任态度 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科技探索中,保持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的科学态度。
单元结构化活动 活动一:科技产品知识卡片制作 活动目标:让学生选择一种影响人类文明的科技产品,制作知识卡片,展示其发明时间、发明人、发明过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活动步骤: 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感兴趣的科技产品。 2. 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知识卡片。 3. 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活动二:对比实验——钢筋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承重能力测试 活动目标:通过实验,了解钢筋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更结实的特性。 活动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样本。 2. 进行承重能力测试,记录数据。3.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活动三:电动机模型制作与展示 活动目标:通过制作电动机模型,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活动步骤: 1. 教师讲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学生分组制作电动机模型。 3. 展示模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列举并解释影响人类文明的重大科技发明。 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科技产品的应用和影响进行批判性思考。 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和制作任务,并准确记录和分析数据。 责任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即时反馈。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知识卡片、实验报告和电动机模型制作等作业,评价其学习效果。 测评卷:设计科技素养测评卷,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十七课时《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力
观察与比较:通过观察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学生能够区分两者的不同,并理解钢筋在其中的作用。
2. 实验与测试:通过模拟制作钢筋混凝土并进行承重测试,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学会运用实验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科学思维能力
1. 分析与概括:基于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学生能够分析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概括出钢筋混凝土的优势。
2. 问题解决: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素养
1. 知识积累:学生将了解钢筋混凝土的成分、特性及其在现代建筑业中的应用。
2.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形成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责任态度
1. 环保意识:认识到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社会责任感:了解科技进步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模拟制作钢筋混凝土模型: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直观感受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承重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了解钢筋混凝土的承重能力,理解其优势。
教学难点
发明钢筋混凝土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钢筋混凝土发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其历史观和全局观。
科学思维的培养: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教师以“从古到今的建筑变迁”为主题,通过展示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两者在材料、形制、规模及建筑技术等方面的不同。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现代建筑能够建造得如此高大、坚固?是什么材料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吸引学生兴趣:通过直观的视觉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调动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回忆和比较已有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基础。 明确学习目标: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和方向。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比较古代与现代建筑 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观察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图片或视频,比较两者在材料、形制、规模及建筑技术等方面的不同,并讨论制约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究活动二:观察钢筋混凝土 活动内容:教师展示混凝土块和钢筋混凝土块,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了解钢筋混凝土的成分。 探究活动三:模拟制作钢筋混凝土 活动内容:学生分组使用石膏、塑料盒、食用油、铁丝、沙子、石子等材料模拟制作钢筋混凝土预制块,并进行承重测试。 探究活动四:承重对比实验 活动内容:学生使用自己制作的预制块进行承重对比实验,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讨论铁丝在其中的作用。 探究活动五:调查和阅读 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调查钢筋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业中的广泛应用,并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过程。 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建筑材料对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钢筋混凝土奠定基础。 通过直观观察,让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的组成,为后续的实验活动做准备。 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理解钢筋混凝土的承重能力。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钢筋混凝土的承重优势,培养其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调查和阅读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三)生活应用 钢筋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业中应用广泛,如高楼大厦、桥梁、隧道、大坝等。此外,钢筋混凝土还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地铁、水利工程等。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和耐久性,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深理解: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钢筋混凝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培养兴趣: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增强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知识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点:1. 了解钢筋混凝土的成分及作用。 2. 理解钢筋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业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 3. 掌握模拟制作钢筋混凝土并进行承重测试的实验技能。 4. 认识到科技进步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巩固知识:通过总结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提升能力:通过总结过程中的思考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分析、概括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态度:通过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 古代建筑一般是______结构和______结构两种。
答案:全木、砖木
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
答案:有无钢筋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是法国人______。
答案:约瑟夫 莫尼尔
4. 钢筋混凝土就是放有______的混凝土。
答案:钢筋
(二)、选择题
1. 到了现代社会,钢材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出现,使建造( )建筑成为可能。 A. 园林 B. 宫殿 C. 高层
答案:C
现代人们造房子一般所用的材料是( )。
A. 石头和泥土 B. 树枝和茅草 C. 钢筋、水泥和砖
答案:C
3. 下列建筑不是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是( )。
A. 隧道 B. 水泥砖 C. 大厦
答案:B
(三)、判断题
1. 用钢筋混凝土,在军事上更是广泛采用。( )
答案:√
2. 普通混凝土比钢筋混凝土抗压抗拉性能更强,所以在建造高层建筑时,应首选普通混凝土。( )
答案:
3. 钢筋混凝土就是放有钢筋的混凝土。( )
答案:√
4. 抹水泥墙面、修隧道、架桥梁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 )
答案: (注意:虽然这些工程常用钢筋混凝土,但并非所有情况都必需)
5. 高层建筑的出现,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的发明。( )
答案:√
6. 钢筋混凝土结构造价昂贵。( )
答案:
(四)、简答题
1. 简述钢筋在钢筋混凝土中的作用。
答案:钢筋在钢筋混凝土中主要起承重和抗拉作用,与混凝土协同工作,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和耐久性。
2.为什么现代建筑能够建造得如此高大、坚固?
答案:现代建筑能够建造得高大、坚固,主要得益于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钢筋混凝土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的特点,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和变形。
3. 列举几个钢筋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业中的应用实例。
答案:钢筋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业中应用广泛,如高楼大厦的承重结构、桥梁的桥面和桥墩、隧道的衬砌和支护结构、大坝的坝体等。
(五)、实践探究题
题目:模拟制作钢筋混凝土预制块并进行承重测试。
材料:长方形塑料盒、食用油、刷子、铁丝、沙子、石子、石膏粉、水、木棒。
步骤:
1. 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塑料盒,在塑料盒内壁抹上食用油。
2. 把铁丝弯成能放进塑料盒的S形,备用。
3. 将各占三分之一的石子、沙、石膏粉倒入杯中,加水搅拌成混合物。
4. 在一个盒内倒满混合物,在另一个盒内倒入一半混合物,放入两根S形铁丝,再倒满混合物。
5. 用小棒将两个塑料盒里的糊状物抹平,放置一天。
6. 轻轻倒扣塑料盒,取出其中的长方形硬块做承重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应显示,加入铁丝网的预制块在承重测试中表现出更强的抗压性。结论为:铁丝在钢筋混凝土中主要起抗拉作用,与混凝土协同工作,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强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