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 声》2015年单元测试卷(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上田中学)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唱歌,他凭放在喉头上的手的感觉,认识到他的歌声是靠声带的 发声的.
2.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 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
3.图1、图2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1是 的波形,理由是 ;图2是 的波形,理由是 .
4.如图所示的警示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5.当你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响的音箱面板时,你手的感觉是 ,这种感觉表明 .
6.人们在岸上行走的脚步声,主要是通过 和 传给水中的鱼,把鱼吓跑.
7.某同学面对高墙后退,边退边向高墙喊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他达到某位置时起能听到自己喊话的回声,若人耳能分辨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s,这时人离墙的距离是 m.
8.蝙蝠发出人耳听不到的 ,蝙蝠能准确的判断障碍物或目标位置是由于 的原理.
9.某人站在桥上,从桥面向河中扔下一石,见落石水花开始计时,经0.2s听到落石击水声,则桥高出水面 m.
10.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造成的音响效果.
11.人们理想的声音环境的响度在 到 之间.
二、选择题(36分)
12.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声音,是因为( )
A.有听觉器官 B.有传声介质
C.有声源 D.以上条件缺一不可
13.雷声是下列哪种物质振动发出的(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液体和气体
14.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大海中传播 D.声音可以在任何空间下传播
15.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成,这主要是为了( )
A.较好的吸收声音 B.能较好的反射声音
C.不能传播声音 D.以上都不对
16.下述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
B.几名同学在家里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
C.在低空中飞行的喷气式飞机
D.铲刀在锅底上划过的声音
17.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
A.蝙蝠发声响度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
C.蝙蝠不会发声 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
18.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
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D.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轰鸣声
19.百米赛场上,如果计时员是从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他所测到的运动员成绩比实际成绩要( )
A.完全一样 B.好一些 C.差一些 D.无法判断
20.为了减小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2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23.“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三、问答题
24.节日里同学门玩的气球,一不小心有的气球会突然爆裂发出“啪”的响声.气球破裂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25.夏日里买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听声音,这是为什么?
四、计算题(8分+8分=16分)
26.在海面上有一只舰船,上面有一台超声测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仪,为了测出海底有多深,在水面竖直向下发一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反射波,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000m/s,问海底有多深?
27.某人站在行驶的船上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前方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3s听到回声,若船的行驶速度为5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问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 声》2015年单元测试卷(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上田中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唱歌,他凭放在喉头上的手的感觉,认识到他的歌声是靠声带的 振动 发声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即可解答.
【解答】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故答案为:振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比较简单.
2.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 妨碍 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
【考点】噪声及来源.
【专题】声现象.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讲,噪声的定义.
【解答】解: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故答案为:妨碍.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噪声定义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图1、图2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1是 乐音 的波形,理由是 波形有规律 ;图2是 噪声 的波形,理由是 波形无规律 .
【考点】噪声及来源.
【专题】应用题.
【分析】自然界有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音听起来优美动人,我们称这类声音为乐音,乐音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有的声音听起来杂乱刺耳,我们称这类声音为噪声,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从产生的角度定义,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而在图示的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可以看出图1物体的振动是有规律的,所以这两种声音是乐音.图2物体的振动是杂乱无章的,所以这种声音是噪音;
故答案为:乐音;波形有规律;噪音;波形无规律.
【点评】能从物理学角度和环保的角度分析噪声的产生原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4.如图所示的警示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禁止鸣笛 .
【考点】物理常识.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分析解答.
【解答】解:题中所示的标志是禁止鸣笛的标志.
故答案为:禁止鸣笛.
【点评】交通指示标志包含了很多的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知识.如限速限载包含了惯性和压强的知识,禁止鸣笛包含了声学的知识等等.本题是一道物理常识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题,解此类题目,不仅要求我们对物理常识有系统全面的掌握,还要求我们对现实生活多留心观察.本题意图是让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由物理走向社会的最终目的
5.当你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响的音箱面板时,你手的感觉是 面板振动 ,这种感觉表明 发声物体在振动 .
【考点】声音的产生.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根据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来分析即可.
【解答】解: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响的音箱面板时,你手的感觉是面板振动,表明发声物体在振动.
故答案为:面板振动;发声物体在振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6.人们在岸上行走的脚步声,主要是通过 空气 和 水 传给水中的鱼,把鱼吓跑.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解答】解:人们跟鱼之间相隔的是水和空气,所以人们在岸上行走的脚步声,主要是通过空气和水传给水中的鱼,把鱼吓跑.
故答案为:空气;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7.某同学面对高墙后退,边退边向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墙喊话,当他达到某位置时起能听到自己喊话的回声,若人耳能分辨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s,这时人离墙的距离是 17 m.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声现象.
【分析】先算出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最短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求和高墙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s,则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时间:
t=×s=s,
由v=得人至少到高墙的距离:
s=vt=340m/s×s=17m,
故答案为:17.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最短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8.蝙蝠发出人耳听不到的 超声波 ,蝙蝠能准确的判断障碍物或目标位置是由于 回声定位 的原理.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声现象.
【分析】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通常在20Hz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20000Hz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
【解答】解:人能感受的声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它能准确的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是由于回声定位的原理.
故答案为:超声波;回声定位.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超声波的定义和原理应用进行解答,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9.某人站在桥上,从桥面向河中扔下一石,见落石水花开始计时,经0.2s听到落石击水声,则桥高出水面 68 m.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声现象.
【分析】看到落石水花开始计时,知道声音传播的时间和速度,根据公式v=的公式变形可以求出桥高出水面的距离.
【解答】解:∵v=,
∴桥高出水面的距离:
s=vt=340m/s×0.2s=68m.
故答案为:68.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知道0.2s是声音从水面处传到人耳的时间是解此题的关键,基础性题目.
10.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反射 造成的音响效果.
【考点】回声.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解答】解: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
故本题答案为:反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回声定义的了解和掌握.
11.人们理想的声音环境的响度在 30dB 到 40dB 之间.
【考点】响度.
【专题】声现象.
【分析】人们以分贝(dB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解答】解: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故答案为:30dB;40d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比较简单,属于识记内容.
二、选择题(36分)
12.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声音,是因为( )
A.有听觉器官 B.有传声介质
C.有声源 D.以上条件缺一不可
【考点】声音的产生.
【专题】应用题.
【分析】听到声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发声体、声音传播的介质、健康的耳朵.
【解答】解: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通过媒介传到我们的耳朵.如果只有声源,没有传声介质或听觉器官,是听不到声音的.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传声介质、听觉器官.要想听到声音,三者缺一不可.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3.雷声是下列哪种物质振动发出的(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液体和气体
【考点】声音的产生.
【专题】应用题.
【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解答】解:雷电是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产生雷电在放电的过程中会引起云层周围的空气振动而发出声音,故雷声是气体振动发出的.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发声体的确定和辨析,属于基础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认请发生振动的是哪个物体.
14.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大海中传播 D.声音可以在任何空间下传播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BC正确;
声音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要知道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5.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成,这主要是为了( )
A.较好的吸收声音 B.能较好的反射声音
C.不能传播声音 D.以上都不对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应用题.
【分析】玻璃的表面是比较光滑的,可以更好的反射声音,起到较好的隔音效果.
【解答】解:A、比较柔软和粗糙的物体更容易吸收声音,不符合题意;
B、玻璃的表面比较光滑,可以更好的反射声音,使传出的声音比较少,起到了较好的隔音效果,符合题意;
C、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玻璃也可以传声,不符合题意;
D、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传播过程中的反射和吸收,这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
16.下述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
B.几名同学在家里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
C.在低空中飞行的喷气式飞机
D.铲刀在锅底上划过的声音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噪声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叫噪声;
从环境角度来看,凡是防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都属于噪声.
【解答】解:A、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不属于噪声,符合题意;
B、在家里,几名同学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
C、在空中飞行较低的喷气式飞机,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
D、铲刀在锅底上划出的声音,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该题考查了噪声的产生及来源,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17.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
A.蝙蝠发声响度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
C.蝙蝠不会发声 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
【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声现象.
【分析】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解答】解: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20000Hz,蝙蝠的发声范围是10000Hz到120000Hz,蝙蝠发出的声音可能由于频率过高而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因此人们看见蝙蝠飞行时,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并要求学生知道人和其他动物的听觉范围和发声范围.
18.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
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D.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轰鸣声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A、用光将鱼引到网内,说明光可以在水中传播,不符合题目要求.
B、鱼听到的声音是经空气﹣﹣﹣﹣﹣﹣水﹣﹣﹣﹣﹣﹣鱼,所以此选项可以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符合题目要求.
C、岸上听到得河水流动的声音是经空气传入人耳的,不符合题目要求.
D、在岸上听到得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的轰鸣声,是由空气传入人耳的,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选B.
【点评】此题要结合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声音传播的路径进行分析后解答.
19.百米赛场上,如果计时员是从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他所测到的运动员成绩比实际成绩要( )
A.完全一样 B.好一些 C.差一些 D.无法判断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少的时间为t==≈0.294s.
【解答】解:
百米赛跑时,运动员和发令枪在起点处,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裁判员在终点.当枪声一响时,运动员会先听到枪声开始起跑,等过了一会,裁判员才会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也就是说裁判员听到的枪声比运动员要晚,晚了t==≈0.294s,裁判员给运动员少计时0.294s,所以他所测的成绩比实际的要好一些.
烟属于光信号,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传播100m的时间非常短,可以忽略,所以看到冒烟时开始计时是运动员的实际成绩.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速与光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比较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必须理解整个物理过程: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已传播到人耳,此时运动员已跑了一段距离.还要注意声音的传播也是需要时间的,少计时是提高了成绩.
20.为了减小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
【分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现象,分别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更换机器,工厂不能正常生产,措施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B、植树或设立屏障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措施可行,符合题意.
C、人耳处塞棉花,可以在接收处减弱,但同样也会听不到别的声音,措施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D、关闭声源,措施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具体做法的理解情况,是中考的常考题型.
2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声音除了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控制噪声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可以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可以从人耳处减弱;
我们要听到声音除了发声体的振动外,还要有传声的介质和完好的人耳.
【解答】解:A、声音除了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B、真空不能传声;
C、“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可以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有关声现象的知识,只要认真分析是一定可以做对的.
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定性思想.
【分析】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减少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A不正确;
B、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所以B正确;
C、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所以C不正确;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让人们的说话声要小些,在物理学中,我们是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所以“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响度放小些,所以D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一些相关知识,都属于识记性知识且与生活联系密切,所以难度不大.
23.“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根据声音的产生、传播的条件和声音的三特征,以及超声波和次声波知识逐一分析.
【解答】解: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是音调,故A错误;
B、“呼麦”中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呼麦”中高音和低音都不是超声波或次声波,故C错误;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如何用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属于基本应用.
三、问答题
24.节日里同学门玩的气球,一不小心有的气球会突然爆裂发出“啪”的响声.气球破裂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考点】声音的产生.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答:
一切物体的振动都能发出声音,气球破裂时,由于空气的振动而发出很响的声音.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声音产生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25.夏日里买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听声音,这是为什么?
【考点】音色.
【专题】声现象.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决定,音色由发声体材料结构决定.
【解答】答:由于生西瓜和熟西瓜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敲击时的音色不同,人们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辨别的.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四、计算题(8分+8分=16分)
26.在海面上有一只舰船,上面有一台超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测位仪,为了测出海底有多深,在水面竖直向下发一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反射波,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000m/s,问海底有多深?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超声测位仪是回声测距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应用,超声测位仪发射的超声波遇到海底经反射后,又被超声测位仪接收,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超声测位仪到达海底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海底深度.
【解答】解:超声波从超声测位仪到达海底的时间:
t=×4s=2s,
∵v=,
∴海底深度:
s=vt=1000m/s×2s=2000m.
答:海底有2000m深.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及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超声波从超声测位仪到海底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
27.某人站在行驶的船上对着前方远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悬崖高喊一声,经过3s听到回声,若船的行驶速度为5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问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喊话后,声音传到悬崖返回船时,船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5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3s;在这段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船前进的路程与听到回声处到悬崖距离2倍之和,根据速度公式得出等式即可求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的距离.
【解答】已知:t=3s,v船=5m/s,v声=340m/s
求: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的距离S
解:设人听到回声时船与悬崖的距离为S,如图所示:
则声音由喊话处到山崖再回到人的耳中,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船+2S;
由于是经过3s后听到回声,所以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声,
两式表示的都是声音传播的路程,即S船+2S=S声,
根据v=可得:
v船t+2S=v声t,即5m/s×3s+2S=340m/s×3s
解得:S=502.5m.
答: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有502.5m远.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建立声音走的路程、船走的路程与喊话时船到悬崖的距离的几何关系是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