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 学情评估
1.化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测定病毒基因序列 B.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C.开发手机操作系统 D.设定神舟十五号飞船飞行轨道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测定病毒基因序列为排序的研究,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B、研制高温超导材料属于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符合题意;
C、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属于程序设置,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D、设定神舟十五号飞船飞行轨道为程序设定,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组成和结构、用途和制法等分析。
2.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药品都有其特定的警示标志,存放浓硫酸的药品柜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存放浓硫酸的药品柜应张贴腐蚀品标志,
故选:A。
【分析】根据浓硫酸的腐蚀性分析。
3.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总装调试 B.燃料注入 C.点火发射 D.船箭分离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总装调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燃料注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点火发射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船箭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4.(2022·成都)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玻璃透光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B. 钛合金耐腐蚀是说钛合金不易与氧气、酸、碱等反应,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
C. 不锈钢硬度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
D. 橡胶弹性良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5.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设计实验 B.交流评价 C.猜想与假设 D.得出结论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 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是对实验的设计,故选:A。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分析,建议怎么做为设计实验,如何做为进行实验。
6.下列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实验探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的和呼出的都是空气,成分含量没有改变
B.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多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复燃
C.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高
D.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吸入的是空气,呼吸作用将空气中氧气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成分含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B、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都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多氧气应利用燃着木条燃烧情况验证,不符合题意;
C、人呼吸时生成水蒸气,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高,符合题意;
D、人呼出的气体中氮气因在空气中含量最高且未发生反应,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但不是最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呼吸作用将空气中氧气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7.下面四位同学的做法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 )
A.小明做实验太投入,让同学帮带午饭在实验室里面吃
B.小雪进实验室做氧气的制备实验时,药品进入眼睛后迅速揉眼睛,之后用大量水冲洗
C.小刚做完实验后,看到剩余的药品无毒,就直接倒入了下水道中
D.小轩实验完毕后,将所用器皿洗涤干净,放回规定的位置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实验室里只能进行实验,不能在实验室吃饭,不符合题意;
B、小雪进实验室做氧气的制备实验时,药品进入眼睛后不能揉眼睛,以免造成大面积伤害,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剩余的药品要放入指定容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中,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完毕后,需将仪器洗净整理归位,小轩实验完毕后将所用器皿洗涤干净,放回规定的位置 ,符合实验室规则,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实验室只能进行实验分析;
B、根据药品进入眼睛的处理方法分析;
C、根据用剩药品要放指定容器统一处理分析;
D、根据实验完毕后要洗洗仪器整理归位分析。
8.小勇同学在实验老师讲课之前,先在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基本实验操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夹持试管
B.称量固体
C.量取5.5 mL液体
D.用完的滴管不清洗直接放回原瓶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要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入,不符合题意;
B、天平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不符合题意;
C、50毫升量程的量筒不能量取5.5毫升液体,防止产生较大误差,不符合题意;
D、滴瓶中的滴管用完无需清洗,直接放回原瓶,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试管夹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量筒的量程及读数分析;
D、根据滴瓶中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 mL,则该学生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为( )
A.肯定大于 11 mL B.肯定小于 11 mL
C.肯定等于 11 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1 mL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 量筒俯视读数时读数偏大,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 mL,则说明液体的体积小于11毫升,故选:B。
【分析】根据量筒俯视读数时读值偏大分析。
10.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现象或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Ⅰ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B.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C.实验Ⅲ的现象说明蜡烛焰心处气体是氧气
D.实验Ⅳ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实验Ⅰ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不符合题意;
B、实验Ⅱ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通过烧杯内壁产生水雾可探究蜡烛燃烧有水生成,不符合题意;
C、实验Ⅲ的现象说明蜡烛焰心处气体是石蜡蒸气,不是氧气,符合题意;
D、实验Ⅳ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该成分是石蜡固体小颗粒,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B、根据通过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可验证水的生成分析;
C、根据蜡烛焰心处气体具有可燃性分析;
D、根据白烟成分为石蜡分析。
11.【关注生活现象】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厨房内有失去标签的几种物质,请写出鉴别的方法。
(1)糖和食盐: 。
(2)白醋和白酒: 。
【答案】(1)尝味道
(2)闻气味(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糖和食盐味道不同,可通过尝味道进行鉴别。
(2)白醋和白酒气味不同,可通过闻气味进行鉴别。
【分析】(1)根据糖和食盐味道不同分析;
(2)根据白醋和白酒气味不同分析。
1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能发生下列两种变化:①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801 ℃,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体;②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你认为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学习化学后,不但能知道氯化钠的性质和用途,还能进一步知道它的 和内部组成以及变化规律。
【答案】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结构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①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801 ℃,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体,该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②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学习化学后,不但能知道氯化钠的性质和用途,还能进一步知道它的结构和内部组成以及变化规律。
【分析】根据所给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及化学研究内容分析。
1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小琪将油桶中的食用油装入小油壶时,油桶口要 小油壶的瓶口,以防洒落;在家中洗玻璃杯时,确定玻璃杯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杯内壁的水 。
【答案】紧挨;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小琪将油桶中的食用油装入小油壶时,结合倾倒液体的操作方法,油桶口要紧挨小油壶的瓶口, 由实验室玻璃仪器洗净标准可知,在家中洗玻璃杯时,确定玻璃杯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杯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分析】根据倾倒液体的操作要求及玻璃仪器清洗标准分析。
14.小丽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如图),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丽猜想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要想验证小丽的想法是否正确,应在盖小玻璃杯的玻璃片上蘸 才能保证实验成功;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可以进行一项操作为 。
【答案】澄清石灰水;将小玻璃杯充分振荡(合理即可)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验证二氧化碳, 玻璃杯内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要验证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可在盖小玻璃杯的玻璃片上蘸澄清石灰水,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需将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小丽可以进行一项操作为将小玻璃杯充分振荡。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振荡可使药品充分接触分析。
15.【关注生产实际】
乙醇可用富含淀粉的谷薯类作物经过发酵而制得。酿酒的主要过程如下图:
(1)从熟米饭到酿酒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蒸馏”时利用了酒精、水、杂酯油及酯类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物质的这种性质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要量取18 mL的酒精,用到的仪器有: (填“10”“20”或“50”)mL的量筒和 ;正确保存酒精的方法为 。写出使用时的一条注意事项: 。
【答案】(1)化学
(2)物理
(3)20;胶头滴管;密封保存;严禁烟火(合理即可)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从熟米饭到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2)蒸馏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该性质不需化学变化体现,为物理性质。
(3)选择量程的方法是一次性量取,稍大于或等于所量液体体积,要量取18mL的酒精,用到的仪器有20毫升的量筒和胶头滴管,酒精易挥发,需密封保存,酒精具有可燃性,使用时需注意明火或严禁烟火等。
【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2)根据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
(3)根据量筒量程选择方法及酒精的性质分析。
16.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气候变化中的海洋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有超过25万种生物生活在其中,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和交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忠实“朋友”。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系统热量不断增加。海洋吸收了绝大部分全球变暖的热量,还“消化”了2~3倍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化速度及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海洋变暖的速度增加了1倍。在过去的20年里,所有大洋盆地都观测到了持续数天到数月的极端海洋高温天气,即“海洋高温热浪”,它可以延伸数千千米的范围,深达数百米。热浪频发,易引起更强烈的热带气旋、厄尔尼诺现象等。2006~2015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每年上升约3.6 mm,为1901~1990年期间上升速度的2.5倍。海洋在溶解了二氧化碳后,酸性增强,会影响牡蛎、蛤蜊等贝类的外壳或骨骼的形成。
(1)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 (举1例)。
(2)海洋吸收热量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文中涉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写1条即可)
(4)“海洋高温热浪”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 。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答案】(1)海鲜(或鱼,合理即可)
(2)物理变化
(3)可溶于水;溶于水后液体呈酸性
(4)降低生物活性(或危害生物的生存,合理即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或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鱼 、虾等海鲜。
(2)海洋吸收热量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 文中涉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可溶于水,化学性质有溶于水后液体呈酸性。
(4)“海洋高温热浪”会降低生物活性、危害生物的生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需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人类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等。
【分析】(1)根据海洋为人类提供海鲜产品分析;
(2)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3)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4)根据“海洋高温热浪”会降低生物活性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分析。
17.【基本实验】
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仪器的名称:b ,f 。
(2)据图1选择,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填仪器名称)。
(3)将试管竖直,从管口加入金属颗粒可能造成的后果: 。
(4)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2甲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 g。
②图2乙中所示,正确的读数方法为量筒放平,视线与 保持水平,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mL。
【答案】(1)烧杯;漏斗
(2)胶头滴管
(3)砸坏试管底部
(4)7.4;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42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仪器b为烧杯,f为漏斗。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
(3)将试管竖直,从管口加入金属颗粒可能因金属颗粒密度大会砸坏试管底部。
(4)①图2甲中砝码质量为5克,游码质量为2.4克,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7.4克。
②图2乙中所示,正确的读数方法为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42毫升。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滴管的用途分析;
(3)根据块状固体取用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天平与量筒正确读数方法分析。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B中的错误操作 。
(2)如图A,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请列举1点)。
(3)如图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 ,然后 ,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4)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B.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
C.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
D.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
F.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G.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答案】(1)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
(2)试管没有预热(合理即可)
(3)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
(4)A;B;D;E;G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1)倾倒液体时为防止药品腐蚀桌面或污染试剂,需将瓶塞倒放,B中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存在错误。
(2)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没有预热或试管外壁有水等都会使试管破裂。
(3)C为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方法为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4)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A正确;
B、实验室中要遵循实验室规则,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B正确;
C、化学药品不可用手接触药品,不可直接闻药品气味,不可品尝药品 ,C错误;
D、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以防止液体溅出时伤人,D正确;
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E正确;
F、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酒精灯,F错误;
G、实验室中要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G正确;
故选:ABDEG。
【分析】(1)根据倾倒液体药品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操作要求分析;
(3)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方法分析;
(4)根据化学实验室原则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19.实验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不同。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当集气瓶充满气体时,将瓶口____(填字母)立即用玻璃片盖好。
A.在水下 B.移出水面后
(2)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对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与空气进行对比研究。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 (填现象,下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 ,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 (填“高”“低”或“不变”)。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 (填“高” “低”或“不变”)。
(4)该小组同学按如图2装置对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空气进行对比研究。实验者通过几次呼吸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烧杯 (填“A”或“B”),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其中玻璃管4的作用是 。
【答案】(1)A
(2)慢慢熄灭;继续燃烧;低
(3)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高
(4)B;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调节压强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当集气瓶充满气体时,为防止气体逸出,需将瓶口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盖好。
(2)用燃烧小木条的燃烧情况可对比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多少,人呼吸时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于空气,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慢慢熄灭,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继续燃烧,由此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
(3)人呼吸时产生水蒸气,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水蒸气会液化成水雾,哈气时观察到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烧杯B中进入呼出气体,烧杯A中吸入空气,实验者通过几次呼吸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烧杯B。 由此得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因呼吸时装置内压强会产生变化,装置中玻璃管4是为了调节压强。
【分析】(1)根据排水法集气时要在水下盖玻璃片分析;
(2)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3)根据水蒸气遇冷会液化及呼吸时产生水蒸气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及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20.小明通过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后,对蜡烛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实验。
(1) 实验一:对天然气及其燃烧的探究。
首先他发现两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 (填“气体”“液体”或“固体”),天然气是 (填“气体”“液体”或“固体”);根据生活经验,天然气燃烧时发出 色的火焰,我们可利用燃烧时 (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做饭。做饭时应用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对准锅所在位置加热。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为了探究甲烷燃烧的生成物,小明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天然气燃烧有 生成;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天然气燃烧有 生成。
(3)实验二: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
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质量的食盐,剩下的1支作为空白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食盐质量/g 0 0.1 0.5 0.7 0.9 1.0
燃烧时间/min 10 15 18 23 25 27
燃烧稳定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实验结论】
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个结论: 、
【答案】(1)固体;气体;蓝;放出;外焰
(2)水;二氧化碳
(3)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从此次实验来看,加入0.7 g食盐时,延长燃烧时间的效果最好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蜡烛燃烧实验;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蜡烛是固体,天然气是气体, 天然气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燃烧放出热量,利用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可做饭,燃料外焰温度最高,做饭时应用外焰对准锅所在位置加热。
(2)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天然气燃烧有水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天然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3)由所给测定燃烧时间数据可知,食盐可延长蜡烛燃烧时间,但食盐加入一定量后,燃烧稳定性变差,所以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从此次实验来看,加入0.7 g食盐时,延长燃烧时间的效果最好。
【分析】(1)根据天然气和蜡烛的性质及燃烧放热分析;
(2)根据天然气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及两气体的验证方法分析;
(3)根据题中所给数据分析。
1 / 1人教版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 学情评估
1.化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测定病毒基因序列 B.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C.开发手机操作系统 D.设定神舟十五号飞船飞行轨道
2.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药品都有其特定的警示标志,存放浓硫酸的药品柜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3.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总装调试 B.燃料注入 C.点火发射 D.船箭分离
4.(2022·成都)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5.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设计实验 B.交流评价 C.猜想与假设 D.得出结论
6.下列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实验探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的和呼出的都是空气,成分含量没有改变
B.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多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复燃
C.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高
D.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
7.下面四位同学的做法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 )
A.小明做实验太投入,让同学帮带午饭在实验室里面吃
B.小雪进实验室做氧气的制备实验时,药品进入眼睛后迅速揉眼睛,之后用大量水冲洗
C.小刚做完实验后,看到剩余的药品无毒,就直接倒入了下水道中
D.小轩实验完毕后,将所用器皿洗涤干净,放回规定的位置
8.小勇同学在实验老师讲课之前,先在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基本实验操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夹持试管
B.称量固体
C.量取5.5 mL液体
D.用完的滴管不清洗直接放回原瓶
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 mL,则该学生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为( )
A.肯定大于 11 mL B.肯定小于 11 mL
C.肯定等于 11 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1 mL
10.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现象或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Ⅰ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B.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C.实验Ⅲ的现象说明蜡烛焰心处气体是氧气
D.实验Ⅳ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11.【关注生活现象】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厨房内有失去标签的几种物质,请写出鉴别的方法。
(1)糖和食盐: 。
(2)白醋和白酒: 。
1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能发生下列两种变化:①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801 ℃,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体;②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你认为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学习化学后,不但能知道氯化钠的性质和用途,还能进一步知道它的 和内部组成以及变化规律。
1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小琪将油桶中的食用油装入小油壶时,油桶口要 小油壶的瓶口,以防洒落;在家中洗玻璃杯时,确定玻璃杯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杯内壁的水 。
14.小丽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如图),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丽猜想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要想验证小丽的想法是否正确,应在盖小玻璃杯的玻璃片上蘸 才能保证实验成功;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可以进行一项操作为 。
15.【关注生产实际】
乙醇可用富含淀粉的谷薯类作物经过发酵而制得。酿酒的主要过程如下图:
(1)从熟米饭到酿酒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蒸馏”时利用了酒精、水、杂酯油及酯类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物质的这种性质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要量取18 mL的酒精,用到的仪器有: (填“10”“20”或“50”)mL的量筒和 ;正确保存酒精的方法为 。写出使用时的一条注意事项: 。
16.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气候变化中的海洋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有超过25万种生物生活在其中,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和交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忠实“朋友”。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系统热量不断增加。海洋吸收了绝大部分全球变暖的热量,还“消化”了2~3倍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化速度及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海洋变暖的速度增加了1倍。在过去的20年里,所有大洋盆地都观测到了持续数天到数月的极端海洋高温天气,即“海洋高温热浪”,它可以延伸数千千米的范围,深达数百米。热浪频发,易引起更强烈的热带气旋、厄尔尼诺现象等。2006~2015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每年上升约3.6 mm,为1901~1990年期间上升速度的2.5倍。海洋在溶解了二氧化碳后,酸性增强,会影响牡蛎、蛤蜊等贝类的外壳或骨骼的形成。
(1)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 (举1例)。
(2)海洋吸收热量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文中涉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写1条即可)
(4)“海洋高温热浪”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 。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17.【基本实验】
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仪器的名称:b ,f 。
(2)据图1选择,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填仪器名称)。
(3)将试管竖直,从管口加入金属颗粒可能造成的后果: 。
(4)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2甲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 g。
②图2乙中所示,正确的读数方法为量筒放平,视线与 保持水平,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mL。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B中的错误操作 。
(2)如图A,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请列举1点)。
(3)如图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 ,然后 ,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4)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B.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
C.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
D.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
F.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G.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19.实验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不同。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当集气瓶充满气体时,将瓶口____(填字母)立即用玻璃片盖好。
A.在水下 B.移出水面后
(2)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对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与空气进行对比研究。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 (填现象,下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 ,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 (填“高”“低”或“不变”)。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 (填“高” “低”或“不变”)。
(4)该小组同学按如图2装置对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空气进行对比研究。实验者通过几次呼吸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烧杯 (填“A”或“B”),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其中玻璃管4的作用是 。
20.小明通过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后,对蜡烛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实验。
(1) 实验一:对天然气及其燃烧的探究。
首先他发现两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 (填“气体”“液体”或“固体”),天然气是 (填“气体”“液体”或“固体”);根据生活经验,天然气燃烧时发出 色的火焰,我们可利用燃烧时 (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做饭。做饭时应用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对准锅所在位置加热。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为了探究甲烷燃烧的生成物,小明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天然气燃烧有 生成;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天然气燃烧有 生成。
(3)实验二: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
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质量的食盐,剩下的1支作为空白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食盐质量/g 0 0.1 0.5 0.7 0.9 1.0
燃烧时间/min 10 15 18 23 25 27
燃烧稳定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实验结论】
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个结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测定病毒基因序列为排序的研究,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B、研制高温超导材料属于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符合题意;
C、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属于程序设置,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D、设定神舟十五号飞船飞行轨道为程序设定,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组成和结构、用途和制法等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存放浓硫酸的药品柜应张贴腐蚀品标志,
故选:A。
【分析】根据浓硫酸的腐蚀性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总装调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燃料注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点火发射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船箭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玻璃透光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B. 钛合金耐腐蚀是说钛合金不易与氧气、酸、碱等反应,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
C. 不锈钢硬度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
D. 橡胶弹性良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5.【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 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是对实验的设计,故选:A。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分析,建议怎么做为设计实验,如何做为进行实验。
6.【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吸入的是空气,呼吸作用将空气中氧气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成分含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B、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都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多氧气应利用燃着木条燃烧情况验证,不符合题意;
C、人呼吸时生成水蒸气,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高,符合题意;
D、人呼出的气体中氮气因在空气中含量最高且未发生反应,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但不是最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呼吸作用将空气中氧气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实验室里只能进行实验,不能在实验室吃饭,不符合题意;
B、小雪进实验室做氧气的制备实验时,药品进入眼睛后不能揉眼睛,以免造成大面积伤害,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剩余的药品要放入指定容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中,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完毕后,需将仪器洗净整理归位,小轩实验完毕后将所用器皿洗涤干净,放回规定的位置 ,符合实验室规则,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实验室只能进行实验分析;
B、根据药品进入眼睛的处理方法分析;
C、根据用剩药品要放指定容器统一处理分析;
D、根据实验完毕后要洗洗仪器整理归位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要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入,不符合题意;
B、天平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不符合题意;
C、50毫升量程的量筒不能量取5.5毫升液体,防止产生较大误差,不符合题意;
D、滴瓶中的滴管用完无需清洗,直接放回原瓶,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试管夹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量筒的量程及读数分析;
D、根据滴瓶中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 量筒俯视读数时读数偏大,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 mL,则说明液体的体积小于11毫升,故选:B。
【分析】根据量筒俯视读数时读值偏大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实验Ⅰ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不符合题意;
B、实验Ⅱ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通过烧杯内壁产生水雾可探究蜡烛燃烧有水生成,不符合题意;
C、实验Ⅲ的现象说明蜡烛焰心处气体是石蜡蒸气,不是氧气,符合题意;
D、实验Ⅳ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该成分是石蜡固体小颗粒,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B、根据通过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可验证水的生成分析;
C、根据蜡烛焰心处气体具有可燃性分析;
D、根据白烟成分为石蜡分析。
11.【答案】(1)尝味道
(2)闻气味(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糖和食盐味道不同,可通过尝味道进行鉴别。
(2)白醋和白酒气味不同,可通过闻气味进行鉴别。
【分析】(1)根据糖和食盐味道不同分析;
(2)根据白醋和白酒气味不同分析。
12.【答案】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结构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①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801 ℃,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体,该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②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学习化学后,不但能知道氯化钠的性质和用途,还能进一步知道它的结构和内部组成以及变化规律。
【分析】根据所给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及化学研究内容分析。
13.【答案】紧挨;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小琪将油桶中的食用油装入小油壶时,结合倾倒液体的操作方法,油桶口要紧挨小油壶的瓶口, 由实验室玻璃仪器洗净标准可知,在家中洗玻璃杯时,确定玻璃杯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杯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分析】根据倾倒液体的操作要求及玻璃仪器清洗标准分析。
14.【答案】澄清石灰水;将小玻璃杯充分振荡(合理即可)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验证二氧化碳, 玻璃杯内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要验证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可在盖小玻璃杯的玻璃片上蘸澄清石灰水,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需将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小丽可以进行一项操作为将小玻璃杯充分振荡。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振荡可使药品充分接触分析。
15.【答案】(1)化学
(2)物理
(3)20;胶头滴管;密封保存;严禁烟火(合理即可)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从熟米饭到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2)蒸馏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该性质不需化学变化体现,为物理性质。
(3)选择量程的方法是一次性量取,稍大于或等于所量液体体积,要量取18mL的酒精,用到的仪器有20毫升的量筒和胶头滴管,酒精易挥发,需密封保存,酒精具有可燃性,使用时需注意明火或严禁烟火等。
【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2)根据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
(3)根据量筒量程选择方法及酒精的性质分析。
16.【答案】(1)海鲜(或鱼,合理即可)
(2)物理变化
(3)可溶于水;溶于水后液体呈酸性
(4)降低生物活性(或危害生物的生存,合理即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或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鱼 、虾等海鲜。
(2)海洋吸收热量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 文中涉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可溶于水,化学性质有溶于水后液体呈酸性。
(4)“海洋高温热浪”会降低生物活性、危害生物的生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需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人类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等。
【分析】(1)根据海洋为人类提供海鲜产品分析;
(2)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3)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4)根据“海洋高温热浪”会降低生物活性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分析。
17.【答案】(1)烧杯;漏斗
(2)胶头滴管
(3)砸坏试管底部
(4)7.4;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42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仪器b为烧杯,f为漏斗。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
(3)将试管竖直,从管口加入金属颗粒可能因金属颗粒密度大会砸坏试管底部。
(4)①图2甲中砝码质量为5克,游码质量为2.4克,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7.4克。
②图2乙中所示,正确的读数方法为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42毫升。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滴管的用途分析;
(3)根据块状固体取用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天平与量筒正确读数方法分析。
18.【答案】(1)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
(2)试管没有预热(合理即可)
(3)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
(4)A;B;D;E;G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1)倾倒液体时为防止药品腐蚀桌面或污染试剂,需将瓶塞倒放,B中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存在错误。
(2)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没有预热或试管外壁有水等都会使试管破裂。
(3)C为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方法为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4)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A正确;
B、实验室中要遵循实验室规则,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B正确;
C、化学药品不可用手接触药品,不可直接闻药品气味,不可品尝药品 ,C错误;
D、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以防止液体溅出时伤人,D正确;
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E正确;
F、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酒精灯,F错误;
G、实验室中要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G正确;
故选:ABDEG。
【分析】(1)根据倾倒液体药品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操作要求分析;
(3)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方法分析;
(4)根据化学实验室原则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19.【答案】(1)A
(2)慢慢熄灭;继续燃烧;低
(3)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高
(4)B;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调节压强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当集气瓶充满气体时,为防止气体逸出,需将瓶口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盖好。
(2)用燃烧小木条的燃烧情况可对比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多少,人呼吸时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于空气,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慢慢熄灭,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继续燃烧,由此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
(3)人呼吸时产生水蒸气,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水蒸气会液化成水雾,哈气时观察到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烧杯B中进入呼出气体,烧杯A中吸入空气,实验者通过几次呼吸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烧杯B。 由此得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因呼吸时装置内压强会产生变化,装置中玻璃管4是为了调节压强。
【分析】(1)根据排水法集气时要在水下盖玻璃片分析;
(2)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3)根据水蒸气遇冷会液化及呼吸时产生水蒸气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及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20.【答案】(1)固体;气体;蓝;放出;外焰
(2)水;二氧化碳
(3)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从此次实验来看,加入0.7 g食盐时,延长燃烧时间的效果最好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蜡烛燃烧实验;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蜡烛是固体,天然气是气体, 天然气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燃烧放出热量,利用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可做饭,燃料外焰温度最高,做饭时应用外焰对准锅所在位置加热。
(2)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天然气燃烧有水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天然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3)由所给测定燃烧时间数据可知,食盐可延长蜡烛燃烧时间,但食盐加入一定量后,燃烧稳定性变差,所以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从此次实验来看,加入0.7 g食盐时,延长燃烧时间的效果最好。
【分析】(1)根据天然气和蜡烛的性质及燃烧放热分析;
(2)根据天然气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及两气体的验证方法分析;
(3)根据题中所给数据分析。
1 / 1