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9章 力与运动》2015年单元测试卷(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万盈二中)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乘坐公共汽车,当身体突然向前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当身体突然向右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
2.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若运动的足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做 运动.
3.一跳伞运动员和伞的总质量为70kg,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开伞一段时间后以5m/s的速度竖直匀速下降,这时运动员(包括伞)受到的阻力为 N.方向 ,合力为 .
4.抗震救灾中,解放军利用直升机向灾区投救灾物资,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受(不计空气阻力) 作用,方向是 .
5.张老师的质量大约为60 ,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1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辆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以较慢的速度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他推着小车以较快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用的推力应该 1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千古神话“嫦娥奔月”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在太空多次通过喷射燃气实现变轨(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实际上是运用了物理学中 的原理.在绕月飞行的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嫦娥一号”卫星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二、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9分)
7.2008年5月26日7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50分15秒,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向火星北极地区降落,打开降落伞后,“凤凰号”竖直下落的速度在15s内从1450km/h降至400km/h,此过程中,降落伞和探测器受到的火星大气阻力F1和火星引力F2之间的关系是(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
8.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D.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9.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华沿直线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块运动过程中(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于木块受到的重力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10.下列运动的物体中,受力平衡的是( )
A.自由下落的苹果 B.加速上升的火箭
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 D.减速行驶的机车
11.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
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
C.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继续向前运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
12.下列现象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 )
A.行驶在积雪路面上的汽车车轮加上铁链
B.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
C.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宜太快,防止造成交通事故
D.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13.对于下列几种现象,不能用物体具有惯性来解释的是( )
A.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
B.子弹离开枪口后,能继续向前飞行很远
C.同一跳远运动员,“助跑式跳远”比“立定式跳远”的距离大
D.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有前倾或后仰的感受
14.如图所示,“奔马”模型的后蹄能稳稳地站立在手指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奔马”受到的重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奔马”对手指的压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5.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拉力F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其受到拉力F的示意图,其中可能的是( )
A.只有甲 B.只有乙、丙
C.只有甲、丙 D.甲乙丙均有可能
16.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同一只鞋在不同水平路面滑动时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柏油路面和冰面上测得的摩擦力都相同
B.在同一路面.无论鞋内是否放上铁块,摩擦力都一样
C.只要鞋被拉动了,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D.在同一路面鞋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
17.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处于静止状态,它没有惯性
B.车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力是平衡力
C.车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不受力的作用
D.车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它只受到摩擦力
18.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 ( http: / / www.21cnjy.com )旁,释放弹簧,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所受摩擦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B.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C.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
D.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弹簧的弹力作用
19.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用嘴喝饮料时,嘴的“吸力”使饮料上升到口中
C.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时,以伞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D.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20.一个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将( )
A.立即停止运动 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C.速度减慢,最后停止 D.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13分,满分13分)
2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三次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请你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后回答: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相等/不等),即小车应从斜面上的 处释放.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 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 有关.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9章 力与运动》2015年单元测试卷(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万盈二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乘坐公共汽车,当身体突然向前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刹车(减速) ;当身体突然向右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向左转弯 .
【考点】惯性现象.
【专题】简答题.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由于惯性物体仍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乘坐公共汽车,当汽车正在刹车或减速时,由于惯性,
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身体会突然向前倾倒;
同理,汽车正在向左转弯时,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所以身体会突然向右倾倒.
故分别填:刹车(减速);向左转弯.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解和掌握.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 阻力 的作用;若运动的足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做 匀速直线 运动.
【考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没有力物体就会保持它的原来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足球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作用,如果没有阻力,足球将会一直运动下去,故答案为:阻力,匀速直线
【点评】足球在运动中除了受摩擦力之外还受空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阻力,所以第一个空只能填“阻力”.第二空考查牛顿第一定律,应记住:如果没有外力物体将保持它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一跳伞运动员和伞的总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为70kg,张开伞一段时间后以5m/s的速度竖直匀速下降,这时运动员(包括伞)受到的阻力为 700 N.方向 竖直向上 ,合力为 0 .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重力的计算.
【专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1)物体处于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一定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知道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利用G=mg计算.
【解答】解:因张开伞一段时间后竖直匀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降,所以伞一定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伞受到的阻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阻=G=mg=70kg×10N/kg=700N.
重力竖直向下,阻力竖直向上,合力为零.
故答案为:700;竖直向上;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重力的计算,要掌握平衡的四个条件,且知道平衡力的合力为0.
4.抗震救灾中,解放军利用直升机向灾区投救灾物资,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受(不计空气阻力) 重力 作用,方向是 竖直向下 .
【考点】重力;重力的方向.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解答】解:物体在地球上或地球表面上时,都受到重力,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
故答案为:重力,竖直向下.
【点评】本题结合时政考查物理知识,这类题目经常出现,但考查内容往往较为简单.
5.张老师的质量大约为60 千克 ,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1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辆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以较慢的速度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他推着小车以较快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用的推力应该 等于 1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考点】质量的估测;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压轴题;估算法.
【分析】估计人的质量大小,然后填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适当的单位;先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和二力平衡条件得出摩擦力大小,然后再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和二力平衡条件得出推力大小.
【解答】解:一个人的质量大约为几十千克,结合空格前面的数字60,则可知应该填单位千克.
当小车以较慢的速度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等于1N;当小车以较快的速度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小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由于小车始终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压力和接触面不变,所以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是一对平衡力,则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此时所用的推力等于1N.
故答案为:千克,等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单位的了解和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的能力,是一道好题.
6.千古神话“嫦娥奔月”成为中国航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现实.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在太空多次通过喷射燃气实现变轨(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实际上是运用了物理学中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的原理.在绕月飞行的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嫦娥一号”卫星是 运动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压轴题.
【分析】此题涉及到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参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的选择这两个知识点,难度不是很大,但是涉及到“嫦娥一号”卫星发射这种高科技问题,学生相对比较陌生,所以,平时应让学生对此多加关注,对卫星发射有些简单的了解.
【解答】解:卫星是在火箭里头的,也就是说火箭包括里面的卫星是通过火箭快速喷出气体来控制整个物体的受力的.
获得的作用力是指卫星受到的力.而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飞行的过程中,卫星飞行的速度远远大于地球运动的速度,
所以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嫦娥一号”卫星是运动的.
故分别填写: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效果和参照物的选择这两个知识点.培养学生利用物理原理来解释科技现象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要注意勤于思考,学以致用.
二、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9分)
7.2008年5月26日7时50分15 ( http: / / www.21cnjy.com )秒,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向火星北极地区降落,打开降落伞后,“凤凰号”竖直下落的速度在15s内从1450km/h降至400km/h,此过程中,降落伞和探测器受到的火星大气阻力F1和火星引力F2之间的关系是(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物体受平衡力时,处于静止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根据平衡状态,分析具体的情况.
【解答】解:由于物体速度逐渐变小,所以不是平衡状态,也就意味着阻力和引力不是平衡力,不相等.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速度变小,是受到外力的作用,大气阻力减小了运动速度,所以火星大气阻力F1大于火星引力F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二力平衡的条件,同时要了解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8.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D.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考点】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即运动的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的要保持静止状态.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结合惯性的知识加以分析.
【解答】解:A、保持车距的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防止前面的车刹车时,后面的随之刹车,由于惯性后面的车仍向前运动,如果距离过近,容易撞上前面的车.故与惯性有关.
B、当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停车时,由于惯性车仍要向前运动,雨天,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车就更不易停下来,所以要慢行.故与惯性有关.
C、公共场所吸烟时,整个场所都会充满烟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与惯性无关.
D、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故与惯性有关.
故选C.
【点评】惯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对惯性的考查时,经常将其与交通方面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如:车辆的限速、限载、保持车距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9.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华沿直线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块运动过程中(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于木块受到的重力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时要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若这两者不变,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
【解答】解: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的重力产生的,由于是水平桌面,所以木块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所以A错误.
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在拉动过程中,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也不变.所以B正确.
在水平方向上,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拉力等于摩擦力.所以C错误.
绳拉动木块的同时,也会受到木块对绳的拉力,所以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要注意区分.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同时还考查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0.下列运动的物体中,受力平衡的是( )
A.自由下落的苹果 B.加速上升的火箭
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 D.减速行驶的机车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
【分析】物体受平衡力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反过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也一定受平衡力,因此可以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解答】解:A、自由下落的苹果,只受重力作用,所以不会是平衡力.故A错误.
B、加速上升的火箭,不属于平衡状态,所以不受平衡力.故B错误.
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其受平衡力.故C正确.
D、减速行驶的机车所处的状态不是平衡状态,所以不受平衡力.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是一一对应的,通过受力情况来确定运动状态;反过来,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判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11.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
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
C.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继续向前运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
【考点】惯性;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此题关键是分析出研究对象原来所处的运动状态,然后利用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性质进行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为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答】解:A、球射到门框后被反弹回来,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是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因此与惯性无关;
B、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是为了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起跳时,由于惯性会跳得更远.故B中的现象与惯性有关;
C、子弹射出后向前运动,由于惯性仍然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在离开枪膛后仍然会继续向前运动,故C中现象与惯性有关;
D、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运动,因此不能立即停下来,故与惯性知识有关.
故选A.
【点评】任何物体都有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身边现象;力的作用效果表现为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2.下列现象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 )
A.行驶在积雪路面上的汽车车轮加上铁链
B.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
C.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宜太快,防止造成交通事故
D.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考点】惯性;重力;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A、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B、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C、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D、防止噪声污染的途径有:切断噪声的产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接收处减弱.
【解答】解:A、汽车车轮加上铁链,是通过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的,不合题意;
B、熟透的苹果几乎不再受树枝拉力的作用,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并且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因此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不合题意;
C、自行车行驶太快,遇到紧急情况时,由于惯性无法在短时间内停止,容易造成事故,与惯性有关;
D、禁止鸣笛是通过切断噪声的产生来防止噪声污染,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考查了惯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重力的概念已经防治噪声的途径的知识点,是一道对基础知识的考核.
13.对于下列几种现象,不能用物体具有惯性来解释的是( )
A.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
B.子弹离开枪口后,能继续向前飞行很远
C.同一跳远运动员,“助跑式跳远”比“立定式跳远”的距离大
D.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有前倾或后仰的感受
【考点】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惯性的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解答】解:子弹离开枪口后,能继续向前飞行很远;
同一跳远运动员,“助跑式跳远”比“立定式跳远”的距离大;
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有前倾或后仰的感受;
是因为子弹、跳远运动员和乘客由于惯性作用仍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而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力.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和掌握.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14.如图所示,“奔马”模型的后蹄能稳稳地站立在手指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奔马”受到的重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奔马”对手指的压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解答】解:A、“奔马”受到的重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A选项正确;
B、重力和压力是两个物体受到的力,所以B选项错误;
C、压力和支持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C选项错误;
D、压力的相互作用力是支持力,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15.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拉力F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其受到拉力F的示意图,其中可能的是( )
A.只有甲 B.只有乙、丙
C.只有甲、丙 D.甲乙丙均有可能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分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个图中,如果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使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则该选项即符合题意;
需要注意,已知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即确立了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解答】解:甲图拉力向左,如果此时物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右,并且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F;因此甲图的物体可能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图拉力向右,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只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并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其拉力F和摩擦力大小相等;
丙图拉力向上,当拉力F和物重相同时,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若水平方向受平衡力的作用,则物体可能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
【点评】会对物体进行正确受力分析,并且会在已知力的作用下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6.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同一只鞋在不同水平路面滑动时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柏油路面和冰面上测得的摩擦力都相同
B.在同一路面.无论鞋内是否放上铁块,摩擦力都一样
C.只要鞋被拉动了,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D.在同一路面鞋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压轴题.
【分析】本题目就是考查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掌握程度,看学生能否根据各个条件判断正误.
【解答】解:A、在柏油路面和冰面上,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力肯定不同,不符合题意;
B、在同一路面,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放上铁块加大压力,摩擦力也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C、只要鞋拉动了,但物体并未处于平衡状态,只有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力等于拉力.不符合题意;
D、只要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便可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便不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目考查学生对于平衡力的掌握,看学生能否结合平衡条件,处理影响摩擦力的相关问题.
17.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处于静止状态,它没有惯性
B.车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力是平衡力
C.车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不受力的作用
D.车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它只受到摩擦力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惯性;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分析】将处于静止状态的汽车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对应的物理知识,逐个判断每个选择项的说法是否正确.
【解答】解:A、根据惯性的定义可知,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静止的汽车也具有惯性.故A错误.
B、静止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C、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受到重力和地面对它支持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摩擦力的产生,是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由于汽车静止在地面上,不具备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所以它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也可以通过对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的受力分析来解决: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由此即可解决此题.
18.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 ( http: / / www.21cnjy.com )旁,释放弹簧,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所受摩擦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B.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C.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
D.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弹簧的弹力作用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应用题.
【分析】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释放弹 ( http: / / www.21cnjy.com )簧时,水平方向上运动的木块受到弹簧对它水平向右的弹力和地面对它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比较弹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判断物块的运动情况即可.
【解答】解:A、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木块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向右的运动趋势,木块受地面对它的向左的摩擦力作用,阻碍物体的运动趋势,不是使木块运动,而是阻碍木块运动的,故A错误.
B、在刚释放弹簧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大于摩擦力,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故B正确.
C、木块离开弹簧后由于惯性能继续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时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木块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最终停下来,摩擦力改变了木块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木块离开弹簧后由于惯性能继续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的作用,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受到地面对它水平向左摩擦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即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同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同学们要真正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9.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用嘴喝饮料时,嘴的“吸力”使饮料上升到口中
C.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时,以伞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D.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
【分析】本题要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同一物体是否运动取决于它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是否变化,平衡力作用的结果是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A、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符合题意.
B、用嘴喝饮料时,嘴的“吸力”使饮料上升到口中,说法错误,是大气压把饮料压到口中.不符合题意.
C、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时,以伞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不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D、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推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大小应该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衡力的判断.
20.一个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将( )
A.立即停止运动 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C.速度减慢,最后停止 D.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即当物体受到的力突然消失,物体还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下去.
【解答】解:因为物体原来在一对平衡力的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平衡力突然消失后,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再受任何外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点评】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会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13分,满分13分)
2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三次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请你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后回答: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相等 (相等/不等),即小车应从斜面上的 同一高度 处释放.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 一 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 有关.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 运动.
【考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为了探究小车运动的距离与阻力的关系,需要控制小车在水平面的开始具有相同的速度,即小车必须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2)小车运动的距离长短与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关,小车运动的距离短,表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物体不受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发生变化;
【解答】解:(1)为了比较小车运行的距离与阻力的关系,因此使小车在斜面的低端具有相同的(水平初)速度,即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2)在这三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小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短,这表明小车在毛巾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最大,毛巾表面要比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粗糙,所以这就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距离最远,这是因为木板表面比较光滑,小车所受摩擦力较小的缘故.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得出: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相等;同一高度.(2)一;粗糙度;(3)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考查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属于探究实验,要明确实验中用到的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科学推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