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1 10:1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燕歌行
高适
新课导入
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唐诗迎来它的全盛时代,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开拓了唐诗题材,唐诗自此“声律风骨始备矣”。
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磬鸣球之节,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也。
——邢昉《唐风定》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高适的世界,了解他笔下的边塞风光与置身其中的百姓的生活情感。
学习目标
01
了解高适生平、边塞诗等相关文学常识。
02
把握诗歌的叙事脉络及叙述角度。
03
赏析诗歌中对比、用典等手法的作用。
04
感受诗人对战士慷慨赴死精神的赞美,对将领骄奢淫逸的讽刺。
第壹部分
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他的作品中既有揭露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矛盾的民生诗,也有指斥时弊的讽时诗,还有数量最多,思想内容复杂,主要抒发内心情感的抒怀诗。其中,成就最高的是他的边塞诗。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创作此诗前,曾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
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
高适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也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了解的更加具体、透彻。将帅不恤士卒,
指挥无能,欺君邀赏,高适对此感慨颇深,写下此篇。
写作背景
御史大夫张公,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
此诗为和人之作,但绝非无聊应酬,而是“感征戍之事”而作,饱和着血泪的感慨;“事”,亦非道听途说之辞,而是作者身临其境,亲眼所睹。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初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盛唐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中唐
却想羲轩氏,无人尚战功。
晚唐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
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
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
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文体知识——边塞诗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文体知识——边塞诗
内容
意象: 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玉门关等
①描写边塞奇丽风光、异域风情。
②抒发从军报国的豪情壮志。
③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念之情。
④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
⑤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战士的同情。
⑥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手法: 借景抒情、衬托、虚实、比喻、夸张、用典
形式: 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
风格: 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诗人: 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文体知识——边塞诗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
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
作品风格
第贰部分
整体感知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
“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
“歌”是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
“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属于“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音节格律相对自由,大多是七言。
题目解读
朗读诗歌
旌旗 jīng 旆 pèi
玉箸zhù 蓟北jì
逶迤 wēi yí 碣石 jié
横行 xíng 摐金 chuāng
单于 chán 腓 féi
飘飖yáo 功勋 xūn
任务要求:1.听名家范读,标注读音、划分朗读节奏。
2.自读本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思考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哪些人? 哪些景?
事:
人:
景:
战争
将帅 士卒(征人) 思妇
塞外秋景
思考2: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
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
整体感知
思考3:本诗篇幅较长,请同学们划分层次
整体感知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边烽突起
慷慨出师
力尽关山
轻敌战败
被围不归
两地相思
死斗心愿
怀念李广
着力烘托气氛
揭示其原因
刻画相思之苦
突出壮志豪情
第叁部分
探究文本
探究文本
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公元738年。
主将。指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张守珪。
定语后置标志。
给……看。
小序交代了时间、事件和写作的缘由。为整首诗提供了环境背景。
按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作为酬答。应和,唱和。
汉家:以汉代唐。
烟尘::烽烟尘土,
指代战争(戎马/烽烟)。
残贼:残忍暴虐的敌寇
贼:敌人/伤害;杀害
【译】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天子皇帝对这种精神又格外器重优待。
探究文本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横行:纵横驰骋,无所阻拦。
非常:特别。
赐颜色:给予褒奖恩宠
颜色:面容,脸色/容颜
看似赞扬汉将去国的威武荣耀,实际为后文将军轻敌埋下伏笔
交代战争的方位及性质
摐:撞击。
金:金属乐器。
伐:敲击。
【译】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去到山海关;旌旗迎风舒展在在碣石的山间,蜿蜒不断。校尉的紧急文书飞奔沙漠,单于的侵略战火已经烧到了狼山。
鼓:战鼓;古代军中以此为进退信号。
旌/旆:旗帜。
旌:旗帜/表彰/表明
探究文本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羽书:羽檄,插有羽毛的文书,表示紧急军事文书。
瀚海:沙漠。
猎火:战火
檄文: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v.发公文
移文:移文针对内部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晓谕和责备/v.发公文
部队行军时威武壮观的场面
军情危急,战斗激烈、规模大,战争紧迫
1.为何是“汉家”(汉代)?
探究文本
明确:唐诗多“以汉代唐”。
2.“辞家”、出师的原因是什么?
“破残贼”。“破贼”,显出国家荣誉感、军人使命感,“残”略带一点对敌人的藐视。
以汉比唐,既是文化习惯,也是春秋笔法,开篇点明 事件、地点,且有意推出时代大背景,把闺情绮怨放大为家国情怀。
1.借汉皇代唐皇。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2.借汉兵汉将代唐兵唐将。如,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诗人用汉兵代唐兵。诗人用汉将代唐将。
3.借汉时匈奴代唐朝突厥、契丹等外族,用单于代这些外族首领。
4.借汉代美人代唐朝美人。如,借汉代美人赵飞燕来指代绝代佳人杨贵妃。
5.借汉代宫殿代唐朝宫殿。
唐诗中的“以汉代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译】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袭来势凶猛如同狂风暴雨。战士在前线厮杀出生入死,英勇奋战;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探究文本
第一句写了塞外的辽远、荒凉、肃杀;第二句写了敌人的凶猛。暗示汉军战败的结局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极:穷、尽,指到了最远的边界。
凭陵:逼压,仗势欺凌。
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同风雨交加。
军前:战场。
半死生:生死各半,伤亡惨重。
三四句:手法:对比。战士浴血奋战,将军沉湎声色,暗示兵败原因。情感:对战士拼死苦战的同情和敬佩,对恣意享乐的将领的讽刺和批判。
【译】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衰草,一片枯黄;暮色降临孤城能战的守兵越来越少。将军身受皇恩常常急功近利而轻敌,所以尽管竭力奋战却仍未解除敌军的包围。
探究文本
前两句: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渲染塞外艰苦的自然环境
烘托残兵败卒的凄凉心境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穷秋:深秋,晚秋。
腓:枯萎。
当:承受(胜)
恩遇:皇帝的恩宠赞赏。
关山:指边境的险要关口。
1、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条件恶劣(山川萧条极边土);
气候条件恶劣(大漠穷秋塞草腓);
敌人凶猛善战(胡骑凭陵杂风雨);
将领与战士的矛盾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探究文本
2、“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烘托了士兵们什么心境?
①描写一幅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的边塞战场图,遥远、广漠、苍凉中透出壮美。营造了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
②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凄凉的心境。
探究文本
3、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炼句)
①(明手法)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
②(绘意境)写出士兵奋力迎敌,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的场景
③(析效果)有力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必败的原因。
④(析效果)表达了作者对军中不平极大的愤慨和讽刺。
4、“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什么感情?
对比手法:
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却未能解围。
蕴含诗人愤慨之情。
探究文本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铁衣:借代将士。
玉箸:玉做的筷子,比喻思妇的眼泪。
城南:唐代长安城住宅区都在城南。
空:白白地。(坐/徒/漫/谩/干)
【译】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望故乡。
将思妇与征人对照。这样写更能突出征人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
写征夫与思妇之间的离情深重
探究文本
【译】
边疆朔风凛冽,动荡不安无法度日;遥远的边疆空旷迷茫,人世间绝无仅有。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飘飖: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
绝域:极远的边地。
苍茫:荒凉。
三时:早晨、中午、晚上。
寒声:凄凉的声音。
刁斗:军用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
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与全诗描写战争是否背离?
探究文本
(1)借代:铁衣代士兵,玉箸代家中的思妇。
(2)对比:把征人和思妇放在一起写,更能突出征人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
2.“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中哪个字最为关键?简要分析。
①“久”字最为关键。“久”字说明了戍边战士驻守边疆之久,辛苦劳累之痛,家中妻子的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传达出思念亲人之悲。
②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久戍不归,强烈讽刺了边将的无能、边策者失当。表达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
探究文本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纷纷:表示多。
死节:为国献身的志节。
李将军:指李广。
【译】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的人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历史上的名将李将军。
前两句反问,突出强调,增强语气
后两句用典和对比,赞美士兵们殊死搏斗、保家卫国的精神,讽刺当朝将领好大喜功、不恤士卒、不思作战的行为。
1.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2.此处4句有几层对比?
探究文本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对比:
①战士们饱受沙场之苦,却以为国捐躯为荣。
②战士们义无反顾可贵,但无人体恤可悲。
③李将军身先士卒,关爱士兵,但诗中将领恃勇轻敌,不恤士卒。
第肆部分
归纳总结
写作特色
①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②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句式整散结合。
③运用多重对比,深化作品主题。奋不顾身在前线冲杀的战士与沉迷歌舞寻欢作乐的将帅;古代有勇有谋、关爱士兵的李广与今日无德无才的将帅。
④ 运用典故。李广李将军勇猛善战、与士卒同甘共苦,讽刺了将领们贪功懈怠、享乐腐化、不恤士卒,表达了对他们的不满。
写作特色
本诗描写了唐军士卒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高度赞扬了士卒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深切同情士卒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同时还揭露了军中官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了将帅的腐败无能。
当堂检测
1.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可见诗人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2.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将领和君王两个角度来写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
3.高适的《燕歌行》中描写行军时金鼓鸣, 旗帜飞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适的《燕歌行》中通过军情紧急和敌势盛大写战争开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摐金伐鼓下榆关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当堂检测
5.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展现了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_________________写敌人迅急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
6.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 汉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凄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8.高适的《燕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应上文, 汉将“ 横行”的豪气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战士军前半死生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美人帐下犹歌舞
身当恩遇常轻敌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力尽关山未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